|
|
基于美国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数据库的利巴韦林和干扰素α风险信号挖掘 |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药学部 400016;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药学部,儿童发育疾病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儿童发育重大疾病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儿科学重庆市重点实验室 400016; 美国西新英格兰大学药学院,美国斯普林菲尔德 MA 01119;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400016 |
|
|
摘要 目的 对利巴韦林和干扰素α的不良事件(AE)进行数据挖掘,为鉴别应用这两种药物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过程中出现的临床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异常是药物引起还是疾病本身所致提供依据。 方法 根据文献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中提到的新冠肺炎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异常结果选出本研究关注的AE。收集2004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美国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相关数据,采用报告比值比(ROR)法对利巴韦林和干扰素α进行数据挖掘。 结果 设定时段内FAERS数据库共收到7-582-463份药物相关的有效AE报告,其中利巴韦林31-775份,干扰素α 2-345份。分析结果显示,在呼吸系统、胸及纵隔疾病中可能与利巴韦林具有相关性的AE有鼻充血、咳嗽、喉疼痛、咽部水肿、咳痰和呼吸困难,可能与干扰素α具有相关性的AE有喉疼痛和咯血;在其他系统器官分类中可能与利巴韦林和干扰素α均具有相关性的AE包括发热、寒冷感、疲乏、恶心、呕吐、腹泻、头痛、关节痛、肌痛和皮疹。在实验室检查异常AE中,与利巴韦林相关的有白细胞计数降低、血小板计数降低、天冬氨酸转氨酶升高和丙氨酸转氨酶升高;与干扰素α相关的有白细胞计数降低、淋巴细胞计数降低、血小板计数降低、天冬氨酸转氨酶升高和丙氨酸转氨酶升高。 结论 利巴韦林和干扰素α相关AE中一部分与新冠肺炎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异常结果相似,临床实践中应当注意鉴别。
|
|
关键词 :
 ,
冠状病毒感染,
利巴韦林,
干扰素&alpha,
药物副反应报告系统,
数据挖掘
|
|
[1] |
中国药师协会治疗药物监测药师分会,等.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及常见合并症药物治疗与药学监护指引[J].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20, 22(3): 121-129. |
[2] |
中国药师协会居家药学服务药师分会,健康中国研究中心药品与健康产品专家委员会,等. 疫情期间百姓居家药物治疗合理用药管理与指导专家共识[J].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20, 22(3): 130-138. |
[3] |
中国药理学会药源性疾病学专业委员会专家组.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期间肿瘤患者药物治疗管理的建议[J].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20, 22(3): 139-141. |
[4] |
徐晓涵, 何娜, 沈宁, 胥婕, 翟所迪. 关于磷酸氯喹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给药方案的安全性刍议[J].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20, 22(3): 142-146. |
[5] |
杜姗, 刘心霞, 杨勇, 边原, 舒永全, 陈岷, 李文渊, 王玥媛. 关于益生菌制剂用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辅助治疗的思考[J].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20, 22(3): 147-150. |
[6] |
周密, 何乐. 抗菌药物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治疗中合理应用的思考[J].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20, 22(3): 151-154. |
[7] |
徐娟, 李佳, 杨亮, 刘红风, 薛春苗. 口服中成药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治疗中的合理应用与药学监护[J].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20, 22(3): 155-159. |
[8] |
李佳, 徐娟, 杨亮, 刘芳, 薛春苗. 中药注射剂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治疗中的合理应用与药学监护[J].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20, 22(3): 160-164. |
[9] |
郑萍, 李晋, 张家兴, 周彦菲, 胡扬, 于旭红, 张青霞, 邓昂. 感染2019新型冠状病毒的高血压病患者不建议停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及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J].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20, 22(3): 165-169. |
[10] |
曾大勇, 黄品芳, 柯蒙, 林翠鸿, 林荣芳.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借助互联网开展医院药学服务的实践与思考[J].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20, 22(3): 170-172. |
[11] |
魏理, 喻鹏久, 蒙晓, 何素珍, 王志鹏.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抗疫一线支援药师胜任力建议[J].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20, 22(3): 173-175. |
[12] |
果伟, 贾菲, 沙莎, 臧彦楠, 刘珊珊. 方舱医院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应激相关障碍的药物治疗刍议[J].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20, 22(3): 176-179. |
[13] |
陈力, 李海龙, 刘迅, 陈晨, 易秋莎, 张川, 刘丹, 宋海波, 张伶俐. 基于美国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数据库的洛匹那韦/利托那韦风险信号挖掘研究[J].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20, 22(3): 180-187. |
[14] |
张敏, 何乐, 周密. 洛匹那韦/利托那韦治疗冠状病毒感染的研究进展[J].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20, 22(3): 194-196. |
[15] |
刘清扬, 闫素英. 氯喹治疗冠状病毒感染的研究现状与药学监护[J].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20, 22(3): 197-200.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