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A 丛佳 %A 王景文 %T 利妥昔单抗致迟发性中性粒细胞减少临床分析 %D 2018 %R 10.3760/cma.j.issn.1008-5734.2018.03.010 %J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P 210-215 %V 20 %N 3 %X 目的了解利妥昔单抗导致迟发性中性粒细胞减少(LON)的发生率和临床特点。方法利用医院信息系统收集2012年12月1日至2017年3月31日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利妥昔单抗治疗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中性粒细胞计数(NEUT)<1.5×109/L为判定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标准。结果纳入分析的患者共166例,男性94例,女性72例;年龄16~90岁,平均年龄(63±11)岁;B细胞淋巴瘤158例,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6例,视神经脊髓炎2例;利妥昔单抗疗程为2~16个,中位疗程5个。158例B细胞淋巴瘤患者中Ann Arbor分期为Ⅰ、Ⅱ、Ⅲ、Ⅳ期者分别为37、30、22和66例;骨髓受累者27例。166例患者中19例(11.4%)发生20例次LON,其中10例(6.0%)出现3~4级中性粒细胞减少(3级6例,4级4例);末次应用利妥昔单抗至发生LON的中位数时间为56 d(22~105 d);最低NEUT的中位数为0.95×109/L[(0.05~1.47)×109/L]。中性粒细胞减少持续期间3例患者(均为4级中性粒细胞减少者)出现并发症(肺炎/菌血症、带状疱疹、发热各1例),给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以及抗感染或抗病毒治疗后恢复。出现LON后5例患者(中性粒细胞减少4级4例,3级1例)接受了GCSF治疗,14例未行特殊干预;中性粒细胞减少的中位持续时间为16 d(5~42 d)。没有发现LON的发生与患者性别、年龄、淋巴瘤分期、骨髓是否受累有关,但停药6个月时LON患者的IgM水平和B淋巴细胞计数均明显低于无LON患者(均P<0.001)。结论我院利妥昔单抗致LON发生率为11.4%。利妥昔单抗所致2~3级中性粒细胞减少多呈自限性,预后良好;4级中性粒细胞减少者可并发感染,使用GCSF治疗有效。 %U http://www.cadrj.com/CN/10.3760/cma.j.issn.1008-5734.2018.03.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