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点击排行
  •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 全选
    |
  • 陈强, 曲珊珊, 孟祥磊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16, 18(5): 396.
    1例65岁男性患者因上呼吸道感染自行口服连花清瘟胶囊4粒,3次/d。第2次用药后出现颈部水肿,随后发展为面部水肿,颈部淋巴结肿大。实验室检查:ALT 219 U/L,AST 106 U/L,γ-GT 312 U/L,ALP 223 U/L,蛋白总量65 g/L,白蛋白33 g/L,白蛋白/球蛋白比值(A/G)1.02,TBil 14.4 μmol/L,DBil 6.7 μmol/L,CRP 110.4 mg/L。诊断为药物过敏反应和药物性肝损伤。给予多烯磷脂酰胆碱697.5 mg、还原性谷胱甘肽2.4 g、异甘草酸镁150 mg、硫代硫酸钠1.28 g静脉滴注,1次/d;地塞米松5 mg肌内注射,1次/d。第6天复查:ALT 69 U/L,AST 19 U/L,γ-GT 275 U/L,ALP 191 U/L,蛋白总量56 g/L,白蛋白24 g/L,A/G 比值0.76,TBil 16.6 μmol/L,DBil 8.5 μmol/L,CRP 148.2 mg/L。第16天,患者颜面水肿消退。第21天复查:ALT 53 U/L,AST 36 U/L,γ-GT 155 U/L,ALP 149 U/L,蛋白总量76 g/L,白蛋白32 g/L,A/G比值 0.71,TBil 6.1 μmol/L,DBil 3.1 μmol/L,CRP 89.5 mg/L。
  • 黄道秋;李柏群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09, 11(1): 17-6.
    目的:研究复方莫西沙星滴耳液对实验动物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皮肤刺激实验:20只家兔分为2组:皮肤完好组和皮肤破损组,每组10只,给家兔一侧涂复方莫西沙星滴耳液1 ml,另一侧涂生理盐水1 ml,均1次/d,连续涂药7 d,对皮肤反应进行观察性评分。皮肤过敏实验:豚鼠30只,分为3组:复方莫西沙星滴耳液组、1%2.4-二硝基氯苯组及生理盐水组,每组10只,3组分别于豚鼠脱毛区各涂药0.5 ml,于6、24、48和72 h观察皮肤过敏反应。急性毒性实验:小鼠100只,分成复方莫西沙星滴耳液皮下注射组和腹腔注射组,每组50只,2个组各分5个剂量组:皮下注射组剂量分别为40、32、26、20和16 ml/kg,腹腔注射组剂量分别为32、26、21、16和13 ml/kg,给药后连续7 d观察小鼠死亡情况,并计算LD50及95%可信限。疗效研究:中耳炎模型家兔30只,随机分为5组:复方莫西沙星滴耳液3个不同剂量治疗组、氧氟沙星滴耳液阳性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每组6只。复方莫西沙星滴耳液3个不同剂量治疗组分别给予复方莫西沙星滴耳液0.8、0.5和0.2 ml,均3次/d滴耳,阳性对照组给予氧氟沙星滴耳液0.5 ml,3次/d滴耳,空白对照组不给药,治疗1周后对中耳炎疗效进行评价。结果:复方莫西沙星滴耳液未引起皮肤红斑、水肿及过敏反应;小鼠皮下及腹腔注射的LD50分别为25.55 ml/kg和22.58 ml/kg;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复方莫西沙星滴耳液3个剂量组与氧氟沙星组的显效率分别为83.3%~100%和66.6%。结论:复方莫西沙星滴耳液为治疗中耳炎的安全有效制剂。
  • 岳慧杰;宋小骏;冷静;倪江洪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11, 13(6): 389-2.
    1例68岁男性患者因多发性脑梗死、原发性高血压及糖尿病口服阿司匹林0.1 g,1次/d;氯吡格雷75 mg,1次/d;氨氯地平5 mg,1次/d;瑞舒伐他汀10 mg,每晚1次;静脉滴注依达拉奉30 mg,2次/d;银杏叶提取物20 ml,1次/d;奥拉西坦4 g,1次/d。6 d后行脑血管造影及右侧颈内动脉窦部支架植入术。术后当晚患者突发左侧肢体无力。随后逐渐出现胸口针刺样疼痛、尿量减少。肌酸激酶及肌红蛋白最高值分别为2754 U/L和10 999 μg/L,诊断为瑞舒伐他汀所致横纹肌溶解症。停用瑞舒伐他汀,其他药物继续应用,同时行持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抗感染治疗及补液等对症治疗后,患者病情逐渐好转。
  • 许凤全;冯兴华*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08, 10(6): 0-0.
    马钱子是马钱科植物马钱的干燥成熟种子。马钱子含有多种生物碱,主要为番木鳖碱(士的宁,strychnine)和马钱子碱。士的宁是马钱子的主要毒性成分,其口服中毒剂量成人一般为5~10 mg,口服致死量为30 mg。士的宁对整个中枢神经系统有兴奋作用。马钱子中毒的早期症状为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焦虑、烦躁不安及轻度抽搐,继之出现全身抽搐、感觉器官敏感性增高、牙关紧闭、痉笑、角弓反张、吞咽和呼吸困难。患者通常死于呼吸骤停。马钱子中毒治疗原则是预防或控制抽搐和窒息。治疗包括洗胃、给予活性炭,用地西泮或苯巴比妥镇静,呼吸支持以及对症治疗。为安全使用马钱子应注意以下事项:马钱子不宜生用,用量应符合中国药典规定;不宜与某些药物同用,如酒、罂粟壳、麝香等;马钱子禁用于孕妇;肝肾功能不全、神经系统疾病、高血压及心脏病患者应慎用;马钱子不宜多服和久服,否则应加强监测;应用不同产地的马钱子应调整剂量。
  • 钟建玲;陈仕珠;谢波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11, 13(4): 253-2.

    4例男性患者(年龄分别为20、40、22和28岁)分别因慢性浅表性胃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或胃溃疡服用奥美拉唑20 mg,2次/d,其中3例单独口服奥美拉唑,1例合并应用奥美拉唑、阿奇霉素和胶体果胶铋。2 d后均出现头晕、乏力、胸闷、气短等症状,心率分别下降为44、46、46和44次/min。停用奥美拉唑并肌内注射阿托品0.5 mg,3次/d后,4例患者心率均恢复至用药前水平。

  • 李春a;刘恩生b;穆荣a*;栗占国a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10, 12(1): 21-5.
    目的:探讨羟氯喹致视网膜病变的发生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选用hydroxychloroquine、antimalarials、eye、retinopathy、maculopathy和retinotoxic作为检索词,对MEDLINE、EMBASE数据库、OVID医学数据库、Science Direct期刊数据库和Springer期刊数据库进行检索,收集1963年至2008年发表的羟氯喹临床应用的英文文献资料,计算羟氯喹治疗致视网膜病变的发生率,分析羟氯喹剂量、用药时间与视网膜病变的关系。结果:入选文献共21篇,包括前瞻性研究11篇,回顾性病例分析10篇,共有患者5 210例纳入研究,其中25例患者有视网膜病变,发生率为0.48%。在前瞻性研究和回顾性研究中,视网膜病变的发生率分别为0.43%(11/2 549)和0.53%(14/2 661)。21篇文献中有10篇评价了非视网膜病变,共有患者2 599例纳入研究,其中角膜沉积发生率为0.50%,调节反射障碍发生率为0.23%。25例发生视网膜病变的患者应用羟氯喹的平均剂量为(7.6±3.4)mg/(kg·d),剂量≤6.5 mg/(kg·d)者视网膜病变发生率为0.40%(17/4 292),剂量>6.5 mg/(kg·d)者发生率为0.87%(8/918),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8)。患者用药时间平均(63.5±56.5)个月,其中剂量≤6.5mg/(kg·d)的17例患者出现视网膜病变的平均用药时间为(78.9±74.0)个月,剂量>6.5 mg/(kg·d)的8例患者出现视网膜病变的平均用药时间为(46.8±20.2)个月。停药后3个月随访,25例患者中,9例视网膜病变稳定,2例视野有轻度改善,1例恶化,其他13例结局不详。结论:羟氯喹可致视网膜病变,为不可逆损害,但发病率较低,其危险因素为剂量和用药时间。因此,临床应用羟氯喹应选择合适剂量并定期进行眼部检查。
  • 蒋蓓琦;李正东;庄志刚**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09, 11(3): 165-5.

    摘要目的:观察TAC方案(多西他赛+表柔比星+环磷酰胺)和AC-T方案(表柔比星+环磷酰胺,序贯多西他赛)在治疗乳腺癌过程中与多西他赛相关的不良反应,以评估2种方案的临床安全性。方法:将2004年7月至2008年6月期间确诊的乳腺癌患者110例纳入研究,并分为2个组:TAC治疗方案组和AC-T治疗方案组。TAC治疗方案组72例,年龄范围28~55岁,平均(45±7.2)岁;AC-T治疗方案组38例,年龄范围35~66岁,平均(48±6.4)岁。TAC治疗方案组患者给予静脉推注表柔比星60 mg/m2,环磷酰胺500 mg/m2及静脉滴注多西他赛75 mg/m2,均第1 天给药,21 d为1个周期,共6个周期。AC-T治疗方案组患者给予静脉推注表柔比星75 mg/m2,环磷酰胺500 mg/m2,均第1 天给药,21 d为1个周期,共4个周期;之后,静脉滴注多西他赛75 mg/m2,第1 天给药,21 d 为1个周期,共4个周期。观察2种方案治疗过程中多西他赛相关不良反应。结果:TAC与AC-T治疗方案组出现中性粒细胞减少者分别为72例(100%)[其中64例(88.9%)为III/IV度中性粒细胞减少]和32例(84.2%)\[其中16例(42.1%)为III/IV度中性粒细胞减少\];粒细胞缺乏性发热分别为62例(86.1%)和6例(15.8%);2种治疗方案比较,III/IV度中性粒细胞减少及粒细胞缺乏性发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过敏反应分别为10例(13.9%)和5例(13.2%);水钠潴留分别为3例(4.17%)和1例(2.63%);外周神经毒性分别为33例(45.8%)和12例(31.6%);皮肤指甲改变分别为28例(38.9%)和13例(34.2%);2组比较,过敏反应、水钠潴留、外周神经毒性及皮肤指甲改变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AC-T治疗方案是一种较为安全的化疗方案。

  • 马莉莉;张健*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10, 12(3): 178-5.
    碳青霉烯类是一类具有广谱抗菌作用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其常用药物包括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厄他培南、法罗培南、帕尼培南和多尼培南等。此类药物可诱发神经毒性,发生率约为0.01%~3%。神经毒性主要临床表现为头痛、惊厥、癫痫、肌阵挛、意识障碍等。神经毒性的发生机制为碳青霉烯类抗生素阻止γ-氨基丁酸(γ-GABA)与受体的结合,从而干扰γ-GABA的神经抑制作用,导致癫痫等神经毒性发生。神经毒性反应的危险因素包括患者肾功能减退、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合并用药等。防治措施:根据不同种类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与癫痫的相关性合理选择药物;应谨慎调整肾衰竭患者的使用剂量;避免与高剂量茶碱、非甾体抗炎药及丙磺舒等合用;儿童及老年患者用药过程中应进行监测;一旦出现癫痫发作应立即停药,必要时可选用地西泮或丙戊酸钠治疗;癫痫无法控制者可用血液透析治疗。
  • 陈东阳a;王惠冰a;顾新b;蒋青a *;袁涛a;徐志宏a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09, 11(2): 135-2.
    例1,男,79岁,因右股骨颈骨折入院。患者在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前1天晚开始给予低分子肝素钙3 075 U皮下注射。术后给予头孢噻肟钠、七叶皂甙钠、奥美拉唑,并插管引流。术后第3天拔除引流管,之后2 h内引流口流出总量达400 ml的血色液体。凝血试验示:PT 14.6 s,APTT 54.7 s,TT 13.7 s,纤维蛋白原3.2 g/L,抗凝血酶原Ⅲ 68.6 s。血常规示:Hb 76 g/L,PLT 188×109/L。立即肌内注射血凝酶1 000 U,6 h后再注射1 000 U,并输新鲜血浆800 ml,红细胞悬液5 U。术后第3天停用低分子肝素钙,次日复查凝血试验依然正常,伤口未再出现渗血。例2,74岁女性患者因右股骨颈骨折入院。全髋关节置换术前12 h,给予低分子肝素钙3 075 U皮下注射。手术过程中患者渗血较多,凝血试验示:APTT 58.7 s。立即给予鱼精蛋白30 mg静脉注射,血凝酶1 000 U肌内注射。术后停用低分子肝素钙。术后第2天患者伤口未出现明显渗血。
  •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老年合理用药分会,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等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18, 20(1): 2.
    借鉴美国、加拿大、日本、法国、挪威、德国、韩国、奥地利、泰国等国家和中国台湾地区的老年人潜在不适当用药(PIM)标准,参考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全军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和北京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老年人严重不良反应所涉及药物情况以及北京市参与“医院处方分析合作项目”的22家医院60岁以上老年患者的用药数据,采用三轮德尔菲专家咨询法进行遴选,将遴选出的药物按照专家评分的高低分为高风险和低风险药物,并按照用药频度的高低分为 A级警示和B级警示药物,最终形成“中国老年人潜在不适当用药判断标准”。中国标准包括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为老年人PIM判断标准,包含神经系统用药、精神药物、解热镇痛抗炎抗风湿药物、心血管系统用药等13个大类72种/类药物,其中28种/类为高风险药物,44种/类为低风险药物;24种/类为A级警示药物,48种/类为B级警示药物;每种药物附有1~6个用药风险点。第二部分为老年人疾病状态下PIM标准,包含27种疾病状态下44种/类药物,其中25种疾病状态下35种/类药物为A级警示药物,9种疾病状态下9种/类药物为B级警示药物
  • 韩茂之,李莎莎,李静,李宪超,高林林,鹿艳,周子渝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20, 22(6): 375-376. https://doi.org/10.3760/cma.j.cn114015-20200309-00240
     1例23岁男性患者因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给予莫西沙星、注射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和洛匹那韦/利托那韦治疗7 d,血钾未见异常。停用莫西沙星,给予清肺排毒汤,患者血钾开始升高。服用清肺排毒汤第10天,患者血钾5.7-mmol/L,诊断为高钾血症。给予胰岛素注射液4 U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1次,6 h后,患者血钾降至5.0-mmol/L,2 d后降至4.6-mmol/L。之后,患者血钾复升,并于服用汤药第17天升至5.4-mmol/L。当天及2 d后每天给予1次胰岛素治疗(用法用量同前),血钾未再升高。住院28 d,患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痊愈,停药出院。
  • 李晓桐,翟所迪,王强,王育琴,尹佳,陈玉国,陈荣昌,张洪君,杨克虎,李天佐,郑亚安,马青变,刘芳,崔畅,郑航慈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19, 21(2): 85-91. https://doi.org/10.3760/cma.j.issn.1008-5734.2019.02.002
    《严重过敏反应急救指南》的推荐意见围绕严重过敏反应的诊断、救治准备、救治措施和救治后管理回答了15个临床问题,共形成26条推荐意见。推荐意见中的证据质量分为高、中、低和极低4级,推荐强度分为强、弱2级。推荐意见的强度主要基于对利弊的权衡,不完全依赖于证据质量。临床严重过敏反应的急救可参照推荐意见实施。
  • 胡中慧;吴纯启;王全军**;王青秀;杨保华;施畅;廖明阳**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10, 12(2): 83-8.
    目的:采用代谢组学方法观察莲必治注射液单次静脉注射对SD大鼠尿液中内源性代谢物质的影响,探讨莲必治注射液致肾损伤的机制。方法:2种莲必治注射液供实验用:莲必治注射液A(含亚硫酸氢钠穿心莲内酯98.7%,其他相关物质1.3%),莲必治注射液B(含亚硫酸氢钠穿心莲内酯49.1%,其他相关物质50.9%)。SPF 级雄性SD大鼠25只,随机分为莲必治A高剂量组(1 600 mg/kg)、低剂量组(400 mg/kg);莲必治B高剂量组(400 mg/kg)、低剂量组(100 mg/kg)和对照组(生理盐水),每组5只。各组动物均按10 mL/kg单次尾静脉给药。收集各组大鼠给药前12 h 及给药后0~6、7~12、13~24 和25~48 h 各时间段尿液,测定其磁共振氢谱(1H NMR);给药48 h 后测定各组大鼠血液生化指标。结果:血液生化指标检测结果显示,莲必治A高剂量组、莲必治B高剂量组和对照组的ALP 分别为(306±13)、(294±45)和(207±47) U/L;ALB分别为(28.26±1.07)、(27.34±1.01)和(25.70±0.37) U/L, TP 分别为(51.32±3.36)、(50.10±2.36)和(45.76±1.73) g/L,莲必治A高剂量组、莲必治B高剂量组与对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莲必治A高剂量组、低剂量组和莲必治B高剂量组的BUN 分别为(6.94±0.49)、(6.69±0.31)和(6.81±0.38) mmol/L,与对照组[(5.90±0.45) mmol/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莲必治B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的TG 分别为(1.13±0.36)、(0.84±0.18) mmol/L,与对照组[(0.57±0.10) mmol/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血液生化指标未见明显改变。 尿液1H NMR的时间轨迹图显示,给药后各给药组大鼠尿液代谢谱均出现先偏离、后回归对照组轨迹的过程。对不同时间段的1H NMR 主成分分析(PCA)表明,给药前各组大鼠尿液代谢图谱无明显差异;给药后0~6 h,各给药组与对照组大鼠尿液代谢谱能被区分开,其中莲必治B高剂量组的代谢谱偏离对照组最远;各给药组尿液中三甲胺(TMA,δ2.70)和二甲基甘氨酸(DMG,δ2.94)含量均较对照组升高,而柠檬酸(δ2.54,δ2.66)和α酮戊二酸(δ246,δ3.02)含量下降。给药后7~12 h,各给药组与对照组的代谢谱仍可以区分开,各给药组尿液中柠檬酸和α-酮戊二酸含量均较对照组下降,莲必治A高剂量组、低剂量组和莲必治B高剂量组尿液中TMA和DMG含量上升。给药后13~48 h,各给药组与对照组大鼠尿液的代谢谱不能区分,各给药组的代谢谱均逐渐恢复至对照组水平。结论:莲必治注射液中其他相关物质的含量与大鼠尿液内源性代谢物质水平的变化有关,而柠檬酸和α-酮戊二酸含量的下降以及三甲胺和二甲基甘氨酸含量的上升提示莲必治注射液致肾损伤的机制可能与其影响线粒体能量代谢和肾髓质间渗透压的作用有关。
  • 严旭琳;欧阳颖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12, 14(2): 93-5.
    选择性环氧化酶2(COX-2)抑制剂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和骨关节炎的一类新型非甾体抗炎药(NSAIDs)。选择性COX-2抑制剂分为倾向性COX-2抑制剂(美洛昔康、尼美舒利和双氯芬酸等)和特异性COX-2抑制剂(塞来昔布、罗非昔布、伐地考昔、依托考昔等),前者对COX-2的抑制作用明显大于对COX-1的抑制作用,但在抑制COX-2的同时也会部分抑制COX-1,后者仅对COX-2有强烈抑制作用。选择性COX-2抑制剂的主要不良反应为消化道溃疡、穿孔或出血,肾功能损伤,凝血功能障碍,以及血栓形成等。其机制与选择性COX-2抑制剂能同时抑制COX-1和COX-2,减弱其对消化道黏膜的保护作用、使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而加重钠钾潴留、抑制细胞色素P4502C9酶活性而降低华法林代谢率以及影响血栓素A2和前列腺素I2的平衡等有关。同时服用选择性COX-2抑制剂与质子泵抑制剂可降低消化道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高血压病患者或有水钠潴留倾向者服用选择性COX-2抑制剂时,应定期监测血药浓度及肾功能,调整降压药剂量,避免多种NSAIDs同时应用;选择性COX-2抑制剂与小剂量阿司匹林联合应用可防治心血管不良反应。一旦出现不良反应,应立即停药并对症治疗。
  • 马瑾;钟勇*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09, 11(1): 62-2.
    2例患者使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后出现角膜溃疡。例1男,54岁,因右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右眼中央静脉阻塞行青光眼阀植入术。术后给予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滴眼,1滴/h。第7天,患者右眼颞侧角膜缘出现一椭圆形浅溃疡,深达1/3角膜厚度,溃疡边缘呈灰色水肿。角膜刮片检查及细菌、真菌培养均呈阴性。考虑角膜溃疡与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有关。停用该滴眼液,给予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滴眼液和羧甲基纤维素钠滴眼液,并口服维生素C和维生素B2。停药第2天,角膜溃疡完全愈合。例2女,28岁,因左眼外伤性白内障、左眼晶状体半脱位行左眼白内障摘除和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给予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滴眼治疗,1滴/h。第3天患者左眼颞侧角膜缘出现一条带状溃疡,深达2/3角膜厚度,溃疡边缘呈灰色水肿。角膜刮片检查及细菌、真菌培养均为阴性。考虑角膜溃疡与托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有关。停用该滴眼液,给予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滴眼液和羧甲基纤维素钠滴眼液,并口服维生素C和维生素B2。停药第3天,角膜溃疡完全愈合。
  • 贾东岗a;'赵婉珍b;雷招宝*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10, 12(1): 37-5.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为广泛应用的抗生素,其抗菌谱同阿莫西林。已有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引起肝炎和胆汁淤积型黄疸的报道,其机制尚不十分清楚,可能和免疫反应与代谢因素有关。其发生率约为0.001%~0.022%,肝毒性反应一般发生在用药后数天至数周(平均8.9 d)。临床表现为黄疸、瘙痒、疲劳、恶心、呕吐、肝大、皮疹、腹痛和发热等。血清ALT、AST、碱性磷酸酶、γ-谷氨酰转肽酶水平明显升高(正常值上限的2~10倍)。一般停药后1~8周黄疸消退,4~16周肝功能恢复正常。肝毒性反应的危险因素包括男性(男:女之比约为4:1至2:1),老年,用药时间长及合并用药(尤其是肝毒性药物如对乙酰氨基酚、别嘌醇、红霉素等)。预防措施为:严格掌握适应证,大于 65岁男性老年患者不用或慎用,用药时间一般不超过14 d,避免多药合用,用药过程中加强监测。
  • 邱蓉;付研;赵兴山;高海青;刘坤申;赵统兵;李树仁;任自文;华琦*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09, 11(5): 315-6.
    目的:比较左旋氨氯地平与氨氯地平、硝苯地平、非洛地平所致水肿等不良反应的差异。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开放、自身对照研究方法。2008年6月至2009年3月,83例服用氨氯地平(38例)、硝苯地平(30例)、非洛地平(15例)后出现水肿的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纳入研究。全部患者停用上述药物1周,再服用左旋氨氯地平2.5~ 5.0 mg/d,共治疗8周。观察和比较治疗前后水肿等不良反应程度,血压、心率、体重及血常规、血生化等指标。结果:足背水肿凹陷程度治疗前1周为(2.69±1.21)mm,治疗4、8周后分别为(1.63±1.35)和(1.74±1.90) mm,治疗4周与治疗前1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腿围1及小腿围2治疗前1周分别为(37.73±2.48)、(35.41±2.85)cm,治疗8周后分别为(37.18±250)、(34.73±2.96)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足颈围治疗前1周为(23.47±2.19)cm,治疗8周后为(22.83±2.09)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面部潮红的发生率治疗前1周为15.7%,治疗2、4、8周后分别为7.3%、2.5%和1.3%。眩晕的发生率治疗前1周为4.8%,治疗2、4、8周的发生率分别为2.4%、0和1.3%。血压治疗开始前为(140.59±12.92)/(86.76±9.63)mm Hg,治疗8周后为(125.76±8.53)/(77.84±6.46)mm Hg,心率治疗开始前为(70.93±8.30)次/min,治疗8周后为(69.17±6.52)次/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5)。红细胞、血红蛋白治疗开始前分别为(4.45±0.60)×1012/L、(131.22±14.95)g/L,治疗8周后分别为(4.66±0.62)×1012/L、(138.09±17.46)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体重、血常规和血生化各项指标治疗前后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左旋氨氯地平与氨氯地平、硝苯地平、非洛地平相比,为一种较为安全的降血压药物。
  • 张建新;尚兰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09, 11(3): 158-3.

    摘要 目的:观察利培酮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未经治疗患者心电图的影响。方法:2004年1月至2008年12月首发精神分裂症未经治疗住院患者95例纳入研究,其中男40例,女55例,平均年龄(33.85±10.80)岁,年龄< 40岁者72例,40~70岁者23例;病程≥5年者32例(33.68%),病程<5年者63例(66.32%)。利培酮起始剂量为1 mg,1次/d口服, 2周内逐渐增加剂量至2~6 mg,1次/d,连续服药3个月。服用利培酮低剂量(<4 mg/d)者32例,高剂量(≥4 mg/d)者63例。于服药前、服药后1、2、3个月测定患者心电图变化,观察性别、年龄、病程、给药剂量与心电图改变的关系。结果:利培酮引起的心电图异常主要为窦性心律失常(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缓及窦性心律不齐),其次为ST-T改变。服药后1、2、3个月心电图异常发生率分别为37例(38.95%)、28例(29.47%)和31例(32.63%)。其中,男性与女性患者分别为19例(47.5%)、14例(35.0%)、12例(30.0%)与18例(32.7%)、14例(25.5%)、19例(34.5%);年龄40~70岁与<40岁患者分别为5例(21.7%)、5例(217%)、6例(26.1%)与32例(44.4%)、23例(31.9%)、25例(34.7%);病程≥5年与<5年患者分别为12例(37.5%)、9例(28.1%)、6例(18.8%)与25例(39.7%)、19例(30.2%)、25例(39.7%),低剂量和高剂量患者分别为8例(25.0%)、7例(219%)、8例(25.0%)与29例(46.0%)、21例(33.3%)、23例(36.5%)。不同性别、年龄、病程及给药剂量的患者在不同给药时间点的心电图改变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利培酮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未经治疗患者心电图的影响较轻,是一种心脏毒性较小的抗精神病药物。

  • 沈爱宗, 张圣雨, 苏丹, 方晓琳, 晨迪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19, 21(1): 50-54. https://doi.org/10.3760/cma.j.issn.1008-5734.2019.01.009
    促胃肠动力药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胃食管反流病(GERD)等胃肠疾病的有效药物,但目前比较有效且安全的药物较少。酒石酸西尼必利(西尼必利)是2015年在我国上市的一种促胃肠动力药,属于5-羟色胺受体激动剂,主要用于治疗轻度至中度的FD。多项临床试验结果显示,西尼必利治疗胃肠道功能紊乱、FD和GERD疗效优于甲氧氯普胺和多潘立酮,且安全性良好。西尼必利在肝脏不仅通过细胞色素P450(CYP)3A4代谢,还可通过CYP2C8代谢,发生药物相互作用风险较小,且西尼必利的游离血药浓度远低于西沙必利和多潘立酮,导致心脏毒性的风险较低,是治疗FD和GERD药物的新选择。
  • 黄竞;刘芳;翟所迪 *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07, 9(4): 267-271.
    硝普钠为快速短效血管扩张剂,临床用于治疗高血压危象和严重心力衰竭。硝普钠在体内迅速代谢为氰化物,并进一步代谢为硫氰酸盐。因此,大剂量持续应用硝普钠易致氰化物和硫氰酸盐蓄积中毒。患者在应用硝普钠过程中若出现神经系统抑制、代谢性酸中毒及心血管系统不稳定等应考虑为氰化物或硫氰酸盐中毒,须立即停药,给予支持治疗以及解毒剂。常用解毒剂有:亚硝酸钠、亚甲蓝、硫代硫酸钠及羟钴胺等。硝普钠应用>3d应监测硫氰酸盐血浓度,也应监测氰化物血浓度。硫代硫酸钠与硝普钠联用可预防氰化物毒性反应。伴有肾损害的患者可用非诺多泮代替硝普钠
  • 黄帮华;洪敏;普燕芳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10, 12(2): 142-2.
    1例40岁男性患者因冠周炎伴间隙感染,给予头孢西丁钠2 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100 ml静脉滴注。输液约5 min时患者出现舌头发麻,四肢末端发麻,头昏,腹部绞痛有便意。查体:脉搏细弱,心音低钝,口唇轻度发绀,肢端发凉。HR 110次/min,血压测不出。给予肾上腺素、地塞米松、甲泼尼龙,1 h后症状好转。
  • 魏兆甫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08, 10(5): 0-0.
    磷化铝是一种杀虫剂,遇湿气、水或酸会释出磷化氢(PH3)气体,抑制细胞色素氧化酶,阻止电子传递和氧化磷酸化,使机体细胞内能量代谢产生障碍。急性中毒潜伏期一般在24 h内,大多为1~3 h。症状为头疼、头昏、恶心、呕吐、呼吸困难,严重暴露可损害肝、肾、肺、神经与循环系统,甚至死亡。磷化铝中毒的诊断是依据接触史和临床表现。治疗措施包括:洗胃、给氧、血液净化、静脉给予多巴胺、糖皮质激素及硫酸镁。本文报告1例吸入磷化氢气体死亡病例。患者女,19岁,其居所贮有磷化铝,地面潮湿。患者因出现上腹疼痛、恶心、呕吐、头昏、乏力等症状入院。第2天,患者出现大小便失禁、意识模糊、发绀、肺部湿啰音、心率40次/min,血压70/40mmhg,呼吸10~12次/min,心电图示心动过缓。实验室检查示:WBC 12.3×109/L,BUN 15.3mmol/L,SCr 171 μmol/L,CPK 260~710 U/L,LDH 240~695 U/L,AST 463 U/L,ALT 398 U/L,ALP 230 U/L,TBil 363 μmol/L,磷1.68 mmol/L,钙1.6 mmol/L,镁0.45 mmol/L,诊为磷化铝中毒。患者给予氧、血管活性物质及其他保护对症治疗,但患者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
  • 胡中慧;吴纯启;王全军**;王青秀;骆永伟;杨保华;卢树杰;廖明阳**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10, 12(1): 10-7.
    目的:研究2种莲必治注射液对大鼠的毒性作用,为探讨其不良反应机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2种莲必治注射液:莲必治A(含亚硫酸氢钠穿心莲内酯98.7%,其他相关物质1.3%),莲必治B(含亚硫酸氢钠穿心莲内酯49.1%,其他相关物质50.9%)。SPF级雄性SD大鼠70只,随机分为7组:分别为莲必治A高剂量组(1 600 mg/kg)、中剂量组(800 mg/kg)、低剂量组(400 mg/kg);莲必治B高剂量组(200 mg/kg)、中剂量组(100 mg/kg)、低剂量组(50 mg/kg)和空白对照组(生理盐水),每组10只。各组动物均按10 mL/kg单次尾静脉注射给药。观察给药后3 h内大鼠的表现;连续收集给药后0~6、7~12、13~18、19~24 h各组大鼠尿液,测定尿酮体、尿潜血、尿素氮、尿肌酐、碱性磷酸酶(ALP)、乳酸脱氢酶(LDH)、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和β2-微球蛋白(β2-MG);给药后24 h经心脏采血检测血液生化指标;最后处死大鼠取各脏器称重,计算脏器系数,行肾脏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莲必治B高剂量组给药后2只大鼠出现抽搐和毛发竖立,30 min后恢复正常,其他组大鼠未见异常。莲必治A高、中、低剂量组与莲必治B高剂量组大鼠尿酮体阳性≥(+2)的大鼠数多于空白对照组,莲必治A高、中剂量组和莲必治B高、中、低剂量组大鼠尿潜血阳性≥(+2)的大鼠数多于空白对照组。莲必治A高剂量组大鼠尿素氮含量给药前和给药后7~12 h分别为(319±108)mmol/L和(488±139)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莲必治A高、中、低剂量组和莲必治B高、中剂量组肌酐含量,给药前分别为(3 338±1 534)、(3 502±1 457)、(3 428±1 729)、(3 305±922)和(3 480±870) mol/L,给药后7~12 h, 分别增加至(6 137±1 544)、( 5 847±1 319)、(5 630±1 622)、(5 613±1 968)和(5 218±1 496) 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另外,莲必治A高、中剂量组的肌酐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4 326±576) mol/L](P<0.05);肌酐含量的增加与亚硫酸氢钠穿心莲内酯间呈剂量相关(r=0.790 9)。莲必治A高剂量组ALP含量给药后7~12 h为(152±61),高于对照组[(99±37)U/L];莲必治B高剂量组ALP含量给药后7~12 h为(143±42 U/L),高于给药前[(94±42)U/L] 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莲必治A高、中、低剂量组与莲必治B高、中剂量组LDH含量给药前分别为(19±7)、(18±11)、(18±8)、(17±5)和(17±10)U/L,给药后0~6 h增加至(88±56)、(80±27)、(50±17)、(57±16)和(28±6)U/L;莲必治A高、中、低剂量组与莲必治B高剂量组LDH含量给药后7~12 h分别增加至 (44±21)、(36±17)、(34±13)和(31±7)U/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另外,莲必治A高、中、低剂量组与莲必治B高、中剂量组的LDH含量给药后0~6 h高于相同时间段的空白对照组[(18±10)U/L],莲必治A高、中、低剂量组与莲必治B高剂量组的LDH含量给药后7~12 h高于相同时间段的空白对照组\[(23±7)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DH含量增加与亚硫酸氢钠穿心莲内酯剂量相关(r=0.899 0)。莲必治A高、中剂量组NAG含量给药后0~6 h分别为(0.30±0.04)和(0.31±0.04) U/L;莲必治A高、中、低剂量组NAG含量给药后7~12 h分别为(0.45±0.07)、(0.40±0.18)和(0.37±0.14)U/L;莲必治A高、中、低剂量组和莲必治B高、中、低剂量组NAG含量给药后13~18 h分别为(0.35±0.09)、(0.31±0.06)、(0.39±0.18)、(0.60±0.09)、(0.57±0.06)和(0.33±0.08)U/L;莲必治A中、低剂量组和莲必治B高、中、低剂量组NAG含量给药后19~24 h分别为(0.32±0.03)、(0.39±0.14)、(0.32±0.07)、(0.34±0.05)和(0.29±0.08)U/L;均高于相同时间段的空白对照组[(0.26±.0.05)、(0.22±0.06)、(0.24±0.07)和(0.24±0.06)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莲必治B高剂量组β2-MG含量给药后19~24 h为(1.03±0.45)mg/L,对照组β2-MG含量为(054±0.24)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AG和β2-MG增加均与其他相关物质的含量有关(r=0.874 9,r=0.981 9)。各给药组大鼠血生化检测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给药组大鼠主要脏器外观、组织病理和脏器系数均未见明显改变。结论:莲必治注射液对大鼠的潜在肾毒性与其纯度和剂量有关,相关物质含量高以及给药剂量大均可增加肾损害程度。
  • 高悦,张艳丽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20, 22(9): 530-532. https://doi.org/10.3760/cma.j.cn114015-20190909-00749
    3例患者(例1女,52岁,有甲型肝炎史;例2女,64岁;例3女,61岁)均因慢性胃炎给予摩罗丹(浓缩丸)16丸口服、3次/d。例1无合并用药,例2合并使用雷贝拉唑钠肠溶片,例3合并使用雷贝拉唑钠肠溶片及瑞巴派特片。例1、例2、例3分别在服用摩罗丹(浓缩丸)27、22、19 d后出现肝功能异常,丙氨酸转氨酶(ALT)均升高>5倍参考值上限,例2、例3伴胆红素升高。例1、例2、例3均立即停用摩罗丹(浓缩丸),分别在给予保肝治疗18、22、24 d后肝功能恢复正常。
  • 雷招宝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10, 12(2): 105-4.
    他汀类药物为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 (HMG-CoA)还原酶抑制剂,具有减少内源性胆固醇合成的作用,主要用于高胆固醇血症和混合型高胆固醇血症的治疗以及冠心病和脑卒中的防治。他汀类药物的常见不良反应有腹泻、恶心、头痛及皮疹等。1996年Bruckert等首先报告了他汀类药物可致勃起功能障碍(ED)。1985年1月1日至2006年12月31日法国药物警戒系统收集到4 471例服用他汀类药物所致不良反应报告,其中有51例(1.14%)为ED,包括辛伐他汀19例,阿托伐他汀18例,帕伐他汀8例,瑞舒伐他汀4例,氟伐他汀2例。使用他汀类药物后发生ED的平均时间为62 d(中位数29 d,范围1~100 d),其中25%的患者在9 d内、75%的患者在75 d内发生。约有57%的患者在停药后性功能恢复正常。他汀类药物引致ED的机制可能与其减少胆固醇生成而影响甾体激素(包括睾酮)的合成以及患者个体差异和心理状态有关。防治措施:他汀类药物应避免与其他可能引致ED的药物联用,如抗精神病药、三环类抗抑郁药、贝特类降血脂药和β受体阻滞剂;一旦发生ED,应停药或换用其他降脂药。
  • 李秀贺a;杜娟a;杨丽a;闫萍a;仲家琦a;周坤a;高雯雯a;尹冬a;竺晓凡b *;邹尧b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09, 11(2): 82-5.
    目的:研究大剂量甲氨蝶呤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对肝肾功能的影响。方法:2004年3月至2008年5月期间165例急性白血病住院患儿纳入研究,并分为2个组:3 g/m2剂量组(119例)和5 g/m2剂量组(46例)。3 g/m2剂量组中男64例,女55例,平均年龄(104.88±21.40)月。5 g/m2剂量组中男37例,女9例,平均年龄(101.57±20.43)月。给药方法:甲氨蝶呤先按3 g/m2或5 g/m2 总剂量的1/6作为突击量于30 min内静脉滴注,其余5/6剂量于23.5 h内滴注完毕,同时给予5%碳酸氢钠注射液3~5 ml/kg静脉滴注至甲氨蝶呤血浓度<0.1 μmol/L和尿液pH值6~8时停用。每天给予2~3 L/m2液体水化。给予甲氨蝶呤36 h后静脉注射亚叶酸钙解救,其总量为甲氨蝶呤的3%~5%,分6~8次给予,每6 h 1次,首次剂量加倍;给予还原型谷胱甘肽0.6~1.2 g/d,多烯磷脂酰胆碱232.5~465 mg/d,均静脉滴注,连续给药10~14 d。甲氨蝶呤给药后于24、36、48、72和96 h测定其血浓度,记录甲氨蝶呤使用前和使用后2~7 d及化疗结束后的肝肾功能,记录化疗开始后24 h尿量和pH值。结果:5 g/m2剂量组和3 g/m2剂量组给药24、36、48 h后甲氨蝶呤的血浓度分别为(130.99±67.23)μmol/L、(1.95±0.98)μmol/L、(2.13±3.03)μmol/L与(55.02±29.46)μmol/L、(1.22±0.75)μmol/L、(1.28±275)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P<0.05)。化疗过程中5 g/m2剂量组与3 g/m2剂量组的γ GT、TBil、DBil值分别为(63.94±76.41)U/L、(24.87±42.91)μmol/L、(12.19±29.92)μmol/L与(40.72±35.34)U/L、(13.01±6.26)μmol/L、(4.39±259)μ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5 g/m2与3 g/m2剂量组的ALT、AST和ALP值分别为(187.29±171.18)U/L、(85.47±111.59)U/L、(141.71±69.24)U/L与(165.93±178.84)U/L、(73.45±82.42)U/L、(138.60±59.92)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的肾功能,治疗中与治疗前比较,以及治疗中2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保肝治疗后,5 g/m2与3 g/m2剂量组的ALT、AST及ALP明显下降,分别为(47.86±37.84)U/L、(24.00±10.78)U/L、(115.40±34.43)U/L与(75.16±68.52)U/L、(32.78±27.65)U/L、(151.27±60.18)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5 g/m2剂量组与3 g/m2剂量组首日与次日液体排出量分别为(3 673±974)ml、(4 216±1 189)ml与(3 236±1 039)ml、(3 832±1 134)ml,5 g/m2剂量组的液体排出量高于3 g/m2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尿pH值无明显改变。结论:大剂量甲氨蝶呤能致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肝损害,损害程度与剂量相关。应用还原型谷胱甘肽和多烯磷酯酰胆碱对肝脏有保护作用。
  • 胡扬;王兰;梅丹;张波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12, 14(5): 319-3.
    1例16岁女性患者,因神经性厌食服用草酸艾司西酞普兰10 mg,1次/d。服用1个月余,因闭经于外院就诊,查肝功能示丙氨酸转氨酶(ALT)222 U/L,天冬氨酸转氨酶(AST)124 U/L,白蛋白45 g/L。停用草酸艾司西酞普兰,1周后再次使用,同时给予保肝治疗,但无好转,遂入住北京协和医院。入院查肝功能:ALT 3257 U/L,白蛋白37 g/L,总胆红素(TBil)37.7 μmol/L,直接胆红素(DBil)21.3 μmol/L。停用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给予谷胱甘肽、腺苷蛋氨酸、复方甘草酸苷、多烯磷脂酰胆碱、谷氨酸钠和谷氨酸钾等保肝治疗, 2个月后患者肝功能指标恢复正常,出院。
  • 张琦;彭妙官;蒋培培;黄燕萍;闵运兵;李梅忠;黄菊芳;罗劲华;王丹;王莹;廖志红**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08, 10(6): 387-5.
    研究服用磺酰脲类药物的2型糖尿病患者出现低血糖与CYP2C9基因型的关系。方法:2006年11月至2007年5月使用磺酰脲类药物的2型糖尿病门诊患者纳入研究。检测患者的血糖水平和CYP2C9基因型,分析低血糖与CYP2C9基因型的关系。结果:146例2型糖尿病患者中,男43例,女103例,年龄23~79岁,平均年龄(62.5±12.4)岁。全部患者均服用磺酰脲类药物,服用的药物和剂量为:格列吡嗪5~10 mg/d,格列齐特80~160 mg/d,格列齐特缓释片30~60 mg/d,格列美脲0.5~2 mg/d及格列本脲5~10 mg/d。146例患者中有74例出现低血糖。其中磺酰脲类诱发低血糖19例,其他因素诱发低血糖(进餐延迟、饮食少及过度运动等所致)55例。146例患者中13例(8.9%)为CYP2C9*1/*3基因型,其中低血糖组7例,无低血糖组6例。19例磺酰脲类诱发低血糖中6例(8.3%)为CYP2C9*1/*3基因型,55例其他因素诱发低血糖中1例(1.8%)为CYP2C9*1/*3基因型。磺酰脲类诱发低血糖组与其他因素诱发低血糖组或无低血糖组比较,CYP2C9基因型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磺酰脲类药物致2型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可能和CYP2C9基因突变(CYP2C9*1/*3)有关。
  • 贾柳;郜杨;王洪亮;于凯江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11, 13(2): 116-2.
    1例41岁女性患者,因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入院,给予还原型谷胱甘肽1.2 g,1次/d静脉滴注;重组人干扰素α-2b(rhIFNα-2b)500万U,1次/d肌内注射。用药1周后实验室检查:白细胞 1.9×109/L,中性粒细胞0.48×109/L,血红蛋白118 g /L,红细胞 3.7×1012/L,血小板 81×109/L。停用rhIFNα2b,继续使用其他药物,并加用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75 μg,1次/d皮下注射。治疗第5天实验室复查: 白细胞4.8×109/L,中性粒细胞 3.12×109/L,血红蛋白118 g /L,红细胞 3.8×1012/L,血小板61×109/L。再次给予rhIFNα-2b,剂量减为隔日1次。再次给药10 d后,患者持续发热,伴胸闷、呕吐。实验室检查:白细胞 0.1×109/L,中性粒细胞未检出,血小板20×109/L,血红蛋白92 g/L,红细胞 3.3×1012/L。立即停用rhIFNα-2b,给予对症治疗。根据临床症状和骨髓穿刺术检查结果,诊断为再生障碍性贫血。遂加用人免疫球蛋白和糖皮质激素治疗。第15天患者血小板3.0×109/L,血培养检出肺炎克雷伯菌。第17天患者突然出现呼吸困难,水肿、周身瘀点及瘀斑。第19天患者情况恶化,经抢救无效死亡。
  • 韩蕊;段京莉;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10, 12(2): 100-5.
    目的:分析和评价口腔颌面外科围手术期患者抗菌药物应用的合理性,以提高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水平。方法:对北京大学口腔医院2009年1~12月出院的颌面外科手术患者病历4 037份进行随机抽取,对患者的性别、年龄、手术类别、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情况等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对抗菌药物使用进行合理性评价。结果:总共抽取到997份病例。这些患者中,男506例(50.75%),女491例(49.25%),平均年龄31岁,其中≥60岁167例,≤10岁217例。清洁手术183例(18.36%),清洁-污染手术806例(80.84%),污染手术8例(0.80%)。所有患者均使用抗菌药物,其中使用一种抗菌药物者486例(48.75%),2种抗菌药联用者511例(51.25%);最常用的3类抗菌药物依次为青霉素类(581例,38.53%),硝基咪唑类(447例,29.64%),头孢菌素类(321例,21.29%)。2种药物的联用主要为甲硝唑与青霉素和甲硝唑与头孢呋辛,分别为233例(45.6%)和210例(41.1%);术前预防用药主要以静脉途径给药,但有2例口服给药。979例患者手术预防用药时间合理(术前0.5~2.0 h) ,其中清洁手术、清洁-污染手术和污染手术患者分别为181例 (98.91%)、790例 (98.01%)和8例(100%);18例患者手术预防用药时机不合理,其中14例术前用药时间<0.5 h,4例在术前2.5 h。804例患者术后用药合理与基本合理,其中清洁、清洁-污染和污染手术患者分别为125例(68.31%)、671例 (83.25%)和8例(100%);193例患者用药不合理,主要为长时间用药,甚至长达10 d。围手术期应用抗菌药合理47例(4.71%),基本合理686例(68.81%),合计为733例(73.52%),其中清洁手术121例,清洁-污染手术605例,污染手术7例;不合理为264例(26.48%)。结论:口腔颌面外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不合理应用包括无指征用药、药物选用不当、手术预防用药时间不当及术后长时间用药等。因此,应进一步落实有关抗菌药物临床使用的指南,并加强合理用药教育。
  • 梁爱群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08, 10(6): 0-0.

    1例53岁女性患者因尿路感染给予头孢曲松钠2 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静脉滴注。患者既往无心脏病史和药物过敏史。在首次输注开始后29 min时,突然出现颜面及双手潮红,继而口吐白沫、心跳呼吸骤停。立即进行心肺复苏,静脉给予地塞米松、肾上腺素、多巴胺等药物,并施行胸外心脏按压、气管插管及辅助呼吸。但患者经抢救30 min后无效死亡。

  • 罗晓;程晟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10, 12(3): 223-2.
    1例51岁女性患者,因慢性萎缩性胃炎口服三九胃泰颗粒治疗。用药3个月后患者出现巩膜黄染、尿色深。实验室检查:ALT 215 U/L,AST 158 U/L,ALP 134 U/L,γ-GT 129 U/L,TP 69.5 g/L,ALB 33.5 g/L,TBil 139.2 μmol/L,DBil 71.0 μmol/L,IBil 68.2 μmol/L。排除病毒性肝炎。肝脏穿刺检查示肝细胞肿大和坏死, 确诊为药物性肝损伤。停用三九胃泰颗粒,给予保肝治疗约1个月后,肝功能恢复正常。
  • 王洪涛;杨威**;盛秋菊;王韫秀;刘卓刚;李迎春;廖爱军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08, 10(6): 0-0.
    2例患者大剂量甲氨蝶呤(MTX)化疗导致急性肾衰竭。第1例为53岁女性,因非霍奇金淋巴瘤给予大剂量MTX化疗:先用MTX 500 mg 0.5 h时内静脉滴注、3500 mg 24 h内泵入,然后用亚叶酸钙进行解救,首次剂量为30 mg/m2,以后15 mg/m2,每隔6 h肌内注射1次,解救8次。患者无慢性肾脏病史,化疗前肾功能正常(SCr 97.1 μmol/L,BUN 4.78 mmol/L)。化疗后第4天,出现颜面及双手轻度水肿,尿量减少,SCr升至151 μmol/L。给予甲泼尼龙、呋塞米和碳酸钙维生素D3对症治疗,并碱化尿液,监测肾功能(SCr最高达275 μmol/L)。化疗后第13天肾功能恢复至正常(SCr 96 μmol/L)。第2例为29岁男性,因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给予大剂量MTX化疗:MTX 500 mg 0.5 h内静脉滴注、4500 mg 24 h 内泵入,解救方案同例1。患者无慢性肾脏病史,化疗前肾功能正常(SCr 86.9 μmol/L,BUN 5.35 mmol/L)。化疗后第3天出现全身水肿、尿量减少,SCr升至235 μmol/L (最高达360 μmol/L)。给予对症治疗,同例1。化疗后第30天肾功能恢复至正常(SCr 89 μmol/L)。
  • 黄雄;杜文佳;薛仕健;童梓顺;蒋泽宇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08, 10(2): 77-4.

    目的:比较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催乳素的影响。方法:2005年5月至2006年5月在我院治疗的8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阿立哌唑组(40例)和利培酮组(40例),阿立哌唑组给予阿立哌唑初始剂量10 mg/d,2周末增至20~30 mg/d,利培酮组给予利培酮初始剂量1 mg/d,2周末增至4~6 mg/d。总疗程为8周。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催乳素(PRL)水平。结果:经8周治疗,阿立哌唑组显效率72.5%;利培酮组显效率77.5%,两者差异无显著性(P>0.05)。阿立哌唑组主要不良反应为:嗜睡,头痛,胃肠道反应,也可产生静坐不能,但未发现泌乳或闭经现象;利培酮组主要不良反应为:急性肌张力障碍、震颤、静坐不能、泌乳或闭经、体重增加等。利培酮组治疗8周后,血清PRL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差异非常显著(P<0.01),其中男性PRL升高3.5倍,女性PRL升高8倍;而阿立哌唑组血清PRL水平无变化。结论:阿立哌唑是一种较为安全、有效的抗精神病药物。

  • 黄进a;周敏a;刘静b;方堃;王志东b;朱玲b;乔爱珍b;朱达强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10, 12(3): 201-4.
    1例21岁男性何杰金淋巴瘤患者,在母供髓干细胞移植前用甲氨蝶呤3.0 g,异环磷酰胺2.0 g,吉西他滨1.0 g,长春瑞宾20 mg,波替单抗2.05 mg,L-门冬酰胺酶10 000 U,泼尼松100 mg联合化疗。24 h后出现少尿, SCr 246 μmol/L,BUN 16.3 mmol/L,尿酸497 mmol/L。36 h甲氨蝶呤血药浓度为25 μmol/L。肾部超声检查示肾脏密度分布欠均匀,右上极可见2.1 cm × 2.3 cm无回声液区。诊断:急性肾损害。给予四氢叶酸钙200 mg/3 h,加强水化、碱化尿液及血液透析。患者甲氨蝶呤血药浓度下降,SCr、BUN逐渐恢复正常。分析其母亲外周血淋巴细胞、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患者口腔上皮细胞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C677T基因型示C:T分别为1:1、1:1和1:1.5,提示患者的肾损害可能与基因型有关。
  • 李蔚莉;马秀云;吴璐;蔡晧东*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10, 12(2): 77-6.
    目的:比较替比夫定与拉米夫定长期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04年3月至2005年2月符合入选标准的39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纳入研究。39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进入双盲治疗:替比夫定组(22例),男18例,女4例,平均年龄(30.9±7.8)岁,口服替比夫定600 mg,1次/d,治疗104周;拉米夫定组(17例),男13例,女4例,平均年龄(30.4±8.5)岁,口服拉米夫定100 mg,1次/d,治疗104周。104周后2组患者均进入替比夫定开放治疗,口服替比夫定600 mg,1次/d,继续治疗104周。每8周检测患者血清HBV DNA水平、完全应答率和ALT水平,观察2组患者治疗104周后HBeAg血清转换情况、治疗期间病毒学反弹率及替比夫定的不良反应。结果:双盲治疗阶段,替比夫定组和拉米夫定组患者治疗52周和104周时HBV DNA的完全应答率分别为72.2%(16/22)、77.3%(17/22)和47.1%(8/17)、47.1%(8/17); ALT的复常率分别为100%(22/22)、86.4%(19/22)和82.3%(14/17)、76.5%(13/17)。替比夫定组治疗60周、104周和第3 年HBV DNA反弹率分别为4.5%(1/22)、18.2%(4/22)和28.6%(6/21),第4年未增加反弹的病例;拉米夫定组治疗52周、104周HBV DNA的反弹率分别为23.5%(4/17)和41.2%(7/17)。2组共有4例耐药者加用阿德福韦酯联合治疗8~24周后HBV DNA下降至可检测值下限。双盲治疗阶段替比夫定组有5例患者发生9例次肌酸激酶(CK)升高(1 065~4 915 U/L),但无肌肉症状;开放治疗阶段有6例患者发生9例次CK升高(1 036~45 984U/L),均出现肌肉症状。结论:替比夫定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优于拉米夫定;患者对替比夫定的耐受性较好。
  • 张弨a;谢茜b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08, 10(6): 0-0.
    2例男性患者静脉滴注穿心莲内酯注射液后出现肾衰竭。例1为29岁男性患者,因发热给予静脉滴注穿心莲内酯0.5 g。输液结束后,随即出现腰痛。当天晚上,患者SCr为142 μmol/L。第2天入院,其SCr为219 μmol/L。住院第2天,SCr为332 μmol/L。诊断为急性肾衰竭。给予补液和对症治疗。3 d后,患者SCr下降至244 μmol/L,住院第7天,SCr降至149 μmol/L。患者住院9 d后出院,腰部疼痛消失。出院10 d后随访,肾功能正常。例2为25岁男性患者,因感冒给予穿心莲内酯0.25 g静脉滴注,并口服阿奇霉素0.25 g。滴注约4 h,患者出现腰痛。第2天,患者SCr为189.7 μmol/L,BUN为8.89 μmol/L。停用所有药物,第3天患者持续腰痛,SCr 214 μmol/L,BUN 8.8 μmol/L。给予支持治疗后,SCr降至138 μmol/L,BUN降至6.4 μmol/L。出院1周后随访,患者肾功能恢复正常。
  • 张彦芳;胡玉红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10, 12(3): 157-3.
    目的:评价妊娠晚期应用替比夫定阻断乙型肝炎病毒(HBV)母婴传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HBsAg和HBeAg阳性,HBV DNA≥1×106 copies/mL的孕妇120例,分为2组:替比夫定组(年龄23~36岁)和对照组(年龄24~37岁),每组60例。替比夫定组受试者自孕28周开始口服替比夫定600 mg,1次/d,至分娩后1个月,对照组不服用替比夫定。观察替比夫定组受试者服药后出现的不良反应;检测2组受试者在孕28周、分娩时和产后6个月时血清HBV DNA水平;2组婴儿在出生后即刻和1月龄时肌内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各200 U;在出生即刻、1月龄和6月龄时肌内注射乙型肝炎疫苗各10 μg。检测2组婴儿出生后24 h、6月龄和1岁时血清 HBsAg及HBV DNA阳性率。结果:孕28周时,替比夫定组受试者血清HBV DNA水平[6.62±0.90)×106copies /mL]与对照组[(7.22±1.27)×106 copies /m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娩即刻替比夫定组[(0.49±0.54)×103copies/mL]较对照组[(7.46±1.06)×106copies/mL]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6个月时替比夫定组[(6.23±0.85)×106copies/mL]与对照组[(7.55±1.88)×106 copies /m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替比夫定组有13例受试者在孕28~36周出现血清肌酸激酶轻度升高,停药2周后恢复正常。替比夫定组孕妇所生婴儿6月龄时血清HBsAg和HBV DNA阳性例数(1例) 显著低于对照组(11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替比夫定组和对照组孕妇所生婴儿12月龄时HBV母婴传播阻断率分别为98.3%和8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婴儿均未出现发育不良。结论:用替比夫定可以较安全有效地阻断乙肝病毒母婴传播且不影响婴儿发育。
  • 唐东蕾a;刘芳a;孙庆利b;徐迎胜b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10, 12(3): 208-2.
    1例52岁男性患者,因外伤给予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40 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1次/d静脉滴注;天麻素注射液200 mg,2次/d肌内注射,共治疗14 d。用药8 d后患者突然出现四肢酸痛,伴肢体无力。10 d后四肢无力加重,无法直立,伴有多汗。查体示四肢肌力、肌张力降低,腱反射未引出。脑脊液检查显示蛋白细胞分离。给予营养周围神经、脱水、改善脑细胞代谢治疗,并未再使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和天麻素注射液。15 d后病情好转。
  • 张开镐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10, 12(3): 194-3.
    甲基苯丙胺(methamphetamine,MA)俗称冰毒,为苯丙胺类兴奋剂,是当前世界上广泛滥用的毒品之一。MA能增加单胺类神经递质如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5羟色胺的释放,并阻断其再摄取,使突触间隙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升高产生精神和身体作用。MA使用者会出现欣快、体能增加、性欲过强等症状。依赖者中断用药将发生戒断反应,主要包括睡眠混乱,情绪抑郁,焦虑,认知损伤,体能降低。戒断反应可分为两个时相:急性期(持续7~10 d)和亚急性期(持续2周)。MA依赖者的复吸率颇高,预防复吸的发生具有极重要的实际意义。
版权信息

出版单位:药物不良反应杂志社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国际刊号:ISSN 1008-5734

国内刊号:CN 11-4015/R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广安门内大街118号院东华金座宣武医院教学楼1089室

邮编:100053

电话:15611475509

E-mail: cadrj@sina.com

友情链接
访问统计

访问总数:

当日访问总数:

当前在线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