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下载排行
  •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 最近1个月下载排行
  • 最近1年下载排行

Please wait a minute...
  • 全选
    |
  • 李进峰, 闫秀娟, 张金彪, 张媛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15, 17(3): 230.
    1例63岁女性患者因非霍奇金淋巴瘤拟行R-CHOP(利妥昔单抗、环磷酰胺、阿霉素、长春新碱、泼尼松龙)方案治疗。首日给予利妥昔单抗600 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750 ml静脉滴注,同时给予水化、碱化、保护脏器功能、预防不良反应等治疗。第2天患者出现四肢不自主抖动、双下肢乏力、反应略迟钝和行走不稳,头颅磁共振成像检查未见异常;第3天出现发热、认知障碍;第4天不能自主进食及自主排便。给予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改善微循环、补液等支持治疗,2 d后患者意识转清,可自主进食、排便,四肢和神经精神症状缓解,5 d后症状明显减轻 。
  • 马雪, 蒋刚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15, 17(3): 227.
    2例女性患者(例1,61 岁; 例2, 48岁) 因宫颈癌使用伊立替康200 mg联合洛铂50 mg化疗。例1在第2周期化疗后第9天出现腹泻、IV度骨髓抑制及败血症伴感染性休克;例2在第1周期化疗后第6天出现腹泻、IV度骨髓抑制伴发热,后继发败血症。经止泻、抗感染、免疫支持治疗,5 d后腹泻停止,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含量及血小板计数分别于10 、6 d后明显好转,败血症分别于20、6 d后有效控制。
  • 中国药理学会治疗药物监测研究专业委员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15, 17(2): 101-103.
  • 司小北, 蓝宇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15, 17(3): 218.
    质子泵抑制剂(PPI)作为酸相关疾病的首选药物广泛用于临床。长期应用PPI可能会导致胃肠道营养物质(维生素B12以及钙、铁、镁等多种矿物质)吸收异常、胃肠道黏膜增殖异常、感染(肺炎、肠道菌群紊乱)和骨代谢异常(骨质疏松、骨折)等多种风险增加。现有PPI长期用药的安全性研究多为回顾性队列研究或病例对照研究,尚需开展更多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为PPI的合理、安全应用提供高等级临床证据。
  • 王淑君;钱家鸣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15, 17(1): 1-2.
  • 闫妍;王育琴;沈芊;姜德春;李晓玲;刘琛;李星炜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15, 17(1): 19-8.
    目的初步建立中国老年人潜在不适当用药(PIM)目录,为防范和降低我国老年人群的用药风险提供参考。方法以美国、加拿大、日本、法国、挪威、德国、韩国和奥地利的老年人PIM目录为基础,参考我国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全军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和北京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老年人严重不良反应所涉及药物情况以及北京市22家医院老年患者药品不良反应数据,建立中国老年人PIM初始目录。采用德尔菲法对初始目录进行专家论证。第1轮咨询聘请专家32名,根据专家意见对初始目录进行调整,形成修订版目录;第2轮咨询聘请专家38名,根据专家意见对修订版目录进行调整,形成最终版目录。结果共遴选出13大类72种/类药物纳入中国老年人PIM目录,每种药物附有1~6个风险点。根据专家评价结果,72种/类药物中35种/类为高风险药物,37种/类为低风险药物。依据用药频度,将72种/类药物分为A、B两级,A级为优先警示药物,24种/类;B级为常规警示药物,48种/类。结论初步建立了中国老年人PIM目录,可作为干预和评估我国老年人用药的参考目录。
  • 甘国保;雷招宝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15, 17(1): 15-4.
    目的分析兰索拉唑所致显微镜结肠炎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检索PubMed、大医医学搜索、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万方医学数据库,收集兰索拉唑致显微镜结肠炎(MC)相关文献,记录患者原发疾病、合并疾病、用药剂量、用药途径、合并用药、发生MC潜伏期、临床表现、肠镜检查特征、治疗措施及转归等,分析兰索拉唑致MC的特点与危险因素。结果共检索到兰索拉唑致MC相关文献30篇,全部为病例报告。患者共62例,男性22例(35.5%),女性 40例(64.5%);年龄36~92岁,平均(69±12)岁,>50岁患者57例(91.9%);胶原性结肠炎(CC)43例(69.4%),淋巴细胞性结肠炎(LC)18例(29.0%),LC转化成CC 1例(1.6%)。62例患者均口服用药。用药至发生MC的潜伏期为5 d~6年,其中用药后1~6个月内发生者31例(60.8%)。临床均表现为非血性水样腹泻(3~10次/d者59例,>10次/d者3例)。62例患者均进行了肠镜检查,37例显示轻度异常或水肿,11例有线性黏膜缺损和黏膜撕裂。18例患者组织病理学检查可见上皮下胶原层增厚、固有层炎性细胞浸润、上皮淋巴细胞增多。20例患者存在合并使用MC高危药物的情况,其中13例合用了非甾体抗炎药。轻、中度药源性MC患者58例,停用兰索拉唑或换用奥美拉唑、雷贝拉唑钠治疗即恢复;严重药源性MC患者4例,停用兰索拉唑并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后恢复正常。结论兰索拉唑所致MC临床表现以水样腹泻、结肠黏膜轻度异常或水肿及组织病理学可见结肠黏膜上皮下胶原增厚为特征。年龄、性别及合并用药可能与MC的发生有关。
  • 吴蕊; 赵义; 李小霞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15, 17(3): 170.
    目的观察风湿病合并骨质疏松症患者应用唑来膦酸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分析其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因风湿病合并骨质疏松症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接受唑来膦酸治疗的住院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有无不良反应分组进行人口学特征、疾病类型和唑来膦酸用药相关情况比较,对筛选出的危险因素进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以比值比(OR)及95%置信区间(CI)表示。结果共纳入120例患者,男性41例,女性79例,年龄23~85岁;初次应用唑来膦酸者64例(53.3%),同时接受糖皮质激素(激素)治疗者66例(55.0%),应用唑来膦酸前予解热镇痛药者58例(48.3%),唑来膦酸给药前后给予充分水化治疗者64例(53.3%)。120例患者中49例出现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8%。不良反应组49例患者均为急性期反应,包括发热32例(65.3%),流感样症状21例(42.9%),头痛17例(34.7%),乏力12例(24.5%),肌痛10例(20.4%),关节痛8例(16.3%),畏寒6例(12.2%),恶心5例(10.2%),呕吐4例(8.2%),干咳1例(2.0%);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初次用药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非初次用药者[51.6%(33/64)比28.6%(16/56),P=0.011],应用唑来膦酸时正接受激素治疗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未接受激素治疗者[24.2%(16/66)比61.1%(33/54),P<0.001],静脉给药前后充分水化治疗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未充分水化治疗者[31.2%(20/64)比51.8%(29/56),P=0.023]。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初次应用唑来膦酸是不良反应发生的危险因素(OR=2.631,95%CI:1.132~6.116,P=0.025),而接受激素治疗和充分水化治疗是不良反应发生的防护因素(OR=0.232,95%CI:0.102~0.526,P<0.001;OR=0.379,95%CI:0.164~0.874,P=0.023)。结论风湿病合并骨质疏松患者应用唑来膦酸后出现急性期反应较为常见,初次用药与不良反应的发生密切相关,而同时接受激素治疗以及用药前后给予充分水化治疗可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
  • 孟艳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15, 17(3): 214.
    目的分析《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09至2013年高被引频次论文特点,了解学科发展热点和读者需求,为提高期刊影响力和质量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2009至2013年《药物不良反应杂志》刊登所有论文的被引频次(截至2015年4月30日)。运用普赖斯定律确定高被引论文。主要统计指标包括本刊论文总被引频次、有效论文的篇均被引频次、高被引论文被引频次及高被引论文篇均被引频次,就高被引论文的主题分布、作者地区分布、文献类型分布及基金资助情况进行描述性分析统计。结果共检索到论文1 052篇,有效论文736篇(论著、综述和病例报告分别为147、85和504篇),其中517篇(70.2%)被引用,总被引频次为2 170次,篇均被引频次为4次。根据普赖斯定律确定被引频次≥5次的论文为该时段《药物不良反应杂志》高被引论文。高被引论文共138篇,共被引用1 388次,占该时段总被引频次(2 170次)的64.0%;篇均被引频次为10次。138篇高被引论文的主题相对集中,排名前5位者分别为抗微生物药(44篇,31.9%)、中药(22篇,15.9%)、心血管系统药(19篇,13.8%)、抗肿瘤药(11篇,8.0%)和内分泌系统药(5篇,3.6%);地区分布以北京地区为主,为87篇(63.0%),其他17个省市和直辖市共51篇(37.0%);文献类型为论著(33篇,23.9%)、综述(29篇,21.0%)及病例报告(76篇,55.1%),分别被引用390、354、643次,占总被引频次1 388次的28.1%、 25.5%和46.3%,篇均被引12、12、9次。被引频次排名前20位的论文中有1篇为国家级基金资助项目论文。结论《药物不良反应杂志》高被引论文的特点为主题集中、地区集中、作者分散,综述和病例报告在被引频次方面贡献较大,论著和综述篇均被引频次较高。了解这些特点对于制定提升期刊影响力和质量的措施有重要参考价值。
  • 刘俊;朱艳虹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15, 17(1): 60-2.
    1例76岁男性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规律口服阿司匹林(0.1 g、1次/d)、氯吡格雷(50 mg、1次/d)、阿托伐他汀钙(20 mg、1次/d)和单硝酸异山梨酯(10 mg、2次/d)。2个月后突发左侧腰痛伴肉眼血尿。实验室检查:尿隐血(+++),红细胞235个/μl,红细胞19个/高倍视野。泌尿系统超声和肾功能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停用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并给予对症治疗。2 d后患者尿液恢复正常,左侧腰痛明显好转,尿红细胞阴性。细胞色素P450(CYP)2C19基因多态性检测显示患者携带CYP2C19*17等位基因,即CYP2C19酶为超快代谢型。继续给予患者阿司匹林等口服治疗,患者未再出现血尿。
  • 边原,熊堉,龙恩武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20, 22(8): 496-496.
  • 程刚英, 邓艾平, 王奕, 刘珏, 周庆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17, 19(1): 74-75.
    1例45岁、有10余年吸毒史的男性患者单次自行服用丙戊酸钠缓释片96片(48 g)及齐拉西酮胶囊20余粒(>400 mg)后出现昏迷,呼之不应,家属发现后立即将其送医。患者入院时无自主呼吸,四肢及颈部肌张力低下(2级),立即给予气管插管接呼吸机辅助呼吸、洗胃、灌肠、补液、利尿、促醒等对症支持治疗。2 h后患者呼之能应,动脉血氧分压(PaO2)292 mmHg(1 mmHg=0.133 kPa),乳酸5.70 mmol/L,D-二聚体7.8 mg/L,血浆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45 mg/L;24 h后患者PaO2 98 mmHg,乳酸1.7 mmol/L,D-二聚体2.2 mg/L,FDP 19 mg/L,拔除气管插管;48 h后患者神志恢复,可配合指令动作,但仍嗜睡;7 d后患者能正确回答问题,肌张力恢复正常,偶有轻度嗜睡。
  • 周莉, 骆永伟, 王永, 姜娟, 贾玉玲, 桂博, 崇立明, 孙祖越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15, 17(3): 204.
    目的探讨注射用灯盏花素(灯盏花素)诱导的主动全身过敏反应与药物剂量及致敏时间的关系。方法实验方法采用豚鼠主动全身过敏试验。将48只普通级豚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6组:灯盏花素1、5、25 和50 mg/kg组(灯盏花素1、2、3、4组),0.9%氯化钠注射液组(阴性对照组),牛血清白蛋白 (BSA)组(阳性对照组),每组8只。致敏:灯盏花素1~4组豚鼠分别腹腔注射灯盏花素1、5、25、50 mg/kg (0.5 ml),阴性和阳性对照组豚鼠分别腹腔注射等容积0.9%氯化钠注射液和BSA 20 mg/kg,均为隔日1次,共3次。激发:已致敏各组豚鼠分别再分为2个亚组,每组4只。在末次致敏后第14、21天,灯盏花素1~4组的各亚组豚鼠分别静脉注射2倍致敏剂量灯盏花素(1.0 ml);阴性和阳性对照组的各亚组豚鼠分别静脉注射2倍剂量阴性、阳性对照品。致敏阶段每日观察各组豚鼠是否出现过敏反应症状(竖毛、发抖、搔鼻、喷嚏、咳嗽、干呕、紫绀、呼吸困难、二便失禁、步态不稳或倒地、痉挛或抽搐、休克、死亡);激发后详细观察静脉给药后即刻至30 min内豚鼠的反应,记录过敏反应症状出现的时间,并按中国药典“过敏反应检查法”判定是否出现过敏反应。结果致敏阶段6组豚鼠均未出现过敏反应症状。第14天激发后30 min内,灯盏花素1~4组各4只豚鼠中分别有2、4、4、4只出现过敏症状,但无一只判定为发生过敏反应;阳性对照组4只豚鼠均判定为过敏反应阳性。第21天激发后30 min内,灯盏花素1~4组各4只豚鼠中分别有4、3、4、4只出现过敏症状,其中灯盏花素4组有1只豚鼠判定发生过敏反应;阳性对照组4只豚鼠均判定为过敏反应阳性。2次激发阴性对照组均无豚鼠出现过敏症状。灯盏花素组豚鼠第21天激发后出现过敏反应症状的时间(出现在激发后20 min内)短于第14天激发后(出现在激发后25 min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注射用灯盏花素诱导的过敏反应与药物剂量和致敏时间有关,剂量大、致敏时间长可增加过敏反应发生风险、缩短过敏反应潜伏期。
  • 肖昌钱;韩奇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15, 17(1): 55-2.
    1例79岁男性患者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予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1.5 g ,2次/d 静脉滴注;左氧氟沙星0.5 g ,1次/d静脉滴注;氨溴索 45 mg,2次/d 静脉注射;多索茶碱0.2 g, 2次/d 静脉泵入。第7天停用左氧氟沙星,第13天停用氨溴索和多索茶碱。第16天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输注完毕后,患者突发意识丧失,四肢抽搐,牙关紧闭,双眼向右侧凝视。立即静脉注射甲泼尼龙40 mg,约1 min后患者意识转清,症状缓解。随后予丙戊酸钠400 mg 静脉注射,同时相同剂量丙戊酸钠30 mg/h静脉泵入。第17天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静脉滴注结束后约2 h,患者再次出现上述症状。立即静脉注射地西泮5 mg,将丙戊酸钠调为80 mg/h静脉泵入,约2 min后症状缓解。停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并予丙戊酸钠静脉注射(400 mg,1次/ d)和口服(0.5 g,2次/d)。此后患者未再出现癫痫发作。
  • 王诗卉, 崔向丽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17, 19(2): 149-150.
    1例81岁女性患者因肺部感染给予头孢西丁2 g静脉滴注。输注结束后1.5 h,患者因咳嗽自行服用复方甘草口服溶液 10 ml,约10 min后出现胸闷、呼吸困难、面部潮红、多汗,四肢乏力和皮疹,考虑发生双硫仑反应。给予地塞米松10 mg静脉滴注、持续低流量吸氧,约30 min后患者症状好转,2 h后患者不适症状消失。
  • 余文军, 邱翠婷, 卿为家, 李娜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17, 19(1): 69-71.
    1例74岁女性患者因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癫痫发作给予卡马西平0.1 g口服,3次/d。第3天,患者突然出现嗜睡并于30 min内进展为浅昏迷,心电图检查示心率34次/min,交界性心律,提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考虑可能为卡马西平所致阿-斯综合征。立即给予硫酸阿托品 0.5 mg静脉注射,随后以硫酸阿托品 1 mg+5%葡萄糖注射液500 ml缓慢静脉滴注。2 h后患者苏醒,复查心电图示恢复窦性心律,心率48次/min。停用卡马西平,患者未再出现意识障碍。
  • 历远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21, 23(4): 224-224.
  •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评价中心,中国药师协会等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22, 24(6): 284-294. https://doi.org/10.3760/cma.j.cn114015-20220503-00384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第十二条规定,“国家建立药物警戒制度,对药品不良反应及其他与用药有关的有害反应进行监测、识别、评估和控制。”药物警戒贯穿从药物研发到使用的全生命周期,其核心思想是防控用药风险,保障患者与公众安全。医疗机构是药品使用的主要场所,是药物警戒活动的关键参与方,其药物警戒体系构建是国家药物警戒制度建设的重要一环。当前,正值我国药物警戒制度实施的起步阶段,为推动医疗机构药物警戒体系建设,国内药物警戒监测机构、相关学术团体、高等医药院校、杂志社和社会公益组织共同发起,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们共同研讨,集思广益,辨析药物不良反应/事件、用药安全和药物警戒等的重要理念以及前沿发展,编写了《医疗机构药物警戒体系建设专家共识》,提出了较为系统的医疗机构药物警戒体系建设的原则与方法,以期对医疗机构药物警戒体系建设有所帮助。
  • 田丹杏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22, 24(10): 554-556. https://doi.org/10.3760/cma.j.cn114015-20220216-00128
    1例67岁男性患者因肝癌术后复发给予信迪利单抗(200-mg静脉滴注、1次/3周)免疫治疗,疗效及耐受性良好。用药12次后患者胸腹部及四肢散发皮疹,色鲜红,伴瘙痒。口服氯雷他定及外用卤米松乳膏后,患者皮疹稍好转。继续应用信迪利单抗2次,患者皮疹未见明显扩散。继续使用信迪利单抗第3次后,患者突发全身大面积皮疹,迅速发展为水疱、溃疡,皮肤有渗血及渗液,伴瘙痒和疼痛。诊断为药疹,考虑可能为信迪利单抗诱发。停用该药,给予甲泼尼龙60-mg静脉滴注、1次/d,并予抗过敏、抗感染、保护黏膜、皮肤护理等治疗1周,患者皮疹病情反复;增加甲泼尼龙剂量治疗1周,患者病情未缓解且出现消化道出血。患者肝癌术后,伴低蛋白血症、肝功能不全,且长期大剂量使用糖皮质激素,虽给予积极治疗措施,仍抢救无效死亡。
  • 刘引引,李凡,范兆普,霍亚兰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20, 22(7): 424-425. https://doi.org/10.3760/cma.j.cn114015-20190123-00081
    1例50岁男性患者因银屑病自行购买斑蝥虫体研粉调成糊状全身大面积外用。数分钟后,患者用药部位出现红斑和水疱;数小时后紫红色斑片和水疱弥漫至全身,表皮松弛、剥脱,并出现全身中毒症状。1 d后患者出现呼吸衰竭、肝损伤、肾损伤、严重低蛋白血症、凝血功能异常等多器官衰竭。诊断为外用斑蝥致大疱性表皮松解症,给予大剂量甲泼尼龙冲击治疗,静脉滴注人免疫球蛋白,补充人血白蛋白、床旁血液滤过、呼吸机辅助通气等治疗。但患者病情迅速加重,12-h后因多器官衰竭而死亡。
  • 孙博,刘勋,张二锋,马换青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21, 23(11): 612-614. https://doi.org/10.3760/cma.j.cn1140152021051500581
    1例25岁男性患者自行服用苯巴比妥东莨菪碱约60片(每片含苯巴比妥30mg和氢溴酸东莨菪碱0.2mg),约1 h后出现昏迷伴四肢阵发性抽搐。诊断为药物中毒,予洗胃、导泻,以及咪达唑仑10mg静脉注射抗癫痫等治疗。6 h后患者心率53次/min,呼吸11次/min,偶发抽搐,并出现血尿。实验室检查示间接胆红素16.97μmol/L、总蛋白54g/L,白蛋白27.6g/L、凝血酶时间25.0s,考虑多脏器损伤。给予血液净化治疗。1 d后患者神志转清,心率68次/min,呼吸16次/min,未再出现抽搐;2 d后,实验室检查示间接胆红素8.69μmol/L,总蛋白54.7g/L,白蛋白34.0g/L,凝血酶时间16.7s。
  • 合理用药国际网络(INRUD)中国中心组临床安全用药组;中国药理学会药源性疾病学专业委员会;中国药学会医院药学专业委员会;药物不良反应杂志社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14, 16(6): 321-6.
  • 林志强,张清泉,陈婷婷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20, 22(7): 409-415. https://doi.org/10.3760/cma.j.cn114015-20190617-00501
     2013年3月至2018年12月,日本、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中国相继发布了有关伏立康唑的治疗药物监测指南。国内外指南一致推荐使用伏立康唑时应给予负荷剂量,并在第3天监测患者血药谷浓度;调整给药剂量、发生不良事件或疗效欠佳、增加或停用可能发生相互作用的药物以及序贯给药时,应再次进行血药浓度监测。伏立康唑相关不良事件的临床类型已较为明确,治疗期间发生不良事件后可根据其严重程度分级给予停药或减量等处理。伏立康唑不但是细胞色素P450(CYP)2C9、CYP2C19和CYP3A4的底物,也是其抑制剂,应注意与其他药物联用时的相互作用。今后需要进一步开展研究,积累不同用药目的、不同疾病或不同真菌感染、Child-Pugh C级严重肝病和<2岁儿童等人群应用该药的循证医学证据,为临床个体化治疗提供参考。
  • 郝正华, 耿鑫, 尹冬虹, 段金菊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17, 19(1): 61-62.
    1例82岁严重骨质疏松女性患者行右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静脉滴注唑来膦酸5 mg。给药结束后约4 h患者出现寒战、乏力、肌痛、高热,约6 h出现恶心、呕吐,约14 h出现呼吸困难、抽搐、意识丧失、心动过速。实验室检查示二氧化碳结合力14 mmol/L,B型钠尿肽1 374 ng/L,凝血酶原时间20 s,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37 s,ALT 269 U/L,AST 279 U/L,BUN 34.6 nmol/L,Scr 273 μmol/L。诊断:唑来膦酸致呼吸衰竭,继发多器官衰竭。转入ICU,给予气管插管并呼吸机辅助呼吸,维持心率、血压稳定,保护肝、肾功能等对症治疗。入住ICU第7天,患者神志恢复清醒,当日ALT 135 U/L,AST 137 U/L,BUN 35.3 nmol/L,Scr 217 μmol/L,CK-MB 2.1 μg/L。入住ICU第53天,患者心率55~86次/min,呼吸21~25次/min,血压102~122/51~69 mmHg(1 mmHg=0.133 kPa),脉搏血氧饱和度0.97~1.00,ALT 38 U/L,AST 45 U/L,BUN 7.1 nmol/L,Scr 60 μmol/L,CK-MB 1.19 μg/L,肌红蛋白18 μg/L,超敏肌钙蛋白0.03 μg/L,B型钠尿肽401 ng/L。入住ICU第85天,患者恢复自主呼吸。
  • 宋佳伟,王璐,陈慧娟,刘丽,王强强,吴炜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21, 23(3): 165-166. https://doi.org/10.3760/cma.j.cn114015-20201030-01098
    1例77岁女性患者因卵巢恶性肿瘤伴腹膜转移给予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联合奈达铂化疗。首次给予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100-mg溶于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时出现输液不畅、滴速缓慢现象。停止输注后检查输液器,发现过滤器上方有白色絮状物沉淀。临床药师排除药物配制和配伍禁忌导致沉淀的可能性,发现本例患者使用的输液器为精密输液器(微孔过滤器的孔径为5-μm),而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药品说明书中指出:“不应使用孔径小于15-μm的过滤器,否则可能会导致过滤器堵塞。”次日更换普通输液器(孔径20-μm),再次静脉滴注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过程顺利,未再发生堵塞现象。
  • 王青宇, 陈壮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23, 25(8): 497-503. https://doi.org/10.3760/cma.j.cn114015-20221110-01046
    完善的药物警戒数据库是开展药物警戒活动的核心支柱。目前美国、日本、欧洲、世界卫生组织都建立了较为成熟的药物警戒数据库,在药物不良反应(ADR)监测、ADR信号挖掘和药物上市后再评价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文对上述4大数据库的数据来源、数据获取权限、可获取元素、数据质量控制和数据利用现状等方面进行概述,为临床开展药物警戒活动、完善我国药物警戒数据库的建设提供参考。
  • 吴小艳, 武力勇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17, 19(1): 76-77.
  • 黄笑芳,龚丽娴,邓敏佳,杨晨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20, 22(5): 326-327.
    1例87岁女性高血压患者因咳嗽服用苏黄止咳胶囊3粒(每粒0.45 g)。服药0.5-h后,患者突然出现四肢震颤症状,伴心悸,大汗,持续约10-min左右自行缓解。患者血压145/79-mmHg(1-mmHg=0.133-kPa),神经系统检查未见异常,血糖、电解质、甲状腺功能、肝肾功能检查结果均正常,脑电图和头颅CT均无明显异常。考虑可能与苏黄止咳胶囊中的麻黄碱成分有关,停用该药,并给予阿普唑仑0.4-mg口服、2次/d,患者四肢震颤症状未再发作。
  • 赵艳花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22, 24(1): 49-51. https://doi.org/10.3760/cma.j.cn114015-20210226-00237
    1例77岁男性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医嘱予甲氨蝶呤10-mg口服、1次/周,雷公藤多苷20-mg口服、2次/d,甲泼尼龙8-mg口服、1次/d,但患者将甲氨蝶呤的用药频次与雷公藤多苷混淆,误服为甲氨蝶呤5-mg、2次/d。服药4 d后(服用7次,共35-mg)出现严重口腔溃疡、全身皮疹、发热、咳嗽、咳痰。实验室检查示白细胞计数1.21×109/L,血清肌酐288-μmol/L,γ-谷氨酰转移酶163-U/L,丙氨酸转氨酶82-U/L,碱性磷酸酶235-U/L。6 d后实验室检查示白细胞计数0.13×109/L,中性粒细胞计数0.01×109/L,血清肌酐317-μmol/L,估算肾小球滤过率18-ml/(min·1.73 m2),C反应蛋白233.8-mg/L,降钙素原14.31-μg/L。诊断为甲氨蝶呤中毒,骨髓抑制,肾功能不全,肺部感染。立即停用所有药物,给予血液灌流,亚叶酸钙静脉注射,以及抗感染、升白细胞、输血、补液和口腔护理等对症治疗。但患者感染和骨髓抑制持续加重,12 d后因多器官衰竭死亡。
  • 李晓桐,翟所迪,王强,王育琴,尹佳,陈玉国,陈荣昌,张洪君,杨克虎,李天佐,郑亚安,马青变,刘芳,崔畅,郑航慈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19, 21(2): 85-91. https://doi.org/10.3760/cma.j.issn.1008-5734.2019.02.002
    《严重过敏反应急救指南》的推荐意见围绕严重过敏反应的诊断、救治准备、救治措施和救治后管理回答了15个临床问题,共形成26条推荐意见。推荐意见中的证据质量分为高、中、低和极低4级,推荐强度分为强、弱2级。推荐意见的强度主要基于对利弊的权衡,不完全依赖于证据质量。临床严重过敏反应的急救可参照推荐意见实施。
  • 刘洋, 张莉芸, 张改连, 许珂, 高晋芳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17, 19(1): 63-64.
    1例60岁女性结缔组织病患者服用环孢素(300 mg、1次/d)第2天出现咽部疼痛,第3天出现便血、腹胀、腹痛,第14天出现双目失明、短暂性双眼左上方凝视发作、轻微头痛和血压升高(150/90 mmHg,1 mmHg=0.133 KPa),实验室检查示环孢素血药浓度 372.4 μg/L,头颅MRI示双侧额、顶、枕、颞叶对称性多发斑片状长T1、长T2信号影,液体衰减反转复原序列呈明显高信号影,提示血管源性水肿,考虑为环孢素致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停用环孢素,给予甲泼尼龙(40 mg、1次/d)静脉滴注及脱水、抗癫痫、控制血压等对症治疗。治疗第5天,患者视力开始恢复,但仍视物模糊且有幻视,血压有所下降;治疗第7天,患者腹胀、腹痛减轻,视力明显恢复,幻视消失,血压恢复正常(125/86 mmHg),实验室检查示环孢素血药浓度 139.2 μg/L,复查头颅MRI,原有病灶消失。
  • 舒文琳,陈水钫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20, 22(12): 701-702. https://doi.org/10.3760/cma.j.cn114015-20200224-00159
     1例4岁7个月男孩因支气管肺炎合并支原体、病毒和细菌多重感染给予阿奇霉素0.16 g静脉滴注、1次/d,甲泼尼龙琥珀酸钠32-mg静脉滴注、1次/d和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干混悬剂228.5-mg口服、2次/d。6 d后,患儿症状改善,体温恢复正常。治疗第7天,患儿出现皮疹伴瘙痒,对症治疗后当日可消退。停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和阿奇霉素,但患儿仍在每天静脉滴注药物后发疹并当日消退;停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患儿皮疹未再发作。
  • 司继刚,周健,赵群,孙敏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20, 22(10): 587-588. https://doi.org/10.3760/cma.j.cn114015-20191211-01020
    1例78岁女性患者因高血压[196/93-mmHg(1 mmHg=0.133 kPa)]予乌拉地尔注射液100-mg入 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缓慢静脉滴注以降压,控制滴速为40滴/min,滴注过程中若血压降至目标值时暂时停药。静脉滴注乌拉地尔注射液40-min、输入药液约80-ml时,患者血压降至152/70-mmHg,暂时停药。交班护士未对接班护士介绍患者病情和乌拉地尔使用情况,接班护士也未核对医嘱,误将剩余的170-ml乌拉地尔在60-min内(60滴/min)滴注完毕。5-min后,患者出现头晕、乏力并剧烈呕吐等低血压反应,血压降至136/66-mmHg。立即给予补液治疗,约2 h后患者血压升至158/76-mmHg,不适症状缓解。
  • 高义玲,朱明辉,汤巧云,倪通,王琳,马静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21, 23(7): 387-389. https://doi.org/10.3760/cma.j.cn114015-20201207-01218
    1例38岁女性乳腺癌复发伴肝转移患者接受信迪利单抗 200-mg 静脉滴注、第1天,21 d为1个周期。免疫治疗前患者肝、肾和甲状腺功能检查未见明显异常。用药后第3天,患者腰部皮肤出现皮疹伴瘙痒,此后全身皮肤出现弥漫性红斑伴脱屑,双上肢及腰背部出现水疱;双眼视物模糊,分泌物增多,有异物感。实验室检查示丙氨酸转氨酶(ALT)123-U/L,天冬氨酸转氨酶(AST)342-U/L,γ-谷氨酰转移酶(γ-GT)907-U/L,碱性磷酸酶(ALP)424-U/L;血肌酐(Scr)95.6-μmol/L,尿酸 691.0-μmol/L;促甲状腺激素(TSH)20.87 mU/L。诊断:皮疹,甲状腺功能减退,肾损伤,结膜炎,肝损伤。考虑与信迪利单抗有关。给予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异甘草酸镁注射液静脉滴注,左甲状腺素钠、海昆肾喜胶囊口服,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滴眼及皮肤护理。16 d后,患者皮疹明显消退、水疱吸收,眼部不适感消失。实验室检查示ALT 111-U/L,AST 122-U/L,γ-GT 1-430-U/L,ALP 321-U/L;Scr 56.0-μmol/L,尿酸 243.0-μmol/L;TSH 13.60 mU/L。
  • 孙海雁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17, 19(1): 55-57.
    1例77岁女性患者因肺炎静脉滴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4.5 g入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3次/d)。患者用药前WBC 8.5×109/L,RBC 4.2×1012/L,Hb 142 g/L,PLT 210×109/L;用药第4天WBC 2.0×109/L,RBC 2.9×1012/L,Hb 88 g/L,PLT 10×109/L。骨髓穿刺涂片检查示有核细胞增生减低,粒细胞系、红细胞系增生减低,各阶段细胞比例及形态大致正常。考虑急性骨髓抑制与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有关。停用该药,15 d后患者WBC 4.8×109/L,RBC 3.0×1012/L,Hb 88 g/L,PLT 218×109/L。
  • 顾玲,包雯漪,钱剑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21, 23(2): 108-109. https://doi.org/10.3760/cma.j.cn114015-20200519-00558
    1例87岁男性患者因咽部不适拟行电子喉镜检查,检查前行局部麻醉,口含盐酸达克罗宁胶浆10-ml,5-min后吐出。吐出该药5-min后,患者突然出现气促、乏力、呼吸困难;20-min后出现冷汗、晕厥;30-min后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降至0.50,出现神志不清。诊断为严重过敏反应,主要表现为急性呼吸衰竭,可能与盐酸达克罗宁胶浆有关。立即给予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同时给予抗感染、化痰、营养支持、维持内环境稳定等治疗。6 d后拔除气管插管,改为鼻导管吸氧;复查SpO2-0.99,患者上述症状消失。
  •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老年合理用药分会,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等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18, 20(1): 2.
    借鉴美国、加拿大、日本、法国、挪威、德国、韩国、奥地利、泰国等国家和中国台湾地区的老年人潜在不适当用药(PIM)标准,参考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全军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和北京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老年人严重不良反应所涉及药物情况以及北京市参与“医院处方分析合作项目”的22家医院60岁以上老年患者的用药数据,采用三轮德尔菲专家咨询法进行遴选,将遴选出的药物按照专家评分的高低分为高风险和低风险药物,并按照用药频度的高低分为 A级警示和B级警示药物,最终形成“中国老年人潜在不适当用药判断标准”。中国标准包括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为老年人PIM判断标准,包含神经系统用药、精神药物、解热镇痛抗炎抗风湿药物、心血管系统用药等13个大类72种/类药物,其中28种/类为高风险药物,44种/类为低风险药物;24种/类为A级警示药物,48种/类为B级警示药物;每种药物附有1~6个用药风险点。第二部分为老年人疾病状态下PIM标准,包含27种疾病状态下44种/类药物,其中25种疾病状态下35种/类药物为A级警示药物,9种疾病状态下9种/类药物为B级警示药物
  • 吴健标,余力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20, 22(5): 311-312. https://doi.org/10.3760/cma.j.cn114015-20180917-00931
     1例83岁男性患者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给予盐酸莫西沙星400-mg口服、1次/d。首次用药后约5 h患者双下肢出现散在红色皮疹伴瘙痒,第2天皮疹累及躯干部,双膝以下皮肤多发紫癜,实验室检查示血小板计数(PLT)1×109/L,考虑为莫西沙星所致血小板减少症。停用该药,予止血、抗过敏、调节免疫功能、输注血小板等治疗。停药第2天,PLT 3×109/L;停药第4天,PLT 35×109/L。转上级医院后给予抗免疫反应、升血小板、止血等治疗5 d后,患者的PLT升至244×109/L。
  • 高飞萌,宋智慧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20, 22(6): 381-382. https://doi.org/10.3760/cma.j.cn114015-20200305-00219
    1例56岁男性患者因甲状腺相关性眼病,给予甲泼尼龙500-mg/d静脉滴注(3 d后改为泼尼松40-mg/d口服),并口服碳酸钙、骨化三醇、阿仑膦酸钠和艾司奥美拉唑镁肠溶片预防激素相关不良反应。患者既往肾功能正常,服药1个月后肾功能持续下降。至服药3个月时,估算肾小球滤过率最低为33.1-ml/(min·1.73 m2)。经尿常规和肾脏彩色超声检查除外肾病和尿路梗阻性疾病,考虑艾司奥美拉唑镁肠溶片导致肾损伤可能性大。将该药换为法莫替丁,其他药物继续使用。9 d后,患者肾功能逐渐恢复,出院时估算肾小球滤过率74.0-ml/(min·1.73 m2)。
  •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23, 25(7): 389-397. https://doi.org/10.3760/cma.j.cn114015-20230608-00421
    全国临床安全用药监测网2022年收到全国26个省级行政区315家医院的用药错误(ME)报告22-868例。上报ME的医院较2021年(275家)增长了14.55%,报告ME例数较2021年(19-585例)增长了16.76%。22-868例ME报告中A级错误155例(0.68%),B级18-981例(83.00%),C级3-076例(13.45%),D级422例(1.85%),E级75例(0.33%),F级156例(0.68%),G级1例(<0.01%), H级2例(0.01%),I级0例。B~I级ME涉及的22-713例患者中男性12-668例(55.77%),女性10-045例(44.23%);年龄1 d~102岁,其中儿童(<18岁)2-453例(10.80%),青中年人(≥18~<60岁)11-374例(50.08%),老年人(≥60岁)8-886例(39.12%)。导致患者伤害的严重ME(E~I级)涉及234例患者,男性134例(57.27%),女性100例(42.73%);年龄4 d~94岁,其中儿童37例(15.81%),青中年人83例(35.47%),老年人114例(48.72%),主要发生在给药环节[74.36%(174/234)]。155例A级错误未涉及错误引发人员和错误发生场所。22-713例B~I级ME中,引发错误人员为医师者17-102例(75.30%),药师4-072例(17.93%),护士764例(3.36%),患者/家属461例(2.03%),其他人员314例(1.38%);医师引发ME占比已连续4年逐渐升高,但严重ME的引发人员主要为患者/家属[61.97%(145/234)]。发生场所在门诊者9-238例(40.67%)、病房7-183例(31.63%)、药房4-620例(20.34%)、静脉配置中心1-063例(4.68%)、护士站213例(0.94%)、患者家中321例(1.41%)、社区卫生站6例(0.03%)、其他69例(0.30%);234例严重ME中129例(55.13%)发生场所是患者家中,发生在患者家中的ME和严重ME占比均已连续4年升高。错误内容居前3位者分别是品种(4-285例次,18.40%)、用量(4-115例次,17.67%)和给药频次(2-808例次,12.06%)。错误发现人员居前3位者分别是药师(17-575例次,74.74%)、患者/家属(2-654 例次,11.29%)和医师(1-752 例次 7.45%)。引发错误因素居前3位者分别是知识欠缺(8-665例次,31.94%)、疲劳(4-249例次,15.66%)和培训不足(3-502例次,12.91%)。
  • 潘波波,徐晓红,芦小燕,黄约拿,钟晗,戴幼琴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21, 23(12): 661-663. https://doi.org/10.3760/cma.j.cn114015-20210208-00182
    1例54岁女性患者因肝血管瘤拟行腹腔镜下肝段切除术。术前30-min,给予硫酸依替米星氯化钠注射液100-mg静脉滴注预防感染。用药2-min后,患者出现全身麻木,神情淡漠,皮肤发红,冷汗和呼吸困难。呼吸22次/min,心率110次/min,血压45/32-mmHg(1-mmHg=0.133-kPa),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测不出,考虑为依替米星导致的过敏性休克。立即停用依替米星,给予吸氧、肾上腺素、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去甲肾上腺素和静脉扩充血容量等治疗。20-min后,患者症状基本缓解,呼吸18次/min,心率88次/min,血压108/60-mmHg,SPO2-0.99。13-h后,所有症状消失。
  • 张开镐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07, 9(1): 39-42.
    近年,青少年常有滥用俱乐部药物的现象。常见的俱乐部药物有:γ-羟基丁酸盐、氯胺酮、迷魂药及氟硝西泮。本文介绍该4种药物的急性毒性反应。以期对其中毒救治有所裨益。
  • 合理用药国际网络中国中心组临床安全用药组,中国药理学会药源性疾病学专业委员会,药物不良反应杂志社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20, 22(5): 273-279. https://doi.org/10.3760/cma.j.cn114015-20190505-00399
    住院病区存放少量常用和急救药品可方便患者临时治疗,并可为危重患者的救治赢得宝贵时间,但病区药品储存环节存在用药错误的风险。为加强病区储存药品的管理,减少用药错误,合理用药国际网络中国中心组临床安全用药组、中国药理学会药源性疾病学专业委员会和药物不良反应杂志社组织医学、药学、护理、医院管理等专业的专家,以《中国用药错误管理专家共识》为依据,制定《病区药品储存环节用药错误防范技术指导原则》。病区药品储存环节有关的用药错误包括药品储存不当、药品品规错误、药品数量错误、药品放置错误。风险因素包括管理因素(管理制度不健全、未指定专人或专岗管理、未实施定期检查督导)、流程因素(未制定相应的标准操作流程或操作流程不完善或不合理)、环境因素(药品存放空间和设备不符合要求、未提供专门的标签)、人员因素(未对药品使用相关人员进行培训、人员安排不合理)和药品因素(病区存储的药品种类和数量过多)。防范策略包括技术策略(强制和约束性管理策略、实施信息化和智能化管理、制定标准化的标识和流程、建立规范目录清单和审核项目清单)和管理策略(建立管理体系和制度、配备充足的人力资源、加强培训)。
  • 王春晖, 吴薇, 李晓宇, 吕迁洲, 徐蓓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21, 23(3): 158-160. https://doi.org/10.3760/cma.j.cn114015-20201008-01018
    1例60岁男性患者因肺癌先后行一线和二线治疗26个月,因肿瘤进展,予特瑞普利单抗200-mg+贝伐珠单抗500-mg+培美曲塞1 g静脉滴注、第1天,21 d为1个周期。治疗前患者甲状腺功能正常。第2次特瑞普利单抗治疗后(首次用药后第30天),患者出现心率加快、畏热、多汗、体重减轻等症状;甲状腺功能检查结果: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3.4-nmol/L,甲状腺素(T4)305.0-nmol/L,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13.1-pmol/L,游离甲状腺素(FT4)55.7-pmol/L,促甲状腺激素(TSH)0.02 mU/L,甲状腺球蛋白(Tg)32.7-μg/L,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531.0 kU/L,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318.0 kU/L,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TRAb)1.00-U/L。考虑甲状腺功能亢进,暂停抗肿瘤治疗,予美托洛尔治疗后好转。首次用药后第97天,患者出现畏寒、头晕、乏力、眼睑浮肿、体重增加等症状,实验室检查示T3-0.3-nmol/L、T4-20-nmol/L、FT3-1.0-pmol/L、FT4-1.8-pmol/L、TSH>100.00 mU/L,癌胚抗原251-μg/L。考虑甲状腺功能减退。因肿瘤进展,重启特瑞普利单抗治疗,同时补充甲状腺素,患者甲状腺功能逐渐好转并保持正常。首次用药13个月余后复查,T3-1.3-nmol/L,T4-137.0-nmol/L,FT3-3.8-pmol/L,FT4-21.1-pmol/L,TSH 6.03 mU/L,Tg 3.9-μg/L,TgAb 432.0 kU/L,TPOAb 222.0 kU/L。
  • 刘群,金文文,耿宁,林中华,辛永宁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20, 22(8): 484-485. https://doi.org/10.3760/cma.j.cn114015-20200506-00497
    1例63岁男性患者因尿急、尿痛,自行口服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0.2-mg、1次/d)和前列欣胶囊(2 g、3次/d)。服药25 d后,出现皮肤瘙痒、深茶色尿、恶心、乏力、食欲下降,实验室检查示丙氨酸转氨酶(ALT)265-U/L,天冬氨酸转氨酶(AST)163-U/L,总胆红素(TBil)155.1-μmol/L,直接胆红素(DBil)74.7-μmol/L,间接胆红素(IBil)80.4-μmol/L,碱性磷酸酶(ALP)261-U/L,γ-谷氨酰转移酶(γ-GT)184-U/L。肝穿刺结果提示胆汁淤积型肝损伤。诊断:急性药物性肝损伤,可能与上述2药有关。停用上述2药,口服熊去氧胆酸250-mg、3次/d。停药42 d复查结果示ALT 368-U/L,AST 179-U/L,TBil 504.9-μmol/L,DBil 382.8-μmol/L,IBil 122.1-μmol/L,ALP 201-U/L,γ-GT 58-U/L。停药91d:ALT 78-U/L,AST 62-U/L,TBil 138.1-μmol/L,DBil 118.2-μmol/L,IBil 20.2-μmol/L,ALP 140 U/L,γ-GT 31-U/L。停药135 d肝功能恢复正常。
  • 古明;马世平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06, 8(5): 346-349.
    目的:探讨环丙沙星致过敏性休克的特点及相关因素,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利用“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医药信息镜像系统”,对1979年1月至2005年12月发表的文献进行全面检索,检索到环丙沙星致过敏性休克相关文献73篇,患者共81例。对81例患者用药情况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总结。结果:81例患者中男性42例(52.5%),女性38例(47.5%),1例性别不详;静脉滴注62例(76.5%),口服19例(23.5%);治愈78例(96.3%),死亡3例(3.7%)。用药后出现休克症状的时间最短为静脉滴注10s左右,最长为连续用药第5天静脉滴注60min左右。有药物过敏史者24例,其中对青霉素过敏者16例;既往无药物过敏史者25例;用药前未询问有无过敏史者32例。1995至2005年每年均有环丙沙星致过敏性休克病例报道,发生地区几乎遍及全国。结论:临床应高度重视环丙沙星引起过敏性休克的严重不良反应,以确保用药安全。
  • 王芬芳, 鲍静亚, 邬琪焕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23, 25(3): 190-192. https://doi.org/10.3760/cma.j.cn114015-20220615-00530
    1例56岁男性鼻咽癌患者因行放疗、化疗、靶向治疗后疾病进展,接受化疗联合免疫治疗(卡培他滨+信迪利单抗)。第3次接受免疫治疗前,患者相关检查均未见异常;治疗第3天,患者出现咳嗽、气促等症状,胸部CT提示两肺炎性病变。痰培养、痰涂片、G试验、GM试验及自身抗体检查结果均为阴性,排除感染性肺炎和自身免疫性肺炎。卡培他滨呼吸系统常见不良反应为咽部不适,未见引起大面积肺炎的报道,因此考虑患者为信迪利单抗引起免疫相关性肺炎的可能性大。予甲泼尼龙静脉注射及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莫西沙星静脉滴注等治疗,病情稳定后甲泼尼龙逐渐减量,之后换为泼尼松口服治疗。服用泼尼松第10天,患者气促加重,胸部CT复查结果提示两肺炎性病变较前加重。再次给予甲泼尼龙静脉注射,病情未能好转。
  • 陈强, 曲珊珊, 孟祥磊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16, 18(5): 396.
    1例65岁男性患者因上呼吸道感染自行口服连花清瘟胶囊4粒,3次/d。第2次用药后出现颈部水肿,随后发展为面部水肿,颈部淋巴结肿大。实验室检查:ALT 219 U/L,AST 106 U/L,γ-GT 312 U/L,ALP 223 U/L,蛋白总量65 g/L,白蛋白33 g/L,白蛋白/球蛋白比值(A/G)1.02,TBil 14.4 μmol/L,DBil 6.7 μmol/L,CRP 110.4 mg/L。诊断为药物过敏反应和药物性肝损伤。给予多烯磷脂酰胆碱697.5 mg、还原性谷胱甘肽2.4 g、异甘草酸镁150 mg、硫代硫酸钠1.28 g静脉滴注,1次/d;地塞米松5 mg肌内注射,1次/d。第6天复查:ALT 69 U/L,AST 19 U/L,γ-GT 275 U/L,ALP 191 U/L,蛋白总量56 g/L,白蛋白24 g/L,A/G 比值0.76,TBil 16.6 μmol/L,DBil 8.5 μmol/L,CRP 148.2 mg/L。第16天,患者颜面水肿消退。第21天复查:ALT 53 U/L,AST 36 U/L,γ-GT 155 U/L,ALP 149 U/L,蛋白总量76 g/L,白蛋白32 g/L,A/G比值 0.71,TBil 6.1 μmol/L,DBil 3.1 μmol/L,CRP 89.5 mg/L。
  • 姜坤,宋琳婧,游丽娜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20, 22(9): 529-530. https://doi.org/10.3760/cma.j.cn114015-20190508-00411
     1例64岁女性子宫内膜癌患者化疗前为防止紫杉醇过敏反应,予以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10 mg入5%葡萄糖注射液100 ml静脉滴注,约30 min 滴注完毕,输注过程中患者无不适。约2 h后,患者出现尿失禁,无尿急、尿痛,此后逐渐缓解。患者第2次静脉滴注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后2 h,尿失禁症状复现。将静脉滴注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改为口服地塞米松片后尿失禁症状减轻。考虑患者的暂时性尿失禁很可能与地塞米松磷酸钠有关。
  • 陆杰久, 黄光明, 吕春乐, 刘滔滔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21, 23(5): 235-240. https://doi.org/10.3760/cma.j.cn114015-20201009-01019
    目的 探讨发生在肾移植受者的他克莫司相关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PRES)的临床特征。 方法 检索国内外相关数据库(截至2020年8月),收集肾移植后他克莫司相关PRES的病例报告类文献,记录患者的一般情况、他克莫司应用情况(用药途径、剂量、血药浓度、联合用药方案等)以及PRES发生时间、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干预措施及转归等信息,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 结果 纳入分析的患者共16例,男性7例,女性9例;年龄7~54岁,中位年龄26岁,<18岁者6例,
    ≥18岁10例;静脉和口服用药各8例;13例有联合用药方案记录,联用1、2、3种免疫抑制剂者分别为3、8和2例;PRES的发生时间为肾移植术后3 d~3个月,10例(62.5%)发生在术后1个月内。发生PRES时,13例行他克莫司血药浓度检测的患者中11例血药浓度未超过治疗窗范围上限。PRES的主要症状包括抽搐/癫痫样发作(11例)、视觉异常(7例)、持续性头痛(6例)以及昏迷或意识障碍(6例)。16例患者均行头部CT和/或磁共振成像检查,15例可见脑水肿或血管源性脑水肿的影像学特征,病变部位主要在枕叶(13例)、顶叶(12例)和额叶(8例)。停用或减少他克莫司剂量和/或给予对症及支持治疗2~44 d(中位时间为9 d),16例患者症状均消失,15例患者影像学复查脑水肿或血管源性脑水肿等病变消退。 结论 肾移植受者他克莫司相关PRES多发生在肾移植术后3个月内,临床表现与其他原因所致PRES相似。停用他克莫司、减少药物剂量和/或给予对症治疗,症状多很快消失,影像学改变恢复正常。
  • 胡晓玲,牛亚珍,崔亚登,王帅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22, 24(8): 437-438. https://doi.org/10.3760/cma.j.cn114015-20220411-00302
    1例75岁男性患者因肺部感染接受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4.5 g 静脉滴注、2次/d。首次用药15-min后,患者双侧上肢皮肤出现红色斑块伴瘙痒,同时出现胸闷、憋气,查体示心率110次/min,呼吸26次/min,血压196/118-mmHg(1mmHg=0.133kPa),血氧饱和度0.85。考虑为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所致速发型过敏反应。停用该药,给予糖皮质激素和平喘等对症治疗;2 h后患者皮肤瘙痒程度减轻,红斑颜色变浅,胸闷、憋气症状缓解,查体示心率100次/min,血压150/90-mmHg,血氧饱和度0.90。
  • 张红梅,郭秋实,田旭,孙丽蕊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22, 24(7): 376-377. https://doi.org/10.3760/cma.j.cn114015-20211123-01181
    1例45岁男性患者因2型糖尿病血糖控制不佳应用卡格列净100-mg口服、1次/d。用药第4天出现轻微腹胀、乏力;第5天,患者恶心、浑身乏力,尿液呈深棕色,实验室检查:血清肌酐(Scr)136-μmol/L,血尿素氮(BUN)9.7-mmol/L,尿蛋白(+),尿潜血(++)。考虑为卡格列净引起的急性肾损伤,停用该药并给予阿卡波糖50-mg餐前口服、3次/d,海昆肾喜胶囊2粒口服、3次/d,金水宝胶囊3粒口服、3次/d。停用卡格列净2 d后患者恶心、乏力症状消失,尿液颜色正常。停药5 d后患者实验室检查:空腹血糖5.6-mmol/L,Scr 112-μmol/L,BUN 8.5-mmol/L,尿蛋白(-),尿潜血(-)。19 d后复查肾功能指标均在正常值范围,患者未再出现不适症状。
  • 倪春艳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22, 24(3): 144-146. https://doi.org/10.3760/cma.j.cn114015-20210322-00344
    1例72岁男性患者因肺移植术后肺部感染给予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莫西沙星、泊沙康唑抗感染,乙酰半胱氨酸化痰,并继续原抗排斥治疗方案(他克莫司和吗替麦考酚酯)。治疗前血清肌酐98-μmol/L,血尿素氮3.4-μmol/L。治疗第5天,患者他克莫司血药浓度22.9-μg/L,血清肌酐497-μmol/L,血尿素氮17.9-mmol/L。临床药师会诊后了解到患者联用了泊沙康唑和他克莫司,提出泊沙康唑可抑制肝脏细胞色素P450(CYP)3A4的活性,而他克莫司主要经CYP3A4代谢,因此考虑为两药联用致他克莫司血药浓度升高引起急性肾损伤,建议停用泊沙康唑,改用卡泊芬净,他克莫司减量。该建议被临床医师采纳。同时给予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治疗,8 d后,患者血清肌酐334-μmol/L,血尿素氮7.6-mmol/L,尿量200-ml;后续行血液透析、3次/周,1个月后,患者血清肌酐115-μmol/L,血尿素氮7.2-mmol/L。
  • 裴振峨;蔡晧东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06, 8(4): 276-279.
    盐酸西布曲明是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发的新型减肥药,其相关不良反应临床报道较少。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对西布曲明安全性评价的有关文献,对该药的常见、少见不良反应,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以及防治措施作一介绍,以供临床参考。
  • 刘治军;傅得兴;孙春华;迟家敏;张亚同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06, 8(1): 33-38.
    通过检索Medline和中国医院数字图书馆数据库,对体内药物相互作用的发生率、发生机制、临床干预方法等内容进行综述,以期引起医务工作者的充分认识,减少药源性损害,提高临床治疗水平。
  • 章开,田英超,曾冰清,汤智慧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20, 22(10): 601-602. https://doi.org/10.3760/cma.j.cn114015-20191210-01009
    1例26岁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因胰岛素类药物联合二甲双胍治疗效果欠佳而加用利拉鲁肽(0.6-mg/d),4 d后利拉鲁肽剂量加倍同时加用恩格列净(10-mg口服、1次/d)。次日,患者出现恶心、呕吐和腹痛症状伴血淀粉酶和脂肪酶升高(峰值分别为1-048-U/L和26-U/L)。诊断为急性胰腺炎,遂停用所有降血糖药,给予禁食、胃肠减压、静脉补液、小剂量胰岛素持续输注,同时给予兰索拉唑、生长抑素等对症治疗。3 d后患者症状缓解,血淀粉酶和脂肪酶恢复正常。10 d后,改用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早24 U、晚16 U)餐前皮下注射,二甲双胍0.5 g口服、3次/d,血糖得以控制,未再出现胰腺炎症状。考虑患者的胰腺炎可能与利拉鲁肽联合恩格列净治疗有关。
  • 李珊珊,黄象鑫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22, 24(10): 546-548.
    1例出生3 d+16-h男性新生儿因重症感染接受美罗培南(0.136 g、1次/12-h)联合万古霉素(0.05 g、1次/12-h)静脉滴注。治疗前患儿血小板(PLT)116×109/L;治疗11-h后,PLT降至7×109/L;加用单采血小板静脉输注,3 d后PLT为32×109/L。临床药师参与查房时提醒关注万古霉素不良反应,及时监测万古霉素血药浓度。医师考虑血小板减少可能与重症感染有关,加用甲泼尼龙、人免疫球蛋白、冷沉淀凝血因子、单采血小板等。患儿PLT一过性升至121×109/L,此后患儿PLT持续降低。抗感染治疗8 d后,PLT降至30×109/L,万古霉素血药谷浓度为27.0-mg/L。考虑血小板减少可能与万古霉素有关,药师建议暂时停用该药。停药5 d后,PLT为174×109/L。
  • 樊艳丽;尹珊珊;朱珠*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07, 9(1): 28-32.
    太尼透皮贴剂是一种新型强效镇痛透皮缓释给药剂型,使用方法简便,不良反应较低,止痛效果好,广泛用于癌性疼痛(CP)和非癌性疼痛(NCP)的治疗。常见的不良反应有便秘、恶心、呕吐和嗜睡等。但如果使用不当或过量,可造成呼吸抑制甚至死亡。因此,使用芬太尼透皮贴剂时应正确选择适应证,掌握个体用药剂量,避免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
  • 张丽娜,方薇,李进峰,高健,王冰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22, 24(9): 492-494. https://doi.org/10.3760/cma.j.cn114015-20220119-00060
    1例78岁女性患者因淋巴瘤复发给予奥布替尼100-mg口服、1次/d,用药第2天患者粪潜血呈弱阳性,3 d后纤维蛋白原0.61-g/L,经冷沉淀凝血因子和冰冻血浆静脉滴注治疗后,纤维蛋白原略有恢复,患者未按医嘱规律服用奥布替尼,纤维蛋白原恢复至1.71-g/L。再次给予规律奥布替尼治疗,纤维蛋白原降至0.74-g/L,并出现双下肢内侧皮肤多处不规则瘀斑及出血点。停用奥布替尼,给予2次冷沉淀凝血因子10 U静脉滴注后,患者纤维蛋白原恢复至2.17-g/L。再次给予奥布替尼治疗后,纤维蛋白原降至0.94-g/L,再次间断输注冷沉淀凝血因子治疗3次,患者纤维蛋白原恢复至3.82-g/L。考虑患者纤维蛋白原降低为奥布替尼所致。
  • 张青霞, 王雅葳, 李晓玲, 王育琴, 合理用药国际网络中国中心组临床安全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22, 24(5): 225-232. https://doi.org/10.3760/cma.j.cn114015-20220421-00346
    全国临床安全用药监测网2021年收到全国28个省级行政区275家医院的用药错误(ME)报告19-585例。上报ME的医院较2020年(255家)增长了7.84%,报告ME例数较2020年(15-849例)增长了23.57%。19-585例ME报告中A级错误278例(1.42%),B级16-221例(82.82%),C级2-442例(12.47%),D级410例(2.09%),E级95例(0.49%),F级133例(0.68%),G级1例(<0.01%),H级  4例(0.02%),I级1例(<0.01%)。B~I级ME涉及的19-307例患者中男性10-528例(54.53%),女性8-779例(45.47%);年龄1 d~102岁,其中儿童(<18岁)2-236例(11.58%),青中年人(≥18~<60岁)9-794例(50.73%),老年人(≥60岁)7-277例(37.69%)。导致患者伤害的严重ME(E~I级)涉及患者234例,男性129例(55.13%),女性105例(44.87%);年龄3个月~99岁,其中儿童45例(19.23%),青中年人88例(37.61%),老年人101例(43.16%)。因误服药物导致严重ME的16例患者中14例为儿童,与2020年相比,误服药物儿童例数增加了1倍(2020年为7例),而2012至2019年儿童误服药物的报告仅为3例。278例A级错误未涉及错误引发人员和错误发生场所。19-307例B~I级ME中,引发错误人员为医师者13-932例(72.16%),药师3-961例(20.52%),护士541例(2.8%),患者/家属412例(2.13%),其他人员461例(2.39%),医师和患者/家属引发ME占比已经连续4年逐渐升高(2018、2019和2020年医师分别为60.89%、65.46%和68.05%,患者/家属分别为1.06%、2.04%和2.08%);发生场所在门诊者8-662例(44.87%),病房5-256例(27.22%),药房3-856例(19.97%),静脉用药调配中心977例(5.06%),护士站289例(1.50%),患者家中239例(1.24%),社区卫生站6例(0.03%),其他场所22例(0.11%),发生在门诊和患者家中的ME占比已经连续4年逐年升高(2018、2019和2020年发生在门诊者分别为37.32%、37.74%和43.24%,发生在患者家中者分别为0.41%、0.89%和1.02%)。错误内容居前3位者分别是用量、品种和给药频次。错误发现人员居前3位者分别是药师、患者/家属和医师。引发错误因素居前3位者分别是知识欠缺、疲劳和培训不足。
  • 毛敏,廖明燕,毛建,王利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20, 22(12): 711-712. https://doi.org/10.3760/cma.j.cn114015-20200317-00286
    1例16岁女性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准备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术前需要进行预处理化疗,为减轻化疗不良反应程度,给予昂丹司琼+地塞米松+福沙匹坦双葡甲胺三联药物。静脉注射昂丹司琼4-mg和地塞米松5-mg后,将福沙匹坦双葡甲胺150-mg入 0.9%氯化钠注射液150-ml,以300-ml/h速度持续静脉泵入。5-min后,患者出现大汗,咽部异物感,呼吸困难,脐周疼痛和呕吐。考虑可能为福沙匹坦双葡甲胺所致过敏反应,立即停用该药,给予地塞米松5-mg静脉注射和吸氧。20-min后患者呼吸困难好转,腹痛减轻;50-min后过敏症状消失。
  • 刘雨蒙, 朱宝强, 边原, 龙恩武, 王国俊, 胡佳强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22, 24(12): 617-623. https://doi.org/10.3760/cma.j.cn114015-20220505-00395
    目的 了解围手术期患者利伐沙班相关不良事件(AE)的临床特点。 方法 检索有关数据库(截至2022年4月20日),收集围手术期使用利伐沙班致AE的病例报告类文献,提取患者基本信息(国籍、性别、年龄、病史、利伐沙班使用情况、合并用药情况、AE的发生、干预和预后等),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 结果 共收集到围手术期使用利伐沙班致AE的病例报告42篇,涉及11个国家46例患者,男性25例(54.3%),女性21例(45.7%),年龄16~96岁;为预防术后静脉血栓形成,术前使用利伐沙班者34例;为预防术后发生心房纤颤、脑卒中或全身血栓形成,术后使用利伐沙班者7例;围手术期停用利伐沙班者4例;未说明使用利伐沙班原因者1例;21例患者有既往病史记录,主要为高血压病、高脂血症、糖尿病等;22例患者有围手术期合并用药记录,主要为抗生素、非甾体抗炎药、镇痛药、心脑血管用药等;31例患者有AE发生时间记录,最早为用药后2 h,最晚为用药后2个月,多数在用药后1个月内;AE类型包括出血29例,肝损伤7例,过敏反应6例,肾损伤3例,血栓3例、血小板增高2例,血小板减少、肺栓塞、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急性发作、视力丧失各1例。发生AE后,31例患者停用利伐沙班,换用其他抗凝药和对症治疗后好转,1例更换合并药物以及减少利伐沙班剂量后好转,2例未及时停药者发生新的过敏反应,2例恢复使用利伐沙班后好转,1例因消化道出血导致失血性休克死亡,9例患者预后情况不详。46例患者中18例存在用药错误,其中16例为用量错误,2例为配伍错误。 结论 围手术期使用利伐沙班所致AE以出血最为常见,主要发生在用药后1个月内,停药并换用其他抗凝药及对症治疗后总体预后较好;用药错误是导致围手术期使用利伐沙班相关AE的原因之一。
  • 蔡玥,王艳春,周晓辉,朱晓冉,田冬冬,董占军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22, 24(12): 664-666. https://doi.org/10.3760/cma.j.cn114015-20220317-00214
    1例49岁男性2型糖尿病、糖尿病肾病患者长期口服瑞格列奈3次/d,早1-mg、午2-mg、晚1-mg。因突发急性脑梗死加用氯吡格雷,用药第4天患者空腹血糖降至2.6-mmol/L。考虑为氯吡格雷与瑞格列奈相互作用致瑞格列奈血药浓度升高,从而造成患者出现严重低血糖,临床药师建议停用瑞格列奈,采用胰岛素治疗。医师将瑞格列奈减量为2次/d,早1-mg、午0.5-mg,3 d后患者空腹血糖波动在4.0~4.5-mmol/L。因患者有糖尿病肾病,肾功能不全可能增加低血糖风险,停用瑞格列奈,选用谷赖胰岛素3 U餐前皮下注射,并严密监测血糖。换用胰岛素治疗后患者空腹血糖波动在4.9~5.4-mmol/L。
  • 鱼爱和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06, 8(4): 279-283.
    为了解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引起锥体外系症状(EPS)的情况,利用Medline检索系统对已公开发表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与流行病学资料进行分析。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间引起EPS的程度各有差异,有的与剂量相关,总体较经典的抗精神病药物发生率低,严重程度轻。但临床仍应重视锥体外系症状的预防与治疗问题。
  • 王之舟,程红勤,白向荣,金颖,姜德春,张嵊鹏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20, 22(6): 379-380. https://doi.org/10.3760/cma.j.cn114015-20181221-01269
    1例45岁男性患者因颅内病变行开颅活检术,术后为预防癫痫先给予丙戊酸钠800-mg溶于0.9%氯化钠注射液8-ml静脉推注,继之用该浓度丙戊酸钠溶液以0.6-ml/h的速度持续静脉泵入。给药1 h后,患者血清乳酸水平逐渐升高,最高达到14.7-mmol/L,伴代谢性酸中毒和代偿性呼吸性碱中毒,酸碱度最低7.09,剩余碱最低-26.3,导致患者昏迷。考虑患者的高乳酸血症及代谢性酸中毒可能与丙戊酸钠有关,停用丙戊酸钠,给予5%碳酸氢钠注射液静脉滴注和血液净化治疗。3 d后,患者的乳酸水平恢复正常,代谢性酸中毒基本纠正,神志转清。
  • 合理用药国际网络中国中心组临床安全用药组 中国药理学会药源性疾病学专业委员会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社 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临床安全用药工作组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22, 24(8): 396-403. https://doi.org/10.3760/cma.j.cn114015-20220101-01321
    围手术期镇痛药的使用及管理全过程均存在风险,可由镇痛方式、患者个性化因素或用药错误等引起。为了减少围手术期镇痛药的使用风险,提高安全用药水平,合理用药国际网络中国中心组临床安全用药组、中国药理学会药源性疾病专业委员会、药物不良反应杂志社和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临床安全用药工作组组织国内药学专家和麻醉学专家制定了本指导原则,从管理、药品和特殊人群3个方面阐述围手术期镇痛药的风险防范与管理措施。管理相关风险包括镇痛方案制定过程中的风险、信息/物品/药品传递风险、术中镇痛药和镇痛泵使用的相关风险,可通过制定规章制度、加强培训和完善信息化等途径进行防范。药品相关风险是药品的固有属性,镇痛药分为麻醉性镇痛药、解热镇痛药和镇痛辅助药等,可根据具体药物的风险点制定相应的防范策略。特殊人群包括老年人、妊娠期和哺乳期女性以及儿童等有各自的生理学和药代动力学特点,可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应对措施。通过对围手术期镇痛药使用的全方位监测,可进行风险预测和制定规避方案,实施药学监护,从而保障患者围手术期用药安全。本指导原则适用于围手术期镇痛药使用和监测的所有医务人员。
  • 吴小艳,于浩,周洋,蔡晧东,江宇泳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21, 23(11): 584-581. https://doi.org/10.3760/cma.j.cn114015-20211013-01064
    目的 探讨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TAF)与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TDF)对血脂的影响。 方法 检索有关数据库(截至2021年8月31日),收集采用TAF(试验组)和TDF(对照组)治疗乙型肝炎病毒(HBV)或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的随机对照试验(RCT)中血脂异常的数据。采用国际通用的Cochrane 协作网偏倚风险评估工具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 分析,效应值为危险度(RR)及其95%置信区间(CI)。 结果 共纳入11项RCT,治疗乙型肝炎的研究4项(HBV亚组),治疗艾滋病的研究7项(HIV亚组),质量评价结果均为低偏倚风险。11项RCT共涉及患者11-888例,试验组6-273例,对照组5-615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3级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TC)和三酰甘油(TG)升高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其中LDL-C和TC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DL-C:2.9%(157/5-347)比0.8%(37/4-727),RR=3.39,95%CI:2.35~4.89,P<0.001;TC:0.7%(36/4-880)比0.1%(6/4-397),RR=4.25,95%CI:1.91~9.45,P<0.001;TG:0.5%(16/3-157)比0.3%(8/3-102),RR=1.83,95%CI:0.81~4.15,P=0.140]。对2组患者治疗后血脂变化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显示试验组LDL-C升高值(14.00-mg/dl)明显高于对照组(4.00-mg/d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 结论 TAF可明显升高LDL-C和TC水平。
  • 林丹,赵秀,江灏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20, 22(11): 646-647. https://doi.org/10.3760/cma.j.cn114015-20200720-00797
    1例31岁男性患者因肺部感染给予莫西沙星400-mg口服、1次/d。用药9 d后出现咯血、便血和全身散在瘀点、瘀斑,血小板计数(PLT)1×109/L,诊断为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停用莫西沙星,给予止血、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及输注浓缩血小板等治疗。治疗6 d后,患者全身淤点、瘀斑消退,PLT 376×109/L。骨髓穿刺结果提示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 叶亚婷,窦国睿,常天芳,储昭节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21, 23(6): 312-316. https://doi.org/10.3760/cma.j.cn114015-20200901-00922
    紫杉醇类药物的眼部不良反应可累及眼表、眼附属器及眼内各组织结构,临床表现多样,如干眼、泪道阻塞、结膜炎、角膜炎、黄斑水肿、视网膜损伤、视神经损伤等,可导致不可逆的视功能损害。眼部不良反应发生机制尚不清楚,紫杉醇导致黄斑水肿可能与其导致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和Müller细胞功能障碍有关,其他不良反应可能与紫杉醇的细胞毒性有关。应用紫杉醇类药物前应进行眼科基线检查,用药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有无眼部新发症状。眼部不良反应可以通过眼科常规检查明确诊断,治疗措施主要是及时调整药物和对症治疗。v
  • 邬伟, 褚斌斌, 梁琳春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20, 22(10): 599-600. https://doi.org/10.3760/cma.j.cn114015-20191211-01013
    1例59岁男性患者因胃癌伴多发淋巴结转移接受SOX方案化疗:奥沙利铂注射液200-mg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2 h(第1天),替吉奥60-mg口服、2次/d(第1~14 d);每3周为1个周期。在第3周期治疗期间,输注奥沙利铂1周后,患者突然出现耳聋及视物模糊症状。经耳鼻喉科医师会诊,诊断为突发感音神经性耳聋和急性视神经炎。考虑患者突发感音神经性耳聋和急性视神经炎与奥沙利铂相关。停止化疗,并给予神经营养药物及改善微循环治疗,1周后,患者视力逐渐恢复正常,但是耳聋症状持续存在。
  • 刘婷,樊晓红,曾跃平,秦岩,艾三喜,李雪梅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22, 24(6): 332-334. https://doi.org/10.3760/cma.j.cn114015-20211124-01186
    1例69岁男性患者因银屑病应用阿达木单抗,第1次80-mg皮下注射,2 d后患者出现全身弥漫性红斑伴瘙痒,因不除外银屑病活动期,继续给予阿达木单抗40-mg皮下注射、1次/周,共4次。患者皮肤红斑、瘙痒持续加重,给予甲泼尼龙琥珀酸钠40-mg/d静脉滴注治疗1周,全身红斑、瘙痒较前略缓解,但停用糖皮质激素病情出现反复。尿常规+沉渣分析示尿潜血(+++),红细胞190/μl,尿蛋白(+);血清肌酐80-μmol/L。肾脏和皮肤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分别提示IgA肾病和银屑病样皮炎。皮肤科医师会诊后考虑银屑病恶化所致红皮病。排除其他因素考虑阿达木单抗诱发IgA肾病及红皮病可能性大。给予甲氨蝶呤每周10-mg口服,卤米松软膏外用治疗,患者皮肤损伤逐渐改善。血尿、蛋白尿缓慢自行缓解。随诊1年,患者肾功能和尿常规持续正常,肾病和皮疹均未复发。
  • 陈慧颖,徐达良,朱颖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22, 24(7): 378-380. https://doi.org/10.3760/cma.j.cn114015-20211011-01052
    1例17岁男性患者因肾病综合征接受利妥昔单抗治疗,第1次治疗(500-mg静脉滴注)时未出现明显不适,半年后给予第2次治疗(300-mg静脉滴注)时患者出现四肢乏力、双下肢不能抬起等症状,实验室检查示血钾2.37-mmol/L。治疗前患者血钾4.16-mmol/L,其他实验室检查指标基本正常。考虑为利妥昔单抗导致的急性低钾血症。给予氯化钾口服治疗,第2天患者诉症状有所缓解,无力感消失,血钾3.06-mmol/L;第3天血钾4.34-mmol/L,共补钾3 d。停止补钾次日血钾4.70-mmol/L,患者四肢无力及不适症状消失。之后患者未再应用利妥昔单抗,亦未再出现低钾血症。
  • 夏小平;单桂丽;李艳妍;孙智辉;王国锋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03, 5(4): 241-245.
    近年,甘露醇静脉及口服给药的不良反多有报告,其中过敏反应较为常见,严重者可发生过敏性休克。还可致肾损害、心血管系统损害、肺水肿、中枢神经系统反应等严重不良反应,本文仅对近五年来甘露醇应用时有关不良反应的文献进行回顾,探讨导致不良反应的相关因素,以期引起临床工作者的注意。
  • 杜文锦,祝戎飞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22, 24(10): 540-545. https://doi.org/10.3760/cma.j.cn114015-20220307-00185
    过敏性疾病严重影响着人类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2型辅助性T细胞(Th2)分泌的细胞因子如白细胞介素(IL)-4和IL-13在其发病中起关键作用。度普利尤单抗通过识别IL-4和IL-13受体并与之结合,阻断IL-4和IL-13信号转导通路,抑制Th2型炎症反应,治疗过敏性疾病。目前该药已在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上市,但批准的适应证不尽相同,主要包括特应性皮炎、中重度嗜酸粒细胞性哮喘、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和嗜酸粒细胞性食管炎等。此外,该药还可能对IgE介导的过敏反应和其他皮肤疾病有较好疗效。度普利尤单抗安全性良好,常见不良反应包括注射部位反应(注射部位疼痛、瘀斑及肿胀)、眼部疾病(结膜炎、角膜炎、眼部瘙痒和干眼)、口腔疱疹、头痛、其他单纯疱疹病毒感染等。在我国,度普利尤单抗被批准用于6岁及以上患者中重度特应性皮炎的治疗,临床应用效果良好,未见明显安全性问题。
  • 合理用药国际网络中国中心组临床安全用药组,中国药理学会药源性疾病学专业委员会,药物不良反应杂志社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21, 23(8): 396-402. https://doi.org/10.3760/cma.j.cn114015-20210712-00785
    手术室在药品的使用及管理全过程中存在用药错误风险。手术室用药错误类型包括处方/医嘱开具错误、处方/医嘱传递错误、调剂错误、标签错误、配制错误、给药技术错误、监测错误、药品储存错误和基数药品设置错误等。用药错误的风险因素主要存在于手术室处方开具与传递、药品调剂和分发、给药与监测及药品管理等环节中。手术室用药错误的防范策略包括技术策略(强制和约束策略,实施自动化和计算机化、制定标准化标识和流程、建立审核项目清单)和管理策略(推荐手术药房管理模式、加大临床药学支持力度、手术室内药品分区存放、合理配置人力资源、规范药品养护管理、倡导安全用药文化、加强基于岗位胜任力的专业技能培训等)。本指导原则适用于参与手术室药品使用和管理的所有人员。
  • 王媛,王艳,马铭,裴飞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22, 24(12): 658-663. https://doi.org/10.3760/cma.j.cn114015-20220905-00811
    化疗所致周围神经病变(CIPN)通常表现为持续的疼痛及感觉异常,严重时可能出现振动感和关节位置感丧失、自主神经和运动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线粒体功能障碍可能是化疗药物诱发周围神经病变的机制之一。本文从5个方面综述了不同化疗药物导致的不同的线粒体功能障碍,包括如神经元线粒体形态异常、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激活及其相关钙失衡、线粒体生物能量学功能失调、氧化应激及轴突线粒体转运异常等。避免或改善线粒体功能障碍是预防或减轻CIPN的主要策略。
  •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高警示药品管理专业委员会, 中国药学会医院药学专业委员会, 中国药理学会药源性疾病学专业委员会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17, 19(6): 409.
  • 袁偲偲, 冯欣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17, 19(3): 163.
  • 关月,牟菲,张维,乔逸,王聪聪,陈苏宁,郭桂萍,王婧雯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21, 23(7): 342-347.
    病情稳定的自身免疫疾病(AID)患者接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苗的获益大于风险。信使核糖核酸疫苗、灭活疫苗和重组蛋白亚单位疫苗对AID患者是安全的,而重组腺病毒载体疫苗的安全性尚不确定。部分AID治疗药物可能降低机体对COVID-19疫苗的免疫应答,影响疫苗的免疫效力,这种影响可能与疫苗接种时机有关。本文根据已发布的多个AID患者接种COVID-19疫苗的相关指南和建议,对应用不同药物治疗的AID患者疫苗接种应注意的问题做了详细阐述。
  • 罗玲;李庆林*;刘景根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08, 10(6): 0-0.
    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elective serotonin reuptake inhibitors, SSRIs)是广泛应用的新型抗抑郁药,用于治疗各种抑郁症。常用的SSRIs有氟西汀、帕罗西汀、舍曲林、氟伏沙明及西酞普兰。SSRIs有多种类型的不良反应,主要为胃肠道反应、停药反应、性功能障碍及抗利尿激素异常分泌综合征等。SSRIs有可能增加儿童和青少年自杀意念和行为的风险,但目前尚无定论。最新研究表明,孕妇早期服用SSRIs似乎不增加胎儿先天畸形风险,但孕妇晚期服用SSRIs,可致新生儿出现肺动脉高压和停药综合征。一般而言,用含SSRIs的母乳喂养是安全的,因其在乳汁中的含量很低,但长期服用对婴儿发育的影响尚不清楚。对于老年人,SSRIs可增加骨折风险。SSRIs和某些药物联用发生相互作用导致的不良反应如下:单胺氧化酶抑制剂:5-羟色胺综合征;利尿剂:严重低钠血症;抗凝血药:增加出血危险;非甾体抗炎药:增加上消化道出血风险;色氨酸:5-羟色胺综征;阿司咪唑、特非那定:室性心律失常,Q-T间期延长;氟哌啶醇、马普替林:严重锥体外系反应;锂盐:锂血浓度升高,毒性增加。总之,SSRIs的不良反应虽然少于三环类抗抑郁药,但其有自身特有的不良反应。因此,医师临床使用SSRIs应予以注意。
  • 汪乐,原海燕,叶溪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22, 24(7): 373-375. https://doi.org/10.3760/cma.j.cn114015-20211203-01220
    1例52岁男性原发性支气管肺癌患者接受信迪利单抗200-mg静脉滴注、第1天,安罗替尼胶囊12-mg口服、1次/d,服用14 d;21 d为1个周期。治疗第3个周期实验室检查示患者促甲状腺激素(TSH)0.08 mU/L,未予干预;治疗第5个周期,游离甲状腺素(FT4)11.45-pmol/L,TSH 8.19 mU/L,提示甲状腺功能减退,予左甲状腺素钠片50-μg口服、1次/d,56 d后复查甲状腺功能恢复正常;第8个周期治疗第3天,患者出现口干、多饮、多尿、恶心、呕吐等症状,实验室检查示血pH 7.02、β-羟丁酸6.740-mmol/L,随机血糖66.0-mmol/L,提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停用信迪利单抗及安罗替尼并予补液、胰岛素等治疗,11 d 后酮体转阴,空腹血糖5.8-mmol/L。约2周后实验室检查示糖化血红蛋白7.8%,空腹及早餐后 2 h血清C肽均<0.01-nmol/L,胰岛细胞抗体、胰岛素自身抗体、谷氨酸脱羧酶抗体及蛋白酪氨酸磷酸酶自身抗体均阴性,符合暴发性1型糖尿病(T1DM)特征。停用信迪利单抗及安罗替尼第32天晨,实验室检查示皮质醇50.7-nmol/L,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 2.73-pmol/L,提示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予糖皮质激素治疗。考虑患者为信迪利单抗致自身免疫性多内分泌腺病综合征(APS)Ⅱ型(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暴发性T1DM,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糖皮质激素治疗9个月后复查,皮质醇8:00、16:00和24:00分别为16.6、79.4和17.2-nmol/L,ACTH 1.12-pmol/L。患者仍需接受替代性激素维持治疗。
  • 汤金燕,陆培培,杨慧,钱辉,席骏钻,沈锦华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21, 23(6): 324-325. https://doi.org/10.3760/cma.j.cn114015-20201120-01163
    1例53岁男性患者因腹痛给予双氯芬酸钠利多卡因注射液2-ml肌内注射。用药1 h后患者出现上腹部不适,胸闷气急,大汗,口唇微绀。立即给予吸氧。心电监护示血压105/60-mmHg (1-mmHg=0.133-kPa),心率125次/min,血氧饱和度0.75,末梢血糖测不出。立即予补充葡萄糖及激素治疗。约30-min后患者出现意识不清,大动脉无搏动,心搏与呼吸停止,立即予心肺复苏及其他救治措施。但患者一直未恢复自主心律与呼吸,宣布死亡。考虑患者的严重低血糖与双氯芬酸钠利多卡因有关。
  • 赵飘飘,王欣,方飞美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21, 23(3): 150-151. https://doi.org/10.3760/cma.j.cn114015-20200708-00753
    1例64岁男性右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患者因术前出现肺栓塞和双下肢血栓,给予那屈肝素钙4-100 U皮下注射、1次/d抗凝治疗。用药前患者血小板计数(PLT)166×109/L。使用那屈肝素钙5 d后,将其剂量增至4-100 U皮下注射、1次/12-h。增加剂量后第8天实验室检查示PLT升至800×109/L。诊断:血小板增多症,考虑与那屈肝素钙有关。停用该药,改用利伐沙班20-mg口服,1次/d。换药5 d后,PLT降至 590×109/L;换药34 d后,PLT 297×109/L。
  • 张海英;关静琳;李玉珍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08, 10(2): 116-7.

    肠内营养(EN)是指通过口服或管饲给予营养液,用于补充机体所需要的全部或部分营养。肠内营养制剂可分为要素型、非要素型和组件型三类。肠内营养通常采用管饲途径给予,鼻胃管和鼻空肠管属于无创置管,胃造口和空肠造口属于有创置管。肠内营养治疗的适应证包括上消化道、上呼吸道根治性手术;气管插管;食管狭窄;吞咽困难;神经性厌食症;大面积烧伤、创伤等。肠内营养比肠外营养更安全,但也存在并发症,常见的有:(1)机械性并发症,如喂养导管堵塞;(2)胃肠性并发症,表现为腹胀、恶心、呕吐、腹泻,可采用胃肠泵、置鼻肠管、降低营养液输注速度、提高营养液温度、给予胃肠动力药等处理;(3)代谢性并发症,主要为高血糖,可给予外源性胰岛素;(4)感染性并发症,主要是营养液误吸或在胃内潴留反流入气道所致的吸入性肺炎,表现为突发呼吸困难、发热、心率加快等,需注意检查胃潴留情况。

  • 王钰,李佳,潘韵妍,郑逸凡,陈攀,陈杰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22, 24(7): 347-352. https://doi.org/10.3760/cma.j.cn114015-20220515-00427
    目的 挖掘艾多沙班相关不良反应风险信号,为该药临床安全使用提供参考。 方法 检索美国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数据库,收集2011年第2季度至2022年第1季度以艾多沙班为怀疑药物的不良事件(AE)报告,采用报告比值比(ROR)法和比例报告比值比(PRR)法进行艾多沙班不良反应风险信号挖掘,报告数>3、ROR的95%CI下限>1和PRR>2且χ2>4的AE定义为阳性信号。采用国际医学用语词典25.0版的首选术语(PT)和系统器官分类对AE进行分类统计,选取AE报告数和信号强度排名前50位的PT进行分析。 结果 共收集到艾多沙班为怀疑药物的AE报告4-113例,涉及PT 996个。采用ROR法和PRR法进行计算,获得158个阳性PT信号,涉及AE报告1-898例。以报告数和信号强度排名前50位的PT合并筛重后获得PT 89个,涉及AE报告1-468例。报告数居前5位的PT依次为呼吸困难、贫血、房颤、黑便、心力衰竭;信号强度居前5位的PT依次为血管发育异常、泌尿生殖道出血、心脏淀粉样变性、舞蹈病、缺血性脑梗死/强心药水平升高。药品说明书中未收录的PT有45个,其中急性肾损伤、肾功能损害、间质性肺疾病等报告数较多、信号较强。 结论 出血相关事件仍为使用艾多沙班期间需重点监测的药物AE;艾多沙班还可能导致肾损伤和间质性肺疾病,需重点关注。
  • 芮珉, 朱忠华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23, 25(1): 53-55. https://doi.org/10.3760/cma.j.cn114015-20220328-00249
    1例73岁男性淋巴结转移性肉瘤样癌患者接受替雷利珠单抗注射液 200-mg 静脉滴注、第1天,21 d为1个治疗周期。第10个周期治疗后患者出现头晕、胸闷、恶心、呕吐,实验室检查:随机血糖99.1-mmol/L,血清肌酐(Scr)260-μmo/L,血钾5.8 mmo/L,血钠129-mmol/L,血渗透压368 mOsm/(kg·H2O),血气分析示pH 7.1,乳酸2.8-mmol/L。考虑为酮症酸中毒。给予补液、胰岛素降糖和补充电解质等治疗。5 d后患者症状好转,实验室检查示血钾4.4-mmol/L,血钠134-mmol/L,二氧化碳结合力17.0-mmol/L,空腹C肽 0.02-nmmol/L。7 d后实验室检查示空腹C肽0,餐后2 h C肽0,诊断为暴发性 1型糖尿病,考虑与替雷利珠单抗有关。19 d后患者空腹血糖5.8-mmol/L,餐后2 h血糖 19-mmol/L,Scr 102-μmol/L,血钠139-mmol/L,血氯108-mmol/L,血钾3.9-mmol/L。
  • 刘志民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05, 7(4): 272-274.
    鉴于20世纪末,我国出现俗称″冰毒(甲基苯丙胺)、摇头丸(亚甲二氧基甲基苯丙胺)和K粉(氯胺酮)″的毒品滥用问题。这些毒品被称为″新型毒品″,是相对鸦片、海洛因等传统毒品的一大类滥用毒品的称谓,同海洛因等传统阿片类毒品相比,此类毒品具有精神依赖性强,而身体依赖性相对弱的特点。现主要在娱乐场所被滥用,″新型毒品″滥用的群体广泛,不仅导致严重身心损害,也影响社会安定团结。本文主要介绍了全球范围滥用的几种″新型毒品″的药理学、毒理学作用特点和滥用导致的危害。
  • 冯彦华,徐振华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21, 23(12): 651-652. https://doi.org/10.3760/cma.j.cn114015-20210126-00111
    1例7个月29 d女性患儿因急性腹泻、中度脱水和心肌损伤接受注射用头孢曲松钠(头孢曲松钠)0.5 g入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 静脉滴注、1次/d以及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营养心肌等对症治疗。治疗前患儿血小板计数(PLT)为269×109/L。治疗第4天,实验室检查示PLT 893×109/L,考虑血小板增多可能与感染有关,继续按原剂量使用头孢曲松钠;治疗第6天,PLT 931×109/L,第8天PLT 1-018×109/L,考虑血小板升高可能与头孢曲松钠有关。停用头孢曲松钠并给予抗凝治疗,第6天,PLT降至359×109/L,第19天,PLT降至224×109/L。
  • 邓美玉,于旭红,张令晖,陈玲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22, 24(12): 641-646. https://doi.org/10.3760/cma.j.cn114015-20220418-00330
    目的 了解美罗培南相关中枢神经系统(CNS)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及其临床特征。 方法 利用医院信息系统收集2016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解放军第三〇五医院呼吸内科住院且应用过美罗培南患者的电子病历,从中筛选出用药后出现CNS症状患者的病历进行回顾性分析。从病历中提取的数据主要包括患者性别、年龄、感染性疾病、基础疾病、入院时肾功能[血清肌酐、内生肌酐清除率(Ccr)]、美罗培南应用情况(给药剂量、是否按Ccr调整剂量)、美罗培南相关CNS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发生时间、主要临床表现等)以及不良反应的治疗和转归。计算美罗培南相关CNS不良反应发生率,对美罗培南相关CNS不良反应的临床特征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 结果 设定时段内使用过美罗培南的患者共636例,其中17例发生美罗培南相关CNS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7%。17例患者中,男性10例,女性7例;年龄74~94岁,中位年龄86岁;肺部感染13例(其中1例合并泌尿系感染),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4例(其中2例合并Ⅱ型呼吸衰竭);合并肾功能不全者14例(其中10例Ccr<50-ml/min),脑梗死后遗症5例。Ccr<50-ml/min的10例患者中有3例未按Ccr调整美罗培南剂量致剂量过大。17例患者出现CNS症状的时间为开始应用美罗培南后1~7 d,中位时间为3 d;12例主要表现为精神障碍(包括谵妄、躁动、亢奋、幻觉、精神错乱和睡眠颠倒等),5例表现为肢体或口舌抽搐。出现CNS症状后17例患者均停用美罗培南,其中5例给予对症治疗,1~7 d后CNS症状均缓解,中位缓解时间为3 d。 结论 美罗培南的CNS不良反应在高龄、肾功能不全、呼吸衰竭以及有CNS疾病史的患者中较常见,主要表现为精神障碍和抽搐,多发生在用药1周内,及时停用美罗培南,酌情给予对症治疗,预后较好。
  • 合理用药国际网络中国中心组临床安全用药组 中国药理学会药源性疾病学专业委员会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社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20, 22(1): 6-11. https://doi.org/10.3760/cma.j.issn.1008-5734.2020.01.003
    条码技术是在计算机应用和实践中产生并发展起来的一种自动识别技术,已应用到医疗机构药品采购、管理、调配、使用等各个方面,在药品信息核对、药品与患者匹配等重要环节起到了减少人为差错、提高工作效率及减少用药错误的作用。但由于人为操作、技术水平等因素,条码技术在应用过程中也可发生用药错误。为加强医疗机构药品条码技术应用相关用药错误的防范,合理用药国际网络中国中心组临床安全用药组、中国药理学会药源性疾病学专业委员会和药物不良反应杂志社组织药学、护理、信息及管理方面的专家,以《中国用药错误管理专家共识》为依据,历经数次论证,形成本指导原则。与药品条码技术应用相关用药错误可发生在药品入库与出库、药品调配与发放、静脉药品配制、患者给药等环节,风险因素包括系统因素(条码质量受损,条码打印质量差,扫描、打印设备问题,包装问题,系统自身缺陷以及内条码不能实现信息共享等)和人员因素(条码信息维护错误、信息更新不及时、贴错条码、内条码信息量过少、操作失误及执行不当等)。药品条码技术应用相关用药错误的防范策略包括技术策略(强制和约束策略、自动化和信息化,建立完善的复核制度)与管理策略(规章制度、环境与人员)。本指导原则适用于医疗机构中涉及药品条码技术应用和管理的所有医务人员。
  • 李佳乐,李海翩,黄兆耆,莫小兰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22, 24(10): 508-514. https://doi.org/10.3760/cma.j.cn114015-20220503-00388
    目的 探讨克立硼罗软膏(克立硼罗)治疗儿童特应性皮炎(AD)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 检索PubMed、Embase、Medline、中国知网、万方医学、维普网及中华医学期刊数据库(截至2022年3月),收集克立硼罗治疗儿童AD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和队列研究。应用改良Jadad量表和NOS量表分别对RCT和队列研究进行质量评价。提取接受克立硼罗治疗患儿有效率和不良事件发生率等数据,采用Stata 15软件进行单组率的meta分析。 结果 共8项研究(RCT和前瞻性队列研究各4项)纳入分析,接受克立硼罗治疗的患儿共1-855例(年龄3个月~17岁)。8项研究质量评价结果均为高质量。单组率meta分析结果显示,AD患儿应用克立硼罗治疗14~28 d的有效率为46%[95%置信区间(CI):32%~61%];治疗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8%(95%CI:19%~38%);因不良事件终止治疗的发生率为1%(95%CI:0~2%)。克立硼罗引发的不良事件多为局部皮肤反应,主要表现为用药局部疼痛、瘙痒、皮炎、感觉异常、局部感染等。报道用药部位疼痛的研究占7/8,用药部位疼痛发生率为17%(95%CI:11%~24%)。不良事件多为轻中度,大多可自行缓解。发生严重不良事件8例(0.4%),其中7例与治疗药物无关。 结论 克立硼罗治疗儿童轻中度AD具有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 周楠,郭桂萍,毛丽超,关月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20, 22(10): 597-598. https://doi.org/10.3760/cma.j.cn114015-20200218-00132
    1例51岁男性患者因鼻咽癌放、化疗后副鼻窦炎行手术治疗,术前术后均给予氨酚羟考酮(每片含盐酸羟考酮5-mg,对乙酰氨基酚325 mg)1片口服、3次/d。因镇痛效果不佳,加用普瑞巴林75-mg口服、2次/d。期间患者家属曾自行为其加服盐酸羟考酮10-mg口服、1次/d,共用2 d。加用普瑞巴林2 d后,患者突发谵妄、烦躁、四肢不自主抽搐、认知障碍、定向障碍等精神异常。停用上述镇痛药物,给予右美托咪定镇痛、镇静。3 d后,患者精神状态好转,无明显谵妄,辨别力及定向力恢复正常,停用右美托咪定。患者精神失常的出现及消退与联用镇痛药物有明显时间相关性,结合以往文献,考虑该例患者精神失常为羟考酮与普瑞巴林相互作用所致。
  • 蒙龙, 邱峰, 贾运涛, 孙树森, 黄靓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20, 22(3): 188-193. https://doi.org/10.3760/cma.j.cn114015-20200225-00167
    目的 对利巴韦林和干扰素α的不良事件(AE)进行数据挖掘,为鉴别应用这两种药物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过程中出现的临床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异常是药物引起还是疾病本身所致提供依据。 方法 根据文献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中提到的新冠肺炎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异常结果选出本研究关注的AE。收集2004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美国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相关数据,采用报告比值比(ROR)法对利巴韦林和干扰素α进行数据挖掘。 结果 设定时段内FAERS数据库共收到7-582-463份药物相关的有效AE报告,其中利巴韦林31-775份,干扰素α 2-345份。分析结果显示,在呼吸系统、胸及纵隔疾病中可能与利巴韦林具有相关性的AE有鼻充血、咳嗽、喉疼痛、咽部水肿、咳痰和呼吸困难,可能与干扰素α具有相关性的AE有喉疼痛和咯血;在其他系统器官分类中可能与利巴韦林和干扰素α均具有相关性的AE包括发热、寒冷感、疲乏、恶心、呕吐、腹泻、头痛、关节痛、肌痛和皮疹。在实验室检查异常AE中,与利巴韦林相关的有白细胞计数降低、血小板计数降低、天冬氨酸转氨酶升高和丙氨酸转氨酶升高;与干扰素α相关的有白细胞计数降低、淋巴细胞计数降低、血小板计数降低、天冬氨酸转氨酶升高和丙氨酸转氨酶升高。 结论 利巴韦林和干扰素α相关AE中一部分与新冠肺炎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异常结果相似,临床实践中应当注意鉴别。
  • 俞银姣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08, 10(5): 0-0.

    吸烟是引起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全球每年有500余万人死于吸烟。它已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研究显示,烟雾中含有4 000余种化合物,其中至少有43种为致癌物。长期吸烟可致多种疾病如癌症、肺气肿、心脏病及脏器损害,并可引起依赖性(成瘾)。依赖性主要由烟草含有的尼古丁所致。经常吸烟者大多对尼古丁成瘾。因此,经常吸烟者停止吸烟可出现尼古丁戒断症状,表现为烦躁、焦虑、头晕、头昏、头痛、失眠及注意力不集中。大多数吸烟者戒烟失败主要与尼古丁成瘾有关。鉴此,推出了尼古丁替代疗法(nicotine replacement therapy, NRT)。NRT是一种不经吸烟而使尼古丁缓慢进入体内的方法。该法不仅能消除或减轻尼古丁戒断症状,并且能避免吸烟的危害。研究结果表明,NRT能明显提高戒烟的成功率,而且其成瘾风险低。NRT常用制剂有咀嚼胶、贴剂、吸入剂、鼻喷剂等。这些制剂均能引起一些不良反应,反应的程度均较轻,但反应类型各制剂有所不同。NRT制剂可安全地用于心血管病患者。NRT不宜用于孕妇、乳母及未成年人。总之,NRT对吸烟者而言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戒烟方法,NRT制剂在很多国家已作为OTC使用多年,值得推荐。

  • 牛文凯;邱泽武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06, 8(5): 368-369.
    秋水仙碱为抗痛风药,可有效控制关节局部的红肿热痛等炎症反应。但其治疗剂量与中毒剂量接近,在体内可被代谢为具有极强毒性的二秋水仙碱,对消化道有刺激作用,可抑制骨髓造血功能,并对神经、平滑肌有麻痹作用,甚至可引起呼吸中枢麻痹而死亡。故不宜长期或大剂量应用。出现严重不良反应须立即停药,并对症救治。
  • 唐洁,罗丽,王瑞,刘智慧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20, 22(7): 434-435. https://doi.org/10.3760/cma.j.cn114015-20190311-00231
    1例34岁女性患者因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伴高热,给予复方氨林巴比妥注射液肌内注射。用药后8 h出现深黄色尿,随之出现乏力、纳差和皮肤黄染。实验室检查示丙氨酸转氨酶(ALT)764-U/L,天冬氨酸转氨酶(AST)211-U/L,碱性磷酸酶(ALP)280-U/L,γ-谷氨酰转酶(γ-GT)861-U/L,总胆红素(TBil)72.0-μmol/L,直接胆红素(DBil)61.3-μmol/L, 间接胆红素(IBil)10.7-μmol/L。诊断:药物性肝损伤,可能与复方氨林巴比妥有关。立即给予保肝药物治疗。16 d后,患者黄疸消退,实验室检查示ALT 58-U/L,AST 34-U/L,ALP 237-U/L,γ-GT 345 U/L,TBil 26.0-μmol/L,DBil 13.1-μmol/L。
  • 高玲燕,翟东东,格桑,刘桦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20, 22(12): 695-696. https://doi.org/10.3760/cma.j.cn114015-20200216-00122
    1例89岁女性患者因抑郁症服用艾司西酞普兰10-mg、1次/d。3个月后患者因突发头晕、跌倒入院。入院后继续服用艾司西酞普兰。入院第6天患者再次发生晕厥,心电监护监测到一过性室性心动过速,心电图检查示心率校正后QT间期(QTc) 612-ms。停用艾司西酞普兰。次日患者再次发生室性心动过速,心电图检查示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QTc 727-ms,血钾2.84-mmol/L,给予静脉及口服补钾治疗。入院第9天患者血钾和心电图恢复正常,QTc 487-ms。再次加用艾司西酞普兰(剂量同前)。随后5 d,心电图检查示QTc逐渐延长至506-ms,但血钾正常。再次停用艾司西酞普兰,2 d后QTc降至495-ms。停药27 d后心电图检查示QTc 467-ms。
  • 王连双,白莉,于静,王丽萍,王雪梅,向攀,高学松, 张瑶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20, 22(6): 355-359. https://doi.org/10.3760/cma.j.cn114015-20200509-00506
    目的-报道5例超声心动图发现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并发肺动脉高压患者的临床特征,了解COVID-19的特殊临床表现并探讨可能的机制。 方法 对2020年2月5日至3月31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超声心动图诊断的COVID-19并发肺动脉高压患者的超声心动图影像资料及临床特征进行描述性分析。 结果 共有15例重型和危重型COVID-19患者行超声心动图检查,7例被诊断存在肺动脉高压,其中5例被确认为COVID-19的并发症。5例患者中女性4例,男性1例;年龄62~78岁;既往有高血压病者4例,糖尿病者3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者1例。5例均为COVID-19危重型患者,均给予呼吸机辅助呼吸,其中2例同时使用体外膜肺氧合(ECMO)支持治疗。经超声心动图计算,5例患者的肺动脉收缩压为43~65-mmHg(1 mmHg=0.133 kPa),平均54-mmHg;肺动脉高压严重程度分级:轻度1例,中度4例。随访过程中,4例患者肺动脉收缩压逐渐降低至正常,撤除呼吸机及ECMO;1例因呼吸衰竭及持续肺动脉高压最终死亡。 结论 COVID-19可并发肺动脉高压,多发于危重型患者。超声心动图是COVID-19患者肺动脉高压重要的影像学诊断方法。
  • 朱珠;蔡乐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05, 7(2): 81-90.
    本文根据近年文献报告,对5种质子泵抑制剂的作用特点、药代动力学、不良反应及相互作用进行综合比较,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 虞宁娜;吴笑春;辛华雯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03, 5(6): 381-383.
    近年来抗菌药物与乙醇相互作用致双硫仑样反应的发生呈明显增加,本文就此反应发生机制及相关抗菌药物予以分析探讨。其中主要涉及头孢菌素类、硝基咪唑类,以期引起临床医务人员和患者的共同关注,保证用药安全。
  • 张开镐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10, 12(3): 194-3.
    甲基苯丙胺(methamphetamine,MA)俗称冰毒,为苯丙胺类兴奋剂,是当前世界上广泛滥用的毒品之一。MA能增加单胺类神经递质如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5羟色胺的释放,并阻断其再摄取,使突触间隙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升高产生精神和身体作用。MA使用者会出现欣快、体能增加、性欲过强等症状。依赖者中断用药将发生戒断反应,主要包括睡眠混乱,情绪抑郁,焦虑,认知损伤,体能降低。戒断反应可分为两个时相:急性期(持续7~10 d)和亚急性期(持续2周)。MA依赖者的复吸率颇高,预防复吸的发生具有极重要的实际意义。
  • 马洁,刘敏,曹译丹,王南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22, 24(7): 380-382. https://doi.org/10.3760/cma.j.cn114015-20211210-01248
    1例37岁女性银屑病患者应用司库奇尤单抗注射液300-mg皮下注射、1次/周,连续4周后改为300-mg皮下注射、1次/4周。75 d后出现腹痛、腹泻、发热。患者既往无肠道疾病,无炎症性肠病家族史,经肠镜检查确诊为溃疡性结肠炎(初发型、全结肠型、重度),考虑与司库奇尤单抗有关。给予糖皮质激素抗炎治疗,2 d后,患者体温恢复正常,腹痛减轻;9 d后,患者仅夜间有腹部隐痛,无其他不适。
  • 王春晖, 李倩雯, 吴薇, 李晓宇, 吕迁洲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20, 22(10): 595-596. https://doi.org/10.3760/cma.j.cn114015-20190926-00787
    1例49岁男性患者因霍奇金淋巴瘤先后行一线和二线化疗方案治疗7个月,肿瘤控制欠佳,改用信迪利单抗200-mg静脉滴注,1次/21 d。治疗前患者肝功能正常。给予信迪利单抗第2次治疗后(首次用药后第42天)患者出现胸闷、腹胀、纳差等症状。复查肝功能:丙氨酸转氨酶(ALT)1-590-U/L,天冬氨酸转氨酶(AST)3-678-U/L,碱性磷酸酶(ALP)468-U/L,γ-谷氨酰转移酶(γ-GT)399-U/L,总胆红素(TBil)50.1-μmol/L,直接胆红素(DBil)26.8-μmol/L。停用信迪利单抗,但患者黄疸加深。给予甲泼尼龙150-mg静脉滴注、1次/d治疗3 d,胆红素达峰值(TBil 152.6-μmol/L,DBil 109.2-μmol/L)。加用吗替麦考酚酯0.5 g口服、2次/d,患者症状逐渐好转,肝功能逐渐恢复。甲泼尼龙联合吗替麦考酚酯治疗6 d后,ALT 63-U/L,AST 78-U/L,TBil 25.2-μmol/L,DBil 12.9-μmol/L;22 d后复查肝功能恢复正常。
  • 陈伟,侯淑玲,陈潘,党雪萍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22, 24(2): 88-91. https://doi.org/10.3760/cma.j.cn114015-20210726-00826
    免疫效应细胞相关神经毒性综合征(ICANS)是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免疫疗法常见的不良反应,其发生机制主要与大脑壁细胞破坏、细胞因子水平升高、自然杀伤细胞介导的炎症作用以及内皮细胞激活有关。ICANS的临床表现主要为失语、震颤、书写困难、嗜睡、癫痫,严重者可出现窒息、昏迷或脑水肿,甚至危及生命。影响ICANS的因素包括年龄、CAR-T的扩增峰值、产品种类和疾病类型等。美国血液与骨髓移植学会推荐对轻度ICANS患者给予对症支持治疗,严重者可以采用激素冲击治疗。
  • 丁倩,张青霞,闫素英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21, 23(12): 633-638. https://doi.org/10.3760/cma.j.cn114015-20210304-00264
    目的 探讨达比加群酯相关严重不良事件(AE)的临床特点。 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万方、PubMed、Embase数据库(截至2020年10月31日),收集报道达比加群酯相关严重AE的病例报告类文献,提取患者相关信息(国籍,性别,年龄,体重,达比加群酯应用情况,合并疾病和合并用药情况,AE的发生、处置及转归等)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 结果 共收集到达比加群酯相关严重AE病例报告类文献77篇,涉及来自20个国家的101例患者,男性64例(63.4%),女性37例(36.6%);年龄56~94岁;体重38~193-kg;用药原因87例为心房颤动预防卒中,12例为治疗静脉血栓栓塞症或预防可能发生的静脉血栓栓塞症,2例未描述;88例有合并疾病/既往史的描述,包括高血压病、肾功能不全、2型糖尿病等;67例有合并用药的描述,其中35例同时使用了增加出血风险的药物(包括非甾体抗炎药、氯吡格雷、P-糖蛋白抑制剂等),其他合并用药包括降压药、降糖药等。严重AE发生时间为用药后2-min~5年,33例为患者开始服药1个月内。达比加群酯相关严重AE中出血81例(包括胃肠道出血、脑出血和凝血障碍等),肾损伤/肾衰竭11例,食管溃疡4例,肝损伤2例,血小板减少症、白细胞碎裂性血管炎和剧烈咳嗽并呼吸困难各1例。发生AE后采取的措施主要为停药,停药未好转者给予对症治疗,治疗无效者行血液透析。29例患者死亡,均为发生出血事件者。101例患者中43例存在达比加群酯用药错误,其中33例剂量过大,6例存在用药禁忌证,4例给药方式错误。 结论 达比加群酯相关严重AE以出血最为常见,用药后2-min~5年均可发生,严重者可导致患者死亡。用药错误是导致达比加群酯严重AE的重要原因之一,临床应用该药应严格遵循药品说明书,指导患者正确服药。
    本文附件链接:请见下载中心
  • 彭净,姜开杰,任晓蕾,吴明丽,赵艳艳,王美霞,孟路华,刘振,王利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22, 24(2): 67-73. https://doi.org/10.3760/cma.j.cn114015-20210813-00897
    目的 了解地舒单抗的主要不良事件(AE)及其发生风险,为该药临床安全应用提供参考。 方法 收集美国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数据库2010年第2季度至2021年第1季度收录的地舒单抗AE报告,采用比例报告比值比(PRR)法进行AE风险信号挖掘。AE报告数≥3、PRR≥2且χ2≥4的AE被定义为阳性风险信号。采用国际医学用语词典(MedDRA)v24.0的首选系统器官分类(SOC)和首选术语(PT)对AE进行分类统计,选取AE报告数和信号强度排名前50位的PT进行分析。 结果 共收集到以地舒单抗为首要怀疑药物的AE报告132-764例,涉及PT 5-571个,筛选出阳性风险信号641个。经第2次筛选,获得AE报告数排名前50位和PRR值排名前50位的PT,筛重后纳入分析的PT为93个,涉及AE报告114-617例。AE报告数居前5位的PT为未依说明书用药(28.7%,32-863/114-617)、死亡(14.2%,16-230/114-617)、颌骨骨坏死(6.0%,6-861/114-617)、关节痛(4.7%,5-420/114-617)和四肢疼痛(4.1%,4-727/114-617);信号强度居前5位的PT为骨巨细胞瘤(PRR=402.7)、恶性骨巨细胞瘤(PRR=325.2)、C-端肽增加(PRR=169.4)、颌骨外生骨疣(PRR=163.2)、钙离子异常(PRR=158.1)。涉及AE报告数居前5位的SOC依次为各类损伤、中毒及操作并发症(35.9%,41-757/114-617),各种肌肉、骨骼及结缔组织疾病(32.7%,37-455/114-617),全身性疾病及给药部位各种反应(18.2%,20-814/114-617),各种手术及医疗操作(4.1%,4-744/114-617),以及各类检查(2.9%,3-290/114-617)。44个PT在药品说明书中未收录,其中23个与口腔有关。 结论 地舒单抗报告数较多的AE为未依说明书用药和颌骨骨坏死,颌骨骨坏死、骨巨细胞瘤复发或恶化风险信号较强;挖掘出说明书中未收录的AE风险信号多数为口腔问题。
  • 彭净,吴明丽,任晓蕾,姜开杰,李兰芳,刘振,魏田田,孟路华,王美霞,班博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22, 24(3): 123-129. https://doi.org/10.3760/cma.j.cn114015-20211022-01092
    目的 分析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致糖尿病的风险。 方法 收集美国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2004年第1季度至2021年第2季度收录的度伐利尤单抗、帕博利珠单抗、纳武利尤单抗和阿替利珠单抗致糖尿病 [包括暴发性1型糖尿病(FT1DM)、1型糖尿病(T1DM)、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不良事件(AE)报告,采用比例报告比值比(PRR)法评价4种药物与FT1DM、T1DM、DKA间的相关性。AE报告数≥3、PRR≥2且χ2≥4的AE被判定为与药物有统计学相关性,PRR越大,AE与药物的相关性越强,风险信号越强。 结果 收集到的度伐利尤单抗、帕博利珠单抗、纳武利尤单抗和阿替利珠单抗相关糖尿病AE报告分别为53、386、957和72例,共1-468例。度伐利尤单抗、帕博利珠单抗、纳武利尤单抗和阿替利珠单抗与FT1DM相关性的PRR分别为21.97(χ2=40.71)、71.50(χ2=3-531.21)、294.30(χ2=43 915.75)和33.58(χ2=279.70);与T1DM相关性的PRR分别为12.12(χ2=162.08)、21.04(χ2=3 391.17)、20.99(χ2=5 816.11)和9.71(χ2=224.81);与DKA相关性的PRR分别为6.93(χ2=161.26)、4.78(χ2=426.52)、6.82(χ2=1 797.15)和3.04(χ2=41.84)。4种药物与目标AE均有统计学相关性,致目标AE的风险信号强度均为FT1DM>T1DM>DKA;致FT1DM的风险信号强度为纳武利尤单抗>帕博利珠单抗>阿替利珠单抗>度伐利尤单抗,致T1DM的风险信号强度为帕博利珠单抗≈纳武利尤单抗>度伐利尤单抗>阿替利珠单抗;致DKA的风险信号强度为度伐利尤单抗≈纳武利尤单抗>帕博利珠单抗>阿替利珠单抗。 结论 度伐利尤单抗、帕博利珠单抗、纳武利尤单抗和阿替利珠单抗均可导致糖尿病,以致FT1DM的风险信号最强,T1DM次之,DKA较弱。
  • 李莉,李根,陈力,伍丽萍,郭文玫,陶婉君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20, 22(9): 511-517. https://doi.org/10.3760/cma.j.cn114015-20190910-00752
    目的 挖掘来曲唑相关不良反应风险信号,为该药临床安全应用提供参考。 方法 利用报告比值比(ROR)法和比例报告比值比(PRR)法对美国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中2009年第1季度至2019年第1季度的不良事件 (AE)报告中来曲唑相关不良反应风险信号进行挖掘。AE报告数>3且ROR和PRR的95%置信区间(CI)下限>1的AE被定义为阳性信号。采用国际医学用语词典(MedDRA)的首选系统器官分类(SOC)和首选术语(PT)对AE进行统计和分类,选取AE报告数和信号强度排名前50位的PT进行分析。 结果 设定时段内FAERS数据库共收到以来曲唑为首要可疑药物的 AE报告 31 743例,检测出报告数>3且ROR和PRR的95%CI下限>1的AE风险信号483个,涉及AE报告16 295例。经第2次筛选,获得AE报告数排名前50位和ROR值的排名前50位的PT,筛重后纳入分析的PT为93个,涉及AE报告10 138例。AE报告数居前5位的系统器官依次为良性、恶性及性质不明的肿瘤(包括囊状和息肉状)[24.48%(2 482/10 138)]、各种肌肉骨骼及结缔组织疾病[21.78%(2 208/10 138)]、全身性疾病及给药部位各种反应[17.04%(1 728/10 138)]、血液及淋巴系统疾病[8.82%(894/10 138)]和各类检查[5.47%(555/10 138)]。药品说明书中未收录的PT有32个,信号强度排名前5位者依次为卵巢纤维化(ROR=379.63, 95%CI下限: 120.87; PRR=278.66, 95%CI下限: 120.39)、ret基因突变(ROR=379.63, 95%CI下限: 120.87; PRR=278.66, 95%CI下限: 120.39)、抗合成酶抗体综合征[ROR=208.84, 95%CI下限: 190.30; PRR=174.20, 95%CI下限: 101.56]、桥本脑病[ROR=164.85, 95%CI下限: 69.68; PRR=142.51, 95%CI下限: 67.74]和骨髓水肿综合征[ROR=122.82, 95%CI下限: 65.47; PRR=110.00, 95%CI下限: 64.34]。 结论 挖掘出32个来曲唑说明书中未收录的不良反应风险信号,其中以卵巢纤维化、ret基因突变、抗合成酶抗体综合征、桥本脑病和骨髓水肿综合征信号较强,值得临床关注。
  • 熊光梅, 杨会, 陈书巧, 江灏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23, 25(2): 125-128. https://doi.org/10.3760/cma.j.cn114015-20220222-00141
    1例67岁男性小细胞肺癌患者接受化疗联合免疫治疗(伊立替康+奈达铂+替雷利珠单抗,21 d为1个周期)。治疗1周后患者咳嗽明显好转,无痰中带血。治疗2个周期后因出现Ⅳ度骨髓抑制,暂停化疗和免疫治疗,改为放射性治疗(放疗)。第29次放疗后患者出现阵发性咳嗽、咳痰,痰中带血丝,伴气促,无发热。血气分析示Ⅰ型呼吸衰竭;胸部CT检查示新增双肺网格状模糊影,以右肺为甚。停止放疗,重启化疗,患者咳嗽、咳痰等好转,但气促逐渐加重。患者间质性肺炎病变累及双肺而非局部性,排除放射性肺炎;病原学及影像学检查排除病毒及非典型病原体感染,考虑为替雷利珠单抗所致的免疫相关性肺炎合并感染。给予大剂量甲泼尼龙联合丙种球蛋白和英夫利昔单抗抑制免疫反应,先后给予美罗培南、莫西沙星、伏立康唑抗感染,辅予吸氧等对症支持治疗。患者咳嗽、咳痰、气促逐渐消失,氧合指数改善,胸部CT复查示双肺间质性改变范围逐渐缩小。
  • 马双双,徐云杉,沈巍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20, 22(8): 492-493. https://doi.org/10.3760/cma.j.cn114015-20190318-00277
    1例26岁女性因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口服甲巯咪唑20-mg、2次/d。1个多月后出现四肢肌肉痉挛性疼痛。实验室检查:丙氨酸转氨酶(ALT) 45-U/L,天冬氨酸转氨酶(AST) 121-U/L,肌酸激酶(CK)6-090-U/L,血钾 4.1-mmol/L。甲巯咪唑剂量减至10-mg、1次/d,3 d后患者肌痛仍无好转。考虑为甲巯咪唑所致不良反应,遂停药。停药4 d后,患者肌痛明显缓解,实验室检查:ALT 36-U/L,AST 50-U/L,CK 1-954-U/L。停药18 d后,患者肌痛消失,ALT、AST和CK均恢复正常。
  • 闫雪莲,黄茜,葛楠,孙雯娟,张波,王凯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20, 22(11): 631-637. https://doi.org/10.3760/cma.j.cn114015-20200112-00026
    目的 探讨帕博利珠单抗致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肺炎(CIP)的临床特点。 方法 报道北京协和医院收治的1例帕博利珠单抗致CIP患者的诊治经过,并对该例以及检索PubMed、Embase、ScienceDirect和中国知网、维普、万方数据库(截至2019年10月1日)收集到的相关病例主要临床资料(性别、年龄、原发病、帕博利珠单抗用药情况、联合用药情况、CIP发生时间、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结果、分级、临床处理及转归等)进行汇总分析。 结果 纳入分析的患者共33例,男性23例,女性10例;年龄44~91岁,中位年龄64岁;原发病为黑色素瘤者11例,肺腺癌9例,淋巴瘤4例,结肠癌3例,食管癌、乳腺癌、鼻咽癌、肺多形性癌、肺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瘤、肺鳞状细胞癌各1例;单用帕博利珠单抗者30例,联用卡铂、培美曲塞者1例,联合放射治疗者2例。33例患者首次应用帕博利珠单抗至发生CIP的时间最短1 d,最长2年,中位发生时间为用药后12(4,16)周。CIP的主要症状包括呼吸困难(19例)、咳嗽咳痰(15例)、发热(9例)等;影像学检查多见磨玻璃影(17例)、肺部实变影(11例)及网格状高密度影(8例)。诊断CIP后,患者均停用帕博利珠单抗,29例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19例给予抗感染药物治疗,2例给予人免疫球蛋白治疗,1例给予英夫利昔单抗治疗。30例有临床转归描述的患者中24例好转,6例死亡;好转患者中有6例再次给予帕博利珠单抗,1例再次发生CIP。 结论 帕博利珠单抗致CIP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缺乏特异性,用药后12周内应关注患者是否出现发热和呼吸道症状。大部分患者在CIP发生后可通过停药和加用糖皮质激素改善症状,但仍需警惕CIP潜在的致命风险。
  • 李春梅,刘丽娟,任燕珍,周学海,代亚军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21, 23(12): 666-668. https://doi.org/10.3760/cma.j.cn114015-20210223-00210
    1例49岁男性患者因肝癌伴肝内转移、肝硬化、脾肿大和腹水接受经皮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和卡瑞利珠单抗200-mg静脉滴注(第1天,14 d为1个周期)治疗。第3次静脉滴注卡瑞利珠单抗后12 d,患者出现发热、咳嗽、胸闷,第34天胸部CT示双肺磨玻璃渗出影。考虑为卡瑞利珠单抗所致免疫相关性肺炎合并感染。给予大剂量甲泼尼龙抑制免疫反应,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抗感染,辅予吸氧、祛痰等对症支持治疗。18 d后,患者体温恢复正常,胸闷消失,偶有咳嗽,胸部CT示双肺磨玻璃渗出影范围较前缩小。
  • 邱志宏,彭龙希,李晓明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21, 23(11): 605-606. https://doi.org/10.3760/cma.j.cn114015-20210120-00085
    1例81岁男性双足蓝趾综合征患者因左足趾剧烈疼痛,予右美托咪定0.2-mg入0.9%氯化钠注射液48-ml,以4-ml/h速度静脉泵入、1次/d。第3次静脉泵入右美托咪定约6 h时患者出现烦躁、谵妄;第5天因疼痛减轻,停用右美托咪定,停药后患者偶有谵妄。因入睡困难,停药第3天再次给予相同剂量右美托咪定。次日给予相同剂量右美托咪定2次,每次都在给药2~3 h出现明显的谵妄和烦躁。怀疑谵妄与右美托咪定有关,再次停用右美托咪定,换用曲马多和咪达唑仑治疗。停药第6天,患者意识转清,此后未再出现谵妄。
  • 芦小燕,戴幼琴, 邬亚妙,杨思嘉,邹俊勇,陈维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20, 22(9): 550-552. https://doi.org/10.3760/cma.j.cn114015-20190708-00548
    1例64岁男性结肠癌术后患者接受了1个周期奥沙利铂+卡培他滨化疗,7个周期奥沙利铂+雷替曲塞化疗。患者术前胸部CT未见间质性改变。8个周期的化疗后,患者出现胸闷、气促,胸部CT示两肺间质性改变,考虑与奥沙利铂有关。给予广谱抗菌药物、糖皮质激素、乙酰半胱氨酸、还原型谷胱甘肽等药物治疗及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吸氧和其他对症治疗31 d后,胸闷、气促症状缓解,胸部CT示两肺间质性病变明显减轻。
  • 合理用药国际网络中国中心组临床安全用药组, 中国药理学会药源性疾病学专业委员会, 中国药学会医院药学专业委员会,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社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17, 19(6): 403.
  • 白玉国;张爱琴;张沫;刘翎;王海燕;郑清敏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06, 8(5): 342-346.
    目的:探讨我院应用地高辛的现状及影响血清地高辛浓度的因素。方法:收集2005年我院861例次血清地高辛浓度数据,并采用多元回归方法分析血清地高辛浓度和年龄、性别、血清肌酐浓度、剂量等因素的关系。结果:年龄(age)、性别(sex)、血清肌酐浓度(Scr)及剂量(dose)等4因素均对血清地高辛浓度(con)有影响(P<0.05),经多元回归分析它们的关系可以表达为:con=-0.474+0.750×dose+0.154×Scr+0.128×sex+0.003×age。结论:血清地高辛浓度个体差异较大,影响血清地高辛浓度有多种因素。对于大多数患者服用地高辛的剂量不宜>0.125mg/d,如果血清肌酐值偏高,提示患者可能有肾功能减退,应该减量服用地高辛。对于女性患者更应该仔细调整剂量,以免出现地高辛中毒。
  • 于丽红,赵婷,马文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22, 24(7): 387-389. https://doi.org/10.3760/cma.j.cn114015-20220111-00027
    1例31岁妊娠女性停经23+1周时因先兆流产给予黄体酮软胶囊0.2 g阴道用、2次/d,那屈肝素钙注射液4-100 U皮下注射、1次/d。用药第16天,实验室检查示丙氨酸转氨酶(ALT)766-U/L,天冬氨酸转氨酶(AST)411-U/L,γ-谷氨酰转肽酶(γ-GT)98-U/L,碱性磷酸酶(ALP)180-U/L,总胆汁酸(TBA)40.1-μmol/L。考虑为那屈肝素钙引起的肝损伤,停用该药并给予保肝治疗。停用那屈肝素钙第21天,患者出现难免流产,经阴道分娩一死婴,实验室检查示ALT 83-U/L,AST 103-U/L,γ-GT 37-U/L,ALP 157-U/L,TBA 42.0-μmol/L。继续给予保肝治疗,停用那屈肝素钙35 d后,实验室检查示ALT 18-U/L,AST 15-U/L,γ-GT 33-U/L,ALP 156-U/L,TBA 6.2-μmol/L。
  • 都丽萍;梅丹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07, 9(6): 414-419.
    药源性血小板减少症是指药物使血小板计数低于正常范围(<100×109/L)引致出血等症状的疾病。药源性血小板减少症按发病机制至少有以下3种:骨髓抑制性、免疫性及非免疫性的血小板减少症。引致血小板减少症的常见药物有:肿瘤化疗药物、肝素、奎尼丁、奎宁、金盐、丙戊酸及抗菌药等。肿瘤化疗药物所致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生率大体高于其他药物。药源性血小板减少症的体征和症状为皮肤瘀点、瘀斑、鼻出血和牙龈出血,严重者有消化道出血、血尿、阴道出血和颅内出血。药源性血小板减少症可选用以下方法治疗:停用可疑致病药物,给予泼尼松、免疫球蛋白及输注血小板,金盐或砷化物引起的血小板减少症可肌内注射二巯基丙醇以排出重金属离子。
  • 李艳华,田旭,刘广臣,张红梅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21, 23(7): 377-378. https://doi.org/10.3760/cma.j.cn114015-20201203-01206
    1例60岁男性患者因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和肺炎住院,给予止咳、平喘及抗炎等治疗后好转,出院带药包括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和孟鲁司特钠。出院后用药第4天,患者出现双足跖趾关节疼痛伴红肿,腹胀,浑身乏力,尿色加深。实验室检查:血清肌酐(Scr)112-μmol/L,血尿酸228-μmoL/L,尿蛋白(+),尿潜血(++)。排除痛风、类风湿性关节炎及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后,考虑急性肾损伤和跖趾关节疼痛很可能与孟鲁司特钠有关。停用孟鲁司特钠,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继续应用,同时给予对症治疗。7 d后患者跖趾关节疼痛好转,尿色恢复正常; 2周后,Scr恢复正常(75-μmol/L)。
  • 魏娟娟,林阳,石秀锦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21, 23(2): 63-68. https://doi.org/10.3760/cma.j.cn114015-20200807-00852
    目的 比较3种非离子型碘对比剂(NICM)用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致过敏反应的发生情况及临床特点。 方法 从北京安贞医院2013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的药物不良反应报表中筛选出因PCI手术中应用碘海醇、碘普罗胺或碘克沙醇发生过敏反应的患者,并通过检索医院信息系统获取同期行PCI手术且术中应用上述NICM的患者总数。计算3种NICM总体和各自的过敏反应、严重过敏反应发生率,并分析其临床特点。 结果 3种NICM的总体过敏反应发生率为0.603%(422/69-955),严重过敏反应发生率为0.024%(17/69-955)。碘海醇、碘普罗胺和碘克沙醇过敏反应发生率分别为0.418%(109/26-097)、0.364%(83/22-787)和1.092%(230/21-071),严重过敏反应发生率分别为0.023%(6/26-097)、0.039%(9/22-787)和0.009%(2/21-071)。碘克沙醇过敏反应发生率高于碘普罗胺和碘海醇(均P<0.001),但严重过敏反应发生率最低,与碘普罗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7)。发生过敏反应的422例患者中男性327例,女性95例;年龄27~101岁,平均59岁。373例患者有过敏反应发生时间记录,注射NICM至发生过敏反应的时间为30-s~90-h,中位时间为5 h;过敏反应为速发型(潜伏期≤1 h)者127例(34.0%),迟发型(潜伏期>1 h)者246例(66.0%)。碘普罗胺导致的过敏反应以速发型为主(79.5%,62/78),而碘克沙醇以迟发型为主(87.7%,193/220)。速发型过敏反应患者既往有过敏史者占比明显高于迟发型患者[15.0%(15/100)比7.1%(14/197),P=0.030]。过敏反应的临床表现以皮疹最为常见[78.0%(329/422)],严重过敏反应17例中过敏性休克15例(88.2%),喉头水肿和呼吸困难各1例,均为速发型。过敏反应经治疗均好转,但有6例患者因严重过敏反应未能完成PCI手术。 结论 3种NICM用于PCI的安全性均较好,过敏反应发生率低,其中碘普罗胺的严重过敏反应发生率最高。过敏性休克等严重过敏反应会影响PCI手术的进行,应予警惕。
  • 刘建成,马鑫,陈喆思,凌泽莎,王文春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21, 23(1): 41-42. https://doi.org/10.3760/cma.j.cn114015-20200401-00344
    1例79岁男性患者因头部外伤合并大肠埃希菌肺炎给予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4.5 g静脉滴注、1次/8 h治疗。治疗前白细胞计数(WBC)10.20×109/L,红细胞计数(RBC)3.58×1012/L,血红蛋白(Hb)101-g/L,血小板计数(PLT)202×109/L。用药第2天,血细胞值开始下降,WBC、RBC、Hb和PLT的最低值分别为2.96×109/L、2.40×1012/L、66-g/L和128×109/L。因患者同时出现胃液隐血阳性,而被误诊为消化道出血。但患者无明显黑便,胃液隐血与贫血的发展不成比例,且无溶血和其他部位出血的证据,考虑可能与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有关。停用该药,3 d后患者的血细胞均恢复到治疗前的水平。
  •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16, 18(6): 401.
  • 刘彦儒,贺艳菊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21, 23(10): 544-545. https://doi.org/10.3760/cma.j.cn114015-20201222-01270
    1例53岁女性患者因泌尿系感染给予注射用美罗培南1 g静脉滴注、1次/8 h。用药前血小板计数(PLT)151×109/L;使用美罗培南第9天,实验室检查示PLT 577×109/L;使用该药第12天,患者感染得到控制,但PLT升高至829×109/L。考虑血小板增多可能与美罗培南有关,停用该药,换为注射用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5 g入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静脉滴注、1次/8 h。3 d后PLT降至782×109/L,23 d后PLT降至272×109/L。
  • 韩茂之,李莎莎,李静,李宪超,高林林,鹿艳,周子渝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20, 22(6): 375-376. https://doi.org/10.3760/cma.j.cn114015-20200309-00240
     1例23岁男性患者因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给予莫西沙星、注射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和洛匹那韦/利托那韦治疗7 d,血钾未见异常。停用莫西沙星,给予清肺排毒汤,患者血钾开始升高。服用清肺排毒汤第10天,患者血钾5.7-mmol/L,诊断为高钾血症。给予胰岛素注射液4 U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1次,6 h后,患者血钾降至5.0-mmol/L,2 d后降至4.6-mmol/L。之后,患者血钾复升,并于服用汤药第17天升至5.4-mmol/L。当天及2 d后每天给予1次胰岛素治疗(用法用量同前),血钾未再升高。住院28 d,患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痊愈,停药出院。
  • 周长凯, 李文静, 郝晓佳, 刘东华, 纪洪艳, 邢晓敏, 李静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23, 25(3): 183-185. https://doi.org/10.3760/cma.j.cn114015-20220417-00327
    1例69岁男性抑郁症患者长期服用安非他酮联合米氮平治疗,因症状控制不佳,将治疗方案调整为度洛西汀(60-mg晨服)和米氮平(15-mg口服、1次/每晚)。治疗13 d后患者出现高热(41.0-℃)伴意识障碍,随后出现肌强直,呼吸困难,心率180次/min;血氧饱和度0.84;实验室检查示血清肌酐(Scr)609-μmol/L,肌酸激酶(CK)7-102-U/L,肌红蛋白(MYO)>3-000-μg/L,天冬氨酸转氨酶(AST)88-U/L,总胆红素(TBil)33.7-μmol/L;心电监护示快速型心房颤动。排除感染等情况后考虑患者为度洛西汀引起的神经阻滞剂恶性综合征。立即停用度洛西汀和米氮平,给予气管插管、血液净化、改善水电解质平衡、保肝等支持治疗。停药第6天,患者体温38.2-℃,血氧饱和度0.96,肌张力改善,肌肉震颤消失。停药第16天,患者病情明显好转,体温正常,神志清楚,呼之可应,无肢体抽搐和肌肉震颤,肌张力正常,Scr 116-μmol/L,CK 250-U/L,MYO 148-μg/L,AST 38-U/L,TBil 21.4-μmol/L。
  • 刘永红,陈晓平,帅瑛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21, 23(9): 493-494. https://doi.org/10.3760/cma.j.cn114015-20210105-00013
    1例68岁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沙格列汀、二甲双胍和伏格列波糖治疗10个月,因血糖抑制不佳,将伏格列波糖换为阿卡波糖,2 d后又换为恩格列净(10-mg口服、1次/d)。次日应用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散瞳,3 h后(第2次服用恩格列净4 h后),患者胸腹部出现散在红色风团样皮疹伴瘙痒,继之眼睑水肿。考虑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过敏,予氯雷他定和西替利嗪,皮疹逐渐消退,但皮肤瘙痒加重,且躯干、上肢逐渐出现弥漫性红色斑丘疹,压之褪色。皮肤科医师会诊后考虑为恩格列净引起的过敏性皮炎,停用恩格列净,加用非索非那定和炉甘石洗剂,皮疹消退。因患者病情需要,3 d后再次使用恩格列净,用药9 d后患者再次出现皮肤过敏反应,停用恩格列净,经抗过敏治疗后皮疹未再出现。考虑患者的皮肤过敏反应与恩格列净相关可能性大。
  • 王丽, 张立平, 任玉娇, 王贤军, 李峥嵘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22, 24(9): 471-477. https://doi.org/10.3760/cma.j.cn114015-20220427-00368
    目的 探讨极重度替罗非班相关血小板减少症(TIT)的发生情况及其临床特征。 方法 检索医院信息系统,统计2015年3月至2021年9月在临沂市人民医院住院期间使用替罗非班患者例数,收集用药后发生极重度TIT患者的病历进行回顾性分析。从病历中提取的数据包括患者性别、年龄、用药指征、合并症、替罗非班用药情况、合并用药情况、使用替罗非班前后血小板计数(PLT)、出现血小板减少时间、PLT最低值出现时间、TIT临床表现、干预和转归等。 结果 设定时段内使用过替罗非班的住院患者共10-354例,其中20例(0.19%)发生极重度TIT。20例患者中男性16例,女性4例;年龄39~84岁,平均66岁,≥65岁者12例;用药指征为急性心肌梗死者8例,脑梗死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4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和支架植入术后各1例;合并高血压病者13例,糖尿病4例,脑梗死3例,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心力衰竭分级(NYHA)≥Ⅲ 级者3例;替罗非班用药途径为静脉持续泵入,用药时间1~48-h;联用药物包括阿司匹林肠溶片、氯吡格雷片、替格瑞洛片、肝素、低分子肝素、阿替普酶和纤溶酶;5例在用药1~6 h出现畏寒、寒战等症状,7例在用药1~7 d出现口腔黏膜出血、鼻出血、牙龈出血、皮肤瘀斑、静脉穿刺处瘀斑、柏油样便或便血等症状,10例无临床症状。使用替罗非班至出现血小板减少和PLT最低值[(1~18)×109/L)]的中位时间分别为12(6,20)h和18(12,22)h,13例患者出现血小板减少的时间与出现PLT最低值的时间一致。诊断极重度TIT后20例患者均停用替罗非班,给予糖皮质激素、人免疫球蛋白和/或输注血小板等治疗,18例在3~17 d(中位时间4 d)后PLT恢复至(100~258)×109/L;2例诊断后2、1 d分别出现柏油样便和便血,随后发生呼吸和心脏骤停并死亡。 结论 极重度TIT发生率低,起病急,可导致致命性出血事件,部分患者可无临床症状。停用替罗非班并予糖皮质激素和对症治疗后预后一般较好,但应警惕继发出血事件导致的不良后果。
  • 牛晓强,程林忠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20, 22(12): 693-694. https://doi.org/10.3760/cma.j.cn114015-20200309-00237
    1例48岁女性患者因记忆力下降口服复方苁蓉益智胶囊1.2 g(4粒),3次/d。约20 d后,患者出现恶心,纳差,尿黄和皮肤、巩膜黄染。停用复方苁蓉益智胶囊。停药7 d后,实验室检查:丙氨酸转氨酶(ALT)1-349-U/L,天冬氨酸转氨酶(AST)827-U/L,碱性磷酸酶(ALP)156-U/L,总胆红素(TBil)213.7-μmol/L,考虑为复方苁蓉益智胶囊致肝损伤。给予还原型谷胱甘肽、复方甘草酸苷、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地塞米松等药物治疗。患者食欲逐渐改善,黄疸逐渐消退。治疗36 d后复查:ALT 26-U/L,AST 30U/L,ALP 86U/L,TBil 27.2-μmol/L。考虑患者的肝损伤与复方苁蓉益智胶囊中的制何首乌有关。
  • 孙玥,刘佳,廖清池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20, 22(4): 266-267. https://doi.org/10.3760/cma.j.cn114015-20200103-00005
    1例72岁女性患者因心力衰竭接受静脉注射呋塞米注射液,口服美托洛尔缓释片、呋塞米片、螺内酯片、地高辛片和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治疗。因心力衰竭症状未改善,加用左西孟旦12.5-mg入0.9%氯化钠注射液 45-ml,以1.5-ml/h速度持续静脉泵入。静脉泵入左西孟旦20-h时,患者突然出现意识丧失,呼之不应,瞳孔散大。心电监护示心率200次/min,QT间期延长,QTc间期520-ms;血钾3.02-mmol/L。诊断: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阿斯综合征。考虑与左西孟旦有关。立即停用该药,给予胸外心脏按压、电除颤和补钾治疗。4 d后复查,血钾4.60-mmol/L,心电图检查示心率80次/min,QTc间期450-ms。
  • 唐曦婷,谢贵龙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20, 22(10): 589-590.
    1例55岁男性肝复杂泡型包虫病患者有痛风病史4年余,入院等待远程会诊结果和准备接受择期右半肝切除术时,出现双足肿胀、皮温高等症状。实验室检查示尿酸530-μmol/L,风湿因子阴性,考虑痛风急性发作。给予秋水仙碱0.5-mg口服、3次/d。首次服药后约10-h,患者出现尿失禁。考虑尿失禁可能与秋水仙碱有关,立即停用该药。停药24-h后尿失禁症状消失。患者自行再次服用秋水仙碱后尿失禁症状复现,再次停用该药后未再出现尿失禁。
  • 马素文,孙峥,邵越英,杜祥颖,卢洁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20, 22(10): 603-605. https://doi.org/10.3760/cma.j.cn114015-20191210-01000
    1例69岁女性糖尿病患者因急性脑梗死行头部血管造影术。术前在高压注射器静脉注射碘普罗胺-370时发生右手注射部位造影剂外渗,造成严重皮下血肿、组织坏死和感染,外渗创面最大至6.0-cm×7.0-cm。给予50%硫酸镁+地塞米松冷局部湿敷,每日清创换药,外敷水凝胶、亲水纤维银、水胶体敷料等治疗,外渗后第14天创面坏死组织逐渐脱落,伤口开始愈合;外渗后第35天创面完全愈合。
  • 盛海峰;刘皋林;邓渝林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00, 2(3): 143-148.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具有抗菌谱广,对大多数革兰阴性(G-)杆菌引起的感染疗效确切等特点。但该类药物具有个体差异大、治疗指数窄等缺点,应用不当,可引起严重不良反应。本文参考近期文献从葡萄糖转运及其代谢、第二信使、微量元素和线粒体功能等方面就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耳毒性的可能机制及临床处置作一综述。
  • 许凤全;冯兴华*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08, 10(6): 0-0.
    马钱子是马钱科植物马钱的干燥成熟种子。马钱子含有多种生物碱,主要为番木鳖碱(士的宁,strychnine)和马钱子碱。士的宁是马钱子的主要毒性成分,其口服中毒剂量成人一般为5~10 mg,口服致死量为30 mg。士的宁对整个中枢神经系统有兴奋作用。马钱子中毒的早期症状为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焦虑、烦躁不安及轻度抽搐,继之出现全身抽搐、感觉器官敏感性增高、牙关紧闭、痉笑、角弓反张、吞咽和呼吸困难。患者通常死于呼吸骤停。马钱子中毒治疗原则是预防或控制抽搐和窒息。治疗包括洗胃、给予活性炭,用地西泮或苯巴比妥镇静,呼吸支持以及对症治疗。为安全使用马钱子应注意以下事项:马钱子不宜生用,用量应符合中国药典规定;不宜与某些药物同用,如酒、罂粟壳、麝香等;马钱子禁用于孕妇;肝肾功能不全、神经系统疾病、高血压及心脏病患者应慎用;马钱子不宜多服和久服,否则应加强监测;应用不同产地的马钱子应调整剂量。
  • 闫妍;王育琴 沈芊;刘琛;唐静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14, 16(2): 74-5.

    目的对美国等8个国家老年人潜在不适当用药(PIM)判断标准进行比较,为制定我国老年人PIM判断标准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数据库和网络检索方法收集国外已经发布的老年人PIM判断标准,检索时间截至2012年12月。从中选取8个国家的老年人PIM判断标准,主要就标准的制定方法、专家组构成、标准内容等情况进行比较。结果纳入分析的为美国、加拿大、日本、法国、挪威、德国、韩国和奥地利等8个国家的老年人PIM判断标准。除美国判断标准已更新至第4版(2012年)外,其余国家均为首次制定。各国标准的适用人群年龄略有差别(≥65~≥75岁)。除日本外的其他国家均采用德尔菲法作为研究方法。专家组人员构成有药学人员和老年医学专家、精神科专家、全科/家庭医生等。8个国家的标准在内容和形式上不完全一致,内容主要为3个方面:(1)独立的药物风险;(2)疾病-药物相互作用所致的风险;(3)药物相互作用所致的风险。被标准纳入的药物具有以下特点:(1)老年人使用后易产生毒性和不良反应;(2)老年人使用后风险大于获益;(3)老年人使用后疗效不佳或疗效不确定;(4)可被较安全的同类药物替代。 结论参考和借鉴国外制定老年人PIM判断标准的方法和经验,有助于早日制定出符合我国国情的老年人PIM判断标准,促进老年人合理用药。

  • 中国药师协会居家药学服务药师分会,健康中国研究中心药品与健康产品专家委员会,等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20, 22(3): 130-138. https://doi.org/10.3760/cma.j.cn114015-20200223-00152
    本共识分别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居家隔离药物治疗的必要性和意义、居家消毒剂的选择和合理应用、医院处方药的相关规定、长期居家药物治疗的管理等多个维度,为大众居家期间的合理用药提供指导和帮助。
  • 刘兰兰,赵娟娟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20, 22(5): 317-318. https://doi.org/10.3760/cma.j.cn114015-20190121-00054
    1例62岁女性患者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遵医嘱规律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100-mg、1次/d)、硫酸氢氯吡格雷片(75-mg、1次/d)、酒石酸美托洛尔片(18.75-mg、2次/d)和瑞舒伐他汀钙片(10-mg、1次/d)。数日后患者出现手脚水肿且逐渐由四肢远端向近端发展,并出现面部水肿,水肿部位出现皮疹伴瘙痒。给予抗过敏治疗3 d,水肿无明显消退且有新发皮疹,经仔细询问得知患者每每在服用酒石酸美托洛尔片后约2 h水肿和皮疹症状加重,试停服酒石酸美托洛尔片1 d,其他药物继续应用。次日患者水肿及皮疹减轻,当日遵医嘱再用该药则上述症状复现。再次停用该药,次日水肿和皮疹即明显好转。停药2 d后患者自行改服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仍出现水肿和皮疹。停用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10 d后水肿和皮疹完全消退。
  • 仲志磊,陈秋语,马瑞岚,祁秋成,李佳炫,杨净思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21, 23(7): 337-341. https://doi.org/10.3760/cma.j.cn114015-20210224-00213
    疫苗对人类预防传染病做出过巨大贡献,但是疫苗犹豫在世界各国广泛存在。疫苗犹豫的原因很复杂,但缺乏对疫苗可预防疾病的认识以及对疫苗有效性和安全性信心不足是其主要原因。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持续蔓延的大背景下,提振公众信心,保证COVID-19疫苗以及常规疫苗的预防接种工作有序开展,是遏制我国COVID-19疫情复燃和防止各类传染病暴发的必要措施。发挥医疗保健机构的作用、提高公众的健康素养、规范媒体平台的舆论导向、加强疫苗研发和生产的监管以及做好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监测和补偿是目前形势下应对疫苗犹豫的主要措施。
  • 张春燕;顾健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06, 8(5): 363-367.
    静脉输液是最常用的药物治疗方法,但易发生不同程度的静脉炎。输液静脉炎诱发因素主要有输液的pH值及可滴定酸度、输液的渗透压、药物的化学毒性、机械性刺激等。本文对静脉炎的诱发因素及其防治进行概述,旨在对各诱发因素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尽量减少静脉炎的发生。
  • 赵彬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23, 25(8): 449-453. https://doi.org/10.3760/cma.j.cn114015-20230628-00478
    药物不良反应(ADR)信号检测是药物上市后药物警戒的一种重要研究方法。近年来,我国ADR信号检测研究文献的数量明显增加。但该类研究中尚存在许多问题,如对ADR信号的概念认识不清、信号检测研究的目的不明、信号来源局限、对检测数据未进行很好的处理、数据挖掘算法单一、数据选择的时间范围过短、未对信号检测中的偏倚进行处理和分析等。本文对这些常见问题谈一些看法,希望对我国ADR信号检测研究的质量提升有所帮助。
  • 董旭,来彦博,冯涛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20, 22(12): 703-704. https://doi.org/10.3760/cma.j.cn114015-20200229-00188
    1例32岁女性患者因抑郁症长期口服帕罗西汀40-mg/d。因行为不能自控,患者一次性服用帕罗西汀约1-000-mg。服药约24-h后,患者出现咳嗽、咳痰,继之出现呼吸困难,2 d后出现神志不清。氧分压38-mmHg(1-mmHg=0.133-kPa),二氧化碳分压43-mmHg,胸部CT示双肺磨玻璃影,呈间质性肺水肿。诊断为急性肺损伤,呼吸衰竭。给予气管插管及呼吸机辅助呼吸,甲泼尼龙160-mg/d持续静脉泵入,同时给予抗感染、补液、纠正酸碱失衡等对症治疗。呼吸状况逐渐改善,氧分压逐渐恢复正常;5 d后停用呼吸机,拔除气管导管。
  • 詹思延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06, 8(4): 312-314.
  • 徐智宇,张爱武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22, 24(4): 223-224. https://doi.org/10.3760/cma.j.cn114015-20211203-01221
    1例63岁女性患者因腱鞘炎口服木瓜丸30丸、2次/d,追风透骨丸6 g、2次/d。服药10 d后,患者出现恶心、呕吐,并进行性加重;服药22 d后,患者发热、恶心、干呕、上腹轻度疼痛、全身浮肿、皮肤瘙痒,精神、食欲、睡眠状况不佳。实验室检查示丙氨酸转氨酶(ALT)454-U/L,天冬氨酸转氨酶(AST)946-U/L,碱性磷酸酶(ALP)133-U/L,γ-谷氨酰转移酶(γ-GT)170-U/L,直接胆红素(DBil)12.8-μmol/L,谷氨酸脱氢酶17.3-U/L。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排除病毒性肝炎和胆道梗阻性疾病,诊断为药物性肝损伤。停用木瓜丸、追风透骨丸,给予复方二氯醋酸二异丙胺注射液、复方甘草酸苷片等治疗。患者肝功能逐步好转。12 d后,患者ALT 62-U/L、AST 49-U/L、γ-GT 38-U/L、DBil 7.2-μmol/L。调整用药为复方甘草酸苷3片、3次/d(服药2周)。4周后复查,患者ALT 31-U/L,AST 26-U/L,γ-GT 30-U/L,DBil 5.0-μmol/L。
  • 钱正月,张秀红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21, 23(12): 658-660.
    1例16岁女性患者因月经不调给予炔雌醇环丙孕酮片(1片/d口服,连服21 d)行月经人工周期治疗。用药第7天患者出现右下肢远端肿胀,伴疼痛,活动轻度受限,未引起注意。21 d后停药。停药第2天患者出现阴道撤退性出血,同日出现咳痰带血1次。停药16 d后患者右下肢肿胀和疼痛加重,超声检查示右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肺动脉CT血管成像示右下肺动脉栓塞。诊断为右下肢深静脉血栓,亚急性肺栓塞,给予依诺肝素钠抗凝及对症治疗,17 d后症状好转。实验室检查示血小板计数90×109/L,抗心磷脂抗体IgG 209 GPL/ml,血小板相关抗体阳性,诊断为抗磷脂综合征。考虑患者的血栓形成与炔雌醇环丙孕酮片有关。
  • 王玉慧;罗朝莉;白杨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01, 3(3): 184-186.
  • 邢曼,史士强,高静,王娜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20, 22(4): 270-271. https://doi.org/10.3760/cma.j.cn114015-20181216-01249
    1例61岁女性患者电子结肠镜检查前行肠道准备,分6次服用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Ⅳ)(A剂24袋+B剂24袋溶入3-000-ml温水、口服,500-ml/30-min)。肠道准备期间,患者5.5-h尿量约4-500-ml,腹泻8次,呕吐2次。患者于当日14:00昏迷,伴四肢抽搐、牙关紧闭,实验室检查示血钠从治疗前140-mmol/L下降至120-mmol/L,血钾从治疗前4.0-mmol/L下降至2.7-mmol/L,氯化物 87.2-mmol/L、碳酸氢根11.5-mmol/L;血气分析示酸碱度7.29-mmHg(1-mmHg=0.133-kPa)、二氧化碳分压31-mmHg、氧分压105-mmHg、剩余碱-10.4-mmol/L,头颅CT及MRI检查均未见异常,考虑为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Ⅳ)导致电解质紊乱、代谢性酸中毒和低钠血症性脑病。立即给予吸氧、持续心电监护、纠正电解质紊乱、纠正酸中毒、补液等对症支持治疗。治疗4 h后患者生命体征逐渐平稳,处于昏睡状态。治疗第3天,患者意识清醒,血清电解质恢复正常,未再出现癫痫发作。
  • 王英;邱泽武*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07, 9(3): 190-192.
    蓖麻毒素(ricin)为提自蓖麻子的一种强效毒素,其对细胞毒性作用的主要机制为抑制细胞蛋白的合成从而导致细胞死亡。人能通过多种途径接触蓖麻毒素而中毒。其临床表现取决于暴露的途径和剂量。严重蓖麻毒素中毒患者可出现多脏器衰竭,甚至死亡。迄今为止蓖麻毒素尚无特效解毒药,蓖麻毒素类毒素疫苗尚处于动物试验阶段。蓖麻毒素中毒的治疗主要采用支持疗法将中毒效应降到最低程度。
  • 朱超,龚春燕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21, 23(2): 110-111. https://doi.org/10.3760/cma.j.cn114015-20200509-00516
    1例26岁女性因面部雀斑行激光脱色治疗,术后予复方熊果苷乳膏(1 g、每晚1次)面部外敷。首次敷用该药约12-h后面部出现红肿和小水疱疹伴脱屑。诊断为接触性皮炎,考虑与复方熊果苷乳膏有关。停用复方熊果苷乳膏,予醋酸泼尼松片20-mg口服、1次/d,左西替利嗪片5-mg口服、每晚1次,3%硼酸洗液局部湿敷。3 d后患者面部红肿、脱屑明显好转,大部分水疱疹消失;1周后电话随访,水疱疹消失。
  • 张青霞,王雅葳,李晓玲,王育琴,合理用药国际网络中国中心组临床安全用药组,中国药理学会药源性疾病学专业委员会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20, 22(9): 499-504. https://doi.org/10.3760/cma.j.cn114015-20200728-00818
    全国临床安全用药监测网2019年收到全国24个省级行政区234家医院的用药错误ME)报告15 056例。上报ME的医院较2018年(177家)增长了32.20%,报告例数较2018年(11 761例)增长了28.02%。15 056例ME报告中A级错误52例(0.35%),B级11 175例(74.22%),C级3 351例(22.26%),D级350例(2.32%),E级79例(0.52%),F级44例(0.29%),G级0例,H级4例(0.03%),I级1例(0.01%)。B~I级ME涉及的15 004例患者中男性8 801例(58.66%),女性6 203例(41.34%);年龄1 d~103岁,<18岁者2 027例(13.51%),≥18~<60岁7 377例(49.17%),≥60岁5 600例(37.32%)。导致患者伤害的严重ME(E~I级)涉及128例患者,其中65例(50.78%)年龄≥60岁。严重ME所涉及药品居前3位者为甘精胰岛素、甲氨蝶呤片和华法林片。52例A级ME没有涉及错误引发人员和错误发生场所。15 004例B~I级ME中,引发错误人员为医师者9 821例(65.46%),药师3 561例(23.73%),护士634例(4.23%),患者及家属306例(2.04%),其他682例(4.54%),由医师以及患者和家属引发的ME比例均高于2018年(分别为60.89%、1.06%);发生场所在门诊者5 662例(37.74%),病房4 001例(26.67%),药房3 721例(24.80%),静脉用药调配中心1 084例(7.22%),护士站224例(1.49%),患者家中133例(0.89%),社区卫生服务站4例(0.03%),其他175例(1.17%),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和患者家中发生的ME比例均高于2018年(分别为5.52%、0.41%)。错误内容居前3位者为药物品种、用法和用量,发现人员居前3位者为药师、护士和医师;引发错误因素居前3位者为知识缺乏、疲劳和培训不足。
  •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16, 18(1): 4.
  • 王硕,蔡晧东,梅丹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21, 23(7): 370-376. https://doi.org/10.3760/cma.j.cn114015-20210712-00783
     疫苗的研发和接种是防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最有效的手段。目前世界卫生组织批准紧急使用和我国附条件批准上市及紧急使用的COVID-19疫苗有4类,包括灭活疫苗、重组蛋白亚单位疫苗、信使核糖核酸疫苗和重组腺病毒载体疫苗。上市前的临床研究结果显示,这些疫苗均能有效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针对新冠病毒的抗体,总体安全性较好,疫苗接种后的不良事件多为轻、中度。因COVID-19疫苗接种涉及的人群数量大,范围广,其安全问题不容忽视。医务工作者和研发人员应该保持高度警惕并进行长期监测,确保疫苗安全。
  • 马莉莉;张健*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10, 12(3): 178-5.
    碳青霉烯类是一类具有广谱抗菌作用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其常用药物包括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厄他培南、法罗培南、帕尼培南和多尼培南等。此类药物可诱发神经毒性,发生率约为0.01%~3%。神经毒性主要临床表现为头痛、惊厥、癫痫、肌阵挛、意识障碍等。神经毒性的发生机制为碳青霉烯类抗生素阻止γ-氨基丁酸(γ-GABA)与受体的结合,从而干扰γ-GABA的神经抑制作用,导致癫痫等神经毒性发生。神经毒性反应的危险因素包括患者肾功能减退、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合并用药等。防治措施:根据不同种类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与癫痫的相关性合理选择药物;应谨慎调整肾衰竭患者的使用剂量;避免与高剂量茶碱、非甾体抗炎药及丙磺舒等合用;儿童及老年患者用药过程中应进行监测;一旦出现癫痫发作应立即停药,必要时可选用地西泮或丙戊酸钠治疗;癫痫无法控制者可用血液透析治疗。
  • 蔡皓东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1999, 1(2): 92-97.
    目的:分析清开灵注射液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探讨其防治办法。方法:总结近年来清开灵注射液不良反应病例136例,分析不良反应的类型、临床特点及发生原因。结果:清开灵注射液所致的不良反应主要为Ⅰ型变态反应,其发生与患者的过敏史、中枢神经系统的原发病、药物静脉输注时的稀释浓度和合并用药相关。结论:应进一步研究清开灵注射液的成分及配方,减少不良反应。
  • 赵娜,张婷,杨云,廖海兵,黎洵,于淼,刘然,岳伟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21, 23(5): 241-246. https://doi.org/10.3760/cma.j.cn114015-20210225-10218
    目的 探讨依洛尤单抗对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早期颅内出血风险的影响。 方法 收集2019年1月至2020年9月在发病48-h内收住天津市环湖医院的急性前循环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入院当日均开始他汀类药物降脂治疗,空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3.37-mmol/L者联用依洛尤单抗。单独应用他汀类药物者纳入他汀组,联合应用依洛尤单抗者纳入联合组,比较 2 组患者入院第2周降脂治疗达标(LDL-c<1.70-mmol/L)情况和入院后 2 周内颅内出血事件发生情况。根据是否发生颅内出血将患者分为出血组和未出血组,比较2组患者基本情况,合并疾病情况,脑梗死病因分型,降脂方案,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血压、血脂水平以及降脂治疗第2周血脂水平等临床特征,将组间比较P<0.05的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计算比值比(OR)及其95%置信区间(CI),分析颅内出血的危险因素。 结果 纳入分析的患者共437例,他汀组358例(81.9%),联合组79例(18.1%);2组患者基本情况、合并疾病情况、脑梗死病因分型、降脂方案、入院时NIHSS评分、血压等临床特征比较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他汀组基线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均低于联合组(TC:P<0.001,TG:P<0.001,LDL-c:P=0.004,HDL-c:P=0.024)。降脂治疗第2周,他汀组和联合组患者LDL-c、TC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但他汀组治疗前、后LDL-c和TC水平的差值均明显低于联合组 [ LDL-c:(0.66±0.91)mmol/L 比(2.58±0.38)mmol/L,P<0.001;TC:(0.37±0.18)mmol/L比(1.94±0.44)mmol/L,P<0.001]。联合组降脂治疗达标率明显高于他汀组[87.3%(69/79)比9.7%(37/358),P<0.001]。入院后2周内他汀组和联合组患者颅内出血发生率分别为12.0%(43/358)和13.9%(11/7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合并心房颤动(OR=3.054,95%CI:1.402~6.651,P=0.005)、入院时NIHSS评分较高(OR=3.431,95%CI:1.554~7.573,P=0.002)和脑梗死病因分型为心源性栓塞(OR=1.544,95%CI:1.047~2.278,P=0.028)为早期颅内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联合应用他汀类药物和依洛尤单抗降脂疗效更佳,未发现依洛尤单抗与早期颅内出血有关。
  • 蔡俊,李慧馨,聂力,韩丹,张晋萍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21, 23(12): 644-648. https://doi.org/10.3760/cma.j.cn114015-20211201-01211
    用药合理性指数(MAI)量表设置了适应证、疗效、药物剂量、给药方法的正确性、给药方法的切实性、药物-药物相互作用、药物-疾病/异常状态相互作用、重复用药、药物疗程以及药物价格等10个条目评价处方用药合理性,具有较好信度,可用于评价老年患者用药合理性、非必需用药情况、潜在不适当用药情况,验证不合理用药检测软件的可靠性和效果,量化临床干预措施,以及预测不良事件及生活质量的作用。因MAI量表涉及主观判断,使用前应对评价者进行培训。
  • 王冬雪,崔英春,徐锋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21, 23(10): 542-543. https://doi.org/10.3760/cma.j.cn114015-20201209-01224
    1例47岁男性患者因肾病综合征给予厄贝沙坦225-mg口服、1次/d,3 d后遵医嘱改为 300-mg、1次/d。服用厄贝沙坦前患者血红蛋白(Hb)为153-g/L。用药6 d 后,患者出现疲乏、无力,实验室检查示Hb 89-g/L,血清肌酐、便常规、骨髓穿刺等检查均未见异常。用药13 d后,Hb 为87-g/L。诊断为中度贫血,考虑与厄贝沙坦有关。停用该药,给予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 60-mg 静脉滴注、 1次/d,促红细胞生成素3-000 U 皮下注射、3次/周。7 d后,患者疲乏、无力症状好转,实验室检查示Hb 102-g/L。27 d后,患者Hb 恢复至131-g/L。
  • 李雪, 张青霞, 尹春琳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22, 24(7): 365-370. https://doi.org/10.3760/cma.j.cn114015-20220223-00148
    美托洛尔和普罗帕酮是心血管疾病常用药物。2药均通过肝脏细胞色素P450(CYP)2D6代谢,但普罗帕酮不仅是CYP2D6底物,也是CYP2D6抑制剂,与美托洛尔联用可能发生相互作用,导致不良反应发生。这种相互作用也取决于CYP2D6基因型。对于CYP2D6基因表型为慢代谢型(PM)和中间代谢型(IM)的患者,美托洛尔和普罗帕酮联用时可因普罗帕酮对CYP2D6的抑制而导致美托洛尔血药浓度升高。因此,应尽量避免美托洛尔与普罗帕酮联用。对于需要2药联合治疗的患者,用药期间应注意监测患者血压、心率、心电图变化,有条件者应检测CYP2D6基因型并根据检测结果调整药物剂量。
  • 孙鹏鹏,张辉,江毓敏,王敬东,张萌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22, 24(9): 497-499. https://doi.org/10.3760/cma.j.cn114015-20220211-00112
    1例69岁男性患者因胃腺癌伴肝脏、胰腺及腹腔淋巴结转移,在完成奥沙利铂联合雷替曲赛化疗4个周期后,改用纳武利尤单抗联合替吉奥治疗。10 d后患者全身出现严重皮疹,考虑为纳武利尤单抗和替吉奥所致皮肤不良反应,停用2药,给予甲泼尼龙和抗过敏药物治疗。皮疹逐渐好转,糖皮质激素逐步减量至停药。但停药当日患者出现发热、寒战、严重呼吸衰竭,结合临床治疗情况、实验室检查结果及影像学改变,考虑为纳武利尤单抗所致免疫相关性肺炎。给予甲泼尼龙、抗感染、经鼻高流量氧疗等治疗,4 d后患者喘憋症状较前明显好转,28 d后复查CT肺部炎症较前明显好转。
  • 张青霞,王雅崴,李晓玲,王育琴,合理用药国际网络中国中心组 中国药理学会药源性疾病学专业委员会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21, 23(5): 228-234. https://doi.org/10.3760/cma.j.cn114015-20210506-00532
    全国临床安全用药监测网2020年收到全国24个省级行政区255家医院的用药错误(ME)报告15-849例。上报ME的医院较2019年(234家)增长了8.97%,报告ME例数较2019年(15-056例)增长了5.27%。15-849例ME报告中A级错误54例(0.34%),B级12-297例(77.59%),C级3-010例(18.99%),D级358例(2.26%),E级72例(0.45%),F级52例(0.33%),G级0例,H级5例(0.03%),I级1例(0.01%)。B~I级ME涉及的15-795例患者中男性9-347例(59.18%),女性6-448例(40.82%);年龄1 d~101岁,其中儿童(<18岁)1-714例(10.85%),中青年人(≥18~<60岁)8-355例(52.90%),老年人(≥60岁)5-726例(36.25%)。导致患者伤害的严重ME(E~I级)涉及130例患者,男性77例(59.23%),女性53例(40.77%);年龄4个月14 d~94岁,其中儿童16例(12.31%),中青年人46例(35.38%),老年人68例(52.31%),老年人占比高于2019年(50.78%)。因误服药物导致严重ME的  9例患者中7例为儿童,占儿童严重ME的43.75%(7/16)。54例A级错误未涉及错误引发人员和错误发生场所。15-795例B~I级ME中,引发错误人员为医师者10-748例(68.05%),药师3-797例(24.04%),护士578例(3.66%),患者及家属329例(2.08%),其他343例(2.17%),由患者及家属引发ME的占比已连续3年逐年增高(2018和2019年分别为1.06%和2.04%),且49.23%(64/130)的严重ME为患者及家属引发;发生场所在门诊者6-830例(43.24%)、病房3-808例(24.11%)、药房3-776例(23.91%)、静脉调配中心985例(6.24%)、护士站220例(1.39%)、患者家中161例(1.02%)、社区卫生站2例(0.01%)、其他13例(0.08%),门诊和患者家中占比已连续3年逐年升高(2018年分别为37.32%和0.41%,2019年分别为37.74%和0.89%)。错误内容居前3位者分别是品种、用量和数量。错误发现人员居前3位者分别是药师、医师和护士。引发错误因素居前3位者分别是知识欠缺、疲劳和培训不足。
  • 陈一凡;蔡皓东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1999, 1(1): 28-32.
    目的:通过对中药引起肝损害病例的分析,对中药引起肝损害的发病机制及防治办法进行探讨。方法:总结近15年来中药引起肝损害的病例共427例,分析中药引起肝损害病例的发生情况、原发病的分布情况及临床特点。结果:中药引起的肝损害的病例占所有药物性肝损害的32.6%,且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治疗骨关节病、肾脏疾病、皮肤科疾病的中药最易引起肝损害。引起肝损害的中药以壮骨关节丸、雷公藤和黄药子最为常见。不同的中药引起肝损害的临床特点与发病机制不同。结论:临床应进一步加强中药的合理应用及其肝毒性的研究。
  • 金慧萍;李中东;焦正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04, 6(1): 27-31.
    对乙酰氨基酚被认为具有较好的安全性而广泛用于感冒引起的发热、头痛以及各种疼痛的治疗。但其不良反应时有发生,并且大剂量使用易引起肝损害。因此,对乙酰氨基酚的安全性与合理使用问题有必要加以讨论。
  • 牛晓强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21, 23(6): 326-327. https://doi.org/10.3760/cma.j.cn114015-20201202-01202
    1例41岁女性患者因乳腺增生口服乳癖消胶囊1.6 g(5粒)、3次/d。约30 d后,患者出现恶心、尿黄和皮肤、巩膜黄染。继续服药约20 d,症状加重,自行停用乳癖消胶囊。停药10 d后,症状无改善。实验室检查:丙氨酸转氨酶(ALT)1-234-U/L,天冬氨酸转氨酶(AST)778-U/L,γ-谷氨酰转移酶(γ-GT)174-U/L,碱性磷酸酶(ALP)156-U/L,总胆红素(TBil)78.7-μmol/L,总胆汁酸(TBA)45.4-μmol/L。经实验室与辅助检查排除其他原因导致的肝损伤,诊断为药物性肝损伤,考虑与乳癖消胶囊有关。给予还原型谷胱甘肽、多烯磷脂酰胆碱、复方甘草酸苷、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及双环醇等治疗。患者恶心、尿黄、黄疸症状逐渐消退。治疗35 d后复查:ALT 39-U/L,AST 43-U/L,γ-GT 57-U/L,ALP 85-U/L,TBil 17.3-μmol/L,TBA 14.3-μmol/L。
  • 李天佐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20, 22(5): 280-282. https://doi.org/10.3760/cma.j.cn114015-20200427-00471
    右美托咪定(DEX)为α2肾上腺素能受体(α2-AR)激动剂,除了在围术期应用外,还应用于门诊检查或治疗中。DEX镇静催眠作用的特点和优势在于,患者可进入类似自然睡眠状态,不仅有利于提高镇静效果,且易于唤醒;很少发生下颌松弛,无明显呼吸抑制。DEX的其他优势还在于其抗应激反应和潜在脏器保护作用,以及对认知功能影响小的特点。DEX主要的不良反应为暂时性高血压、低血压、心动过缓等。DEX的另一特点是药效消失相对较慢,术后患者可能发生嗜睡和体位性低血压。必须注意的是,DEX不能独立作为麻醉药在全麻术中担当主要的镇痛药和镇静药,只能发挥辅助作用,其作用有赖于合理的用法和用量,且作用并非是“全”或“无”的,使用过程中须严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
  • 牛晓强,王怡然,王慧敏,周文雅,胡晓玲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22, 24(3): 116-122. https://doi.org/10.3760/cma.j.cn114015-20211028-01108
    目的-探讨卡瑞利珠单抗相关甲状腺功能异常的发生情况和临床特征。 方法 研究对象选自2020年6月至2021年9月在长治医学院附属和平医院住院接受卡瑞利珠单抗治疗的恶性肿瘤患者。收集符合纳入标准患者的电子病历,记录其一般情况、卡瑞利珠单抗用药情况、联合用药情况和应用卡瑞利珠单抗前后甲状腺功能(甲功)检查结果;对发生甲功异常的患者,应用Naranjo不良反应因果关系评估量表进行药物与损伤的因果关系评价,根据评价结果为“肯定”和“很可能”者的病历资料进行甲功异常的临床特征分析。 结果 纳入分析的患者共71例,22例(31.0%)发生卡瑞利珠单抗相关甲功异常(因果关系评估结果均为“很可能”),首次发现甲功异常时诊断为甲功减退(甲减)和甲功亢进(甲亢)者各11例,甲亢患者中有3例后期演变为甲减,甲减和甲亢发生率分别为19.7%和11.3%。22例患者中,男性15例,女性7例;年龄47~78岁;肺癌10例,胃癌4例,食管癌3例,肝癌和乳腺癌各2例,腹膜大网膜间皮瘤1例;卡瑞利珠单抗单药治疗者3例,联合化疗和/或靶向药物治疗者19例;甲功异常发生在卡瑞利珠单抗治疗的第1~6个周期,15例(68.2%)发生在第1~3个周期。最初诊断甲减的11例患者中6例无明显症状,5例有乏力症状(1例合并淡漠),4例为亚临床甲减;严重程度4例为1级,7例为2级。最初诊断甲亢的11例患者均无明显症状,其中5例为亚临床甲亢;严重程度均为1级;有3例患者在继续卡瑞利珠单抗治疗3、6和7个周期后演变为甲减,严重程度均为2级。22例患者均未停用卡瑞利珠单抗。1级甲减和甲亢患者未给予干预,3例甲亢患者甲功自行恢复正常,其余患者甲功无明显变化;10例2级甲减患者接受了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2例甲功恢复正常,5例好转,3例无明显变化。 结论 甲功异常是卡瑞利珠单抗十分常见的不良反应,既可表现为甲减,也可表现为甲亢,并可由甲亢演变为甲减,严重程度多为1~2级,一般不需要停药。对发生2级甲减患者应给予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
  • 晏彦,王雅葳,曾艳,闫素英,王育琴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22, 24(11): 564-570. https://doi.org/10.3760/cma.j.cn114015-20220817-00753
    了解和分析胰岛素用药错误(ME)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规范使用该类药物提供参考。 方法 收集全国临床安全用药监测网(监测网)2015年5月6日至2022年6月30日收到的胰岛素ME报告,对ME分级及涉及的药品、错误内容、引发和发现错误人员及引发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 设定时间段内监测网收到我国26个省级行政区193家医院上报的胰岛素制剂ME报告2-215例,涉及患者2-215例;男性1-345例(60.72%),女性870例(39.28%);年龄(52±4)岁,范围1~95岁;轻型ME 2-182例(98.51%),严重ME 33例(1.49%);2-215例ME涉及8类29个品种的胰岛素和2-263例次错误内容,ME内容居前3位者依次为品种错误(40.70%,921例次)、相互作用/配伍错误(18.29%,414例次)和用量错误(9.06%,205例次)。2-215例ME中,引发错误人员为医师、药师、患者/家属、护士和其他者分别占58.24%(1-290例)、28.26%(626例)、6.5%(144例)、5.60%(124例)和1.40%(31例);2-215例ME中1-741例(78.60%)被发现并被拦截,发现人员中药师占75.70%(1-318例),患者及家属占14.01%(244例),护士占7.76%(135例),医师占2.53%(44例)。引发错误的因素共3-011例次,主要为知识欠缺(23.28%,701例次)、药名相似(19.36%,583例次)和疲劳(14.51%,437例次)等。 结论 胰岛素制剂相关ME的错误内容以品种、配伍和用量错误为主,主要引发人员为医师,发现并拦截错误者多为药师,引发错误的主要因素为知识欠缺、药名相似和疲劳。
  • 刘海燕,苗秋丽,宋燕青,王相峰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21, 23(7): 384-386. https://doi.org/10.3760/cma.j.cn114015-20201123-01167
    1例62岁女性胃癌患者在根治术后接受奥沙利铂甘露醇注射液(第1天)+替吉奥(第1~14天)治疗,21 d为1个周期。每次应用奥沙利铂甘露醇注射液前3 h予地塞米松等药物预处理以减轻化疗不良反应。第1周期化疗期间,患者除恶心、乏力外未出现其他不良反应,未予干预。第2周期奥沙利铂甘露醇注射液滴注结束后约2 h,患者四肢肿胀、潮红,皮肤出现红色斑片,之后红斑增多并融合成片,足部皮肤脱屑,经抗过敏治疗后上述症状好转。第3周期奥沙利铂甘露醇注射液滴注结束后约3 h,患者出现呼吸困难,全身皮肤潮红、肿胀,伴抓痕;之后,部分皮肤可见大水疱,关节屈曲处水疱裂开,有渗出液浸渍。给予甲泼尼龙等抗过敏治疗,4 d后患者全身皮肤呈鳞片状脱屑,手足皮肤呈手套状脱落,诊断为剥脱性皮炎;9 d后患者皮肤颜色变浅,无新发皮疹。考虑剥脱性皮炎由奥沙利铂甘露醇注射液所致,将化疗方案更改为多西他赛(第1天)+替吉奥(第1~14天),患者未再出现皮肤过敏反应。
  • 赵雪,李凡,张彦丽,张晓,曹俊岭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22, 24(3): 147-149. https://doi.org/10.3760/cma.j.cn114015-20210401-00399
    1例41岁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长期应用二甲双胍、格列美脲、西格列汀和阿卡波糖,因血糖升高调整降糖方案为口服二甲双胍和阿卡波糖,并予度拉糖肽1.5-mg皮下注射、1次/周。每次应用度拉糖肽后患者均出现严重厌食,但可耐受,未干预。第1次注射度拉糖肽3 d后加用恩格列净5-mg、1次/d,次日调整为10-mg、1次/d。第4次注射度拉糖肽次日,患者出现头晕、恶心、呕吐、全身乏力等,实验室检查示血糖20.0-mmol/L、动脉血pH 7.22、尿酮体(+++)、尿糖(++++)。诊断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考虑应用度拉糖肽后严重厌食导致碳水化合物摄入严重不足,与恩格列净并用导致DKA。停用2药,并予对症治疗5 d,实验室检查:午餐后血糖10.1-mmol/L,尿酮体(+),尿葡萄糖阴性,尿pH 5.5。加用恩格列净(5-mg、1次/d),4 d后血二氧化碳结合力23.2-mmol/L、尿酮体(+++)、尿葡萄糖(++++),尿pH 5.0。患者坚持出院,出院后应用重组甘精胰岛素、阿卡波糖、恩格列净降糖。1个月后随访,患者未再出现DKA相关症状。
  • 汪江林,左笑丛,逄晓云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20, 22(7): 426-427. https://doi.org/10.3760/cma.j.cn114015-20190313-00251
    1例31岁女性患者因溃疡性结肠炎给予美沙拉嗪1 g口服、3次/d治疗。治疗前血清肌酐(Scr)78-μmol/L。5个月后血尿素(BUN)8.3-mmol/L,Scr 185-μmol/L,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31-ml/(min·1.73 m2)。肾穿刺活检病理学检查示急性小管间质性肾炎、肾小球球性硬化。考虑可能为美沙拉嗪所致肾损伤,停用该药。停药26 d后,BUN 4.0-mmol/L,Scr 130-μmol/L,eGFR 47-ml/(min·1.73 m2),加用醋酸泼尼松30-mg/d,2个月后减量至15-mg/d。复查示BUN 5.5-mmol/L,Scr 93-μmol/L,eGFR 71-ml/(min·1.73 m2)。
  • 梁雁;鲁云兰;车文玺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04, 6(6): 374-378.
    目的:分析致肝损害的药物种类、临床表现及预后,探讨预防措施。方法:采取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本院2000年1月至2003年12月临床各科药物性肝损害的报表111份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11例药物性肝损害中男58例,女53例,年龄最小8岁,最大82岁,平均(46.96±16.67)岁。涉及药物77种,抗菌药居首位占16.22%(18/111),激素及其有关药物占第二位,为15.32%(17/111),中枢神经系统用药、中药和抗肿瘤药居第三位,均占10.81%(12/111)。临床分型:肝细胞型损伤40例(36.04%),淤胆型肝损伤43例(38.74%),混合型肝损伤28例(25.22%)。结论:致肝损害的药物品种较多,虽然发现、治疗及时可痊愈或好转,但近半数病例起病隐匿。因此,定期检查肝功能,早期诊断,及时停药与治疗是预后良好的关键。
  • 段荣,唐碧霞,李思明,鄢谢桥,盛锡楠,崔传亮,斯璐,周莉,毛丽丽,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20, 22(10): 553-558. https://doi.org/10.3760/cma.j.cn114015-20200208-00089
    目的 探讨特瑞普利单抗(JS001)致转移性恶性黑色素瘤超进展的发生情况和临床特点。 方法 收集2018年2月至2019年9月在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肾癌黑色素瘤内科接受JS001单药或联合其他抗肿瘤药物治疗的转移性恶性黑色素瘤患者,从中筛选出发生超进展的患者作为病例组,并根据病例组患者的基线年龄、性别、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评分、原发灶位置、乳酸脱氢酶(LDH)升高水平等按1∶4的比例匹配无超进展证据者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并对病例组的超进展情况进行描述性分析。 结果 共收集到130例接受JS001单药或联合其他抗肿瘤药物治疗的转移性恶性黑色素瘤患者,其中8例(男性5例,女性3例,年龄41~68岁)发生肿瘤超进展(病例组),肿瘤超进展发生率为6.15%。根据病例组患者基线特征匹配32例未发生肿瘤超进展者为对照组。病例组基线时肿瘤转移脏器超过2个者占比明显高于对照组[6/8比21.9%(7/32),P=0.014],LDH水平与治疗前相比明显升高[(965±710)U/L比(264±64)U/L,P=0.025],无疾病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均明显短于对照组[1.7(95%置信区间:1.4~2.0)个月比3.1(95%置信区间:2.7~3.5)个月,P<0.001;4.8(95%置信区间:0~11.2)个月比10.7(95%置信区间:10.4~10.9)个月,P=0.031]。 结论 转移性恶性黑色素瘤患者在JS001治疗初期可发生肿瘤超进展,治疗前转移脏器超过2个者更易发生;发生肿瘤超进展的患者预后较差。监测血清LDH水平可能有助于及早发现肿瘤超进展。
  • 张明如,李国权,丁莉坤,张迪,叶佳俊,李桂玉,杨卫东,文爱东,汪静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21, 23(10): 508-516. https://doi.org/10.3760/cma.j.cn114015-20210715-00792
    目的 探讨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技术在生物药临床研究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对3名健康志愿者静脉滴注131I标记的国际一类新药美珀珠单抗,通过测定14 d内不同时间点血样与尿样 的放射性浓度,评价美珀珠单抗在健康人体内的药代动力学性质(试验1)。对6名健康志愿者静脉注射68Ga 标记的核酸适配体 Sgc8,分别于不同时间点行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通过测定不同器官对68Ga Sgc8的标准摄取值,评价68Ga-Sgc8在健康人体内的生物学分布(试验2)。对9例疑似神经内分泌瘤患者静脉注射99mTc奥曲肽,4 h后行单光子发射和X线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CT),测定感兴趣区放射性摄取水平;结合患者活检组织生长抑素受体亚型2(SSTR2)免疫组化染色结果,评价99mTc-奥曲肽对SSTR2的亲和性和靶向性(试验3)。 结果 纳入试验1的3名健康志愿者均为男性,年龄分别为28、45和25岁;131I-美珀珠单抗注射剂量分别为21.0、25.9和17.6-mg,放射性活度分别为364、420和304 MBq。纳入试验2的6名健康志愿者中男性和女性各3名,年龄(46±11)岁,范围35~63岁;放射性活度为(80±7)MBq,范围69~87 MBq。纳入试验3的9例疑似神经内分泌瘤患者中男性5例、女性4例,年龄(54±10)岁,范围39~69岁;放射性活度为(777±74)MBq,范围740~ 925 MBq。静脉滴注131I-美珀珠单抗后,受试者血液放射性浓度在1.5-h达峰值,131I-美珀珠单抗主要与血细胞结合,其全血清除半衰期为420-h;尿液放射性浓度在 16~24-h达峰值,24-h后逐渐降低。静脉注射68Ga-Sgc8后即刻放射性信号由强至弱的器官依次为膀胱、肾脏、心脏、子宫、肝脏、脾脏、胆囊、大肠和肺;注射药物后3 h内心脏的清除速率最快,子宫、肾脏和肝脏次之,脾脏和胆囊的清除速率较慢,大肠和肺的清除速率最慢。9例患者静脉注射99mTc-奥曲肽后4 h体内均有放射性异常浓聚,免疫组化染色结果示SSTR2呈强阳性表达,表明99mTc-奥曲肽对SSTR2有良好的亲和性和靶向性。安全性测试结果显示,试验1中1名受试者静脉滴注131I-美珀珠单抗后1个月出现碘相关甲状腺功能亢进,无干预持续监测8个月后恢复正常;其余受试者均未发生不良反应。 结论 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技术可无创、动态、可视化地评价生物药在人体内的药代动力学性质、生物学分布及靶向性,安全性良好,在生物药的临床评价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 王淑洁, 孟艳, 康彦红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23, 25(6): 383-384. https://doi.org/10.3760/cma.j.cn114015-20230615-00441
  • 丁莉坤,樊婷婷,刘美佑,关月,王婧雯,文爱东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22, 24(9): 484-489. https://doi.org/10.3760/cma.j.cn114015-20210823-00920
    单克隆抗体(单抗)药物属于蛋白质类药物,具有相对分子质量大、极性强和跨膜受限等特点,药物代谢动力学有一定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临床应用中存在治疗效果个体差异大、生物效应多样和治疗响应丢失等问题。影响单抗药物血药浓度的因素包括靶部位受体数量、抗药物抗体水平、药物间相互作用等。早期开展治疗药物监测有助于及时调整单抗药物给药剂量,提高疗效,避免或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应积极开展药物临床监测,提高单抗药物合理用药水平和不良反应预警能力,减少对患者的伤害。
  • 支勇金,周芬芬,闻梦静,吴正东,朱剑锋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20, 22(5): 315-316. https://doi.org/10.3760/cma.j.cn114015-20190102-00007
     1例69岁男性患者因外周T细胞淋巴瘤接受含多柔比星脂质体方案化疗。化疗第1周期患者无特殊不适。第2周期静脉滴注多柔比星脂质体过程中患者出现短暂肌肉酸痛。第3周期化疗在应用多柔比星脂质体前给予地塞米松和氯苯那敏预防过敏反应,并严格限制滴注速度,但在滴注约20-min时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立即暂停滴注,改为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随后患者出现面部麻木、喉痛、颈部不适及多部位皮疹伴瘙痒,心电监护示心率130次/min,血压80/50-mmHg(1-mmHg=0.133-kPa),血氧饱和度0.98。立即给予吸氧并使患者处于半卧位,约20-min后患者出现呼吸困难、声音嘶哑、口齿不清等症状,检查见舌体肥大、颈部肿胀,考虑多柔比星脂质体致急性喉头水肿,立即给予地塞米松10-mg静脉注射、10%葡萄糖酸钙10-ml静脉滴注及布地奈德吸入气雾剂雾化吸入。约3 h后患者症状逐渐好转;2 d后过敏症状消失。
  • 周颖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10, 12(5): 335-3.
  • 吕秋军;曹萍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10, 12(6): 410-5.
    药用辅料系药物制剂中除活性成分以外所有物料的统称,其功能除赋形外,还能保持或增加活性成分的稳定性和生物利用度。据估计,现有40余类上千种药用辅料,如溶剂、吸附剂、防腐剂、着色剂、矫味剂、增稠剂、抗氧剂等;另外,近年还出现一些新型辅料。辅料相对于活性成分而言,是一种惰性物质。然而,现有资料证明,许多辅料可引起不良反应,如丙二醇致溶血、苯甲醇致喘息综合征等。药用辅料的安全性涉及其毒性、质量和不正确使用。临床医师应了解与辅料相关的不良反应,药品管理部门也应加强辅料的安全性管理以利于维护患者安全。
  • 刘苗苗,孙书臣,王帆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21, 23(3): 148-149. https://doi.org/10.3760/cma.j.cn114015-20200412-00401
    1例6岁女性患儿因过敏性鼻炎给予欧龙马口服滴剂及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1个月余,症状未好转。因腺样体肥大加用孟鲁司特钠咀嚼片(孟鲁司特钠)4-mg、每晚睡前口服。服药7 d后,出现梦游,1次/周,表现为梦中突然坐起,1-min后躺下入睡。2个月后因患儿鼻部症状减轻停用所有药物,停药1周后未再梦游。1年余后,因患儿鼻炎复发,家长自行予上述3种药物治疗。服药5 d后患儿出现梦游且症状较前加重。继续用药2周后,患儿梦游继续加重。停用孟鲁司特钠咀嚼片,2 d后患儿梦游减轻,1个月后消失。考虑患儿梦游为孟鲁司特钠咀嚼片不良反应,改用氯雷他定5-mg每晚睡前口服。电话随访3个月,患儿未再梦游。
  • 孟思梦,章玲,蒋蓉,邵蓉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21, 23(11): 597-602. https://doi.org/10.3760/cma.j.cn114015-20210519-00593
    胰岛素转换在糖尿病治疗过程中非常常见,是影响胰岛素用药安全的重要环节。目前,美国、英国、加拿大及我国已发布的指南中均对胰岛素转换进行了说明,包括不同胰岛素产品的选择、剂量调整及患者教育等方面。各国指南中胰岛素转换相关信息较多,但比较分散,缺乏系统性和全面性。建议借鉴其他国家的指南,在充分分析我国糖尿病患者临床特点的情况下,结合真实世界研究数据,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胰岛素转换指南,对胰岛素产品的选择、剂量调整、患者教育、饮食指导、血糖监测等信息予以详细说明。另外,加强患者追踪和用药监测也是确保患者胰岛素转换安全性的必要手段。
  • 苏浩;李光熙;李辉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03, 5(5): 297-301.
    目的:了解利巴韦林(ribavirin,RBV)对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患者血红蛋白的影响。方法:以57例使用了利巴韦林的SARS患者为观察对象,对治疗前后血红蛋白的变化与利巴韦林总用药时间、累积总量、日用药量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用药前、后血红蛋白水平相比差异显著(P<0.05)。血红蛋白下降的幅度与利巴韦林累积总量及总用药时间无关;而与该药的每日用量相关(P<0.01)。结论:利巴韦林每日用量对SARS患者血红蛋白影响大,推荐临床小剂量使用利巴韦林。
  • 周宁涛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02, 4(4): 278-280.
  • 唐敏琼,朱鹏里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22, 24(9): 500-502. https://doi.org/10.3760/cma.j.cn114015-20220126-00082
    1例73岁女性患者因肺癌伴骨转移接受帕博利珠单抗单药治疗(200-mg静脉滴注, 1次/21 d)。第6次治疗后第12天,患者出现严重恶心、呕吐。实验室检查:随机血糖53.6-mmol/L,血钾6.8-mmol/L;血气分析结果示pH 7.3,二氧化碳分压19.5-mmHg(1 mmHg=0.133 kPa),氧分压15.6-mmHg,剩余碱-8.9-mmol/L,碳酸氢根9.5-mmol/L,乳酸2.5-mmol/L,阴离子间隙23.5-mmol/L;血酮体阳性。患者既往无糖尿病史,考虑为帕博利珠单抗所致暴发性1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停用帕博利珠单抗,给予补液、降糖、纠正酸中毒及对症治疗。7 d后患者症状部分好转。实验室检查示空腹血糖12.9-mmol/L,血钾4.5-mmol/L;血气分析结果示pH 7.5,碳酸氢根28.3-mmol/L,剩余碱+5.7-mmol/L;血酮体阴性。
  • 王星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17, 19(4): 282.
    血小板减少症是万古霉素严重的不良反应,可致患者出血,危及生命。万古霉素致血小板减少症(VIT)的发生机制尚不明确,多数研究认为与万古霉素依赖性抗血小板抗体IgG和IgM有关。体外研究发现,万古霉素可诱发人血小板发生一系列变化,导致血小板被激活和凋亡。VIT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出血。排除其他疾病和药物因素后诊断为VIT者,应及时停药或换药,严重者可输注血小板,给予糖皮质激素、免疫球蛋白、利妥昔单抗,或进行血液透析
  • 张秋霞;王玉玲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04, 6(2): 82-84.
    目的:探讨小剂量肠溶阿司匹林致肾损害问题。方法:对本院1995年1月-2003年8月收治的服用小剂量肠溶阿司匹林患者600例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600例服用小剂量肠溶阿司匹林(50~75mg·d-1)的患者中,16例发生肾损害,并且剂量越大,疗程越长,肾损害发生数越多。在发现后及时停用阿司匹林,全部病例肾功能均逐渐恢复正常。结论:本组资料显示,小剂量长期服用也可致肾损害。对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的患者,尤其是老年人应定期检查尿常规、肾功能。
  • 孙露, 赵环宇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17, 19(2): 84-88.
  • 高文斌;吕金燕;王若雨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07, 9(1): 32-35.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YH-16,商品名:恩度,ENDOSTAR),是一种多靶点的血管内皮抑制剂。具有抑制内皮细胞迁移,诱导其凋亡,发挥其抗肿瘤血管生成作用,是用于非小细胞肺癌临床治疗的靶向药物之一,可以明显提高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有效率。但YH-16的不良反应也不应忽视,尤其是对心血管系统具有一定程度的毒副反应。临床使用中应加强患者心血管系统生理状况的评价,进行心电图监测,避免与蒽环类等具有心肌毒性的化疗药物联合使用,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 徐璐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21, 23(11): 603-604. https://doi.org/10.3760/cma.j.cn114015 20210106 00020
     1例46岁女性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患者因受凉后咽部疼痛给予蓝芩口服液10 ml口服、3次/d。首次服药后约20 min,患者突然感觉全身不适、口舌发麻,继之出现呕吐、大汗、面色发白、呼吸困难(27次/min)、血压偏低(104/56 mmHg,1 mmHg=0.133 kPa)。考虑为蓝芩口服液所致过敏反应,停用该药,给予补液扩充血容量和马来酸氯苯那敏抗过敏治疗。1 h后患者症状消失,血压124/76 mmHg。次日,患者未遵医嘱自行再次服用蓝芩口服液10 ml,数分钟后,患者再次出现恶心、腹痛。立即给予补液及对症治疗,约20 min后症状消失。
  • 马媛媛,陈志斌,王埮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21, 23(3): 163-164.
    1例47岁女性患者为次日行肠镜检查做肠道准备,给予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Ⅲ)4袋(73.59 g/袋)溶于4 L温水中分16次服用。患者2 h内服用2 L含药温水,用药后1 h内出现稀便和水样便共10余次。因腹泻严重,患者未再继续服用药物。用药后14-h患者出现神情淡漠,呼之不应,双上肢不自主活动,16-h后出现意识丧失伴四肢强直性抽搐。实验室检查示血清钠120-mmol/L,血浆渗透压258.22 mOsm。诊断:低钠性脑病。患者除聚乙二醇电解质散(Ⅲ)外未服用其他药物,考虑低钠性脑病与该药有关。立即给予补钠、脱水等对症治疗。治疗1 h后,患者意识恢复;8 h后复查,血钠142-mmol/L。
  • 方建国*;刘丹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08, 10(6): 0-0.
    氟西汀为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制剂,用于治疗抑郁症和强迫症,其对心脏的毒性作用主要表现为心律失常,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QT间期延长综合征以及严重心脏损伤,甚至死亡。氟西汀引起心脏不良反应的机制目前尚无定论。氟西汀与经CYP2D6酶代谢的药物联用可发生相互作用导致心脏不良反应。临床医师对心血管疾病患者、女性患者及老年患者使用氟西汀应谨慎,必要时,可用心电图进行监测。
  • 中国药师协会治疗药物监测药师分会,等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20, 22(3): 121-129. https://doi.org/10.3760/cma.j.cn114015-20200309-00211
     2020年3月3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提出抗病毒药物治疗方案、中医中药治疗方案及免疫治疗等。临床一线专业人员如何依据患者的病理、生理状况和药物的药理特性选择药物以及治疗中需要监测的指标,亟需明确和权威的学术支持。为此,中国药师协会治疗药物监测药师分会等11个学术团体联合编写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及常见合并症药物治疗与药学监护指引”,期望为一线医师、药师和护士提供参考。
  • 刘佳明. 闫素英. 刘琛. 刘宁. 李晓玲. 白向荣. 王雅葳. 李星炜. 程红勤. 唐静. 褚燕琦. 王育琴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14, 16(4): 198-7.
    目的探讨全面触发工具(GTT)在我国医疗机构检测药品不良事件(ADE)的可行性。方法调取2013年1月1日至12月31日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出院患者的信息,按照出院时间排序后,使用Microsoft Excel 2007软件中的随机抽样工具,每半个月随机抽取30例患者的病历。根据入选标准(患者年龄≥18岁,2013年住院次数为1次,住院时间>1 d)、排除标准(入住产科、计划生育科、康复科、肿瘤科、日间病房、儿科的患者)剔除不合格病历,使用GTT推荐以及根据国外相关研究和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自身经验确定的35项触发器(包含实验室指标、解救剂、临床症状和处理措施等)按样本随机顺序每半个月审查20份病历(若符合入选标准者不足20份则全部纳入),检测到触发器者标记为触发器阳性,对触发器阳性所涉及情况进一步审查以确定或排除ADE,对确定为ADE者进行分级。使用Microsoft Excel 2007软件对阳性触发器和ADE进行整理分析,计算阳性触发器的阳性预测值。结果审查病历共465份,涉及465例患者,其中男性256例,女性209例,年龄19~92岁,平均57岁,住院时间2~37 d,平均10 d。465例患者中触发器阳性者208例(44.7%)。35项触发器中有22项触发器呈阳性(62.9%),共检出342例次。确定ADE 18例次,涉及16例患者,ADE检出率为3.4%(16/465)。18例次ADE中13例次有相对应的触发器,涉及8项触发器。22项阳性触发器的总体阳性预测值为3.8%。18例次ADE包括肺炎、肝损伤、寒战和皮疹各2例次,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头痛、头晕、恶心呕吐、低血糖、过度镇静、谵妄、出血、白细胞减少症和兴奋各1例次;14例次为E级,4例次为F级;涉及药物21种,包括抗菌药物5种,血液系统药物和精神系统药物各3种,心血管系统药物、激素类药物和中成药各2种,调脂药、影响骨代谢药、解热镇痛药和麻醉药各1种。结论GTT有助于ADE信号的早期检出,并为防范用药风险提供参考依据,在我国医疗机构有推广使用价值。
  • 杨景勋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05, 7(2): 150-154.
  • 王德才;张继国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04, 6(6): 383-386.
    目的:了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致过敏性休克的发生规律、相关因素和预后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国内1990年以来有关头孢菌素类致过敏性休克的病例报道210篇244例进行分析整理。结果:244例过敏性休克涉及12种药物,居前6位的是头孢唑林、头孢噻肟、头孢氨苄、头孢哌酮、头孢曲松、头孢拉定,占93.8%。有过敏史者24.6%,无过敏史者30.3%,过敏史不清者45.1%。86.1%的过敏性休克发生于用药的20min内,首次用药占78.7%,死亡占8.2%。结论:头孢菌素类致过敏性休克应引起医药人员高度重视,用药前仔细询问过敏史,有过敏史者做皮肤过敏试验及用药后密切观察是防治严重过敏事件的重要措施。
  • 周娜;李晓玫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07, 9(1): 1-6.
    根据近年有关研究和报道对含马兜铃酸中药的毒性成分、马兜铃酸的代谢、马兜铃酸肾病的发病机制、临床特征及其诊断方法进行综述,旨在对马兜铃酸的毒理学及马兜铃酸肾病的诊治加深认识。
  • 李东宝;华琦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06, 8(3): 188-191.
    治疗心血管病常用药物在医治躯体疾病的同时,可能影响病人的性生活质量,其中用于冠心病二级预防的药物尤为明显。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治疗心血管病常用药物对性功能的影响、作用机制及防治方法。
  • 梁爱群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08, 10(6): 0-0.

    1例53岁女性患者因尿路感染给予头孢曲松钠2 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静脉滴注。患者既往无心脏病史和药物过敏史。在首次输注开始后29 min时,突然出现颜面及双手潮红,继而口吐白沫、心跳呼吸骤停。立即进行心肺复苏,静脉给予地塞米松、肾上腺素、多巴胺等药物,并施行胸外心脏按压、气管插管及辅助呼吸。但患者经抢救30 min后无效死亡。

  • 李辉 张永东 肖云彬 罗继名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07, 9(5): 369-370.
    1对27岁夫妇,均因化脓性扁桃体炎静脉给予阿奇霉素0.2 g。次日,2名患者均出现全程肉眼血尿。尿常规:RBC分 别为(+)、(+++),尿蛋白均为(+++),肝肾功能及ASO正常,泌尿系统B超检查未见异常。立即停用阿奇霉素,给予酚磺乙 胺、维生素C及补液治疗,尿液逐渐转清,第8天尿常规恢复正常。随访1月,尿常规持续正常。
  • 郝利亚,李正川,王丽华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20, 22(7): 420-421. https://doi.org/10.3760/cma.j.cn114015-20190201-00107
    1例56岁男性患者因皮肤瘙痒、皮疹,自购湿毒清胶囊1.5 g、3次/d口服。7 d后患者出现尿黄、腹胀及皮肤黄染。实验室检查:丙氨酸转氨酶(ALT)1-871-U/L,天冬氨酸转氨酶(AST)1-502-U/L,碱性磷酸酶(ALP)222-U/L,总胆红素(TBil)260.6-μmol/L,直接胆红素(DBil)187.7-μmol/L。经肝炎病毒学检测、自身抗体检查和影像学检查,排除病毒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病和肝内外占位性病变,考虑为湿毒清胶囊导致的肝损伤。停用该药,给予异甘草酸镁注射液和舒肝宁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28 d后,患者症状明显好转,ALT 56-U/L,AST 65-U/L,TBil 68.9-μmol/L,DBil 51.5-μmol/L。考虑肝损伤的发生与湿毒清胶囊中的白鲜皮成分有关。
  • 刘勋,孙博,张慧芝,张颖,赵保红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20, 22(10): 583-584. https://doi.org/10.3760/cma.j.cn114015-20191125-00947
    1例24岁女性患者自服卡马西平约150片(共15 g)。约17-h后,被家人发现意识不清伴频繁抽搐,立即送至医院。实验室检查示卡马西平血药浓度为58.7-mg/L,肌酸激酶411-U/L,C反应蛋白23.7-mg/L,血氧饱和度0.78。诊断为卡马西平中毒性脑病、癫痫持续状态,立即给予吸氧、心电监护、静脉补液、利尿、床旁血液过滤和对症支持等治疗。第2天,癫痫发作次数减少,卡马西平血药浓度降至32.9-mg/L;第3天,患者神志转清,偶有癫痫发作;第4天,卡马西平血药浓度下降为12.3-mg/L,无抽搐症状。继续治疗,3 d后患者痊愈出院。
  • 钱芳,徐艳利,宋美华,田地,任兴翔,葛子若,张婷玉,王爱彬,韩冰,陈志海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22, 24(4): 169-174. https://doi.org/10.3760/cma.j.cn114015-20211025-01095
    目的  探讨应用法维拉韦治疗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血尿酸升高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 收集2020年6月1日至2021年6月30日在北京地坛医院住院并应用法维拉韦5日或10日方案治疗的COVID-19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法维拉韦用药结束后血尿酸变化率≥30%为血尿酸升高,据此将患者分为血尿酸升高组与无血尿酸升高组,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特征(性别、年龄、体重指数、合并疾病情况、吸烟饮酒情况、COVID-19分型、法维拉韦用药方案、用药前血尿酸和肾功能等),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方法分析法维拉韦相关血尿酸升高的影响因素。 结果 纳入分析的患者为179例,男性104例(58.1%),女性75例(41.9%);年龄19~70岁,中位年龄43岁。179例患者法维拉韦治疗后血尿酸水平比治疗前明显升高[(451±119)μmol/L比(332±94)μmol/L,P<0.001];血尿酸变化率为-57.1%~157.8%,中位血尿酸变化率为38.6%;108例(60.3%)患者血尿酸变化率≥30%。接受法维拉韦5日和10日方案治疗患者血尿酸升高发生率分别为46.8%(36/77)和70.6%(72/1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体重指数24.0~<28.0-kg/m2(OR=3.109,95%CI:1.209~7.994,P=0.019)和法维拉韦10日方案(OR=3.017,95%CI:1.526~5.964,P=0.001)是法维拉韦相关血尿酸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应用法维拉韦治疗的COVID-19患者超过半数可发生血尿酸升高,超重和法维拉韦10日方案是血尿酸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
  • 董媛, 董志强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23, 25(7): 441-443. https://doi.org/10.3760/cma.j.cn114015-20220622-00556
    1例63岁男性肝细胞恶性肿瘤患者术后行信迪利单抗(200-mg 静脉滴注、第1天,21 d为1个周期)免疫治疗,治疗3个周期后,患者出现口齿不清、精神萎靡、嗜睡、体重减轻。实验室检查示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0.54-nmol/L,甲状腺素(T4)13.0-nmol/L,促甲状腺激素(TSH)98.62 mU/L,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0.43-pmol/L,游离甲状腺素(FT4)0.25-pmol/L,皮质醇(Cor)(8:00)6.1-nmol/L,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8:00)0.22-pmol/L,诊断为信迪利单抗所致免疫相关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4 d后,患者上述症状缓解,给予左甲状腺素口服,糖皮质激素逐渐减量。左甲状腺素治疗11 d后,实验室检查结果提示甲状腺功能恢复正常,停用左甲状腺素;肾上腺皮质功能指标Cor(8:00)51.6-nmol/L,ACTH(8:00)0.22-pmol/L,继续口服醋酸泼尼松片5-mg、1次/d。随访8个月,患者肾上腺皮质功能持续低下,未再启用信迪利单抗治疗。
  • 张婧媛, 白羽霞, 韩晟, 焦立公, 管晓东, 史录文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16, 18(6): 412.
    目的应用数据挖掘方法检测ADR信号并探讨其应用价值。方法收集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到的北京市21家药物警戒站上报的所有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报告,采用比例报告比值比法(PRR)、报告比值比法(ROR)、综合标准法(MHRA)、贝叶斯可信传播神经网络法(BCPNN)及多项伽玛泊松分布缩减法(MGPS)挖掘ADR潜在的风险信号,并对5种方法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共收集到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报告35 807份,最终纳入有效报告35 759份,涉及可疑药品834种。按低位语统计,35 759份报告共涉及ADR 464种;按系统器官分类统计,涉及ADR 21种。对ADR报告进行数据清洗、拆分、编码后,得到6 620份含有可疑药品-不良反应组合的报告,其中可疑药品-不良反应组合出现1次者3 966份(59.91%);出现2次者937份(14.15%);出现≥3次者1 717份(25.94%)。利用5种方法对药品-不良反应组合进行信号检测,PRR、ROR、MGPS、BCPNN 及MHRA法检测出的信号数分别为651、614、306、75和57个,涉及的药物种类分别是194、168、124、34、40种,涉及的不良反应种类分别是139、139、121、35和40种。在排名前10位的风险信号中,5种方法共同检测出的信号是阿奇霉素-恶心;PRR、ROR、MHRA、BCPNN法共同检测出的信号是左氧氟沙星-瘙痒。PRR和ROR检测出的前10种信号完全相同,其余方法检测出的信号各不相同。结论5种信号检测方法均可系统、自动地检测到ADR报告中的风险信号,但5种方法各有利弊,应根据实际情况与需求选择应用。
  • 林能明;林昀;韩江敏;马胜林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02, 4(4): 217-220.
    本文对已在临床应用的抗肿瘤药物所出现的不良反应结合文献进行复习,分常见的和少见的不良反应,并提出相应的预防及处理方法,供临床医务人员参考。
  • 顾中盛,季春梅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22, 24(12): 647-651. https://doi.org/10.3760/cma.j.cn114015-20220407-00296
    目的 挖掘吡仑帕奈精神不良反应风险信号,为该药的临床安全应用提供参考。 方法 检索美国FDA不良事件报告数据库(FAERS),收集2012年第3季度至2021年第3季度以吡仑帕奈为首要怀疑药物的精神不良事件(AE)报告。采用国际医学用语词典的首选术语(PT)对AE进行标准化。从AE报告中提取患者一般情况和精神AE结局等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采用报告比值比(ROR)法进行吡仑帕奈精神不良反应风险信号挖掘,报告数≥3且ROR值的95%置信区间下限>1的PT定义为阳性信号。 结果 共收集到以吡仑帕奈为首要怀疑药物的精神AE报告922例,所涉922例患者中男性439例(47.6%),女性441例(47.8%),性别不详42例(4.6%);有年龄记载者676例,为(38±19)岁;有AE结局记载者807例,因AE导致住院/住院时间延长、需要紧急治疗、危及生命和死亡者分别为409例(44.4%)、316例(34.3%)、60例(6.5%)和22例(2.4%)。922例AE报告涉及1-580个PT,ROR法检测出阳性信号的PT为46个,其中AE报告数排在前5位的PT为攻击(286例)、易激惹(128例)、自杀意念(110例)、实施自杀行为(100例)和愤怒(77例),信号强度(ROR值)排在前5位的PT为抽搐后精神病(383.13)、精神分裂症样障碍(355.27)、杀人意念 (203.56)、分离性障碍(119.64)和妄想知觉(108.34),其中分离性障碍、抽搐后精神病为药品说明书中未记载的AE。46个阳性信号PT中共14个(30.4%)在药品说明书中未记载,其他12个PT按信号强度(ROR值)由高至低依次为不当性行为(81.43)、多疑(65.20)、去抑制状态(32.72)、行为冲动(31.18)、人格改变(22.56)、行为异常(16.31)、社交回避行为(12.95)、躁动(6.15)、双相情感障碍(5.23)、情感易变(5.09)、梦魇(2.86)和恐惧(2.79)。 结论 精神不良反应是吡仑帕奈较常见且较严重的不良反应,应引起临床重视。
  • 陈林珍;冯红梅;李晓穗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07, 9(5): 329-331.
    目的:探讨我院产AmpC酶和非产AmpC酶革兰阴性杆菌的耐药性。方法:将住院患者的痰液、尿液、创口分泌液和阴道分泌液标本中分离的131株革兰阴性杆菌对12种抗菌药进行药敏试验和耐药率分析,并通过三维试验检测AmpC酶。结果:131株革兰阴性杆菌中产AmpC酶菌为15株,占菌株数11.5%。产AmpC酶菌株对各种抗菌药的耐药率明显高于非产AmpC酶菌株。革兰阴性杆菌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头孢西丁、头孢噻肟、头孢曲松的耐药率高于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吡肟。结论:革兰阴性杆菌的耐药性与AmpC酶有关。亚胺培南可考虑用作治疗产AmpC酶革兰阴性杆菌感染的首选药物。
  • 骆雷鸣;刘国树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01, 3(3): 145-150.
    他汀类药物(Statins),即3-羟-3甲-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HMG-CoA reduc—tase inhibitors),是一种新型降血脂药物,通过竞争性抑制HMG-CoA还原酶,阻断甲羟戊酸代谢的中间产物及最终产物——胆固醇的合成,降低血浆总胆固醇和LDL胆固醇,并影响机体的免疫及炎症反应、血管内皮功能、血栓形成等病理生理过程。他汀类药物有降脂和非降脂两种效应,对于延缓动脉粥样硬化进展及恶化、减少急性冠脉事件和心血管病死率,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此类药物大多在肠道吸收,肝脏代谢,少数可直接经肾脏排泄。临床试验表明,他汀类药物安全、有效,毒副作用少。随着他汀类药物在心血管病一、二级预防中的广泛应用,有必要系统地了解本类药物的临床药理作用和常见毒副作用,为此本文特作介绍。
  • 王东红;王继秋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06, 8(5): 329-331.
    儿童处于生长发育的特殊阶段,钙是最易缺乏的营养素,钙摄入不足易引起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但补钙过量也可造成严重危害。近年来,儿童如何补钙一直存在争议。怎样选择含钙食品和钙剂,是否需要补充维生素D以及如何补充维生素D等问题是争议的焦点。本文对钙剂吸收、预防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防止补钙过量,正确选择钙剂、维生素D,补钙与铅中毒等问题进行探讨,希望儿童能科学合理的补充钙剂。
  • 王玉荣;刘静;黄祥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04, 6(1): 50-52.
  • 张红;邓小虎;张亚美;张江林*;黄烽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08, 10(6): 0-0.
    观察依那西普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 AS)出现的不良反应。方法:本研究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的方案,2005年4月至2006年1月对52例活动性AS患者随机分入依那西普组及安慰剂组,每组患者各26例,依那西普组平均年龄 (27.7±8.5)岁,安慰剂组平均年龄(29.7±8.1)岁。整个研究持续12周,前6周为双盲治疗期,后6周为开放治疗期。在双盲期,依那西普组给予依那西普25 mg/次,皮下注射,每周2次,连续用药6周;安慰剂组给予非活性物质25 mg/次,皮下注射,每周2次,连续用药6周。开放治疗期,2组均使用依那西普25 mg/次,皮下注射,每周2次,连续用药6周。于第0、1、2、4、6、7、8、10、12周进行血常规检查,观察分析注射部位皮肤反应、其他的皮肤及附属器官的反应、感染的发生情况、血液系统反应、肝酶水平、自身抗体反应及其他不良反应。结果:依那西普组和安慰剂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3%和3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双盲期内依那西普组有26.9%的患者出现注射部位皮肤红肿、硬结和瘙痒反应,安慰剂组无1例出现该反应,2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期间注射部位皮肤反应的发生率为34.6%。双盲期依那西普组有6例患者(23.1%)出现中性粒细胞减少,而安慰剂组无1例发生该反应,2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依那西普组和安慰组的其他不良反应如上呼吸道感染(分别为5例与7例)、皮肤及附属器官反应(分别为6例和3例)、肝酶升高(分别为5例和8例)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依那西普是一种较为安全的治疗AS的药物。
  • 谢钢;李运景*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07, 9(5): 335-338.
    全胃肠外营养(TPN)长期应用可引起肝损害,临床表现为肝酶和胆红素升高、胆汁淤积、脂肪变性及肝硬化。其发病的确实机制尚不清楚,可能和长期禁食、TPN营养成分不平衡以及肠道细菌移位有关。给予平衡的营养,应用循环法输注,尽早予以肠道进食、补充某些营养素(如胆碱、L-谷氨酰胺),将有利于防治TPN引起的肝损害。
  • 吉中孚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05, 7(2): 108-111.
    本文简述抗精神失常药物所致撤药综合征的基本特征,并对抗精神病药、抗抑郁药所致撤药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发生机制与防治以及抗焦虑药引起戒断反应的高危因素、临床表现与防治作一概述。
  • 李嘉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21, 23(2): 83-90. https://doi.org/10.3760/cma.j.cn114015-20200607-00641
    丙型肝炎病毒蛋白酶抑制剂(PI)是构成丙型肝炎直接抗病毒药物(DAA)方案的主要药物类别之一。该类药物主要经肝脏细胞色素P450代谢,有潜在的肝毒性。群体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数据显示,PI类药物在亚洲/亚裔人群的代谢较西方白种人慢,在亚洲/亚裔人群中开展的临床试验和真实世界研究结果均显示该类药物有引起肝酶和胆红素水平升高的风险。我国医务工作者对PI类药物潜在的肝脏安全风险应给予充分重视,不能过分依赖欧美地区的安全性数据。选择含PI的DAA方案前应准确评估患者基线肝脏疾病程度,考量其疾病进展风险。对于失代偿期肝病患者,禁用PI类药物;对于无肝硬化或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在给予PI类药物治疗期间应密切监测其肝功能,注意管理肝脏相关不良事件。
  • 刘芳, 张晓乐, 朱珠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18, 20(5): 321-323. https://doi.org/10.3760/cma.j.issn.1008-5734.2018.05.001
  • 曾玲玲;周桂琴**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11, 13(1): 17-4.
    药物性肝损害是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之一。有1100种以上的药物和相关物质与药物性肝损害有关。然而,迄今药物性肝损害尚无特异性诊断标志。本文介绍和讨论几种主要的诊断标准,以期有助于临床药物性肝损害的诊断。
  • 林阳;陈燕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06, 8(3): 181-184.
    目的:调查分析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及费用的合理性。方法:收集2005年10月1-31日某医院83例外科手术患者的病历资料,对抗菌药物的应用和费用进行分析。结果:抗菌药物不合理的预防性应用主要为用药天数>2d(80/83,96.4%),未在术前2h时内给药(79/83,95.2%),药物品种选用不当(54/83,65.1%);其次为药物的联用、剂量、稀释不当以及对药敏试验重视不够。调查显示,抗菌药物使用率偏高(100%),但抗菌药物的费用合理,占总费用的21.9%。结论:由于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中存在一些不适当的情况,故应加强贯彻落实“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以利于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 王涤新;朱晓莉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07, 9(1): 43-45.
    矿物类中药中可含有铅、汞、砷等重金属成分,过量应用会导致药源性铅、汞和砷等重金属中毒。临床上对重金属中毒的误诊率较高,应引起高度重视。通过仔细采集病史,拓宽临床思维,认识矿物类中药重金属中毒的临床表现,结合毒物化学成分的检测结果,可正确诊断药源性重金属中毒,并及时采取特效解毒剂驱排治疗。
  • 陈净;李剑*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10, 12(5): 321-4.
    利妥昔单抗是一种人/鼠嵌合型抗CD20单克隆抗体,主要应用于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治疗。利妥昔单抗的常见不良反应为急性输液反应,其他严重不良反应罕见。本文概述了利妥昔单抗相关的罕见不良反应如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弥漫性肺泡出血、心律失常、心源性猝死、慢性心功能不全、进行性多灶性白质脑病、肿瘤溶解综合征、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等,以及不良反应可能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和处理措施,旨在为临床安全应用利妥昔单抗提供参考。
  • 鲁虹,刘芳群,赵朝辉,张恒蓓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22, 24(6): 324-326. https://doi.org/10.3760/cma.j.cn114015-20210901-00952
    1例73岁男性患者因痛风性关节炎给予酮咯酸氨丁三醇注射液60-mg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1次/d。第3次给药约一半时患者出现腹部隐痛,但未予重视。之后又出现呕吐(呕吐物带血)、黑便,伴上腹不适。考虑与使用酮咯酸氨丁三醇注射液有关,停药观察。患者症状持续并加重,出现心慌、头晕、乏力、呕血、解鲜血便、晕厥等。血压58/33-mmHg(1-mmHg=0.133-kPa),血红蛋白92-g/L。胃镜及病理检查提示胃窦、胃角多发溃疡,慢性浅表性-糜烂性胃炎,十二指肠球炎,幽门螺杆菌(+)。诊断为消化性溃疡、出血性休克,给予去甲肾上腺素、生长抑素、艾司奥美拉唑及营养支持治疗,2周后患者逐渐痊愈,粪潜血阴性。
  • 任秀华,余恒毅,方一念,张冬林,陈倩,雷永芳,刘东,刘喆隆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22, 24(6): 300-307. https://doi.org/10.3760/cma.j.cn114015-20220218-00138
    比较仿制贝伐珠单抗注射液WBP264与原研贝伐珠单抗注射液Avastin-在健康男性志愿者单次静脉给药的药代动力学和安全性。 方法 研究设计为随机、双盲、单剂量、平行、对照的Ⅰ期临床试验。将公开招募的健康男性受试者随机分入试验组(静脉输注WBP264)与对照组(静脉输注Avastin-),给药剂量为3-mg/kg。给药前30-min内、给药开始后45-min、给药结束即刻、给药后2.5、3.5、5.5、9.5、13.5、24、48-h和第5、8、15、22、29、36、43、57、71、85和99天采集受试者外周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药浓度,绘制血药浓度-时间曲线及其半对数图,计算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包括从0时至最后一个浓度可准确测定的样品采集时间t的AUC(AUC0-t)和从0时至无限时间(∞)的AUC(AUC0-∞)]、血药峰浓度(Cmax)、达峰时间(Tmax)、血浆消除半衰期、清除率和表观分布容积等药代动力学参数。试验组与对照组AUC0-t、AUC0-∞和Cmax几何均值比值的90%置信区间(CI)介于0.80~1.25,表明 WBP264与Avastin-药代动力学相似。在给药观察期间及每次采血随访时,对受试者进行体格、生命体征、心电图、实验室检查,记录不良事件(AE)发生情况并进行AE严重程度分级以及AE与试验药物相关性评价。给药前和给药后第8、15、29、43、71和99天进行抗药抗体及其中和抗体检测,评估药物的免疫原性。 结果 纳入试验的受试者为78例,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9例。试验组有2例退出试验(未给药和给药后因个人原因退出各1例),安全性分析集77例,药代动力学分析集76例。2组受试者年龄、身高、体重和体重指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贝伐珠单抗血药浓度-时间曲线变化趋势相似,AUC0-t、AUC0-∞、Cmax的几何均值比值(90%CI)分别为1.04(0.98~1.10)、1.03(0.98~1.10)、1.09(1.03~1.14)。试验组与对照组受试者总体AE发生率[89.5%(34/38)比87.2%(34/39)]、与试验药物可能相关AE发生率[86.8%(33/38)比79.5%(31/39)]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E严重程度仅试验组有1例为3级且经评估与药物无关,余为1~2级,以1级占绝大多数。试验组和对照组抗药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5%(4/38)比10.3%(4/39),P>0.05)。抗药抗体阳性者中和抗体检测均为阴性。 结论 WBP264与Avastin-的药代动力学和安全性相似。
  • 蔡晧东;孙凤霞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07, 9(4): 229-234.
    植物中的吡咯里西啶类生物碱(pyrrolizidine alkaloids,Pas)是引致肝小静脉闭塞病的主要原因之一。美国、英国和我国等许多国家都有与含Pas植物或草药相关的肝小静脉闭塞病或肝损害的报道。全球约有6000余种植物含Pas,主要为4个科某些属的植物,即(1)菊科的千里光属、橐吾属、泽兰属、菊三七属和蜂斗菜属;(2)紫草科的所有属;(3)豆科的猪屎豆属;(4)兰科的羊耳蒜属。我国有38种中草药含Pas,常用的有12种:千里光、狗舌草、菊三七、款冬、佩兰、泽兰、山紫菀、紫草、天芥菜、野百合、猪屎豆、羊耳蒜。Pas本身的毒性极低,但其代谢物有肝毒性。Pas致肝毒性的摄入量,成人通常为每日数毫克至数百毫克,但WHO认为致肝小静脉闭塞病的每日最低摄入量为0.015mg/kg,即相当于70kg体重成人每天1mg。肝小静脉闭塞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顽固性腹水、黄疸、肝大。肝小静脉闭塞病尚无特效疗法,主要为对症、支持治疗。近年有报道用糖皮质激素或肝素治疗,但疗效和安全性尚待研究。作者认为,我国应加强含Pas植物致中毒的教育和监测。
  • 苗苗,王倩,王霞,张媛,关芳,王钰琪,张美霞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22, 24(8): 417-423.
    目的 探讨肾移植术后患者应用含他克莫司(TAC)免疫抑制方案治疗早期发生泌尿系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其预警价值。 方法 收集2015年1月1日至2021年10月30日在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行同种异体肾移植术且术后应用TAC+吗替麦考酚酯+甲泼尼龙三联免疫抑制方案治疗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医院信息系统提取患者相关临床资料,根据服用TAC 1个月内是否发生泌尿系感染将患者分为感染组和无感染组,比较2组患者临床特征,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法分析泌尿系感染的危险因素,计算比值比(OR)及其95%置信区间(CI)。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危险因素对泌尿系感染发生风险的预警价值。 结果 纳入分析的患者共256例,男性208例,女性48例;年龄34(29,42)岁,范围18~66岁;体重指数22.9(20.4,25.4)kg/m2,范围13.9~34.4-kg/m2;肾供体来源于亲属者163例,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CD)者93例。256例患者中发生泌尿系感染者56例(无症状菌尿32例,有症状的泌尿系感染24例),发生率为21.9%。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体重、体重指数、原发疾病、合并疾病、肾供体来源、术后住院时间、留置导尿管及输尿管支架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合并其他感染、实验室检查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感染组患者服用TAC第7、14、21天血药谷浓度均高于无感染组[9.7(8.4,13.5)μg/L比8.0(6.3,9.8)μg/L,P<0.001;9.4(7.6,11.0)μg/L比8.0(6.3,9.8)μg/L,P=0.002;9.2(7.6,11.1)μg/L比8.2(6.3,9.8)μg/L,P=0.002]。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服用TAC第7天血药谷浓度高(OR=1.815,95%CI:1.332~2.474,P<0.001)是肾移植术后患者早期发生泌尿系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服药第7天TAC 血药谷浓度ROC曲线下面积为0.704(95%CI:0.626~0.782),截断值为8.35-μg/L(敏感度76.8%,特异度53.5%)。按截断值将患者分为2组,>8.35-μg/L组和≤8.35-μg/L组泌尿系感染发生率分别为31.4%(43/137)和20.6%(13/1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603,P<0.001)。 结论 服药第7天TAC血药谷浓度高是肾移植术后患者发生泌尿系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其警戒值为8.35-μg/L,对肾移植术后早期泌尿系感染的发生有一定预警价值。
  • 郭爱斌,尹榕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21, 23(12): 639-643. https://doi.org/10.3760/cma.j.cn114015-20210705-00746
    碘对比剂脑病(CIE)是使用碘对比剂(ICM)造影或介入治疗后的罕见并发症,发生率0.13%~2.92%。CIE一般发生在使用ICM数分钟至数小时后,其临床表现多样,以短暂的皮质盲最为常见。大多数患者预后良好,一般在48~72-h内可完全恢复,少数患者遗留不可逆的神经系统损害。CIE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可能与血脑屏障受损导致较大剂量的ICM暴露和ICM的直接细胞毒性有关。既往有慢性肾病和脑卒中病史是CIE发生的危险因素,ICM的类型和造影或介入术的部位可能对CIE的发生有一定影响。使用ICM造影或介入术后应注意观察患者是否出现神志障碍、视野缺损、癫痫等症状,一旦出现可疑症状应及时完善CT或磁共振检查,避免延误治疗。
  • 丁小丽;雷招宝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05, 7(5): 336-339.
    目的:探讨硫普罗宁致过敏性休克的特点和诱发因素,为临床合理使用硫普罗宁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在线检索《中国医院数字图书馆》2000年1月-2005年6月国内公开发行的医药期刊中有关硫普罗宁致过敏性休克病例报道28篇,共计38例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38例中男性显著多于女性(P<0.01);全部患者使用常规剂量静脉给药;86.84%(33/38)的患者在用药后30min内发生过敏性休克(P<0.01);过敏性休克的临床症状以血压剧降、胸闷、呼吸困难和寒战等为主,皮肤过敏反应不多见;81.58%(31/38)的患者过敏性休克在1h内被纠正(P<0.01);97.37%(37/38)的患者经抗过敏性休克治疗痊愈(P<0.01)。结论:掌握硫普罗宁所致过敏性休克的特点将有助于该药的合理使用。
  • 马建丽;周亮;王世岭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00, 2(3): 166-168.
    目的:通过对中药及其制剂引起过敏性休克病例的分析,为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1989年~1999年国内报道的131例过敏性休克病例,从给药途径、用药时间、用药次数、联合用药等方面进行了总结和分析。结果:中药注射剂致过敏性休克位居第一,占72.52%,其中静脉给药占50.38%;口服剂型占16.03%;外用制剂占2.29%;其它占9.16%。结论:合理应用中药及其制剂,尽量避免与其它药物混合使用,应注意连续用药过程中发生的过敏性休克。
  • 李彩云, 谢诚, 张晓兰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23, 25(4): 250-252. https://doi.org/10.3760/cma.j.cn114015-20220524-00459
    1例23岁健康男性作为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供体给予皮下注射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注射液(rhG-CSF)600-μg/d,共使用6 d。用药前患者的凝血标志物、血常规和血生化检查,以及心电图检查等均未见异常。停用该药7 d后患者突发胸痛、大汗、呕吐,实验室检查示高敏心肌肌钙蛋白T 3-144-ng/L,肌酸激酶MB>300-μg/L,肌红蛋白505.6-μg/L,氨基末端脑利钠肽前体1-138-ng/L,白细胞计数17.7×109/L,血小板计数(PLT)160×109/L。心电图检查示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给予阿司匹林和替格瑞洛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并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术后予抗凝、抗血小板、降脂等治疗。术后第3天患者出现脚趾疼痛、发热,PLT 382×109/L,经对症处理后症状逐渐缓解,但PLT 566×109/L。经血液科和风湿科医师会诊,结合相关实验室检查指标,排除自身免疫和血液系统相关疾病,考虑冠状动脉血栓形成和血小板增多可能与使用rhG-CSF相关,未予特殊处理,PLT逐渐下降至275×109/L。7个月后随访患者PLT 235×109/L。
  • 屈冬燕,孙仲礼,彭晓晔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21, 23(4): 212-213. https://doi.org/10.3760/cma.j.cn114015-20201009-01023
    1例47岁男性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因躁狂发作,给予奥氮平10-mg口服、1次/d,碳酸锂缓释片0.3 g口服、1次/d。用药第6天因躁狂症状加重,将碳酸锂加量至0.6 g/d,因血压升高加服厄贝沙坦氢氯噻嗪(每片含厄贝沙坦150-mg,氢氯噻嗪12.5-mg)1片/d。用药第11天将碳酸锂剂量增至0.9 g/d。加用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后第13天,患者体温升高(最高为39.0-℃),诉头痛,并出现双手震颤。实验室检查示锂血药浓度1.58-mmol/L(目标血药浓度:0.80~1.20-mmol/L)。诊断:锂中毒。立即停用所有药物,予补液、降温、利尿等对症支持治疗,同时监测生命体征。停药第2天,锂血药浓度降至1.14-mmol/L,体温恢复正常,双手震颤程度减轻;停药第8天,锂血药浓度降至0.45-mmol/L,不适症状和异常体征消失。
  • 蔡晧东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20, 22(2): 95-102. https://doi.org/10.3760/cma.j.issn.1008-5734.2020.02.007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印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 修正版)》推荐了3种抗病毒药物,包括干扰素α(雾化吸入)、洛匹那韦/利托那韦(口服)和利巴韦林(静脉输注)。另外,一种尚未上市的抗病毒药物瑞德西韦也在我国展开了临床试验。本文主要就干扰素、洛匹那韦/利托那韦和利巴韦林在SARS冠状病毒、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等治疗中的安全性数据以及瑞德西韦在动物实验、Ⅰ期临床试验、治疗埃博拉病毒感染临床试验中的安全性数据及用于1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治疗的初步数据进行简要综述,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
  • 张海英;张斌;李玉珍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07, 9(2): 112-116.
    华法林为香豆素类口服抗凝剂,临床上应用越来越广泛,但他与许多药物和食物同时服用均会发生相互作用,从而影响抗凝效果。本文对华法林与西药、中草药和食物的不良相互作用进行概述,一起能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依据。
  • 张丽娜;史惠卿;曾仁杰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04, 6(6): 381-383.
    目的:分析葛根素注射液致溶血反应发生的特点。方法:对1999-2003年国内文献报道的葛根素致溶血反应16例病例进行分析。结果:16例中男性12例,女性4例,≥60岁者10例(2例未报道年龄)。患者用药量200~600mg,1次/d。溶血反应多发生于首次用药3~10d,仅有3例(18.75%)是再次用药发生,既往有无药物过敏史均有可能发生溶血反应。临床以急性溶血性贫血为主要表现,如腰腿关节及全身疼痛,寒战发热,肉眼血尿或尿呈酱油色、浓茶色,实验室检查阳性指标有血RBC、Hb降低,尿中出现血红蛋白(尿潜血阳性)及红细胞。血免疫学检查可见葛根素特异性抗体。结论:葛根素注射液致溶血反应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使用时应高度重视。
  • 岳小林,鲁松,罗巧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22, 24(6): 314-321. https://doi.org/10.3760/cma.j.cn114015-20211117-01169
    目的 采用快速卫生技术评估的方法评价美罗培南治疗感染性疾病的有效性、安全性和经济性。 方法 检索有关数据库(截至2021年10月6日),收集美罗培南和其他抗生素治疗感染性疾病有效性与安全性比较的meta分析和经济学研究,分别采用系统评价质量评估量表和卫生经济学评价报告标准对纳入的meta分析和经济学研究进行质量评价;meta分析的结局指标为疗效(临床治愈率、细菌清除率)和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率,效应指标为相对危险度(RR),比值比(OR)或风险差(RD)及其95%置信区间(CI);经济学研究指标为增量成本-效果比和最小成本。对纳入本评估的研究结果进行定性描述。 结果 纳入本研究的meta分析共6篇,经济学研究共5篇,均为高质量研究。疗效:美罗培南治疗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临床治愈率高于β-内酰胺类抗生素单药和β内酰胺类抗生素+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55.6%(956/1-720)比49.3%(888/1-798),OR=1.36,95%CI:1.18~1.56,P<0.01;58.3%(429/735)比54.1%(415/767),OR=1.24,95%CI:1.01~1.53,P=0.04];美罗培南治疗腹腔感染的临床治愈率高于头孢他啶阿维巴坦+甲硝唑、ceftolozane-tazobactam+甲硝唑和亚胺培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86.6%(581/671)比82.6%(571/691),RD=-0.04,95%CI:-0.08~0,P=0.03;87.8%(388/442)比 83.1%(374/450),RD=-0.05,95%CI: -0.10~0,P=0.04;90.8%(1-791/1-972)比87.6%(1-884/2-151),OR=1.52,95%CI:1. 23~1. 86,P<0.05]。美罗培南治疗腹腔感染的细菌清除率高于头孢他啶阿维巴坦+甲硝唑和亚胺培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89.8%(491/547)比85.5%(430/503),RD=-0.04,95%CI:-0.08~0,P=0.04;87.0%(1-109/1-274)比82.3%(1-054/1-278),OR=1.45,95%CI:1.15~1.80,P<0.05];美罗培南与ceftolozane-tazobactam+甲硝唑和β-内酰胺类抗生素治疗腹腔感染的细菌清除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安全性:美罗培南与β-内酰胺类抗生素单药、β-内酰胺类抗生素+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和非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治疗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和肺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经济性评价:头孢他啶阿维巴坦、ceftolozane-tazobactam和亚胺培南治疗腹腔感染、肺炎和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均较美罗培南有更好的成本-效果优势。 结论 美罗培南治疗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和腹腔感染有良好的疗效,安全性与其他抗生素无明显差异,但无经济性优势。
  • 边诣聪,缪丽燕,肇丽梅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22, 24(11): 599-603. https://doi.org/10.3760/cma.j.cn114015-20220517-00439
    药物反应性代谢产物是导致药物性肝损伤(DILI)的主要原因之一。某些药物进入体内后,可经肝脏代谢生成反应性代谢产物,耗竭谷胱甘肽,进而与体内蛋白或核酸等大分子结合,改变生物大分子功能,诱导细胞氧化应激和机体免疫反应,干扰机体正常生理功能并产生肝毒性。反应性代谢产物介导的DILI可能不是某一种机制单独作用的结果,而是多种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本文综述了药物反应性代谢产物的产生过程、致肝损伤的机制和防治手段,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重要参考。
  • 姜帅, 蔡晧东, 董梅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20, 22(4): 217-220. https://doi.org/10.3760/cma.j.cn114015-20200225-00169
    随着对肿瘤发病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新型抗肿瘤药获批上市,主要包括靶向抗肿瘤药物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新型抗肿瘤药物具有特异性高、靶向精准、疗效好、毒性低等优势,大大改善了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和预后。但因其不良反应类型、监测方式等均与传统化疗药物有所区别,在不良反应预测指标、与基因多态性的关系和治疗药物监测等方面的研究尚待进一步深入。
  •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05, 7(2): 118-124.
  • 王瑞;李纳新;董敬远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01, 3(4): 226-229.
    目的:探讨头孢菌素类药物不良反应的规律及特点,指导合理用药。方法: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近10年国内公开报道的386例头孢菌素类药物所致的不良反应进行分析。结果:A型45例,B型341例,引起的器官系统损害以过敏反应(35.49%)和泌尿系统损害(29.02%)最多。反应程度绝大多数为轻、中度反应,重度反应93例,其中死亡7例。药物以头孢哌酮(97例)、头孢拉定(78例)和头孢唑啉(69例)不良反应报道较多,比例分别占25.13%、20.21%、17.88%。结论:临床应加强对头孢菌素类药物的合理应用,避免和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 王丽岩,陈艳伟,栗云明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20, 22(11): 650-651. https://doi.org/10.3760/cma.j.cn114015-20200203-00077
    1例55岁男性二尖瓣重度关闭不全患者行二尖瓣机械瓣置换术后长期服用华法林抗凝治疗,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维持在2.00~3.00。因口腔溃疡,患者用自购的蒲公英晒干后泡服代茶饮。15 d后,患者轻微活动即出现胸闷、气短、心悸、乏力,继而出现恶心、呕吐,双下肢轻度水肿,夜间端坐呼吸,右下肢瘀斑,大便呈黑色;实验室检查示血红蛋白52-g/L,红细胞计数2.05×1012/L。考虑为消化道出血,可能与服用华法林期间饮用蒲公英水有关。停用华法林,停饮蒲公英水。给予滤白悬浮红细胞2 U静脉滴注、1次/d,共2次,埃索美拉唑80-mg静脉滴注、2次/d,维生素K1-10-mg肌内注射和20-mg口服各1次等对症治疗。2 d后患者INR 1.58,血红蛋白84-g/L,红细胞计数2.33×1012/L;5 d后INR为1.63,血红蛋白104-g/L,红细胞计数3.92×1012/L。
  • 杨莉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16, 18(1): 2.
  • 阎金松;郭萍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03, 5(2): 81-83.
    了解沙利度胺治疗多发性骨髓瘤时发生的不良反应。方法:观察32例多发性骨髓瘤应用沙利度胺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沙利度胺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为94%,消化系统不良反应87.5%,神经精神系统不良反应84.4%,其它不良反应有窦缓、逸搏心率、药物热、皮疹、水肿等。结论:不良反应以消化及神经系统的症状最常见,停药及减量可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出现不良反应的原因与剂量大小及个体差异有关。
  • 高玲;杨晓庆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08, 10(6): 0-0.

    1例48岁女性患者,因患支气管炎给予头孢哌酮/舒巴坦钠3 g溶于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静脉滴注约10 min时,患者出现呼吸困难,烦躁不安,口唇发绀,意识丧失,血压未测及。立即停药,给予吸氧、肾上腺素、地塞米松及氢化可的松治疗,最终抢救无效死亡。

  • 吴国豪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08, 10(4): 0-0.

    白蛋白是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的主要蛋白,用于烧伤、急性严重的白蛋白丢失及低血容量性休克。但近年来临床普遍存在白蛋白不合理应用的现象,如:用于补充营养、提高免疫力、促进伤口愈合、作为扩容剂用于常规补液治疗等。实际上,输注白蛋白虽然可以提高血清白蛋白水平,但并没有改善患者原发病的治疗效果,也不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或改善临床预后。有研究报道,使用白蛋白治疗危重患者每100例会增加6例死亡,提示白蛋白可能会增加死亡率;另有研究显示输注白蛋白并不能降低低血容量、烧伤和低蛋白血症患者的病死率。目前,临床公认的白蛋白输注指征为:大面积烧伤24 h后、急性创伤性休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血液置换治疗、肾透析、严重的低蛋白血症伴腹水、急性肝功能衰竭伴肝昏迷等。

  • 黄亮, 张伶俐, 汪志凌, 梁毅, 王梦雅, 胡志强, 全淑燕, 张智慧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16, 18(2): 88.
    目的评价儿童使用多潘立酮的安全性。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CNKI、VIP和万方数据库,筛选多潘立酮用于儿童的临床研究。检索WHO Pharmaceuticals Newsletter和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发布的《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收集多潘立酮上市后不良反应/事件监测报告。检索欧洲药品管理局(EMA)、美国FDA、英国药物和保健产品监管署(MHRA)、加拿大卫生部和澳大利亚医疗产品局网站,收集官方发布的多潘立酮风险和利益评估、适应证修改等信息。对RCT采用RevMan5.2软件进行Meta分析,对其他文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采用WHO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合作中心ADR因果关系评估标准分析不良反应与多潘立酮的相关性,采用美国卫生及公共服务部常见不良反应评价标准(CTCAE 4.03)评价不良反应/事件严重程度。结果共纳入RCT文献9篇,队列研究1篇,自身对照研究4篇,病例报告24篇。9篇RCT文献的Meta分析结果显示,多潘立酮组儿童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应用安慰剂、莫沙必利或西沙比利的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低于甲氧氯普胺(RR=0.44, 95%CI: 0.23~0.86, P=0.02),高于中成药(RR=16.09, 95%CI: 2.01~129.04, P=0.01)。9项RCT研究中均未见多潘立酮严重不良反应报道。4项自身对照研究中,1项研究显示新生儿使用多潘立酮与QT间期延长相关。24篇病例报告报道多潘立酮不良反应101例,轻中度不良反应(CTCAE 1~2级)80例(79.2%),重度不良反应(CTCAE 3级)21例(20.8%),未见CTCAE 4~5级不良反应报道。因果关系评价结果显示 2例不良反应与多潘立酮肯定有关,76例很可能有关;15例患者用药过量,2例联用其他可致相同不良反应的药物。2014年4月EMA建议限制多潘立酮的适应证和临床用量。同年9月,MHRA宣布多潘立酮不再作为非处方药物。结论现有证据不足以证明儿童使用多潘立酮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安慰剂和其他促动力药物以及其他常规治疗。儿童使用多潘立酮存在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的风险。
  • 张娜, 夏文斌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17, 19(4): 241.
  • 孙蓉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16, 18(4): 241.
  • 戈梦佳, 陈恳, 马青变, 易湛苗, 翟所迪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16, 18(6): 405.
    目的综合评价利奈唑胺相关血小板减少的危险因素。方法检索有关数据库,收集建库至2016年6月收录的有关利奈唑胺相关血小板减少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依据渥太华-纽卡斯尔质量评估量表(NOS)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3 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用OR及其95%CI表示。结果纳入分析的文献为25篇,NOS评分均≥7分。涉及4 279例患者,其中血小板减少组1 335例,无血小板减少组2 944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利奈唑胺相关血小板减少的危险因素为基础PLT<200×109/L (OR=3.64,95%CI:1.60~8.30,P=0.002) ,体重<50 kg(OR=2.44,95%CI:1.79~3.34,P< 0.001),肌酐清除率<30 ml/min (OR=1.85,95%CI:1.29~2.67,P< 0.001,用药疗程>14 d (OR=1.76, 95%CI:1.17~2.65,P=0.006),以及年龄≥65岁(OR=1.54, 95%CI:1.03~2.31,P=0.04)。结论肾功能重度损伤、基础PLT低、低体重、用药疗程长和高龄为利奈唑胺相关血小板减少的危险因素。
  • 沈江华,姜睿琦,张青霞,邢晓璇,闫素英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22, 24(8): 410-416.
    目的 了解我国围手术期镇痛药使用和管理现状。 方法 自行设计调查问卷,问卷内容包括接受调查者(受调者)的基本信息、围手术期镇痛药管理、围手术期镇痛医疗行为和镇痛药相关知识知晓情况等4个维度共55个问题(4个维度分别为8、10、22和15个问题)。通过中国药理学会药源性疾病专业委员会和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的委员以微信发送问卷星链接形式发放调查问卷,麻醉医师、外科医师/护士和临床药师自愿参与调研,以无记名形式直接提交问卷。调查时间为2020年8月1—31日。 结果 收到有效问卷204份,来自全国19个省市的45家医院,其中三级医院43家(95.6%),二级医院2家(4.4%)。204位受调者中外科医师46人(22.5%),麻醉医师80人(39.2%),临床药师32人(15.7%),外科护士46人(22.5%)。受调者所在的45家医院中,35家(77.8%)建立了围手术期疼痛管理的定期沟通机制,22家(48.9%)有临床药师辅助临床科室医师的工作。204位受调者中每年接受1~2次镇痛药相关知识培训者占76.5%(156人)。60.3%的受调者(123/204)在日常工作中发现过围手术期镇痛药使用的不合理问题,排在前3位的问题为药物选择[74.0%(91/123)]、用法用量[69.1%(85/123)]和药物相互作用[46.3%(57/123)]。37.3%的受调者(76/204)发现过镇痛泵不合理使用的问题,排在前3位的问题为用法用量[69.7%(53/76)]、药物选择[67.1%(51/76)]和禁忌证[36.8%(28/76)]。受调者镇痛药相关知识知晓情况调查的成绩≥120分(满分为150分)者仅占13.7%(28/204),53.9%(110/204)的受调者成绩<90分[外科医师、麻醉医师、临床药师、外科护士中<90分者占比分别为50.0%(23/46)、43.8%(35/80)、46.9%(15/32)和80.4%(37/46)];15个问题中仅有4个问题的回答正确率>50%。 结论 接受调查的医院多数已建立围手术期疼痛管理的相关机制,但仍存在围手术期镇痛药和镇痛泵使用不合理的问题;约半数外科医师、麻醉医师、临床药师和大多数外科护士对镇痛药相关知识知晓程度较低。
  • 魏田田,刘振,王中奎,彭净,张靖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21, 23(12): 649-650. https://doi.org/10.3760/cma.j.cn114015-20210120-00086
    1例68岁男性晚期肺鳞状细胞癌患者接受帕博利珠单抗200-mg静脉滴注、1次/3周。患者行第4次免疫治疗前实验室检查示空腹血糖5.4-mmol/L。第4次静脉滴注帕博利珠单抗后1周,患者出现恶心、呕吐,实验室检查示血钾7.39-mmol/L,空腹血糖28.1-mmol/L,β-羟丁酸 3.23-mmol/L,动脉血pH 7.16,碳酸氢盐7.5-mmol/L。诊断: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考虑与帕博利珠单抗有关。给予降糖、纠正电解质紊乱等治疗8 d后,患者恶心呕吐症状消失,实验室检查示血钾 3.65-mmol/L,空腹血糖7.5-mmol/L,β-羟丁酸0.38-mmol/L,碳酸氢盐 25.2-mmol/L。
  • 孙振晓,于相芬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21, 23(3): 167-168. https://doi.org/10.3760/cma.j.cn114015-20200416-00424
    1例52岁男性患者因抑郁障碍给予艾司西酞普兰5-mg/d(逐渐加量至15-mg/d),曲唑酮100-mg/d,劳拉西泮1 mg/d。服药3 d后患者出现唾液分泌增加。服药13 d后因曲唑酮缺药仅服用艾司西酞普兰和劳拉西泮。停用曲唑酮3 d后,唾液分泌增加症状消失。后因睡眠不佳重新加用曲唑酮100-mg/d,2 d后患者再次出现唾液分泌增加。医师考虑上述症状与曲唑酮有关,嘱其停用该药,仅继续服用艾司西酞普兰和劳拉西泮。3 d后,患者唾液分泌增加再次消失。2周后复诊,患者抑郁症状缓解,未再出现唾液分泌增加。
  • 合理用药国际网络中国中心组临床安全用药组, 中国药理学会药源性疾病学专业委员会, 中国药学会医院药学专业委员会,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社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17, 19(5): 323.
  • 潘晨,曹明楠,尹航,刘冉佳,韩强,崔向丽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22, 24(11): 591-598. https://doi.org/10.3760/cma.j.cn114015-20220324-00238
    目的 了解国际上治疗药物监测(TDM)的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 方法 以“therapeutic drug monitoring”or“drug monitoring”为检索词检索WOS数据库(截至2022年2月16日),收集并分析TDM研究类文献的年收录量、发文国家、作者、机构,用CiteSpace软件进行爆发引文检测,使用VOSviewer作关键词共现,分析关键词和研究热点。 结果 共纳入2-318篇文献,第1篇发表于1975年;美国是发文量第一的国家,与其他国家的合作关系最为密切;发文量最多的机构是澳大利亚的昆士兰大学;发文量最多的作者是澳大利亚学者Roberts JA;共检测到10篇爆发引文;关键词共现分析发现 6个TDM相关聚类,近期国际研究热点包括炎症性肠病患者生物制剂TDM、危重症患者抗感染药物TDM、抗肿瘤药物TDM。 结论 可参照国际研究热点,开展更多药物的TDM(如英夫利昔单抗、阿达木单抗和伊马替尼等),为患者提供个体化精准用药监护,提高药物治疗安全性。
  • 何治尧,陈俞先,严郁,秦舟,徐珽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21, 23(4): 210-211. https://doi.org/10.3760/cma.j.cn114015-20200821-00901
    1例66岁男性患者因尿路上皮癌伴肝脏、淋巴结转移,给予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400-mg静脉滴注、第1天;替吉奥50-mg口服、2次/d,第1~14天;间歇1周,21 d为1个周期。共行9个周期化疗。患者诉第1~5、7~9个周期静脉滴注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后约15-h(次日凌晨1:00左右)出现阴茎异常勃起,约2 h后该症状自行消失。均未予特殊处理。此后因疾病进展改用免疫治疗后患者未再出现上述症状。考虑患者阴茎异常勃起可能与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有关。
  • 张红梅,田旭,何扬芳,周微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20, 22(12): 705-706. https://doi.org/10.3760/cma.j.cn114015-20200320-00300
     1例35岁女性患者行宫腔镜刮宫术后口服甲硝唑缓释片0.75 g、1次/d和头孢呋辛酯0.25 g、2次/d抗感染。因术后出现发热、咳嗽,自行口服布洛芬颗粒0.2 g/次。应用甲硝唑缓释片和头孢呋辛酯3 d、布洛芬颗粒4次后患者出现右上腹疼痛,尿液颜色变深。次日右上腹疼痛进行性加重,尿液呈酱油色,皮肤及巩膜出现黄染,实验室检查示丙氨酸转氨酶(ALT)403-U/L,天冬氨酸转氨酶(AST)248-U/L,γ-谷氨酰转肽酶(γ-GT)327-U/L,碱性磷酸酶(ALP)58-U/L,总胆红素(TBil)72.5-μmol/L,直接胆红素(DBil)41.5-μmol/L。考虑为甲硝唑和布洛芬联用引起的肝损伤,停用上述2药并给予保肝和对症治疗,继续使用头孢呋辛酯。3 d后患者腹痛逐渐消失,尿液颜色变浅,皮肤、巩膜黄染减轻,呼吸道症状好转。9 d后复查肝功能:ALT 88-U/L,AST 35-U/L,γ-GT 185-U/L,ALP 52-U/L,TBil 19.6-μmol/L,DBil 9.7-μmol/L。
  • 合理用药国际网络中国中心组临床安全用药组等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17, 19(1): 6-9.
  • 耿同超;石建雄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07, 9(4): 251-255.
    偏头痛是神经科门诊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其发病机制和药物治疗研究近年已取得新进展。本文介绍偏头痛的药物治疗包括急性发作的治疗及预防治疗。急性发作治疗的常用药物为非甾体类抗炎药、曲坦类、麦角碱类等。预防治疗的药物为三环类抗抑郁药、抗癫痫药、β-受体阻断剂、钙离子拮抗剂等。本文回顾这些药物的治疗作用和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以期有益于临床安全合理用药。
  • 王洪涛;杨威**;盛秋菊;王韫秀;刘卓刚;李迎春;廖爱军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08, 10(6): 0-0.
    2例患者大剂量甲氨蝶呤(MTX)化疗导致急性肾衰竭。第1例为53岁女性,因非霍奇金淋巴瘤给予大剂量MTX化疗:先用MTX 500 mg 0.5 h时内静脉滴注、3500 mg 24 h内泵入,然后用亚叶酸钙进行解救,首次剂量为30 mg/m2,以后15 mg/m2,每隔6 h肌内注射1次,解救8次。患者无慢性肾脏病史,化疗前肾功能正常(SCr 97.1 μmol/L,BUN 4.78 mmol/L)。化疗后第4天,出现颜面及双手轻度水肿,尿量减少,SCr升至151 μmol/L。给予甲泼尼龙、呋塞米和碳酸钙维生素D3对症治疗,并碱化尿液,监测肾功能(SCr最高达275 μmol/L)。化疗后第13天肾功能恢复至正常(SCr 96 μmol/L)。第2例为29岁男性,因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给予大剂量MTX化疗:MTX 500 mg 0.5 h内静脉滴注、4500 mg 24 h 内泵入,解救方案同例1。患者无慢性肾脏病史,化疗前肾功能正常(SCr 86.9 μmol/L,BUN 5.35 mmol/L)。化疗后第3天出现全身水肿、尿量减少,SCr升至235 μmol/L (最高达360 μmol/L)。给予对症治疗,同例1。化疗后第30天肾功能恢复至正常(SCr 89 μmol/L)。
  • 郑平;周帆;文运衡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08, 10(6): 0-0.
    分析头孢拉定静脉滴注致儿童血尿的原因。方法:收集2005年3月至2008年3月社区使用头孢拉定致19例儿童血尿的临床资料。对患者的性别、年龄及临床表现,头孢拉定的用法用量,血尿出现的时间和严重程度以及转归进行调查分析。结果:19例患儿中男16例,女3例,年龄≤1岁3例,~3岁10例,~7岁4例,>7岁2例。头孢拉定常规用法用量为50~100 mg/(kg·d)溶于0.9%氯化钠或5%葡萄糖注射液100~250 ml中静脉滴注。剂量为100 mg/(kg·d)16例,>110 mg/(kg·d)1例,<100 mg/(kg·d)2例。有17例将1日剂量作1次量给予。19例中,肉眼血尿17例,镜下血尿2例。实验室检查示红细胞(+++~++++)/HP,尿蛋白定量<0.1 g/24 h。肾功能正常者16例(84.2%),肌酐、尿素氮轻度升高者3例(15.8%)。血尿出现于用药后24 h内18例(94.7%),>24 h 1例(5.3%)。经停药治疗后,肉眼血尿于1~2 d消失,镜下血尿于3~5 d消失。出院随访3个月,患者尿常规与肾功能均正常。结论:头孢拉定静脉滴注致儿童血尿可能与大剂量、高浓度及低年龄等因素有关。
  • 唐静;王育琴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07, 9(6): 404-409.
    长春新碱为抗肿瘤药,仅用于静脉注射,误行鞘内注射可致严重神经损害,并常造成死亡。1968年Schochet等人首先报道了1例长春新碱误行鞘内注射引致死亡的病例。迄今至少有20例长春新碱误行鞘内注射引起死亡的病例,分布在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沙特阿拉伯、新加坡、韩国和中国。据已发表的病例报告,长春新碱鞘内注射后患者迅速发生感觉和运动功能障碍,随后出现脑病、昏迷和死亡。早期体征和症状为震颤、定向力障碍,恶心和呕吐。患者在1周后出现反应迟钝。一些患者出现上行性麻痹。死亡时间为7~83d。患者在长春新碱误行鞘内注射后,应立即作如下处理:进行脑脊液置换,用乳酸钠林格注射液和乳酸钠林格注射液稀释的新鲜冷冻血浆灌洗,给予谷氨酸、叶酸、维生素B6等。长春新碱误行鞘内注射可能由单一用药错误或一系列用药错误所致。预防长春新碱误行鞘内注射发生的建议包括长春新碱注射器或外包装的标签应有警示语"仅用于静脉注射,鞘内注射可致死",用小输液袋代替注射器进行配制和静脉输注,长春新碱应与鞘内用药分开贮存和配发,由经专门培训和指定的肿瘤科专业人员配制和给药。
  • 王瑞琦;张宏誉 王钟岩 薛卫国;杨雪源;刘全忠;李明;郑青山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07, 9(2): 85-90.
    目的:观察非索非那定治疗季节性过敏性鼻炎和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双盲、双模拟、随机、对照的方法,对非索非那定60mg,2次/d治疗季节性过敏性鼻炎和慢性特发性荨麻疹进行Ⅱ期临床试验,疗程分别为14d和28d;对照药为西替利嗪10mg,1次/d。结果:季节性过敏性鼻炎共入组144例,非索非那定组和西替利嗪组纳入符合方案集者分别为64和68例,非索非那定组症状积分下降指数(SSRI)为0.719±0.182,总有效率为85.94%,与西替利嗪组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特发性荨麻疹共入组144例,2组纳入符合方案集者分别为67和68例,非索非那定组SSRI为0.771±0.269,总有效率为80.60%,与西替利嗪组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索非那定组和西替利嗪组均无严重不良事件,2组分别有25例(17.6%)和24例(16.9%)发生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的表现相似,主要为困倦和口干。2组用药后的心电图均未见有临床意义的改变,用药后的QT间期(QTc)与用药前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非索非那定为治疗季节性过敏性鼻炎和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的安全有效的药物。
  • 蔡皓东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06, 8(3): 217-220.
    众所周知,在药物发展史上曾发生过多起重大药害事件,如磺胺酏剂(含二甘醇)事件、反应停事件等,造成成百上千患者死亡。回顾这些惨痛的药害事件,从中吸取教训,无疑有助于避免或减少这类事件的发生或重演,保障患者安全。为此,本刊特开辟“药害史”栏目,欢迎广大读者、作者向本栏目踊跃投稿。
  • 李玉珍;王佩;刘恩生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1999, 1(1): 18-21.
    本文综述分析非甾体抗炎药物的不良反应和预防措施。其常见的不良反应有胃肠道损伤、肝肾功能损害、变态反应、血液系统异常及中枢神经系统反应等。临床医师和广大患者应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合理选用不良反应少的品种,避免大剂量长期应用,加用胃粘膜保护剂等,以期最大限度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
  • 蔡晧东;马秀云;曹传梅;徐艳利;卜志军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07, 9(1): 7-10.
    目的:比较恩替卡韦和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抗病毒作用与安全性。方法:33例未经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恩替卡韦组(16例)、拉米夫定组(17例)。恩替卡韦组与拉米夫定组的剂量分别为0.5mg/d和100mg/d。疗程为48~96周。观察两药对HBV DNA、ALT、e抗原/e抗体血清转换的影响及其所致不良反应。结果:在治疗24周和48周时,恩替卡韦组和拉米夫定组未检测到HBV DNA的病例分别为56.25%,29.41%;87.50%,29.41%。E抗原阴转率与e抗原/e抗体血清学转换率以及不良反应2组无明显差异。结论:恩替卡韦与拉米夫定比较能更有效的抑制HBV复制,不良反应与拉米夫定相似。因此,可以用于慢性乙型肝炎的长期治疗。
  • 李琴,卓嘎,金美玲,叶晓芬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21, 23(6): 317-318. https://doi.org/10.3760/cma.j.cn114015-20201111-01126
    1例40岁女性患者因发热自行口服布洛芬分散片2次(0.4 g,间隔3~4 h)。第2次服药1 h后患者出现恶心呕吐和皮肤散在出血点,1 d后出现全身皮肤、巩膜黄染,3 d后出现少尿(300~400-ml/d),5 d后实验室检查示丙氨酸转氨酶(ALT)3-531-U/L,天冬氨酸转氨酶(AST)811-U/L,总胆红素(TBil)149.7-μmol/,肌酐(Scr) 753-μmol/L,尿酸(UA)800-μmol/L。诊断:重度肝损伤,急性肾衰竭,考虑与布洛芬有关。给予保肝、连续肾脏替代疗法(CRRT)和输注新鲜冰冻血浆等治疗6 d后,患者全身皮肤和巩膜黄染减轻,散在出血点减少。实验室检查示ALT 513-U/L,AST 36-U/L,TBil 31.5-μmol/L,Scr 281-μmol/L,UA 241-μmol/L;其尿量为2-500-ml/d。停止CRRT,继续予保肝治疗14 d后,患者皮肤黄染消退,出血点消失,实验室检查示ALT 55-U/L,AST 39-U/L,TBil 15.6-μmol/L,Scr 101-μmol/L,UA 237-μmol/L;其尿量为4-000-ml/d。
  • 刘延庆,刘青平,丁霞,章平富,马艳红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21, 23(3): 154-155. https://doi.org/10.3760/cma.j.cn114015-20200820-00896
    1例76岁女性患者肺癌切除术并行化疗结束后自行泡服三叶青15 g/d。用药3个月后患者出现乏力、口干症状。4个月后出现白细胞和血红蛋白减少,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升高,并进行性加重。服药6个月后,白细胞计数2.8×109/L,血红蛋白88-g/L,红细胞计数3.05×1012/L;空腹血糖10.01-mmol/L,糖化血红蛋白6.93%。诊断为糖尿病、白细胞减少、贫血,考虑可能与三叶青有关。嘱患者停用三叶青,给予中药汤剂治疗,2个月后血细胞恢复正常,空腹血糖6.08-mmol/L,糖化血红蛋白6.10%。《中药志》中三叶青的每日规定用量为3~9 g,本例患者的糖尿病和血细胞减少可能与超剂量长时间服用该药有关。
  • 蔡俊,李慧馨,束庆,聂力,韩丹,张晋萍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21, 23(3): 128-133. https://doi.org/10.3760/cma.j.cn114015-20201202-01149
    目的 建立中文版用药合理性指数(MAI)量表,并试用于老年住院患者用药合理性的评价。 方法 依据Brislin跨文化翻译原则,经过翻译-回译-文化调适-预调查4个步骤对MAI量表进行汉化。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2019年7—12月在南京鼓楼医院老年医学科住院的3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利用中文版MAI量表对其用药合理性进行评价。采用Cronbach α系数和组内相关系数(ICC)评价MAI量表的信度;采用4级评分法和探索性因子分析法分别评价量表的内容效度与结构效度。通过分析MAI分值及不合理项的分布对300例老年住院患者用药合理性进行评价。 结果 中文版MAI量表包含10个条目。对300例老年住患者的评价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量表的Cronbach α系数为0.892;14 d后选取20例患者进行复测,结果显示量表的ICC为0.876。MAI量表各条目的内容效度指数(I-CVI)为0.86~1.00,量表平均内容效度指数(S-CVI/Ave)为0.96。探索性因子分析提取4个公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为58.132%,8个条目的因子载荷量>0.4。对300例患者用药合理性的评价结果显示,患者MAI平均值为2.6分,其中非0分者198例,患者用药不合理率为66.0%,平均每种药物的MAI值为0.2分;患者数排在前3位的用药不合理条目是药物-疾病/异常状态相互作用(88例,29.3%)、重复用药(69例,23.0%)和剂量不正确(67例,22.3%)。 结论 中文版MAI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南京鼓楼医院老年医学科住院患者的不合理用药项主要为药物-疾病/异常状态相互作用、重复用药和剂量不正确。
  • 严旭琳;欧阳颖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12, 14(2): 93-5.
    选择性环氧化酶2(COX-2)抑制剂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和骨关节炎的一类新型非甾体抗炎药(NSAIDs)。选择性COX-2抑制剂分为倾向性COX-2抑制剂(美洛昔康、尼美舒利和双氯芬酸等)和特异性COX-2抑制剂(塞来昔布、罗非昔布、伐地考昔、依托考昔等),前者对COX-2的抑制作用明显大于对COX-1的抑制作用,但在抑制COX-2的同时也会部分抑制COX-1,后者仅对COX-2有强烈抑制作用。选择性COX-2抑制剂的主要不良反应为消化道溃疡、穿孔或出血,肾功能损伤,凝血功能障碍,以及血栓形成等。其机制与选择性COX-2抑制剂能同时抑制COX-1和COX-2,减弱其对消化道黏膜的保护作用、使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而加重钠钾潴留、抑制细胞色素P4502C9酶活性而降低华法林代谢率以及影响血栓素A2和前列腺素I2的平衡等有关。同时服用选择性COX-2抑制剂与质子泵抑制剂可降低消化道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高血压病患者或有水钠潴留倾向者服用选择性COX-2抑制剂时,应定期监测血药浓度及肾功能,调整降压药剂量,避免多种NSAIDs同时应用;选择性COX-2抑制剂与小剂量阿司匹林联合应用可防治心血管不良反应。一旦出现不良反应,应立即停药并对症治疗。
  • 张琦;彭妙官;蒋培培;黄燕萍;闵运兵;李梅忠;黄菊芳;罗劲华;王丹;王莹;廖志红**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08, 10(6): 387-5.
    研究服用磺酰脲类药物的2型糖尿病患者出现低血糖与CYP2C9基因型的关系。方法:2006年11月至2007年5月使用磺酰脲类药物的2型糖尿病门诊患者纳入研究。检测患者的血糖水平和CYP2C9基因型,分析低血糖与CYP2C9基因型的关系。结果:146例2型糖尿病患者中,男43例,女103例,年龄23~79岁,平均年龄(62.5±12.4)岁。全部患者均服用磺酰脲类药物,服用的药物和剂量为:格列吡嗪5~10 mg/d,格列齐特80~160 mg/d,格列齐特缓释片30~60 mg/d,格列美脲0.5~2 mg/d及格列本脲5~10 mg/d。146例患者中有74例出现低血糖。其中磺酰脲类诱发低血糖19例,其他因素诱发低血糖(进餐延迟、饮食少及过度运动等所致)55例。146例患者中13例(8.9%)为CYP2C9*1/*3基因型,其中低血糖组7例,无低血糖组6例。19例磺酰脲类诱发低血糖中6例(8.3%)为CYP2C9*1/*3基因型,55例其他因素诱发低血糖中1例(1.8%)为CYP2C9*1/*3基因型。磺酰脲类诱发低血糖组与其他因素诱发低血糖组或无低血糖组比较,CYP2C9基因型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磺酰脲类药物致2型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可能和CYP2C9基因突变(CYP2C9*1/*3)有关。
  • 孙世光, 范伟, 戚冬梅, 刘健, 田月洁, 谢彦军, 孙蓉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16, 18(4): 243.
    目的探讨注射用丹参(冻干)不良反应的临床特征及预警信号。方法收集山东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数据库2005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接收的注射用丹参(冻干)ADR报告,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分析ADR临床特征,采用比例报告比(PRR)法、报告比值比(ROR)法和贝叶斯判别可信区间递进神经网络模型(BCPNN)法对2005至2015年的ADR总体数据和每个年度的数据进行分析,挖掘ADR预警信号。结果纳入分析的ADR报告为887份,所涉及的887例患者中男性460例,女性427例;年龄3 d~91岁,平均(57.7±16.6)岁,≥45岁者占79.59%(706/877)。887例患者共发生1 281例次ADR,主要累及皮肤和心脑血管系统,排序前10位者依次为皮疹、瘙痒、呼吸困难、寒战、恶心、头痛、发热、心悸、头晕和注射部位反应,共1 152例次,占89.93%。出现ADR后均停用注射用丹参(冻干),经对症治疗后557例痊愈,330例好转。应用PRR法、ROR法和BCPNN法对ADR总体数据和年度数据进行分析的结果显示,皮疹(PRR法:总体数据,2008至2015年;ROR法:总体数据,2008至2014年;BCPNN法:总体数据)、瘙痒(PRR法:总体数据,2012、2013、2015年;ROR法:总体数据,2012、2013年)、呼吸困难(PRR法:总体数据,2008至2014年;ROR法:总体数据,2008至2014年;BCPNN法:总体数据,2014年)、寒战(PRR法:总体数据,2007至2009年;ROR法:总体数据,2011至2013年;BCPNN法:总体数据,2012、2013年)可作为注射用丹参(冻干)的ADR预警信号。结论注射用丹参(冻干)所致ADR主要累及皮肤和心脑血管系统,皮疹、瘙痒、呼吸困难、寒战可作为注射用丹参(冻干)ADR发生的预警信号。
  • 陆丽珠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04, 6(6): 387-392.
    本文对近年国内外发生的草药药害事件、草药不良反应的相关报道以及各国管理部门对此采取的相关措施进行了综合介绍。提出应切实加强对中药安全用药知识的宣传普及和不良反应的监测;规范中成药的说明书;做好中药质量的规范化、标准化工作。另外,应注意合理应用中成药,避免因其不正确应用或滥用而出现危害,影响中医药在国际上的声誉。
  • 蔡晧东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17, 19(3): 161.
  • 王涵,田春祥,宁平,李根,梁华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20, 22(8): 466-470. https://doi.org/10.3760/cma.j.cn114015-20191219-01039
    目的 探讨抗精神病药致肉芽肿性乳腺炎(GM)的临床特点。 方法 收集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抗精神病药相关GM病例,同时检索PubMed、Embase、ScienceDirect、万方、维普和中国知网数据库截至2019年11月收录的抗精神病药相关GM文献病例,收集这些病例的年龄、生育状况、原患精神疾病、致病药物、服药时间、乳房肿块的诊断和特点、血清催乳素水平、干预措施及预后等信息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共收集抗精神病药相关GM临床病例7例和文献病例9例,均为女性,年龄为21~55岁,其中10例未生育。服用抗精神病药的时间为0.5~17.0年。16例患者中有8例患者的致病药物中含有利培酮,其他抗精神病药包括奥氮平、氯氮平、舒必利、阿立哌唑、奋乃静、喹硫平、氨磺必利、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等。12例患者血清催乳素升高(25.45~84.50-μg/L),3例患者催乳素水平正常,1例文献未提及。9例患者手术切除病灶,其余7例患者调整或未调整抗精神病药,给予溴隐亭和/或甲泼尼龙口服治疗后GM明显好转,随访中发现1例复发患者。 结论 抗精神病药相关GM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的女性,无论其是否生育。利培酮是导致GM的主要抗精神病药。
  • 代志军;王西京;康华峰;管海涛;刘小旭;宋玲琴;程冲;纪宗正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07, 9(1): 10-14.
    目的:观察参芪扶正注射液在局部进展期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中的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收集2000年1月至2005年12月126例局部进展期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患者的临床资料。126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61例)、试验组(65例)。对照组应用CEF治疗方案(CTX 500mg/m2,d1,8;EPI 50mg/m2,d1,8;5-Fu 500mg/m2,d1,8),试验组采用CEF治疗方案加参芪扶正注射液(250ml,1次/d,静脉滴注)。2组的治疗周期均为28d,共2个周期。观察治疗前后2组新辅助化疗的疗效、T淋巴细胞和NK细胞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69.2%(45/65)和49.2%(30/6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2组的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及消化道反应,但试验组的反应程度较对照组轻。结论:参芪扶正注射液能提高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患者的免疫功能,并能增强新辅助化疗的疗效及减轻其不良反应。
  • 陈慧;朱威;连石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08, 10(6): 0-0.
    1例78岁女性患者因脑出血、右侧中枢性偏瘫、肺部感染住院治疗。入院第21天,尿、便中检出霉菌孢子和菌丝,考虑霉菌感染。给予氟康唑静脉滴注治疗,首日0.4 g/d,以后0.2 g/d。3 d后患者胸腹部出现红色斑疹,轻度瘙痒。停用氟康唑,改用伊曲康唑0.25 g,2次/d静脉滴注。治疗2 d后,患者躯干和四肢红色斑疹继续增多,瘙痒显著。停用伊曲康唑,改用大蒜素静脉滴注并口服氯苯那敏抗过敏治疗,5 d后皮疹基本消退。
  • 谢晓慧;刘法永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00, 2(2): 76-80.
    万古霉素以其对耐甲氧西林金葡球菌(MRSA)的良效而著称,关注其不良反应并尽量避免其发生是合理用药内容之一。本文对与万古霉素相关的红人综合征(RMS)的国内外文献进行综述。多数报道认为:RMS是在快速静脉输注万古霉素的过程中发生的、由组胺介导的一种反应。此反应以脸、颈及躯干上部斑丘疹样红斑为特征。本文对其发生机制及发生率的不同看法根据文献进行了分析,亦介绍了发生RMS后的处理方法与预防措施。
  • 邢玉琪;张玉秋;石娜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05, 7(2): 97-100.
    目的:了解刺五加注射液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通过检索1994-2003年国内公开发表的医药学期刊中有关刺五加注射液不良反应的文献75篇,并对数据较完整的103例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刺五加注射液引起的不良反应主要为过敏性休克(33.98%),其次为全身反应、皮肤及呼吸系统损害。结论:刺五加注射液引起的变态反应多见,应引起临床重视。
  • 付丽香,肖萍,孙洁,李谷雨,韦元元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22, 24(2): 101-103. https://doi.org/10.3760/cma.j.cn114015-20210315-00305
    1例69岁女性患者因左肺腺癌术后复发采用免疫治疗,予信迪利单抗200-mg静脉滴注,1次/21 d。患者无糖尿病史,治疗前血糖正常。首次静脉滴注信迪利单抗3 d后,患者感口干和乏力,10 d后症状加重,伴恶心,实验室检查示随机血糖27.0-mmol/L,给予降糖治疗。静脉滴注信迪利单抗第29天,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示空腹、餐后1、2和3 h血糖水平均高于参考值上限,C肽和胰岛素均低于参考值下限,尿常规示酮体(±),葡萄糖(++++),考虑为信迪利单抗导致的自身免疫性糖尿病。降糖方案经多次调整,最终确定为重组人胰岛素注射液12 U皮下注射、早晚餐前,14 U午餐前;精蛋白生物合成人胰岛素注射液12 U皮下注射、睡前;5 d后患者口干、乏力、恶心等症状消失,空腹血糖4.8~5.8-mmol/L,餐后血糖7.8~8.7-mmol/L;尿常规检查示酮体及葡萄糖均为阴性。
  • 邵体红; 张奉春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15, 17(3): 161.
  • 熊金辉;雷招宝;肖涛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06, 8(2): 113-116.
    辛伐他汀为临床较常用的降血脂药,为了解其不良反应,向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我们搜集国内外有关辛伐他汀不良反应的文献,进行归纳分析。辛伐他汀的主要不良反应有横纹肌溶解、记忆丧失、狼疮样综合征、急性胰腺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勃起功能障碍、肝损害、多尿等,临床应用时应予以重视。
  • 陈冰,王丽君,张鹏,蔡晧东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22, 24(1): 13-23. https://doi.org/10.3760/cma.j.cn114015-20211118-01174
    目的 对病例报告文献报道的草药和膳食补充剂(HDS)增强华法林的抗凝作用进行分析和评价。 方法 检索国内外相关数据库(截至2021年10月10日),选择HDS与华法林相互作用致抗凝作用增强的病例报告文献。根据病例报告中患者国际标准化比值升高程度和出血事件发生情况评价HDS增强华法林抗凝作用的程度。根据HDS与华法林抗凝作用增强的因果关系评价结果、病例报告数量和其他证据(国家相关机构发布警告、临床研究、药代动力学/药效动力学研究、动物实验研究等),建立HDS与华法林相互作用可靠性评分标准,评价HDS增强华法林抗凝作用的可靠性。总得分≥9分为高度可靠,6~8分为较可靠,3~5分为可能可靠,≤2分为可疑可靠。 结果 共收集到41篇文献,涉及56例患者、26种HDS。轻度增加华法林抗凝作用的HDS有5种,包括当归、草木犀流浸液片、南瓜籽、鱼油和水飞蓟;中度者6种,包括生姜、芒果、蜂花粉、斯卡珀农葡萄、核桃和灰树花;重度者15种,包括蔓越莓、丹参、甘草、红花、蒲公英、枸杞、葡萄柚、洋甘菊、石榴汁、虾青素胶囊、苦艾、蜂王浆、越橘、红枣和贯叶连翘。增强华法林抗凝作用可靠性评价为高度可靠的HDS有 1种,为蔓越莓(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