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点击排行
  •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 全选
    |
  •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评价中心,中国药师协会等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22, 24(6): 284-294. https://doi.org/10.3760/cma.j.cn114015-20220503-00384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第十二条规定,“国家建立药物警戒制度,对药品不良反应及其他与用药有关的有害反应进行监测、识别、评估和控制。”药物警戒贯穿从药物研发到使用的全生命周期,其核心思想是防控用药风险,保障患者与公众安全。医疗机构是药品使用的主要场所,是药物警戒活动的关键参与方,其药物警戒体系构建是国家药物警戒制度建设的重要一环。当前,正值我国药物警戒制度实施的起步阶段,为推动医疗机构药物警戒体系建设,国内药物警戒监测机构、相关学术团体、高等医药院校、杂志社和社会公益组织共同发起,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们共同研讨,集思广益,辨析药物不良反应/事件、用药安全和药物警戒等的重要理念以及前沿发展,编写了《医疗机构药物警戒体系建设专家共识》,提出了较为系统的医疗机构药物警戒体系建设的原则与方法,以期对医疗机构药物警戒体系建设有所帮助。
  • 田丹杏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22, 24(10): 554-556. https://doi.org/10.3760/cma.j.cn114015-20220216-00128
    1例67岁男性患者因肝癌术后复发给予信迪利单抗(200-mg静脉滴注、1次/3周)免疫治疗,疗效及耐受性良好。用药12次后患者胸腹部及四肢散发皮疹,色鲜红,伴瘙痒。口服氯雷他定及外用卤米松乳膏后,患者皮疹稍好转。继续应用信迪利单抗2次,患者皮疹未见明显扩散。继续使用信迪利单抗第3次后,患者突发全身大面积皮疹,迅速发展为水疱、溃疡,皮肤有渗血及渗液,伴瘙痒和疼痛。诊断为药疹,考虑可能为信迪利单抗诱发。停用该药,给予甲泼尼龙60-mg静脉滴注、1次/d,并予抗过敏、抗感染、保护黏膜、皮肤护理等治疗1周,患者皮疹病情反复;增加甲泼尼龙剂量治疗1周,患者病情未缓解且出现消化道出血。患者肝癌术后,伴低蛋白血症、肝功能不全,且长期大剂量使用糖皮质激素,虽给予积极治疗措施,仍抢救无效死亡。
  • 刘婷,樊晓红,曾跃平,秦岩,艾三喜,李雪梅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22, 24(6): 332-334. https://doi.org/10.3760/cma.j.cn114015-20211124-01186
    1例69岁男性患者因银屑病应用阿达木单抗,第1次80-mg皮下注射,2 d后患者出现全身弥漫性红斑伴瘙痒,因不除外银屑病活动期,继续给予阿达木单抗40-mg皮下注射、1次/周,共4次。患者皮肤红斑、瘙痒持续加重,给予甲泼尼龙琥珀酸钠40-mg/d静脉滴注治疗1周,全身红斑、瘙痒较前略缓解,但停用糖皮质激素病情出现反复。尿常规+沉渣分析示尿潜血(+++),红细胞190/μl,尿蛋白(+);血清肌酐80-μmol/L。肾脏和皮肤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分别提示IgA肾病和银屑病样皮炎。皮肤科医师会诊后考虑银屑病恶化所致红皮病。排除其他因素考虑阿达木单抗诱发IgA肾病及红皮病可能性大。给予甲氨蝶呤每周10-mg口服,卤米松软膏外用治疗,患者皮肤损伤逐渐改善。血尿、蛋白尿缓慢自行缓解。随诊1年,患者肾功能和尿常规持续正常,肾病和皮疹均未复发。
  • 李晨,苏海滨,胡瑾华,史晨辉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22, 24(9): 502-504. https://doi.org/10.3760/cma.j.cn114015-20220119-00058
    1例37岁女性因减肥口服奥利司他胶囊120-mg、3次/d,4周后出现乏力、纳差、恶心,6周后出现黄疸及尿量减少;实验室检查示丙氨酸转氨酶(ALT)7-631-U/L,天冬氨酸转氨酶(AST)6-295-U/L,总胆红素(TBil)46.0-μmol/L,血清肌酐(Scr)266-μmol/L,国际标准化比值(INR)1.73,考虑为奥利司他胶囊导致的急性肝、肾损伤。停用该药,给予保肝、降酶、补液、改善肾脏灌注等对症支持治疗,10 d后患者上述不适症状明显好转,实验室检查示ALT 181-U/L,AST 25-U/L,TBil 9.8-μmol/L,Scr 121-μmol/L,INR 0.9。3个月和1年后随访,患者肝、肾功能均正常。
  • 于丽红,赵婷,马文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22, 24(7): 387-389. https://doi.org/10.3760/cma.j.cn114015-20220111-00027
    1例31岁妊娠女性停经23+1周时因先兆流产给予黄体酮软胶囊0.2 g阴道用、2次/d,那屈肝素钙注射液4-100 U皮下注射、1次/d。用药第16天,实验室检查示丙氨酸转氨酶(ALT)766-U/L,天冬氨酸转氨酶(AST)411-U/L,γ-谷氨酰转肽酶(γ-GT)98-U/L,碱性磷酸酶(ALP)180-U/L,总胆汁酸(TBA)40.1-μmol/L。考虑为那屈肝素钙引起的肝损伤,停用该药并给予保肝治疗。停用那屈肝素钙第21天,患者出现难免流产,经阴道分娩一死婴,实验室检查示ALT 83-U/L,AST 103-U/L,γ-GT 37-U/L,ALP 157-U/L,TBA 42.0-μmol/L。继续给予保肝治疗,停用那屈肝素钙35 d后,实验室检查示ALT 18-U/L,AST 15-U/L,γ-GT 33-U/L,ALP 156-U/L,TBA 6.2-μmol/L。
  • 马建萍,谷丽丽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22, 24(10): 557-558. https://doi.org/10.3760/cma.j.cn114015-20220119-00056
    1例31岁女性患者因月经期双侧腰部持续性钝痛,自行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布洛芬)0.3 g,3 h后出现恶心呕吐,乏力,纳差等,实验室检查示血清肌酐173-μmol/L,肾小球滤过率33.0-ml/(min·1.73 m2),血尿素10.7-mmol/L,血尿酸428-μmol/L。考虑为布洛芬相关急性肾损伤。予微量注射泵静脉注射甲泼尼龙琥珀酸钠20-mg、1次/d和对症治疗。14 d后复查,血清肌酐89-μmol/L,肾小球滤过率84.1ml/(min·1.73 m2),血尿素8.0-mmol/L;21 d后,血清肌酐78-μmol/L,血尿素3.9-mmol/L,血尿酸313-μmol/L。
  • 张红梅,郭秋实,田旭,孙丽蕊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22, 24(7): 376-377. https://doi.org/10.3760/cma.j.cn114015-20211123-01181
    1例45岁男性患者因2型糖尿病血糖控制不佳应用卡格列净100-mg口服、1次/d。用药第4天出现轻微腹胀、乏力;第5天,患者恶心、浑身乏力,尿液呈深棕色,实验室检查:血清肌酐(Scr)136-μmol/L,血尿素氮(BUN)9.7-mmol/L,尿蛋白(+),尿潜血(++)。考虑为卡格列净引起的急性肾损伤,停用该药并给予阿卡波糖50-mg餐前口服、3次/d,海昆肾喜胶囊2粒口服、3次/d,金水宝胶囊3粒口服、3次/d。停用卡格列净2 d后患者恶心、乏力症状消失,尿液颜色正常。停药5 d后患者实验室检查:空腹血糖5.6-mmol/L,Scr 112-μmol/L,BUN 8.5-mmol/L,尿蛋白(-),尿潜血(-)。19 d后复查肾功能指标均在正常值范围,患者未再出现不适症状。
  • 胡晓玲,牛亚珍,崔亚登,王帅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22, 24(8): 437-438. https://doi.org/10.3760/cma.j.cn114015-20220411-00302
    1例75岁男性患者因肺部感染接受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4.5 g 静脉滴注、2次/d。首次用药15-min后,患者双侧上肢皮肤出现红色斑块伴瘙痒,同时出现胸闷、憋气,查体示心率110次/min,呼吸26次/min,血压196/118-mmHg(1mmHg=0.133kPa),血氧饱和度0.85。考虑为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所致速发型过敏反应。停用该药,给予糖皮质激素和平喘等对症治疗;2 h后患者皮肤瘙痒程度减轻,红斑颜色变浅,胸闷、憋气症状缓解,查体示心率100次/min,血压150/90-mmHg,血氧饱和度0.90。
  • 鲁虹,刘芳群,赵朝辉,张恒蓓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22, 24(6): 324-326. https://doi.org/10.3760/cma.j.cn114015-20210901-00952
    1例73岁男性患者因痛风性关节炎给予酮咯酸氨丁三醇注射液60-mg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1次/d。第3次给药约一半时患者出现腹部隐痛,但未予重视。之后又出现呕吐(呕吐物带血)、黑便,伴上腹不适。考虑与使用酮咯酸氨丁三醇注射液有关,停药观察。患者症状持续并加重,出现心慌、头晕、乏力、呕血、解鲜血便、晕厥等。血压58/33-mmHg(1-mmHg=0.133-kPa),血红蛋白92-g/L。胃镜及病理检查提示胃窦、胃角多发溃疡,慢性浅表性-糜烂性胃炎,十二指肠球炎,幽门螺杆菌(+)。诊断为消化性溃疡、出血性休克,给予去甲肾上腺素、生长抑素、艾司奥美拉唑及营养支持治疗,2周后患者逐渐痊愈,粪潜血阴性。
  • 李佳乐,李海翩,黄兆耆,莫小兰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22, 24(10): 508-514. https://doi.org/10.3760/cma.j.cn114015-20220503-00388
    目的 探讨克立硼罗软膏(克立硼罗)治疗儿童特应性皮炎(AD)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 检索PubMed、Embase、Medline、中国知网、万方医学、维普网及中华医学期刊数据库(截至2022年3月),收集克立硼罗治疗儿童AD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和队列研究。应用改良Jadad量表和NOS量表分别对RCT和队列研究进行质量评价。提取接受克立硼罗治疗患儿有效率和不良事件发生率等数据,采用Stata 15软件进行单组率的meta分析。 结果 共8项研究(RCT和前瞻性队列研究各4项)纳入分析,接受克立硼罗治疗的患儿共1-855例(年龄3个月~17岁)。8项研究质量评价结果均为高质量。单组率meta分析结果显示,AD患儿应用克立硼罗治疗14~28 d的有效率为46%[95%置信区间(CI):32%~61%];治疗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8%(95%CI:19%~38%);因不良事件终止治疗的发生率为1%(95%CI:0~2%)。克立硼罗引发的不良事件多为局部皮肤反应,主要表现为用药局部疼痛、瘙痒、皮炎、感觉异常、局部感染等。报道用药部位疼痛的研究占7/8,用药部位疼痛发生率为17%(95%CI:11%~24%)。不良事件多为轻中度,大多可自行缓解。发生严重不良事件8例(0.4%),其中7例与治疗药物无关。 结论 克立硼罗治疗儿童轻中度AD具有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 吴玉佩,尹岳松,王倩,王东苗,张丽娜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22, 24(9): 494-496. https://doi.org/10.3760/cma.j.cn114015-20220720-00655
    1例66岁女性左肺浸润性腺癌患者接受安罗替尼12-mg口服、1次/d,服用2周,停用1周,3周为1个周期。规律用药14个月后患者出现心慌、胸闷,实验室检查示氨基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1-698-ng/L,超声心动图示心尖运动减弱,左心室舒张功能不全,考虑为心力衰竭,怀疑与安罗替尼有关,停用该药并予对症治疗。8 d后患者上述症状减轻,NT-proBNP 485-ng/L。因病情需要,患者遵医嘱再次按原剂量口服安罗替尼。3个月后上述症状复现,并突发心室颤动,考虑患者的心力衰竭为安罗替尼所致。再次停用安罗替尼,给予利尿、改善心功能、营养心肌、补钾等治疗11 d后,病情明显好转。此后患者未再服用安罗替尼。
  • 马洁,刘敏,曹译丹,王南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22, 24(7): 380-382. https://doi.org/10.3760/cma.j.cn114015-20211210-01248
    1例37岁女性银屑病患者应用司库奇尤单抗注射液300-mg皮下注射、1次/周,连续4周后改为300-mg皮下注射、1次/4周。75 d后出现腹痛、腹泻、发热。患者既往无肠道疾病,无炎症性肠病家族史,经肠镜检查确诊为溃疡性结肠炎(初发型、全结肠型、重度),考虑与司库奇尤单抗有关。给予糖皮质激素抗炎治疗,2 d后,患者体温恢复正常,腹痛减轻;9 d后,患者仅夜间有腹部隐痛,无其他不适。
  • 蔡玥,王艳春,周晓辉,朱晓冉,田冬冬,董占军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22, 24(12): 664-666. https://doi.org/10.3760/cma.j.cn114015-20220317-00214
    1例49岁男性2型糖尿病、糖尿病肾病患者长期口服瑞格列奈3次/d,早1-mg、午2-mg、晚1-mg。因突发急性脑梗死加用氯吡格雷,用药第4天患者空腹血糖降至2.6-mmol/L。考虑为氯吡格雷与瑞格列奈相互作用致瑞格列奈血药浓度升高,从而造成患者出现严重低血糖,临床药师建议停用瑞格列奈,采用胰岛素治疗。医师将瑞格列奈减量为2次/d,早1-mg、午0.5-mg,3 d后患者空腹血糖波动在4.0~4.5-mmol/L。因患者有糖尿病肾病,肾功能不全可能增加低血糖风险,停用瑞格列奈,选用谷赖胰岛素3 U餐前皮下注射,并严密监测血糖。换用胰岛素治疗后患者空腹血糖波动在4.9~5.4-mmol/L。
  • 彭金娥, 刘慧, 李潇, 王丽君, 王硕, 苏昊凡, 战寒秋, 张伟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23, 25(1): 11-16. https://doi.org/10.3760/cma.j.cn114015-20220812-00739
    目的 探讨应用奈玛特韦/利托那韦(Paxlovid)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的安全性。 方法 通过医院电子病历系统收集2022年3月23日至5月31日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住院并应用Paxlovid治疗的COVID-19成年患者病历资料,对Paxlovid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发生时间、临床表现、严重程度等)及转归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比较有不良反应组和无不良反应组患者的临床特征。Paxlovid用法为奈玛特韦300-mg+利托那韦100-mg口服、1次/12-h,连续5 d。 结果 纳入分析的患者为364例,男性200例(54.9%),女性164例(45.1%),中位年龄60(19,92)岁。Paxlovid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2%(48/364),不良反应发生在开始服用Paxlovid后1~7 d。48例患者中,出现消化系统症状者37例(主要表现为腹泻17例、口苦14例等),神经系统症状7例(头晕5例,头痛2例),呼吸系统症状4例(咽痛3例,咽痒1例),肾损伤2例,血尿酸升高、肌痛和皮疹各1例,其中2例同时出现消化系统和神经系统症状,1例同时出现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症状,1例同时出现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和呼吸系统症状;33例(68.8%)不良反应严重程度为1级,15例(31.2%)为2级,无≥3级的严重不良反应发生。除1例因不能耐受2级消化系统症状(恶心+口苦)而停药外,其他患者均完成了5 d的治疗。有不良反应组和无不良反应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指数、吸烟状况、基础疾病和COVID-19临床分型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Paxlovid治疗COVID-19的安全性较好,主要不良反应为消化系统症状,以腹泻、口苦较为多见,症状多较轻微,患者耐受性较好。
  • 陈慧颖,徐达良,朱颖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22, 24(7): 378-380. https://doi.org/10.3760/cma.j.cn114015-20211011-01052
    1例17岁男性患者因肾病综合征接受利妥昔单抗治疗,第1次治疗(500-mg静脉滴注)时未出现明显不适,半年后给予第2次治疗(300-mg静脉滴注)时患者出现四肢乏力、双下肢不能抬起等症状,实验室检查示血钾2.37-mmol/L。治疗前患者血钾4.16-mmol/L,其他实验室检查指标基本正常。考虑为利妥昔单抗导致的急性低钾血症。给予氯化钾口服治疗,第2天患者诉症状有所缓解,无力感消失,血钾3.06-mmol/L;第3天血钾4.34-mmol/L,共补钾3 d。停止补钾次日血钾4.70-mmol/L,患者四肢无力及不适症状消失。之后患者未再应用利妥昔单抗,亦未再出现低钾血症。
  • 合理用药国际网络中国中心组临床安全用药组 中国药理学会药源性疾病学专业委员会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社 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临床安全用药工作组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22, 24(8): 396-403. https://doi.org/10.3760/cma.j.cn114015-20220101-01321
    围手术期镇痛药的使用及管理全过程均存在风险,可由镇痛方式、患者个性化因素或用药错误等引起。为了减少围手术期镇痛药的使用风险,提高安全用药水平,合理用药国际网络中国中心组临床安全用药组、中国药理学会药源性疾病专业委员会、药物不良反应杂志社和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临床安全用药工作组组织国内药学专家和麻醉学专家制定了本指导原则,从管理、药品和特殊人群3个方面阐述围手术期镇痛药的风险防范与管理措施。管理相关风险包括镇痛方案制定过程中的风险、信息/物品/药品传递风险、术中镇痛药和镇痛泵使用的相关风险,可通过制定规章制度、加强培训和完善信息化等途径进行防范。药品相关风险是药品的固有属性,镇痛药分为麻醉性镇痛药、解热镇痛药和镇痛辅助药等,可根据具体药物的风险点制定相应的防范策略。特殊人群包括老年人、妊娠期和哺乳期女性以及儿童等有各自的生理学和药代动力学特点,可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应对措施。通过对围手术期镇痛药使用的全方位监测,可进行风险预测和制定规避方案,实施药学监护,从而保障患者围手术期用药安全。本指导原则适用于围手术期镇痛药使用和监测的所有医务人员。
  • 汪乐,原海燕,叶溪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22, 24(7): 373-375. https://doi.org/10.3760/cma.j.cn114015-20211203-01220
    1例52岁男性原发性支气管肺癌患者接受信迪利单抗200-mg静脉滴注、第1天,安罗替尼胶囊12-mg口服、1次/d,服用14 d;21 d为1个周期。治疗第3个周期实验室检查示患者促甲状腺激素(TSH)0.08 mU/L,未予干预;治疗第5个周期,游离甲状腺素(FT4)11.45-pmol/L,TSH 8.19 mU/L,提示甲状腺功能减退,予左甲状腺素钠片50-μg口服、1次/d,56 d后复查甲状腺功能恢复正常;第8个周期治疗第3天,患者出现口干、多饮、多尿、恶心、呕吐等症状,实验室检查示血pH 7.02、β-羟丁酸6.740-mmol/L,随机血糖66.0-mmol/L,提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停用信迪利单抗及安罗替尼并予补液、胰岛素等治疗,11 d 后酮体转阴,空腹血糖5.8-mmol/L。约2周后实验室检查示糖化血红蛋白7.8%,空腹及早餐后 2 h血清C肽均<0.01-nmol/L,胰岛细胞抗体、胰岛素自身抗体、谷氨酸脱羧酶抗体及蛋白酪氨酸磷酸酶自身抗体均阴性,符合暴发性1型糖尿病(T1DM)特征。停用信迪利单抗及安罗替尼第32天晨,实验室检查示皮质醇50.7-nmol/L,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 2.73-pmol/L,提示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予糖皮质激素治疗。考虑患者为信迪利单抗致自身免疫性多内分泌腺病综合征(APS)Ⅱ型(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暴发性T1DM,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糖皮质激素治疗9个月后复查,皮质醇8:00、16:00和24:00分别为16.6、79.4和17.2-nmol/L,ACTH 1.12-pmol/L。患者仍需接受替代性激素维持治疗。
  • 刘金春,严晓敏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22, 24(12): 667-669. https://doi.org/10.3760/cma.j.cn114015-20220324-00245
    1例38岁女性甲状腺结节患者接受行气散结膏30 g口服、2次/d治疗,1个月为1个疗程,共用药4个疗程,2个疗程之间间隔14 d。末次疗程第29 天,患者出现纳差,皮肤、巩膜黄染和尿液颜色加深,实验室检查示丙氨酸转氨酶(ALT)3-201-U/L,天冬氨酸转氨酶(AST)2-262-U/L,总胆红素(TBil)257.2-μmol/L,直接胆红素(DBil)186.9-μmol/L,碱性磷酸酶(ALP)159-U/L。诊断为药物性肝损伤(重度),考虑与行气散结膏有关。停用该药,予保肝、补液等对症支持治疗。22 d后患者上述症状改善,实验室检查示ALT 209-U/L,AST 117-U/L,TBil 92.7-μmol/L,DBil 63.2-μmol/L,ALP 82-U/L。51 d后患者皮肤、巩膜黄染消退,尿液颜色恢复正常,实验室检查示ALT 37-U/L,AST 22-U/L,、TBil 30.3-μmol/L,DBil 14.7-μmol/L,ALP 58-U/L。
  • 袁梦,杨春艳,武元竹,叶明琪,栾家杰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22, 24(10): 549-551. https://doi.org/10.3760/cma.j.cn114015-20220215-00124
    1例69岁女性患者行卵巢癌细胞减灭术后接受白蛋白紫杉醇+卡铂方案化疗6个周期,此后予奥拉帕利300-mg口服、2次/d。服用奥拉帕利前血小板计数(PLT)151×109/L,用药第14天PLT为17×109/L,血小板相关免疫球蛋白检测结果阳性,考虑为奥拉帕利所致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未再服用奥拉帕利。先后给予血小板生成素、艾曲波帕、甲泼尼龙及输注血小板等治疗,但患者反复出现PLT回升和降低,最高为67×109/L,最低为4×109/L。
  • 赵艳艳,张会鲜,孟路华,冯建博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22, 24(8): 424-429. https://doi.org/10.3760/cma.j.cn114015-20220207-00099
    目的 探讨不同品种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致胆管炎的风险。 方法 通过开放性OpenVigil数据平台,收集美国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数据库2011年第1季度至2021年第3季度纳武利尤单抗、帕博利珠单抗、西米普利单抗、阿维鲁单抗、度伐利尤单抗、阿替利珠单抗、伊匹木单抗和替西木单抗的药品不良事件(AE)报告,采用报告比值比(ROR)法进行胆管炎风险信号挖掘,风险信号的检测阈值设定为AE报告数≥3且ROR的95%置信区间(CI)下限>1。ROR及其95%CI下限值越大表示信号强度越大。比较不同品种ICI导致胆管炎的风险信号强度,并对ICI相关胆管炎患者的主要特点(性别、年龄、原发肿瘤类型、AE发生时间和结局等)进行描述性分析。 结果 收集到ICI相关AE报告52-440例,其中胆管炎报告410例。检测出阳性风险信号的药物有纳武利尤单抗、帕博利珠单抗、阿替利珠单抗、度伐利尤单抗单药治疗和伊匹木单抗联合纳武利尤单抗,其AE报告数分别为213、107、48、5和29(共402例),ROR(95%CI下限)分别为37.88(32.89)、26.07(21.46)、32.12(24.10)、13.63(5.65)和14.46(10.02),风险信号强度为纳武利尤单抗>阿替利珠单抗>帕博利珠单抗>伊匹木单抗+纳武利尤单抗>度伐利尤单抗。有可用数据的报告中,男性多于女性(233例∶110例=2.1∶1),65岁及以上者占55.2%(222/402),非小细胞肺癌占48.0%(193/402)。ICI相关胆管炎可导致42.3%(170/402)的患者住院或住院时间延长,40.0%(161/402)需要紧急治疗,2.0%(8/402)危及生命,15.7%(63/402)死亡。 结论 不同品种ICI致胆管炎风险不同,以纳武利尤单抗风险信号最强。胆管炎是ICI的严重AE,应引起临床关注。
  • 王钰,李佳,潘韵妍,郑逸凡,陈攀,陈杰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22, 24(7): 347-352. https://doi.org/10.3760/cma.j.cn114015-20220515-00427
    目的 挖掘艾多沙班相关不良反应风险信号,为该药临床安全使用提供参考。 方法 检索美国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数据库,收集2011年第2季度至2022年第1季度以艾多沙班为怀疑药物的不良事件(AE)报告,采用报告比值比(ROR)法和比例报告比值比(PRR)法进行艾多沙班不良反应风险信号挖掘,报告数>3、ROR的95%CI下限>1和PRR>2且χ2>4的AE定义为阳性信号。采用国际医学用语词典25.0版的首选术语(PT)和系统器官分类对AE进行分类统计,选取AE报告数和信号强度排名前50位的PT进行分析。 结果 共收集到艾多沙班为怀疑药物的AE报告4-113例,涉及PT 996个。采用ROR法和PRR法进行计算,获得158个阳性PT信号,涉及AE报告1-898例。以报告数和信号强度排名前50位的PT合并筛重后获得PT 89个,涉及AE报告1-468例。报告数居前5位的PT依次为呼吸困难、贫血、房颤、黑便、心力衰竭;信号强度居前5位的PT依次为血管发育异常、泌尿生殖道出血、心脏淀粉样变性、舞蹈病、缺血性脑梗死/强心药水平升高。药品说明书中未收录的PT有45个,其中急性肾损伤、肾功能损害、间质性肺疾病等报告数较多、信号较强。 结论 出血相关事件仍为使用艾多沙班期间需重点监测的药物AE;艾多沙班还可能导致肾损伤和间质性肺疾病,需重点关注。
  • 梁霄, 沈姗, 魏敦灿, 张雅慧, 张文, 卢翠翠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22, 24(8): 429-434. https://doi.org/10.3760/cma.j.cn114015-20220119-00055
    目的 了解左乙拉西坦(LEV)相关肝损伤的临床特征。 方法 检索国内外有关数据库(截至2021年8月31日),收集LEV相关肝损伤病例报告类文献,提取患者基本信息、LEV应用情况、合并用药情况以及肝损伤发生、处置及转归情况等,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 结果 纳入分析的患者17例,男性9例,女性8例;年龄1个月~76岁,平均35岁;原发性癫痫7例,继发性癫痫10例,其中5例合并其他疾病。13例患者有用药剂量记录,均在说明书推荐范围内;13例存在联合用药情况。17例患者开始应用LEV至出现肝损伤的时间为数小时~5个月,其中≤2个月者14例;肝细胞损伤型7例,胆汁淤积型和混合型肝损伤各1例,因缺乏相关数据无法确定肝损伤类型者8例。10例有临床症状记录,包括皮肤或巩膜黄染5例,发热4例,恶心、呕吐和胆汁尿各2例。14例患者停用LEV,其中4例未予其他干预,2~20 d后肝功能好转或恢复正常;10例换用其他抗癫痫药物和/或予对症治疗,9例肝功能好转或恢复正常(5例为5~37 d,4例无转归时间记录),1例行肝移植术后肝功能恢复正常,但再次应用LEV后肝损伤复现,再次停药后好转。2例未停用LEV,1例因肝衰竭和肝性脑病行肝移植术,预后不详;1例发生爆发性肝衰竭并死亡。1例无是否停用LEV记录,予人工肝支持治疗后肝功能恢复正常。 结论 LEV相关肝损伤多发生在用药2个月内,临床表现与其他药物所致肝损伤类似,停药后肝功能多可好转或恢复正常。未停用LEV者预后较差,严重者可致肝衰竭甚至死亡。
  • 张智琪,高杰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22, 24(8): 439-441. https://doi.org/10.3760/cma.j.cn114015-20211222-01291
    1例58岁女性乳腺癌患者行单侧乳腺改良根治术后给予环磷酰胺+盐酸多柔比星脂质体注射液方案化疗2次,化疗前均给予地塞米松注射液5-mg预处理,每次化疗后都出现不同程度的黏膜溃疡,双手、双足红肿,症状呈加重趋势,但几天后均自行好转。第3次化疗后患者双手、双足红肿伴水疱渗液,体温升高,最高达40.0 ℃,背部出现大片红斑,腋下红斑伴糜烂渗出,口腔黏膜溃疡。考虑患者手足综合征的可能性大,予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头孢西丁钠、奥美拉唑等药物治疗,呋喃西林溶液湿敷患处及保持皮肤湿润等外部皮肤护理措施。治疗15 d后患者手足症状好转。后期停用盐酸多柔比星脂质体注射液,改用多西他赛治疗,手足症状未再出现。
  • 陈虹旭,吴庆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22, 24(7): 384-387. https://doi.org/10.3760/cma.j.cn114015-20210119-00050
    1例44岁女性患者因宫颈癌使用多西他赛+卡铂化疗(化疗前1天、化疗第1和2天均给予地塞米松7.5-mg、2次/d),患者前3个疗程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第4次化疗前实验室检查、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和胸腹部CT检查均未见异常;第3和4天,患者轻微恶心,予甲氧氯普胺静脉注射后缓解;第5天,患者突发上腹部胀痛不适,伴恶心、呕吐,胸腹部CT检查提示腹腔大量积液,肾功能检查示血尿素10.29-mmol/L、血肌酐215-μmol/L。排除腹膜转移、急腹症、心功能不全、低蛋白血症、肿瘤腹膜转移等原因后,考虑为多西他赛导致的腹腔积液,进而诱发肾前性急性肾损伤。行腹腔穿刺术抽取腹腔积液并予糖皮质激素和利尿治疗。化疗第8天,患者肾功能恢复正常;第9天,患者腹胀、腹痛明显缓解;第11天,腹部超声检查未探及明显包块及液性暗区。之后患者接受中药治疗宫颈癌,每3~6个月门诊随诊。多次复查胸腹部CT、血常规及肝肾功能,均未见异常。
  • 佟媛旭,李岩,魏雅丽,漆璐,刘晨,李爽,王兴河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22, 24(6): 308-313. https://doi.org/10.3760/cma.j.cn114015-20220224-00149
    目的 比较仿制与原研瑞戈非尼片的安全性。 方法 空腹状态下单剂给药的健康男性人体生物等效性试验(空腹试验)和低脂餐后状态下单剂给药的健康男性人体生物等效性试验(餐后试验)均为单中心、随机、开放、2周期、自身交叉设计的Ⅰ期临床试验。受试制剂为北京双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瑞戈非尼片,参比制剂为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生产的瑞戈非尼片。2项试验中男性健康受试者均随机分为2组,每组均服药2个周期,但服用受试制剂(T)和参比制剂(R)的顺序不同,分别为T-R和R-T组。受试者分别在试验第1、13天空腹或低脂餐后服用受试或参比制剂1片(40-mg)。服药后定期行生命体征、心电图、全身体检和血尿常规、血生化、凝血功能等检查,记录不良事件(AE)的发生情况并进行AE严重程度分级。 结果 空腹试验纳入受试者64例,T-R组和R-T组各32例,受试和参比制剂各获得61和57例受试者的安全性数据;餐后试验纳入受试者76例,T-R组和R-T组各38例,受试和参比制剂各获得74例受试者的安全性数据。空腹试验和餐后试验中,服用受试制剂者AE发生率与服用参比制剂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41.0%(25/61)比31.6%(18/57),χ2=1.125,P=0.289;56.8%(42/74)比45.9%(34/74),χ2=0.183,P=0.188]。2项试验中共发生230例次AE,其中1级228例次(99.1%,受试制剂131例次,参比制剂97例次),2级2例次(0.9%,受试制剂、参比制剂各1例次),无≥3级AE发生。2项试验中AE表现类型一致,最为常见者均为心动过缓,其次为心电图QT间期延长。心电图异常均为例行检查时发现,受试者无明显临床症状。 结论 仿制与原研瑞戈非尼片在空腹和餐后状态下单剂服用后的安全性一致。
  • 刘彤,苏甦,张阳鑫,于思琪,闫素英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22, 24(11): 584-590. https://doi.org/10.3760/cma.j.cn114015-20220304-00183
    目的 了解老年心力衰竭(HF)患者门诊处方中可能加重HF药物的使用情况,并探讨其影响因素。 方法 收集2016年1月至2020年8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门诊老年HF患者的处方,依据2016年美国心脏协会发布的可能诱发或加重HF的处方药(HF-CEPM)目录,识别处方中的HF-CEPM。从处方中提取患者的性别、年龄、疾病诊断、医疗保险、治疗药物、就诊科室、医师职称等信息,对处方中HF-CEPM的使用进行描述性分析。根据处方中是否包含至少1种HF-CEPM目录中的药物,将患者分为HF-CEPM组和非HF-CEPM组,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特征、用药种数、医疗保险、就诊科室和处方医师职称,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处方HF-CEPM的影响因素。 结果 共纳入2-418例患者,其中男性1-264例(52.27%),女性1-154例(47.73%);中位年龄为80(65,99)岁;中位共病种数为1(0,5)种,需要长期服药治疗的前3位共病为高血压病(1-233例,50.99%)、支气管哮喘(448例,18.53%)和糖尿病(385例,15.92%);中位用药种数为5(1,16)种。2-418例患者中有254例(10.50%)使用了HF-CEPM,其中男性142例(55.91%),女性112例(44.09%);使用1、2、3种HF-CEPM的患者分别为224例(88.19%)、26例(10.24%)、4例(1.57%)。使用率在前5位的HF-CEPM为抗高血压药[4.47%(108/2-418)]、肺部用药[2.52%(61/2-418)]、糖尿病用药[1.99%(48/2-418)]、泌尿系统用药[1.12%(27/2-418)]、解热镇痛药[1.03%(25/2-41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共病种数≥1种(1种:OR=3.732,95%CI:2.246~6.623,P<0.001;≥2种:OR=6.054,95%CI:3.624~10.788,P<0.001)和处方用药种数≥5种(OR=4.003,95%CI:2.874~5.693,P<0.001)是处方HF-CEPM的独立影响因素。 结论 老年HF患者门诊处方中HF-CEPM以抗高血压药、肺部用药、糖尿病用药、泌尿系统用药和解热镇痛药最为常见。门诊老年HF患者共病种数和多药治疗是处方HF-CEPM的独立影响因素。
  • 马璐璐,张秀华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22, 24(8): 393-395. https://doi.org/10.3760/cma.j.cn114015-20220520-00450
    合理应用镇痛药控制术后疼痛是提高手术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和预后的重要措施。国内外相关指南均推荐采用多模式镇痛、预防性镇痛、加强围术期目标导向全程镇痛管理等方法控制术后疼痛。但术后镇痛方式和/或镇痛药不合理应用的现象仍普遍存在,部分患者对术后镇痛治疗的满意度不高。术前对患者进行镇痛方法和镇痛药使用相关知识教育、对临床相关科室医师加强术后疼痛治疗的继续教育、医院层面设立急性疼痛服务管理组,对提高术后镇痛满意度和合理应用镇痛药、改善患者预后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芮珉, 朱忠华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23, 25(1): 53-55. https://doi.org/10.3760/cma.j.cn114015-20220328-00249
    1例73岁男性淋巴结转移性肉瘤样癌患者接受替雷利珠单抗注射液 200-mg 静脉滴注、第1天,21 d为1个治疗周期。第10个周期治疗后患者出现头晕、胸闷、恶心、呕吐,实验室检查:随机血糖99.1-mmol/L,血清肌酐(Scr)260-μmo/L,血钾5.8 mmo/L,血钠129-mmol/L,血渗透压368 mOsm/(kg·H2O),血气分析示pH 7.1,乳酸2.8-mmol/L。考虑为酮症酸中毒。给予补液、胰岛素降糖和补充电解质等治疗。5 d后患者症状好转,实验室检查示血钾4.4-mmol/L,血钠134-mmol/L,二氧化碳结合力17.0-mmol/L,空腹C肽 0.02-nmmol/L。7 d后实验室检查示空腹C肽0,餐后2 h C肽0,诊断为暴发性 1型糖尿病,考虑与替雷利珠单抗有关。19 d后患者空腹血糖5.8-mmol/L,餐后2 h血糖 19-mmol/L,Scr 102-μmol/L,血钠139-mmol/L,血氯108-mmol/L,血钾3.9-mmol/L。
  • 刘金春, 张帆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23, 25(2): 114-116. https://doi.org/10.3760/cma.j.cn114015-20220411-00300
    2例患者(例1女,49岁;例2女,51岁)均因睡眠不佳自行口服安神补脑液10-ml、2次/d。2例患者均无合并用药。例1和例2分别在服用安神补脑液7和10 d后出现乏力、纳差,实验室检查示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分别为1-147、1-271、215-U/L和805、333、227-U/L。停用安神补脑液并予保肝治疗7 d后,2例患者乏力、纳差等症状得到改善,ALT、AST、ALP分别降至222、396、122-U/L 和85、23、129-U/L。例1再次服用安神补脑液,2 d后出现上腹部不适伴呕吐,ALT 409-U/L、AST-339-U/L;停用该药并给予保肝治疗近4个月后,ALT 32-U/L、AST-22-U/L,ALP 89-U/L。例2未再服用该药,出院138天复查,ALT 39-U/L、AST 28-U/L、ALP 130-U/L。
  • 丛端端,薛薇,刘晓慧,李可欣,胡欣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22, 24(6): 281-283. https://doi.org/10.3760/cma.j.cn114015-20220606-00495
    由于健康受试者在临床试验中通常无预期的直接临床获益,因此结合其群体特征,在试验各个环节充分评估风险和开展安全性监测尤为重要。健康受试者参与临床试验的风险点存在于试验药物、临床试验设计和试验执行过程等方面,应通过落实药物警戒新规,提升风险管理水平,提高临床试验结果的透明度,以及开展相关的风险管理研究,更好地保障健康受试者的安全和权益。
  • 陈晓琳,李海僖,杨洁,杨海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22, 24(7): 371-373. https://doi.org/10.3760/cma.j.cn114015-20210909-00984
    1例64岁副神经节瘤女性患者,使用盐酸甲氧氯普胺注射液10-mg肌内注射预防化疗引起的呕吐,5-min后出现心悸、出汗、头痛、四肢无力等不适症状,血压升高至214/101-mmHg(1-mmHg=0.133-kPa),诊断为高血压危象,给予乌拉地尔25-mg静脉注射,并持续监测患者血压,约12-h后患者症状好转,血压逐渐恢复正常。说明书提示嗜铬细胞瘤和副神经节瘤患者禁用甲氧氯普胺。本例患者因使用该药发生高血压危象,延长了住院时间,属于F级用药错误。
  • 卢美芝,李文豪,杨椹,颜文盛,张云芳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22, 24(11): 606-608. https://doi.org/10.3760/cma.j.cn114015-20220314-00203
    1例62岁男性患者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规范服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和阿托伐他汀钙;1周后,因合并幽门螺杆菌(Hp)感染,患者接受四联抗Hp药物治疗(阿莫西林胶囊、克拉霉素、胶体酒石酸铋胶囊、泮托拉唑钠肠溶片),用药2~3 d后患者出现全身乏力、恶心、关节不适、肌肉酸痛。实验室检查:血肌红蛋白(MYO)>1-000-mg/L,血清肌酐(Scr)69-mmol/L,尿素氮(BUN)3.5-mmol/L,碱性磷酸酶(ALP)148-U/L,丙氨酸转氨酶(ALT)750-U/L,天冬氨酸转氨酶(AST)850-U/L,γ-谷氨酰转肽酶(γ-GT)181-U/L;乳酸脱氢酶(LDH)1-177-U/L,肌酸激酶(CK)8-144-U/L,CK-MB 255-U/L。考虑可能为他汀类药物引起的横纹肌溶解症,停用该药,给予碱化尿液、补液等对症支持治疗,继续抗Hp治疗,但CK仍进行性升高。停用阿托伐他汀钙4 d后CK达15-794-U/L。考虑患者横纹肌溶解可能与克拉霉素与阿托伐他汀钙的相互作用有关,遂停用抗Hp四联药物;停药第2天患者诉肌肉酸痛较前减轻;第4天CK等血清酶学指标开始下降;第8天患者乏力及肌肉酸痛完全消失,CK 908-U/L;第15天ALT 105-U/L、AST 42-U/L、γ-GT 107-U/L、CK 143-U/L、CK-MB 29-U/L、LDH 339-U/L;5周后患者再次服用阿托伐他汀钙,未再出现肌痛及乏力,复查血生化指标均未见异常。
  • 王艳玲,张青霞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22, 24(7): 341-346. https://doi.org/10.3760/cma.j.cn114015-20220310-00201
    目的 了解和分析华法林用药错误(ME)发生情况及其相关因素以避免或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方法 收集全国临床安全用药监测网(监测网)2016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收到的来自全国各地的所有ME报告,从中筛选出华法林ME报告,对ME的分级、错误内容、引发错误人员、发现错误人员和引发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 设定时段内监测网共收到我国13个省市30家医院上报的ME报告59-987例,其中华法林ME报告149例(0.3%),涉及患者149例。149例患者中男性94例(63.1%),女性55例(36.9%);年龄2~87岁;华法林用药指征为心房颤动者78例,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47例,深静脉血栓10例,肺栓塞10例,先天性心脏病4例;轻型ME 132例(88.6%),严重型17例(11.4%),其中1例死亡。华法林ME内容以用量错误居首位,占29.5%(44/149);其次为给药频次错误,占26.2%(39/149);再次为品种错误,占22.2%(33/149)。149例ME中,引发错误的人员为医师者102例(68.5%),药师25例(16.8%),患者/家属22例(14.8%)。医师引发的102例ME中,94例被药师或护士拦截,未被拦截的8例均为严重型ME[药物选择错误(未基于药物相互作用选择药物)7例,用量错误1例];药师引发的25例ME中,24例被护士、医师或患者/家属拦截,未被拦截的1例为用量错误(严重型ME),经临床联合抗凝治疗,无血栓栓塞事件发生;患者/家属引发的22例ME中,14例被医师、护士或药师拦截,未被拦截的8例均为严重型ME(用量错误1例、给药频次错误2例、品种错误5例),其中用量错误1例死亡。共132例ME被及时发现而成功拦截,发现错误的人员中药师61例,占46.2%;护士53例,占40.1%;医师10例,占7.6%;患者/家属8例,占6.1%。引发错误的主要因素是知识欠缺,占57.1%(85/149);其次是疲劳、看错、机器故障等占22.8%(34/149);再次是技术不熟练,占 13.4%(20/149)。 结论 华法林ME内容以用量错误居首位,品种错误和药物选择错误引发的严重型ME较多。药师在发现和拦截华法林ME中起着重要作用。知识欠缺是引发错误的首要因素。
  • 丁征,郑英丽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22, 24(7): 337-340. https://doi.org/10.3760/cma.j.cn114015-20220509-00403
    国内外相关指南推荐直接口服抗凝药(DOAC)作为心房颤动和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抗凝治疗的一线药物。与华法林相比,DOAC剂量相对固定,药物相互作用有限,不需要治疗药物监测。但DOAC给抗凝治疗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一系列新的用药安全挑战。药师应通过完善相应药学服务机制如协助医师确保DOAC处方适宜性、规范实验室监测流程、设置潜在药物相互作用预警以及加强抗凝药物转换和围术期抗凝治疗的管理等多种途径,为DOAC的安全使用保驾护航。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后疫情时代,将DOAC纳入抗凝门诊的规范化管理是传统抗凝门诊工作的重要拓展,可降低患者暴露于新型冠状病毒的风险。此外,临床药师人力和精力通常受限,DOAC相关临床决策支持系统的应用有助于改善处方的适宜性和减少药物不良事件的发生。
  • 任秀华,余恒毅,方一念,张冬林,陈倩,雷永芳,刘东,刘喆隆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22, 24(6): 300-307. https://doi.org/10.3760/cma.j.cn114015-20220218-00138
    比较仿制贝伐珠单抗注射液WBP264与原研贝伐珠单抗注射液Avastin-在健康男性志愿者单次静脉给药的药代动力学和安全性。 方法 研究设计为随机、双盲、单剂量、平行、对照的Ⅰ期临床试验。将公开招募的健康男性受试者随机分入试验组(静脉输注WBP264)与对照组(静脉输注Avastin-),给药剂量为3-mg/kg。给药前30-min内、给药开始后45-min、给药结束即刻、给药后2.5、3.5、5.5、9.5、13.5、24、48-h和第5、8、15、22、29、36、43、57、71、85和99天采集受试者外周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药浓度,绘制血药浓度-时间曲线及其半对数图,计算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包括从0时至最后一个浓度可准确测定的样品采集时间t的AUC(AUC0-t)和从0时至无限时间(∞)的AUC(AUC0-∞)]、血药峰浓度(Cmax)、达峰时间(Tmax)、血浆消除半衰期、清除率和表观分布容积等药代动力学参数。试验组与对照组AUC0-t、AUC0-∞和Cmax几何均值比值的90%置信区间(CI)介于0.80~1.25,表明 WBP264与Avastin-药代动力学相似。在给药观察期间及每次采血随访时,对受试者进行体格、生命体征、心电图、实验室检查,记录不良事件(AE)发生情况并进行AE严重程度分级以及AE与试验药物相关性评价。给药前和给药后第8、15、29、43、71和99天进行抗药抗体及其中和抗体检测,评估药物的免疫原性。 结果 纳入试验的受试者为78例,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9例。试验组有2例退出试验(未给药和给药后因个人原因退出各1例),安全性分析集77例,药代动力学分析集76例。2组受试者年龄、身高、体重和体重指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贝伐珠单抗血药浓度-时间曲线变化趋势相似,AUC0-t、AUC0-∞、Cmax的几何均值比值(90%CI)分别为1.04(0.98~1.10)、1.03(0.98~1.10)、1.09(1.03~1.14)。试验组与对照组受试者总体AE发生率[89.5%(34/38)比87.2%(34/39)]、与试验药物可能相关AE发生率[86.8%(33/38)比79.5%(31/39)]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E严重程度仅试验组有1例为3级且经评估与药物无关,余为1~2级,以1级占绝大多数。试验组和对照组抗药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5%(4/38)比10.3%(4/39),P>0.05)。抗药抗体阳性者中和抗体检测均为阴性。 结论 WBP264与Avastin-的药代动力学和安全性相似。
  • 刘琛, 赵浩, 王宁, 李靖杰, 褚燕琦, 闫素英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22, 24(8): 404-409. https://doi.org/10.3760/cma.j.cn114015-20220310-00200
    目的 评价神经外科围手术期患者使用丙戊酸钠预防癫痫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 回顾性收集2021年3至6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围手术期使用丙戊酸钠患者的病历资料,记录患者基本信息、丙戊酸钠使用及合并用药情况、丙戊酸血药浓度(参考范围为50~100-mg/L)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分析丙戊酸钠首次静脉注射剂量和并用药物对患者丙戊酸血药浓度的影响以及丙戊酸钠预防癫痫的效果和安全性。 结果 纳入分析的患者共107例,男性48例,女性59例;年龄(54±13)岁;丙戊酸钠静脉给药中位总用量为5-600-mg(范围800~17-600-mg),静脉给药中位疗程为3 d(范围1~10 d),丙戊酸血药浓度为(53.5±19.6)mg/L;中位住院时间为16 d(范围6~49 d)。所有患者住院期间未出现癫痫发作。38.3%(41/107)的患者丙戊酸钠首次静脉注射剂量不足,其血药浓度及血药浓度达标率均明显低于首次静脉注射剂量适当的患者[(43±21)mg/L比(60±16)mg/L,P<0.001;22.0%(9/41)比78.5%(51/65),P<0.001]。6例患者丙戊酸钠与碳青霉烯类药物并用1 d,其中3例血药浓度未达标,但并用与未并用碳青霉烯类药物患者比较,丙戊酸血药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3±26)mg/L比(54±19)mg/L,P=0.187]。107例患者中有49例(45.8%)发生60例次不良反应,包括高氨血症33例(30.8%)、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升高12例(11.7%)、低纤维蛋白原血症3例(2.9%)、低钠血症6例(5.6%)、肝损伤4例(3.7%)、肾损伤和血小板减少各1例(0.9%)。不良反应严重程度为1、3、4级者分别为39、9、1例,3级及以上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3%(10/107);10例严重不良反应患者中高氨血症脑病7例,肝损伤2例,高氨血症脑病+肝损伤1例。1例发生3级不良反应的患者因原发病(脑肿瘤伴卒中)死亡。 结论 神经外科围手术期使用丙戊酸钠预防癫痫总体上安全有效,存在血氨升高、肝损伤、凝血功能障碍等不良反应。首次静脉注射剂量不足和并用碳青霉烯类药物可影响丙戊酸血药浓度,需引起注意。
  • 刘雨蒙, 朱宝强, 边原, 龙恩武, 王国俊, 胡佳强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22, 24(12): 617-623. https://doi.org/10.3760/cma.j.cn114015-20220505-00395
    目的 了解围手术期患者利伐沙班相关不良事件(AE)的临床特点。 方法 检索有关数据库(截至2022年4月20日),收集围手术期使用利伐沙班致AE的病例报告类文献,提取患者基本信息(国籍、性别、年龄、病史、利伐沙班使用情况、合并用药情况、AE的发生、干预和预后等),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 结果 共收集到围手术期使用利伐沙班致AE的病例报告42篇,涉及11个国家46例患者,男性25例(54.3%),女性21例(45.7%),年龄16~96岁;为预防术后静脉血栓形成,术前使用利伐沙班者34例;为预防术后发生心房纤颤、脑卒中或全身血栓形成,术后使用利伐沙班者7例;围手术期停用利伐沙班者4例;未说明使用利伐沙班原因者1例;21例患者有既往病史记录,主要为高血压病、高脂血症、糖尿病等;22例患者有围手术期合并用药记录,主要为抗生素、非甾体抗炎药、镇痛药、心脑血管用药等;31例患者有AE发生时间记录,最早为用药后2 h,最晚为用药后2个月,多数在用药后1个月内;AE类型包括出血29例,肝损伤7例,过敏反应6例,肾损伤3例,血栓3例、血小板增高2例,血小板减少、肺栓塞、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急性发作、视力丧失各1例。发生AE后,31例患者停用利伐沙班,换用其他抗凝药和对症治疗后好转,1例更换合并药物以及减少利伐沙班剂量后好转,2例未及时停药者发生新的过敏反应,2例恢复使用利伐沙班后好转,1例因消化道出血导致失血性休克死亡,9例患者预后情况不详。46例患者中18例存在用药错误,其中16例为用量错误,2例为配伍错误。 结论 围手术期使用利伐沙班所致AE以出血最为常见,主要发生在用药后1个月内,停药并换用其他抗凝药及对症治疗后总体预后较好;用药错误是导致围手术期使用利伐沙班相关AE的原因之一。
  • 郑飞浪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23, 25(2): 120-122. https://doi.org/10.3760/cma.j.cn114015-20220507-00399
    1例75岁男性患者因肺癌给予信迪利单抗注射液200-mg静脉滴注、第1天,21 d为1个治疗周期。第5个周期用药3 d后,患者出现下肢浮肿、全身皮肤黄染。实验室检查:丙氨酸转氨酶(ALT) 914-U/L,天冬氨酸转氨酶(AST) 622-U/L,碱性磷酸酶(ALP) 385-U/L,总胆红素(TBil)152.6-μmo1/L,直接胆红素(DBil)87.9-μmol/L,间接胆红素(IBil)64.7-μmol/L,总胆汁酸(TBA)25.8-μmol/L。经实验室与辅助检查排除其他原因导致的肝损伤,诊断为药物性肝损伤,考虑与信迪利单抗有关。先后给予还原型谷胱甘肽、复方甘草酸苷、腺苷蛋氨酸、多烯磷脂酰胆碱、异甘草酸镁及熊去氧胆酸等治疗,患者下肢浮肿、全身皮肤黄染症状逐渐消退。25 d后复查ALT 33-U/L,AST 33-U/L,ALP 92-U/L,TBil 18.2-μmol/L,DBil 5.2-μmol/L,IBil 13.0-μmol/L,TBA 7.4-μmol/L。
  • 陈彦豪,周晓滨,范爽,王晓东,段立伟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22, 24(9): 490-491. https://doi.org/10.3760/cma.j.cn114015-20220610-00513
    1例62岁女性骨质疏松患者口服阿仑膦酸钠70-mg、1次/周(早餐前30-min饮足量水顿服,服用时及服用后均保持立位)。用药3次后出现吞咽时胸骨后刺痛,偶有反酸及上腹部隐痛。胃镜检查示食管距门齿20~37-cm处可见多发浅溃疡,表面覆黄白苔。考虑为食管炎,可能与阿仑膦酸钠有关。停用该药,给予抑酸、修复黏膜和适当补液治疗,并予全流食。2 d后胸骨后刺痛减轻;7 d后胸骨后刺痛较前明显减轻,反酸及上腹部隐痛消失;1个月后吞咽时胸骨后刺痛消失。
  • 张丽娜,方薇,李进峰,高健,王冰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22, 24(9): 492-494. https://doi.org/10.3760/cma.j.cn114015-20220119-00060
    1例78岁女性患者因淋巴瘤复发给予奥布替尼100-mg口服、1次/d,用药第2天患者粪潜血呈弱阳性,3 d后纤维蛋白原0.61-g/L,经冷沉淀凝血因子和冰冻血浆静脉滴注治疗后,纤维蛋白原略有恢复,患者未按医嘱规律服用奥布替尼,纤维蛋白原恢复至1.71-g/L。再次给予规律奥布替尼治疗,纤维蛋白原降至0.74-g/L,并出现双下肢内侧皮肤多处不规则瘀斑及出血点。停用奥布替尼,给予2次冷沉淀凝血因子10 U静脉滴注后,患者纤维蛋白原恢复至2.17-g/L。再次给予奥布替尼治疗后,纤维蛋白原降至0.94-g/L,再次间断输注冷沉淀凝血因子治疗3次,患者纤维蛋白原恢复至3.82-g/L。考虑患者纤维蛋白原降低为奥布替尼所致。
版权信息

出版单位:药物不良反应杂志社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国际刊号:ISSN 1008-5734

国内刊号:CN 11-4015/R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广安门内大街118号院东华金座1089室

邮编:100053

电话:15611475509

E-mail: cadrj@sina.com

访问统计

访问总数:

当日访问总数:

当前在线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