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卫文, 王鲁闽, 张劲松, 蒋桂平, 孙昊, 金花, 曹云, 张华忠, 王淦楠, 石齐芳
目的 探讨急诊输液室左氧氟沙星不良反应的临床特点。 方法 研究设计为单中心前瞻性队列研究。按照预先制定的“急诊输液室药物不良反应(ADR)处置流程”和“加强流行病学中观察性研究报告”(STROBE)规范对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医学中心输液室发生的ADR病例进行管理、记录和数据收集。对2019年11月至2022年10月间左氧氟沙星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严重程度、临床特征、干预措施、结局及随访情况进行总结和分析。 结果 在设定时段内共发生ADR 426例,其中62例(14.55%)与左氧氟沙星相关,包括男性27例(43.55%),女性35例(56.45%),年龄39(29,59)岁。96.77%(60/62)的ADR发生在静脉输注左氧氟沙星2 h内,严重程度为1、2、3级者分别为44例(70.97%)、10例(16.13%)和8例(12.90%),无4级ADR病例发生。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皮肤黏膜反应,主要为皮疹和瘙痒;其次是心血管系统和神经系统反应,主要为血压下降、心慌/心悸和头晕。皮肤黏膜反应在严重程度为1级者中更常见,而心血管、消化、呼吸、神经系统和全身反应在2、 3级者中更多见,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62例患者在ADR症状出现后均给予停药、更换输液器和0.9%氯化钠注射液冲管等处理,24例(38.71%)给予药物干预,其中2例使用了肾上腺素。干预后,所有患者的症状均缓解,中位缓解时间为49 min。 结论 左氧氟沙星是急诊输液室常见的易引起ADR的药物之一,其临床表现主要为皮疹和瘙痒,严重程度大多数为轻度,及时停药或给予药物干预后其预后良好。但严重ADR的救治尚待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