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源性神经系统不良反应” 栏目所有文章列表

(按年度、期号倒序)

  •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 全选
    |
  • 崔利强, 郭代红, 朱曼, 王天琳, 高奥, 赵安琪, 伏安, 肖静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25, 27(2): 84-90. https://doi.org/10.3760/cma.j.cn114015-20240618-00416
    目的 借助临床药物不良事件主动监测与智能评估警示系统-Ⅱ(ADE-ASAS-Ⅱ)和文本分类技术,基于医院信息系统(HIS)住院患者信息,构建运动障碍自动监测模块,探索其在开展真实世界药源性运动障碍(DIMD)研究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收集整理文献综述、个案报道、自发报告和患者病历等资料,基于ADE-ASAS-Ⅱ系统和文本分类技术筛选关键词集,构建自动监测模块。选取2022年10月10至16日解放军总医院(我院)住院患者信息,将人工评价与系统报警病例进行对比,评价自动监测模块的性能,通过反复机器学习对其进行优化。收集2022年我院使用丙戊酸钠住院患者的病历,应用构建的运动障碍自动监测模块,分析丙戊酸钠相关运动障碍的发生情况。 结果 共收集到4 918例住院患者(146例出现运动障碍),经过反复模块调试确定了运动障碍自动监测模块最终设置条件,包括纳入标准(文本关键词43个,诊断3个)和排除标准(忽略文本11个,忽略文档标题20个)。2022年我院使用丙戊酸钠的住院患者有1 138例,通过自动监测模块监测到以抽动、震颤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DIMD发生率为1.67%(19/1 138)。 结论 基于机器学习和人工评价构建的药源性运动障碍自动监测模块,可用于监测DIMD的发生情况,为临床药物警戒工作提供信息。
  • 赵唯炜, 赵丽玲, 谢若函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25, 27(2): 91-98. https://doi.org/10.3760/cma.j.cn114015-20240722-00614
    目的 了解甲氨蝶呤(MTX)和/或阿糖胞苷(Ara-C)鞘内化疗致脊髓病的临床特征。 方法 检索国内外有关数据库(截至2024年2月18日),收集MTX和/或Ara-C鞘内化疗致脊髓病的病例报告,提取患者一般情况(性别、年龄、原发疾病等)、MTX和/或Ara-C鞘内给药情况、既往放疗情况,以及脊髓病的发生时间、临床表现、脊柱磁共振成像(MRI)结果、脑脊液检验结果、治疗及转归等情况,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 结果 共纳入文献75篇,涉及104例患者,其中男性62例,女性35例,性别不详7例;年龄1~74岁,中位年龄26岁。原发疾病为血液系统恶性肿瘤者101例,其他实体瘤3例;发生脊髓病前,有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浸润者42例。联合应用MTX和Ara-C鞘内注射者73例,单用MTX者21例,单用Ara-C者10例。鞘内注射次数为1~62次,中位注射次数为5次。既往接受过放射治疗者29例。发生脊髓病时MTX累积剂量为7.5~480.0 mg,中位累积剂量为60.0 mg;AraC累积剂量为15~1 599 mg,中位累积剂量为280 mg。脊髓病发生时间为末次鞘内注射后即刻至365 d,中位发生时间为2 d。临床表现主要为双下肢无力,尿、便失禁或潴留,感觉异常,截瘫等。53例MRI检查显示脊柱异常,32例脑脊液蛋白定量、鞘内碱性蛋白或同型半胱氨酸异常。诊断脊髓病后,86例患者接受药物治疗、放射治疗、血浆置换和脑脊液置换等处理,18例是否接受治疗不详。治疗药物包括糖皮质激素、B族维生素、叶酸、免疫球蛋白、亚叶酸钙、S-腺苷蛋氨酸和右美沙芬。104例患者中20例完全缓解,中位缓解时间为30 h;25例部分缓解,中位缓解时间为120 d;32例无明显好转;26例死亡;1例转归不详。 结论 MTX和/或Ara-C鞘内注射后发生脊髓病的中位时间为2 d,主要临床表现为双下肢无力,尿、便失禁或潴留,感觉异常,截瘫等,部分患者脊柱MRI、脑脊液蛋白定量、鞘内碱性蛋白等异常。患者诊断脊髓病后应立即停止鞘内注射,可考虑药物、脑脊液置换等治疗,临床转归较差。
  • 戴珩珩, 孔炜伟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25, 27(2): 99-106. https://doi.org/10.3760/cma.j.cn114015-20240701-00503
    目的 了解纳武利尤单抗致垂体炎的临床特点,为临床安全使用该药提供参考。 方法 检索国内外有关数据库(截至2024年5月31日),收集纳武利尤单抗致垂体炎的病例报告类文献。提取患者性别、年龄、原发疾病、纳武利尤单抗单药和联合用药情况、垂体炎发生情况、关联性评价、干预措施及转归,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 结果 纳入分析的病例报告共56篇,英文文献53篇,中文文献3篇。涉及59例患者,男性40例,女性19例;年龄26~84岁,平均61岁;原发疾病为恶性黑色素瘤者20例,肾细胞癌19例,肺癌11例,舌咽癌4例,食管癌2例,胃癌、结肠癌和胸膜间皮瘤各1例。59例患者中使用纳武利尤单抗单药治疗者33例,与伊匹木单抗联用24例,与安罗替尼和铂类药物联用各1例。纳武利尤单抗单药致垂体炎的平均时间为用药后25.6周,联合用药发生垂体炎的平均时间为用药后9.9周。纳武利尤单抗致垂体炎的主要临床表现为疲劳、厌食、头痛和恶心等。56例患者停止使用纳武利尤单抗并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其中20例临床症状改善后恢复纳武利尤单抗治疗;3例停药情况及治疗方案不详。59例患者中,4例痊愈,46例症状缓解,2例垂体功能未恢复,4例死亡,1例继发自身免疫性血管炎,1例继发免疫性肝炎,1例转归情况不详。 结论 纳武利尤单抗单药所致垂体炎发生的平均时间长于联合用药,其主要临床表现为疲劳、厌食、头痛等,及时停药并接受糖皮质类激素治疗后大部分患者预后良好,但严重者可致死亡。
在线办公
版权信息

出版单位:药物不良反应杂志社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国际刊号:ISSN 1008-5734

国内刊号:CN 11-4015/R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广安门内大街118号院东华金座宣武医院教学楼1089室

邮编:100053

电话:15611475509

E-mail: cadrj@sina.com

友情链接
访问统计

访问总数:

当日访问总数:

当前在线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