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及儿童专题” 栏目所有文章列表

(按年度、期号倒序)

  •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 全选
    |
  • 郭金, 赵芃, 刘春容, 廖明雨, 陈靖文, 吴建茹, 任燕, 荣彪, 戚欢阳, 陈沫良, 孙鑫, 谭婧, 熊益权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25, 27(9): 530-536. https://doi.org/10.3760/cma.j.cn114015-20250303-00111
    目的 探讨妊娠期使用四环素类抗生素与子代发生先天畸形的相关性,为妊娠期抗生素的合理使用提供循证依据。 方法 收集2015年1月至2024年9月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和加拿大不良反应警戒系统(CVAR)数据库数据,采用树状扫描统计量(TreeScan)法、比例报告比值比(PRR)法、报告比值比(ROR)法、贝叶斯置信传播神经网络模型(BCPNN)法和英国药品和保健产品管理局(MHRA)综合标准法,挖掘妊娠期使用四环素类抗生素者其子代发生先天畸形的风险信号;符合全部5种方法阈值标准的信号被判定为风险信号。基于2013年1月至2021年12月厦门市全妊娠期药品暴露与不良妊娠结局队列(DEEP)数据,针对筛出的具有风险信号的药物,采用基于倾向性评分匹配(PSM)的泊松回归模型,分析妊娠早期四环素类抗生素暴露与子代发生先天畸形的相关性,计算暴露组的调整相对危险度(aRR)及其95%置信区间(CI);同时应用敏感性分析验证上述结果的可靠性。 结果 从FAERS和CVAR数据库共获取304 098份妊娠期不良事件报告,与四环素类抗生素相关的不良事件报告共5 028例,其中子代发生先天畸形的报告共1 026例,主要涉及肌肉骨骼系统先天畸形、其他的消化系统先天畸形及其他先天畸形。风险信号挖掘结果显示,四环素类抗生素可能是子代发生上述其他的先天畸形的风险信号。DEEP数据中共纳入孕产妇411 936例,经PSM后,共240例妊娠早期使用四环素类抗生素的孕产妇纳入分析。结果显示,妊娠早期四环素类抗生素暴露与子代先天畸形之间无显著相关性(aRR=0.75,95%CI: 0.26~2.17);4项敏感性分析结果亦未显示其显著相关性。 结论 FAERS和CVAR数据库数据挖掘结果提示妊娠期使用四环素类抗生素与子代先天畸形可能存在关联,但DEEP研究结果未证实该相关性。

  • 徐琳, 苗敏, 张艳兰, 宋蕊, 王彩英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25, 27(9): 537-544. https://doi.org/10.3760/cma.j.cn114015-20250219-00079
    目的 系统评价尼塞韦单抗预防婴幼儿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 检索国内外有关数据库(截至2025年2月12日),收集尼塞韦单抗预防新生儿和婴幼儿(≤2岁)RSV感染的随机对照试验(RCT)。试验组为尼塞韦单抗单剂注射,对照组为安慰剂或无干预,观察时间≥150 d。有效性结局指标包括急性下呼吸道感染(LRTI)、因RSV感染而就诊、因RSV感染而住院和严重RSV感染事件的发生率,安全性结局指标为尼塞韦单抗注射后不良事件(AE)的发生情况。采用Cochrane协作网偏倚风险评估工具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4统计软件进行meta分析。效应值为相对危险度(RR)及其95%置信区间(CI)。 结果 共纳入4项RCT,包括11 051例婴幼儿,试验组6 032例,对照组5 019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急性LRTI的发生率[4.94%(298/6 032)比5.70%(286/5 019),RR=0.57,95%CI:0.41~0.81]、因RSV感染就诊率[1.85%(37/1 995)比7.11%(71/998),RR=0.26,95%CI:0.18~0.38]、因RSV感染住院率[0.31%(19/6 032)比1.75%(88/5 019),RR=0.17,95%CI:0.07~0.43]和严重RSV感染的发生率[0.10%(5/5 038)比1.52%(69/4 523),RR=0.07,95%CI:0.03~0.17]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而2组在观察期内的AE、≥3级AE、特别关注的AE和死亡事件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无尼塞韦单抗相关的死亡事件发生。 结论 尼塞韦单抗单剂注射可有效预防婴幼儿RSV感染,且安全性良好。

  • 李丹妮, 丁雯雯, 刘晓娜, 魏平平, 张磊, 梁卉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25, 27(9): 545-551. https://doi.org/10.3760/cma.j.cn114015-20250220-00084
    目的 分析儿童B细胞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应用贝林妥欧单抗的安全性。 方法 收集2022年1月至2024年11月青岛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院应用贝林妥欧单抗治疗的B细胞型ALL患儿的人口学资料和临床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人口学资料包括性别、年龄;临床资料包括白血病危险度、应用贝林妥欧单抗前白血病微小残留病(MRD)是否转阴、贝林妥欧单抗用药疗程,以及用药后安全性指标:药物相关发热、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RS)、心率增快、血压异常、转氨酶升高、免疫效应细胞相关神经毒性综合征(ICANS)、口腔黏膜炎、皮疹、感染。分别以是否发生CRS、是否出现转氨酶升高进行分组,对比分析组间人口学资料及临床资料的差异。 结果 共纳入应用贝林妥欧单抗治疗的B细胞型ALL患儿33例,其中男性21例,女性12例;年龄5.2(4.7,7.0)岁,范围1.7~10.0岁;白血病危险度评估低度危险2例,中度危险23例,高度危险8例;应用贝林妥欧单抗治疗前MRD阴性16例,阳性17例;应用贝林妥欧单抗14 d疗程者8例,28 d疗程者25例。B细胞型ALL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1.8%(27/33)。在27例发生不良反应的患儿中,严重不良反应5例(均为3级,18.5%)。33例患者中,发生药物相关发热者21例(63.6%),其中CRS 16例(48.5%);发生转氨酶升高10例(30.3%),感染5例(15.2%),皮疹4例(12.1%),心率增快3例(9.1%),ICANS 2例(6.1%),口腔黏膜炎1例(3.0%)。发生与未发生CRS组间、转氨酶升高与正常组间性别、年龄、白血病危险度、用药前MRD水平、贝林妥欧单抗用药疗程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B细胞型ALL患儿应用贝林妥欧单抗不良反应以CRS、转氨酶升高最为多见,但多数反应轻微,患儿耐受性较好,恢复快,总体安全性较好。

在线办公
版权信息

出版单位:药物不良反应杂志社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国际刊号:ISSN 1008-5734

国内刊号:CN 11-4015/R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广安门内大街118号院东华金座宣武医院教学楼1089室

邮编:100053

电话:15611475509

E-mail: cadrj@sina.com

友情链接
访问统计

访问总数:

当日访问总数:

当前在线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