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报告” 栏目所有文章列表

(按年度、期号倒序)

  •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 全选
    |
  • 吴海婷, 王汉萍, 叶葳, 李雪梅, 郑可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25, 27(4): 245-247. https://doi.org/10.3760/cma.j.cn 114015-20240711-00533
    1例66岁女性患者因肺腺癌服用第一代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抑制剂克唑替尼250 mg、2次/d。用药前,患者肝肾功能正常;用药1个月后血清肌酐(Scr)85 μmol/L,丙氨酸转氨酶115 U/L。停用克唑替尼10 d后,Scr和丙氨酸转氨酶均恢复正常。1个月后患者行右肺下叶切除术,术后再次使用克唑替尼,出现下肢水肿、纳差等症状,用药3月余后Scr 129 μmol/L、丙氨酸转氨酶96 U/L、天冬氨酸转氨酶83 U/L。将克唑替尼改为第二代ALK抑制剂阿来替尼600 mg口服、2次/d,患者胃肠道症状和肝功能迅速改善,但Scr仍然逐渐升高(140~150 μmol/L)。肾穿刺活检病理提示IgA肾病,急性肾小管损伤。使用阿来替尼4个月后,患者Scr 174 μmol/L,遂停用该药,停药1个月后Scr 125 μmol/L。因肿瘤进展,患者重新启用减量的阿来替尼(300 mg、2次/d),3个月后Scr上升至177 μmol/L。之后患者因肿瘤进展将阿来替尼更换为第三代ALK抑制剂洛拉替尼100 mg、1次/d,用药6个月后肿瘤病情得到控制,Scr下降至124 μmol/L。
  • 郭宁宁, 张艳丽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25, 27(4): 248-251. https://doi.org/10.3760/cma.j.cn114015-20240918-00050
     1例70岁男性患者因急性髓系白血病给予维奈克拉100 mg口服、1次/d治疗。用药前实验室检查示血钾3.61 mmol/L、血钙 1.88 mmol/L、无机磷酸盐1.33 mmol/L、尿酸276.3 μmol/L、天冬氨酸转氨酶(AST)23 U/L、γ 谷氨酰转移酶(GGT)179 U/L、乳酸脱氢酶(LDH)797 U/L。用药6 h后患者出现胸闷、气喘、发热伴畏寒,体温最高38.3 ℃。实验室检查示血钾 5.54 mmol/L、血钙 1.76 mmol/L、无机磷酸盐3.41 mmol/L、血尿酸827.2 μmol/L、AST 205 U/L、GGT 157 U/L、LDH 4 789 U/L、D-二聚体51.19 mg/L,考虑维奈克拉导致肿瘤溶解可能性大。立即停用维奈克拉,予吸氧、心电监护、补液、碱化尿液、降尿酸等对症治疗。当日患者发热缓解,次日胸闷气喘症状好转,3 d后血钾 4.24 mmol/L、血钙2.02 mmol/L、无机磷酸盐1.76 mmol/L、血尿酸 275.0 μmol/L、AST 37 U/L、GGT 80 U/L、LDH 1 146 U/L、D-二聚体 7.97 mg/L;恢复维奈克拉治疗,患者未再出现肿瘤溶解综合征相关症状。
  • 于福文, 刘玉波, 田书霞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25, 27(4): 251-253. https://doi.org/10.3760/cma.j.cn114015-20240724-00624
    1例71岁女性患者因结肠恶性肿瘤肠梗阻行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术后7 h患者出现发热症状。因怀疑腹腔感染,于手术当日给予美洛西林2 g静脉滴注,1次/8 h。3 d后因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给予先诺特韦(0.75 g)/利托那韦(0.1 g)口服、1次/12 h。用药2 d后患者的血清肌酐(Scr)从治疗前的40.2 μmol/L上升至165.1 μmol/L,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从治疗前的100.6 ml/(min·1.73 m2)下降至26.7 ml/(min·1.73 m2),无明显少尿。怀疑药物导致的急性肾损伤(AKI),停用美洛西林和先诺特韦/利托那韦。停药3 d后,患者的肾功能好转,Scr 78.1 μmo1/L;15 d后,Scr 49.7 μmo1/L,eGFR 93.8 ml/(min·1.73 m2)。考虑患者的AKI很可能与先诺特韦/利托那韦有关,但不能除外先诺特韦/利托那韦与美洛西林并用致肾毒性增强所致的可能性。
  • 王可欣, 孙宝, 罗芝英, 雀苏云, 张毕奎, 刘文辉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25, 27(4): 253-256. https://doi.org/10.3760/cma.j.cn114015-20240731-00660
    1例55岁男性因左上肺鳞癌术后接受免疫联合化疗方案治疗[替雷利珠单抗200 mg静脉滴注、第1天,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470 mg静脉滴注、第1天,卡铂500 mg静脉滴注、第1天],21 d为1个治疗周期。第1个周期用药后半个月余,患者双下肢出现对称性分布的多发紫红色瘀点,压之不褪色,予抗过敏处理后次日紫红色瘀点消退;第3个周期用药3 d后,患者出现双下肢大量散在红色丘疹,突出于皮肤表面,伴瘙痒,双上肢及颜面部散在少量红色丘疹,15 d后患者自觉食欲差,16 d后腹痛伴呕吐,排黄色稀便。实验室检查示血肌酐204 μmol/L,尿潜血(+++);患者皮损处皮肤组织活检病理提示为免疫球蛋白A血管炎(IgAV)。排除原发病、感染等其他因素后,考虑IgAV很可能与替雷利珠单抗有关。停用替雷利珠单抗,予抗过敏、抗炎治疗,糖皮质激素治疗2周后,皮肤紫癜逐渐消退,腹痛及肾功能指标好转。充分知晓风险后,患者重启替雷利珠单抗免疫联合化疗,同时加用抗过敏药物,IgVA未复发。
  • 吴桂英, 穆桂兰, 乌日力嘎, 李鸿斌, 王勇, 白丽杰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25, 27(3): 188-189. https://doi.org/10.3760/cma.j.cn114015- 20240103- 00002
    1例38岁男性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接受阿达木单抗40 mg皮下注射、1次/2周治疗,21个月后出现发热、乏力、右侧颈部淋巴结和咽喉部肿痛。实验室检查示结核菌素试验强阳性,结核杆菌γ- 干扰素释放试验1 911.98 ng/L,红细胞沉降率27 mm/1 h。右侧颈部淋巴结活检示淋巴结肉芽肿性炎。诊断为颈部淋巴结结核。考虑与阿达木单抗有关。停用该药,予抗结核治疗。次日,患者体温恢复正常,5 d后颈部淋巴结、咽喉部肿痛及乏力等症状缓解。45 d后门诊复查,患者上述症状消失。
  • 张丽娜, 王泉, 高健, 方薇, 高娜, 李进峰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25, 27(3): 190-192. https://doi.org/10.3760/cma.j.cn114015-20240510-00331
    1例52岁男性霍奇金淋巴瘤复发患者,予6个周期吉西他滨+奥沙利铂+信迪利单抗联合治疗、15个周期信迪利单抗单药治疗后,病情进展,改用地西他滨(10 mg静脉滴注、第1~5天)+派安普利单抗(200 mg静脉滴注、第8天)治疗,21 d为1个周期。第10个周期末次给药后第5天,患者出现头痛、食欲差等不适;第7天晨起突发意识不清、晕厥。患者体温38.1 ℃,全身皮肤黏膜轻度黄染。实验室检查示血小板计数9×109/L,红细胞计数4.1×1012/L,血红蛋白113 g/L,凝血酶原时间15.6 s,血肌酐101.6 μmol/L,总胆红素61.1 μmol/L,肌酸激酶同工酶43 U/L。根据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结果,考虑患者为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致获得性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予3次血浆置换,甲泼尼龙80 mg静脉滴注、1次/d等治疗5 d后,患者全身皮肤及黏膜黄染消退,糖皮质激素逐渐减量。2个月后,患者血小板计数、总胆红素等实验室检查指标恢复正常。
  • 刘存飞, 刘文启, 李峥嵘, 朱宗法, 王玉玺, 张守文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25, 27(2): 120-122. https://doi.org/10.3760/cma.j.cn 114015-20240412-00247
    1例66岁女性患者因合并多种慢性疾病长期应用地高辛、螺内酯、美托洛尔、阿托伐他汀、达格列净、恩替卡韦,血小板计数(PLT)无异常。因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心房颤动等停用地高辛,加用利伐沙班15?mg口服、1次/d预防血栓形成,同时予呋塞米减轻心脏负荷,沙库巴曲缬沙坦控制血压、改善心衰,环磷腺苷葡胺营养心肌,以及水飞蓟宾改善肝功能。用药后患者PLT逐渐下降,第13天PLT 51×109/L,考虑为药源性血小板减少症,利伐沙班引起的可能性大。将利伐沙班改为华法林,并给予甲泼尼龙40 mg静脉滴注1次,其余药物继续使用。患者PLT逐渐上升。停用利伐沙班第11天,PLT 155×109/L。2周后随访,患者PLT 169×109/L。
  • 陈雪英, 俞凌燕, 戴海斌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25, 27(2): 122-125. https://doi.org/10.3760/cma.j.cn114015-20240219-00096
     1例58岁女性抗合成酶综合征患者,因耶氏肺孢子菌肺炎,给予复方磺胺甲噁唑[含甲氧苄啶(TMP)80 mg、磺胺甲噁唑(SMZ) 0.4 g,SMZ-TMP]3片、3次/d。用药前血钾3.3 mmol/L,血氯116 mmol/L;用药3 d后血钾5.7 mmol/L,血氯114 mmol/L,血pH 7.3,尿pH<5.5,血碳酸氢根15 mmol/L,考虑SMZ-TMP导致高血钾型肾小管性酸中毒。将SMZ-TMP减量至2片口服、1次/d。给予利尿排钾治疗1 d后患者血钾恢复正常;2 d后血氯109 mmo/L,碳酸氢根17 mmol/L;3 d后胸部CT示颈部及纵隔气肿。将SMZ-TMP加量至3片口服、3次/d,同时予更昔洛韦 0.3 g 静脉滴注、2次/d,患者血钾再次上升,血pH再次降低,予碳酸氢钠1 g口服、3次/d纠正酸中毒。SMZ-TMP加量2 d后再次将SMZ-TMP减至2片口服、1次/d,7 d后患者生命体征平稳,纵隔气肿较前明显缓解,血钾4.7 mmol/L,血pH 7.4。
  • 刘淑娟, 蔡伟, 袁斌斌, 李新, 邵凤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25, 27(2): 126-128. https://doi.org/10.3760/cma.j.cn114015-20240318-00166
    1例70岁女性胰腺颈体部癌患者接受紫杉醇+吉西他滨化疗11个疗程,因疾病进展接受化疗(氟尿嘧啶+亚叶酸钙+伊立替康)联合免疫治疗(斯鲁利单抗)。28 d后(免疫治疗共1次),患者出现右侧上睑下垂和胸闷症状,继而出现胸骨后中下段疼痛伴咽喉部放射痛,伴构音障碍、吞咽困难、胸闷气喘等症状。实验室检查示高敏肌钙蛋白T 0.551 μg/L,肌酸激酶(CK)3 426 U/L,CK-MB 176 μg/L,肌红蛋白1 702 μg/L。头颈部影像学检查排除颅内病变,心电图检查提示心肌损害。考虑为斯鲁利单抗导致的免疫性心肌炎伴肌炎和重症肌无力重叠综合征。暂缓免疫治疗,予甲泼尼龙、人免疫球蛋白等治疗。治疗免疫性16 d后,患者临床症状缓解,实验室检查示高敏肌钙蛋白I 0.075 μg/L,CK 216 U/L,CK-MB 58 μg/L,肌红蛋白273 μg/L。随访得知,患者改用伊立替康单药或联合雷替曲塞抗肿瘤,未再出现临床症状,心肌损伤标志物、肌酶等均未见异常。
  • 牛晓强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25, 27(1): 50-52. https://doi.org/10.3760/cma.j.cn114015-20240528-00383
    1例46岁女性患者因偏头痛给予通天口服液10?ml口服、3次/d和养血清脑丸2.5 g口服、3次/d。服药10 d后出现尿黄,12 d后自行停用通天口服液。继续服用养血清脑丸5 d后发现皮肤及巩膜黄染,10 d后自行停用养血清脑丸。停用养血清脑丸次日患者出现腹胀。实验室检查示丙氨酸转氨酶(ALT)1 454 U/L,天冬氨酸转氨酶(AST)1 429 U/L,γ-谷氨酰转移酶(GGT)290 U/L,碱性磷酸酶(ALP)176 U/L,总胆红素(TBil)94.2 μmol/L,总胆汁酸(TBA)365.9 μmol/L。根据患者病史、实验室检查结果和辅助检查结果,诊断为药物性肝损伤,考虑可能与通天口服液和养血清脑丸相关。患者停用养血清脑丸1周后,皮肤及巩膜黄染症状减轻,尿液颜色变浅,ALT 495 U/L、AST 202 U/L、GGT 181 U/L、ALP 120 U/L、TBil 24.6 μmol/L、TBA 15.6 μmol/L。予异甘草酸镁、促肝细胞生长素、腺苷蛋氨酸等药物治疗7 d后,患者病情明显好转。停用上述药物,予双环醇(25 mg口服、3次/d)治疗  8 d后,患者肝功能各项指标基本恢复正常。
  • 林琦, 董淑杰, 李蕾, 王琨, 史均宝, 杨丽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25, 27(1): 53-55. https://doi.org/10.3760/cma.j.cn114015-20240304-00129
    1例82岁心房颤动、心力衰竭女性患者近6年服用达比加群酯(110 mg、2次/d)抗凝治疗。2个月前患者下肢水肿加重,尿量减少。考虑心力衰竭加重,给予托拉塞米片和螺内酯片利尿治疗,症状改善不明显。2 d前患者出现全身散在瘀斑,排糊状黑便,尿量减少至200 ml/d。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Hb)63 g/L,凝血酶原时间(PT)39.5 s,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117.2 s,凝血酶时间(TT)>300 s,国际标准化比值(INR)3.64,纤维蛋白原(Fib)无法测出。考虑为达比加群酯引起的凝血功能障碍,消化道出血。停用达比加群酯,给予依达赛珠单抗注射液2.5 g静脉滴注2次。治疗后消化道出血停止,PT 12.7 s、APTT 42.4 s、TT 18.8 s、INR 1.18、Fib 2.67 g/L。8 d后,患者心功能改善,皮肤瘀斑消退,Hb 84 g/L、PT 14 s、APTT 37.8 s、TT 41.2 s、INR 1.3、Fib 2.26 g/L,粪潜血试验阴性。
  • 鹿云, 曹方, 唐正和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25, 27(1): 56-58. https://doi.org/10.3760/cma.j.cn114015-20240318-00177
    1例35岁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长期口服二甲双胍+达格列净降糖治疗,因血糖控制不佳、超重等,调整为司美格鲁肽(0.25 mg皮下注射、1次/周)+二甲双胍恩格列净(1片口服、2次/d)。患者首次用药后即出现腹胀及明显饱腹感,未重视,继续服用二甲双胍恩格列净,3 d后出现上腹部持续性胀痛,实验室检查示血酮体(β-羟丁酸)4.70 mmol/L。予兰索拉唑、山莨菪碱、甲氧氯普胺和地佐辛治疗后不能缓解,予胃肠减压术后腹痛症状较前好转。即行腹部CT检查,提示胃潴留。考虑患者胃潴留与应用司美格鲁肽有关。次日实验室检查示二氧化碳结合力12.36 mmol/L,考虑发生酮症酸中毒,与恩格列净有关。停用原降糖方案,予胰岛素泵入治疗并监测血糖,禁食禁水,予胃肠减压、补液、抑酸等,患者症状明显减轻,酮体水平逐渐下降。治疗3 d后患者开始进食;6 d后恢复正常饮食,未再出现腹痛、腹胀等不适。酮体、二氧化碳结合力逐渐恢复正常,调整降糖方案为赖脯胰岛素+阿卡波糖。
  • 唐文军, 闫其星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25, 27(1): 59-61. https://doi.org/10.3760/cma.j.cn114015-20240402-00220
    1例66岁男性食管癌患者因同步放射治疗和化疗后病情进展,接受信迪利单抗(200 mg静脉滴注,第1天)+替吉奥(50 mg 口服、2次/d,第1~14天)免疫联合化疗方案治疗,21 d为1个治疗周期。13 d后患者出现腹泻,逐渐加重,进而出现腹痛和少量黏液血便。肠镜检查示结肠、直肠黏膜弥漫性红肿,可见点状出血糜烂。升结肠和乙状结肠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示腺体排列规则,间质可见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及嗜酸粒细胞浸润,隐窝脓肿形成。考虑为信迪利单抗所致免疫相关性结肠炎。停用该药,予低剂量甲泼尼龙(24 mg口服、2次/d)治疗3 d后,腹痛、腹泻症状完全缓解。甲泼尼龙逐渐减量并在4周内停药。患者未再使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继续使用替吉奥维持治疗,未再出现腹泻。
  • 屈芬芬, 吴忻晶, 胡永梅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24, 26(12): 756-758. https://doi.org/10.3760/cma.j.cn114015-20240118-00042
    1例53岁女性结肠癌Ⅳa期患者接受7个周期标准化疗方案治疗后,因疾病进展,使用呋喹替尼(5 mg口服、1次/d,第1~21天,28 d为1个周期)治疗,20 d后突发意识障碍伴肢体抽搐,血压200/150 mmHg(1 mmHg=0.133 kPa),尿蛋白(+++),磁共振成像(MRI)增强检测示双侧额颞顶枕叶多发皮层及皮层下异常信号,诊断为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考虑为呋喹替尼所致。停用该药,予吸氧、降压、镇静和抗癫痫等对症治疗2 d后,患者意识情况较前好转,未再出现肢体抽搐,血压130/80 mmHg;8 d后患者病情稳定,呋喹替尼减量后再次服用。1个月后复查,MRI增强检测未见明显异常。
  • 黄娇远, 覃子祥, 李亮, 张涛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24, 26(12): 759-762. https://doi.org/10.3760/cma.j.cn114015-20240102-00001
    1例55岁女性患者卵巢癌术后9年,因病情进展接受贝伐珠单抗(400 mg静脉滴注、第1天)+紫杉醇脂质体(180 mg静脉滴注、第1天),21 d 为1个化疗周期。因患者一般情况改善,第3、4个周期化疗时加用卡铂(500 mg静脉滴注、第1天)。第5个周期化疗时贝伐珠单抗剂量增加至700 mg。从第2个周期化疗开始,每次紫杉醇脂质体静脉滴注完毕后,患者双上肢远端皮肤均出现瘙痒,症状较轻,可自行缓解。第5个周期化疗后瘙痒症状进行性加重,4 d后出现双手及双上肢前臂部分皮肤角质化,皮肤紧绷带蜡样光泽,逐渐向近端发展;改良Rodnan皮肤评分为1~2分(轻、中度皮肤增厚);实验室检查示抗核抗体阳性,抗着丝点抗体阳性;右前臂皮肤病理组织学活检示真皮纤维化,累及皮下脂肪组织,表皮萎缩。考虑为紫杉醇脂质体所致局限性皮肤型系统性硬化病。停用紫杉醇脂质体,给予抗炎及局部外用糖皮质激素治疗3 d后,患者瘙痒症状好转。2个月后随访,患者瘙痒症状改善,未再加重。
  • 朱文婷, 白秋江, 聂力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24, 26(12): 762-764. https://doi.org/10.3760/cma.j.cn114015-20240130-00073
     1例78岁患2型糖尿病30年、高血压病10余年、糖尿病肾病4年、肾性贫血数年的女性患者加用罗沙司他(70 mg口服、3次/周)治疗贫血。5 d后突发胸闷气喘、急性左心衰竭和双下肢凹陷性水肿;心电图示窦性停搏,逸搏心律,心率40次/min。实验室检查:血气分析示pH 7.31、血钾5.3 mmol/L,血肌酐304 μmol/L,B型利钠肽1 280.0 ng/L,高敏肌钙蛋白T 0.042 μg/L,肌酸激酶MB 0.83 μg/L。考虑为罗沙司他所致急性左心衰竭、高钾血症、代谢性酸中毒,停用罗沙司他和其他降糖、降压等长期口服药物,予碳酸氢钠、胰岛素、呋塞米、葡萄糖酸钙、血液滤过等治疗。2 d后患者心率和血钾恢复正常;7 d后患者B型利钠肽168.0 ng/L、血肌酐170 μmol/L、血钾4.13 mmol/L,无胸闷气喘,双下肢无水肿。恢复降糖、降压等长期口服药物,1个月后随访,患者未再出现胸闷气喘症状,复查电解质正常。
  • 李敏, 杨世英, 张立婷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24, 26(12): 765-768. https://doi.org/10.3760/cma.j.cn114015-20240326-00190
    1例26岁女性患者因睡眠障碍自行间断服用2%水合氯醛溶液(10 ml、3次/d)2个月。停药2个月后患者出现持续高热(最高40.0 ℃),全身广泛性皮疹,全身皮肤黏膜轻度黄染伴瘙痒,淋巴结肿大,乏力,食欲减退。实验室检查示丙氨酸转氨酶1 450 U/L,天冬氨酸转氨酶465 U/L,总胆红素63.9 μmol/L,血白蛋白34.3 g/L,WBC 16.2×109/L,嗜酸粒细胞0.029,血小板计数132×109/L,凝血酶原活动度0.35,血肌酐67 μmol/L,三碘甲状腺原氨酸0.7 nmol/L,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22.18 pmol/L。外周血涂片可见异型淋巴细胞。予保肝、退黄、补充凝血因子、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能量支持和抗感染等综合治疗3 d后,患者仍持续高热,血白蛋白降至26.2 g/L,血小板降至26×109/L,总胆红素升至225.0 μmol/L,血肌酐升至240 μmol/L,嗜酸粒细胞升至0.17。腹部超声及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示脾脏进行性增大,且出现胸腔、腹腔、心包多浆膜腔积液。诊断为水合氯醛诱导的伴嗜酸粒细胞增多和全身症状的药物反应综合征。停用抗生素,予甲泼尼龙40 mg静脉滴注、1次/d,3 d后患者体温降至正常,各项指标好转,皮疹逐渐消退。1个月后糖皮质激素逐渐减量至停药,皮疹未再复发。随访近2年,患者肝肾功能、血常规、甲状腺功能等均正常。
  • 高荧, 凡纪琮, 李峥嵘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24, 26(11): 695-697. https://doi.org/10.3760/cma.j.cn114015-20231229-00948
    1例55岁女性患者体检发现三酰甘油水平升高,予蒲参胶囊4粒口服、3次/d。服药3 d后出现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20 d后出现皮肤发黄伴瘙痒、深黄色尿液、白陶土样大便。实验室检查示丙氨酸转氨酶(ALT)1 274 U/L,天冬氨酸转氨酶(AST)946 U/L,碱性磷酸酶(ALP)283 U/L,γ-谷氨酰转移酶(GGT)271 U/L,总胆红素(TBil)126 μmol/L,直接胆红素(DBil)116 μmol/L。排除病毒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病、脂肪肝、肝硬化等因素后,诊断为药物性肝损伤,考虑与蒲参胶囊有关。停用蒲参胶囊,给予保肝降酶治疗。治疗28 d后患者上述症状明显好转,实验室检查示ALT 31 U/L,AST 38 U/L,ALP 98 U/L,GGT 110 U/L,TBil 17 μmol/L,DBil 11 μmol/L。查阅文献后考虑患者的肝损伤很可能与蒲参胶囊中的生何首乌有关。
  • 张颖纯, 李牧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24, 26(11): 697-699. https://doi.org/10.3760/cma.j.cn114015-20230828-00639
    1例32岁女性患者为治疗掌跖脓疱病使用依奇珠单抗皮下注射(首次160 mg,之后80 mg、1次/2周)。用药4次后患者手足部位红斑、脓疱有所改善;用药6次后,全身出现红斑、丘疹,伴明显瘙痒;用药9次后,双下肢出现结节性红斑及口腔部溃疡,引发湿疹及白塞病样症状。实验室检查示超敏C反应蛋白>5.0 mg/L,总IgE 2.0×106 IU/L,红细胞沉降率56 mm/1 h,其他检查均未见异常。病理学检查示真皮全层血管周围少量至中等量淋巴细胞浸润,皮下脂肪组织层内散在分布数个结节,中央为组织细胞,部分呈上皮样形态,周围有少量淋巴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过碘酸雪夫染色和抗酸染色均阴性。患者停用依奇珠单抗并经抗过敏、抗炎和外用糖皮质激素治疗2周后症状好转。随访2个月,患者湿疹及白塞病样症状未见复发。
  • 刘娇, 张熊坚, 刘英雄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24, 26(11): 700-702. https://doi.org/10.3760/cma.j.cn114015-20240228-00120
    1例66岁男性患者因关节痛自行服用双氯芬酸钠(0.1 g、1次/d),用药3 d后出现口腔出血,血小板计数(PLT)1×109/L。因患者既往PLT正常,仅短期应用双氯芬酸钠,经骨髓穿刺及骨髓活检等检查,诊断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停用双氯芬酸钠,给予糖皮质激素、输注血小板、止血等,治疗第7天PLT升至164×109/L。其后多次复查PLT均正常。约2个月后患者再次因关节痛服用双氯芬酸钠,用药2 d后PLT 8×109/L。停用双氯芬酸钠,并在前次治疗方案基础上加用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和利可君片,治疗4 d后PLT升至117×109/L。考虑患者PLT减少为双氯芬酸钠所致。
  • 尹岳松, 石岩硕, 吴玉佩, 赫立恩, 徐晓飞, 范晓燕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24, 26(11): 702-704. https://doi.org/10.3760/cma.j.cn114015-20240511-00335
    1例67岁男性患者因肝内胆管癌接受奥沙利铂(肝动脉灌注)+吉西他滨(肝动脉灌注)+卡瑞利珠单抗(静脉滴注)+阿帕替尼(口服)治疗。2个月后(阿帕替尼已自行停用)发现血小板计数(PLT)下降(49×109/L),给予升血小板治疗后改善。因多发肿瘤转移,加用贝伐珠单抗(肝动脉灌注、 1次/30 d)。用药前患者PLT和凝血功能均未见明显异常,用药2个周期后,患者PLT 101×109/L、凝血酶原时间14.1 s。考虑介入治疗出血风险大,停用奥沙利铂和吉西他滨,将贝伐珠单抗改为静脉滴注。PLT和凝血功能未见明显改善。第5次应用贝伐珠单抗6 d后,患者间断呕血2次(约300 ml)。实验室检查示PLT 75×109/L、凝血酶原时间15.8 s。诊断为消化道出血,予禁食禁水,行抑酸、止血、肠外营养支持等治疗,患者未再呕血,但间断排黑便。胃镜检查提示十二指肠溃疡伴出血,加用雷贝拉唑、硫糖铝等,停禁食、改流食。次日患者出现鲜血便,判断消化道出血与应用卡瑞利珠单抗和贝伐珠单抗有关,行动脉栓塞止血术,并给予A型冷沉淀凝血因子等治疗,出血症状稍好转。但患者病情反复,最终抢救无效死亡。
  • 叶振, 吕欣, 蔡小丹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24, 26(10): 631-633. https://doi.org/10.3760/cma.j.cn114015-20240206-00089
    1例45岁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因血糖控制不佳、高血压病、高脂血症等在门冬胰岛素30和阿卡波糖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恒格列净(10 mg、1次/d)、依那普利、非诺贝特、非奈利酮、塞来昔布、乙哌立松和甲钴胺。加用药物前,患者血清肌酐(Scr)和血尿素氮(BUN)无异常。因其他症状相继好转,患者自行停用塞来昔布、非奈利酮和非诺贝特。用药第36天,患者腰部出现阵发性疼痛,逐渐加重,2 d后患者自行停用恒格列净(其余药物不变),次日实验室检查示Scr 180 μmol/L、BUN 9.6 mmol/L,诊断为急性肾衰竭。给予止痛、解痉、激素冲击治疗,患者腰部疼痛逐渐好转。停用恒格列净第6天,Scr 142 μmol/L、BUN 9.4 mmol/L;停药第9天,Scr 113 μmol/L、BUN 9.1 mmol/L;停药约3个月后,Scr 66 μmol/L、BUN 6.0 mmol/L。
  • 陈诗狄, 贾珂, 刘芳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24, 26(10): 633-635. https://doi.org/10.3760/cma.j.cn114015-20240115-00028
    1例62岁男性患者因脑梗死合并高血压病和糖尿病给予抗血小板、降脂、降糖等治疗。9 d后,因血糖控制不佳,加用利格列汀(5 mg 口服、1次/d)和艾托格列净(5 mg口服、1次/d)。服药后次日,患者胸前出现散发皮疹,之后逐渐加重,躯干和四肢近端出现大量环形靶样红斑,伴疼痛,无明显瘙痒;服药后第8天皮肤科医师会诊诊断为药物性皮疹,考虑可能为利格列汀诱发。停用上述2药,给予甲泼尼龙40 mg静脉滴注、1次/d,并予抗组胺药物等对症治疗。治疗第4天,患者胸前及背部皮疹融合成大片,伴大量脱屑;将甲泼尼龙加量至80 mg静脉滴注、1次/d。治疗第7天,患者皮疹较前略消退,甲泼尼龙减量为60 mg静脉滴注、1次/d。治疗第10天,患者皮疹较前明显好转,逐渐停用糖皮质激素和抗组胺药等。2周后随访,患者皮疹消退。
  • 王冰, 王泉, 隋晓晶, 李进峰, 崔瑛洁, 张媛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24, 26(10): 636-638. https://doi.org/10.3760/cma.j.cn114015-20231117-00816
    1例67岁男性食管癌患者接受信迪利单抗+化疗[信迪利单抗注射液200?mg 静脉滴注、化疗前1 天+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200?mg 静脉滴注第1天、300 mg 第5天+奈达铂静脉滴注 80 mg 第1天、70 mg 第2天,21 d为1个周期],共治疗4个周期。此后因出现纵膈淋巴结转移,接受信迪利单抗+姑息性放疗1次,8 d后出现尿频、尿急、尿痛,尿常规示红细胞638个/μl、白细胞2 141个/μl,结核杆菌感染T细胞检测结果阳性,膀胱镜检查示膀胱黏膜弥漫性红肿,诊断为免疫相关性膀胱炎和膀胱结核,考虑与信迪利单抗有关。予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和抗结核治疗。治疗5 d后患者前述症状缓解,尿常规恢复正常。此后未再使用信迪利单抗,患者未再出现相关症状。
  • 郭文斌, 王停停, 刘清岳, 位新红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24, 26(10): 638-640. https://doi.org/10.3760/cma.j.cn114015-20240122-00056
    1例44岁女性患者因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症给予炔诺酮5 mg、1次/8 h。1个月后患者出现气喘伴紫绀,继而突发心脏停搏。根据患者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诊断为急性肺栓塞合并心脏停搏。立即行心脏复苏,给予溶栓、抗凝治疗,行静-动脉体外膜肺氧合(VA-ECMO)维持生命。溶栓治疗5 min后患者心搏和血压逐渐恢复。行肺动脉CT造影,支持急性肺栓塞的诊断,溶栓有效。溶栓治疗31 h后患者生命体征平稳,VA-ECMO撤机;47 h后患者神志完全恢复,拔除气管插管,继续抗凝治疗。溶栓治疗11 d后复查超声心动图肺动脉压恢复正常,运动耐量检查良好。随访1个月,超声心动图心功能及结构正常,下肢血管超声未见血栓。
  • 陈敏婷, 刘岩, 马杰, 郑可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24, 26(9): 563-565. https://doi.org/10.3760/cma.j.cn114015-20231023-00751
    1例53岁女性乳腺癌骨转移患者同时接受靶向药物(阿贝西利150 mg口服、2次/d,依西美坦25 mg口服、1次/d)、唑来膦酸(4 mg静脉滴注、1次/月)、中药和非甾体抗炎药治疗。2个月后患者血清肌酐(Scr)由治疗前的84 μmol/L升至156 μmol/L。因行肾组织穿刺活检,患者漏服阿贝西利1 d,次日复查Scr由入院时的151 μmol/L降至123 μmol/L。对比使用血清胱抑素C计算的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和使用Scr计算的eGFR,结合肾组织穿刺病理检查结果,可排除其他药物导致的肾损伤,考虑阿贝西利导致的假性Scr升高可能性大。
  • 王慧敏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24, 26(9): 566-568. https://doi.org/10.3760/cma.j.cn114015-20231226-00934
    1例40岁女性患者因宫颈糜烂自行服用康妇炎胶囊每次1.2 g(3粒)、3次/d。服药10 d后患者出现纳差、恶心;间断服药约30 d后症状未好转,实验室检查示丙氨酸转氨酶(ALT)793 U/L,天冬氨酸转氨酶(AST)699 U/L,总胆红素(TBil)27.4 μmol/L,碱性磷酸酶(ALP)130 U/L。诊断为药物性肝损伤,考虑与康妇炎胶囊有关。停用该药,予保肝治疗。治疗16 d后患者上述症状改善,实验室检查示ALT 79 U/L,AST 55 U/L,ALP 79 U/L;30 d后,实验室检查示ALT 44 U/L,AST 40 U/L,ALP 51 U/L,TBil 21.5 μmol/L。
  • 庞宇慧, 张少飞, 王荣孝, 曹建柱, 刘金霞, 张耀臣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24, 26(9): 568-570. https://doi.org/10.3760/cma.j.cn114015⁃20230923⁃00707
    1名36岁健康男性作为异体干细胞移植供者,为动员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给予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注射液300 μg皮下注射、1次/d(连续使用5 d)。供者在rhG-CSF动员的第4天行外周血干细胞采集术后加用rhG-CSF 250 μg。次日出现干咳、胸闷气短、呼吸困难,胸部CT检查示双肺弥漫性斑片状和结节状阴影,相关检查除外肺部细菌/病毒感染和心功能衰竭,考虑为rhG-CSF所致的药物性急性肺损伤。给予糖皮质激素和对症处理后,症状逐渐减轻,外周血干细胞采集术顺利。继续应用糖皮质激素,供者症状进一步好转;复查胸部CT,较前明显好转。后期随访3年,供者工作、生活正常,未再出现肺部不适。
  • 曲敬蓉, 张雷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24, 26(9): 571-573. https://doi.org/10.3760/cma.j.cn114015-20231222-00926
    1例15岁女性患儿诊断幼年特发性关节炎10年,2年前开始应用甲氨蝶呤联合阿达木单抗(80 mg皮下注射、1次/2周)治疗,用药1.5年后会阴、股部皮肤出现红色丘疹,伴瘙痒,皮疹逐渐累及头颈、四肢等全身多处,出现斑块、鳞屑,双小腿皮疹破溃渗出伴瘙痒和疼痛。根据皮肤病理结果、血清免疫球蛋白E增高,结合临床体征,考虑为阿达木单抗所致的重度特应性皮炎。患者皮肤创面分泌物培养结果提示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粪肠球菌耐药菌混合感染。停用阿达木单抗,给予抗过敏、敏感抗菌药物全身治疗和糖皮质激素局部治疗,14 d后皮疹和感染均好转。半年后随访,患者皮损基本痊愈。
  • 谢雅君, 赵蓓, 李世兴, 李晓晔, 史宁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24, 26(9): 574-576. https://doi.org/10.3760/cma.j.cn114015-20240509-00321
    1例61岁男性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规律应用双联抗血小板、降血脂(阿托伐他汀)和其他对症治疗。因患者属心血管事件超高危人群,多次出现支架内再狭窄且血脂未达标,加用依洛尤单抗140 mg皮下注射、1次/2周。应用依洛尤单抗前患者血小板计数(PLT)在参考值范围内,2次用药后患者出现痰中带血、口唇血疱伴周身散在出血点,PLT降至19×109/L。暂停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和依洛尤单抗,出血持续加重。经骨髓穿刺检查,诊断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给予糖皮质激素、人免疫球蛋白、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和输注血小板等治疗,效果不佳。加用海曲泊帕,PLT逐渐回升,25 d后PLT 109×109/L。
在线办公
版权信息

出版单位:药物不良反应杂志社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国际刊号:ISSN 1008-5734

国内刊号:CN 11-4015/R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广安门内大街118号院东华金座宣武医院教学楼1089室

邮编:100053

电话:15611475509

E-mail: cadrj@sina.com

友情链接
访问统计

访问总数:

当日访问总数:

当前在线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