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南与共识” 栏目所有文章列表

(按年度、期号倒序)

  •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 全选
    |
  • 合理用药国际网络中国中心组临床安全用药组 中国药理学会药源性疾病学专业委员会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社 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临床安全用药工作组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22, 24(8): 396-403. https://doi.org/10.3760/cma.j.cn114015-20220101-01321
    围手术期镇痛药的使用及管理全过程均存在风险,可由镇痛方式、患者个性化因素或用药错误等引起。为了减少围手术期镇痛药的使用风险,提高安全用药水平,合理用药国际网络中国中心组临床安全用药组、中国药理学会药源性疾病专业委员会、药物不良反应杂志社和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临床安全用药工作组组织国内药学专家和麻醉学专家制定了本指导原则,从管理、药品和特殊人群3个方面阐述围手术期镇痛药的风险防范与管理措施。管理相关风险包括镇痛方案制定过程中的风险、信息/物品/药品传递风险、术中镇痛药和镇痛泵使用的相关风险,可通过制定规章制度、加强培训和完善信息化等途径进行防范。药品相关风险是药品的固有属性,镇痛药分为麻醉性镇痛药、解热镇痛药和镇痛辅助药等,可根据具体药物的风险点制定相应的防范策略。特殊人群包括老年人、妊娠期和哺乳期女性以及儿童等有各自的生理学和药代动力学特点,可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应对措施。通过对围手术期镇痛药使用的全方位监测,可进行风险预测和制定规避方案,实施药学监护,从而保障患者围手术期用药安全。本指导原则适用于围手术期镇痛药使用和监测的所有医务人员。
  •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评价中心,中国药师协会等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22, 24(6): 284-294. https://doi.org/10.3760/cma.j.cn114015-20220503-00384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第十二条规定,“国家建立药物警戒制度,对药品不良反应及其他与用药有关的有害反应进行监测、识别、评估和控制。”药物警戒贯穿从药物研发到使用的全生命周期,其核心思想是防控用药风险,保障患者与公众安全。医疗机构是药品使用的主要场所,是药物警戒活动的关键参与方,其药物警戒体系构建是国家药物警戒制度建设的重要一环。当前,正值我国药物警戒制度实施的起步阶段,为推动医疗机构药物警戒体系建设,国内药物警戒监测机构、相关学术团体、高等医药院校、杂志社和社会公益组织共同发起,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们共同研讨,集思广益,辨析药物不良反应/事件、用药安全和药物警戒等的重要理念以及前沿发展,编写了《医疗机构药物警戒体系建设专家共识》,提出了较为系统的医疗机构药物警戒体系建设的原则与方法,以期对医疗机构药物警戒体系建设有所帮助。
  • 合理用药国际网络中国中心组临床安全用药组,中国药理学会药源性疾病学专业委员会,药物不良反应杂志社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21, 23(8): 396-402. https://doi.org/10.3760/cma.j.cn114015-20210712-00785
    手术室在药品的使用及管理全过程中存在用药错误风险。手术室用药错误类型包括处方/医嘱开具错误、处方/医嘱传递错误、调剂错误、标签错误、配制错误、给药技术错误、监测错误、药品储存错误和基数药品设置错误等。用药错误的风险因素主要存在于手术室处方开具与传递、药品调剂和分发、给药与监测及药品管理等环节中。手术室用药错误的防范策略包括技术策略(强制和约束策略,实施自动化和计算机化、制定标准化标识和流程、建立审核项目清单)和管理策略(推荐手术药房管理模式、加大临床药学支持力度、手术室内药品分区存放、合理配置人力资源、规范药品养护管理、倡导安全用药文化、加强基于岗位胜任力的专业技能培训等)。本指导原则适用于参与手术室药品使用和管理的所有人员。
  • 刘敏,缪玮,张超,等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21, 23(6): 285-292. https://doi.org/10.3760/cma.j.cn114015-20210302-00248
    肾癌的治疗通常需要多学科综合治疗与个体化治疗相结合。无论采用哪种治疗方案,药物都必不可少。根据抗肿瘤药物处方审核专家组提出的处方审核“六步法”(合法性审核,患者基本情况评估审核,治疗方案审核,器官功能和实验室指标审核,预处理审核,非常规处方复核),参考近年来国内外肾癌诊疗指南和相关药品说明书,本共识针对国内目前常用的9种靶向药物、4种免疫治疗药物,就患者基本情况评估审核、治疗方案审核以及器官功能和实验室指标审核的审核要点进行了详细阐述,旨在为临床一线药师审核肾癌患者的抗肿瘤药物处方提供参考,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 合理用药国际网络中国中心组临床安全用药组,中国药理学会药源性疾病学专业委员会,药物不良反应杂志社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20, 22(5): 273-279. https://doi.org/10.3760/cma.j.cn114015-20190505-00399
    住院病区存放少量常用和急救药品可方便患者临时治疗,并可为危重患者的救治赢得宝贵时间,但病区药品储存环节存在用药错误的风险。为加强病区储存药品的管理,减少用药错误,合理用药国际网络中国中心组临床安全用药组、中国药理学会药源性疾病学专业委员会和药物不良反应杂志社组织医学、药学、护理、医院管理等专业的专家,以《中国用药错误管理专家共识》为依据,制定《病区药品储存环节用药错误防范技术指导原则》。病区药品储存环节有关的用药错误包括药品储存不当、药品品规错误、药品数量错误、药品放置错误。风险因素包括管理因素(管理制度不健全、未指定专人或专岗管理、未实施定期检查督导)、流程因素(未制定相应的标准操作流程或操作流程不完善或不合理)、环境因素(药品存放空间和设备不符合要求、未提供专门的标签)、人员因素(未对药品使用相关人员进行培训、人员安排不合理)和药品因素(病区存储的药品种类和数量过多)。防范策略包括技术策略(强制和约束性管理策略、实施信息化和智能化管理、制定标准化的标识和流程、建立规范目录清单和审核项目清单)和管理策略(建立管理体系和制度、配备充足的人力资源、加强培训)。
  • 中国药师协会治疗药物监测药师分会,等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20, 22(3): 121-129. https://doi.org/10.3760/cma.j.cn114015-20200309-00211
     2020年3月3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提出抗病毒药物治疗方案、中医中药治疗方案及免疫治疗等。临床一线专业人员如何依据患者的病理、生理状况和药物的药理特性选择药物以及治疗中需要监测的指标,亟需明确和权威的学术支持。为此,中国药师协会治疗药物监测药师分会等11个学术团体联合编写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及常见合并症药物治疗与药学监护指引”,期望为一线医师、药师和护士提供参考。
  • 中国药师协会居家药学服务药师分会,健康中国研究中心药品与健康产品专家委员会,等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20, 22(3): 130-138. https://doi.org/10.3760/cma.j.cn114015-20200223-00152
    本共识分别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居家隔离药物治疗的必要性和意义、居家消毒剂的选择和合理应用、医院处方药的相关规定、长期居家药物治疗的管理等多个维度,为大众居家期间的合理用药提供指导和帮助。
  • 中国药理学会药源性疾病学专业委员会专家组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20, 22(3): 139-141. https://doi.org/10.3760/cma.j.cn114015-20200214-00115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暴发使肿瘤患者的药物治疗受到影响。中国药理学会药源性疾病学专业委员会肿瘤分会专家组从落实“长处方”政策、关于用药延迟或漏用的处理、关于肿瘤患者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处理、药物治疗方案选择、药物使用管理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和管理等几个方面对疫情防控期间肿瘤患者药物治疗管理提出了具体建议。
  • 合理用药国际网络中国中心组临床安全用药组 中国药理学会药源性疾病学专业委员会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社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20, 22(1): 6-11. https://doi.org/10.3760/cma.j.issn.1008-5734.2020.01.003
    条码技术是在计算机应用和实践中产生并发展起来的一种自动识别技术,已应用到医疗机构药品采购、管理、调配、使用等各个方面,在药品信息核对、药品与患者匹配等重要环节起到了减少人为差错、提高工作效率及减少用药错误的作用。但由于人为操作、技术水平等因素,条码技术在应用过程中也可发生用药错误。为加强医疗机构药品条码技术应用相关用药错误的防范,合理用药国际网络中国中心组临床安全用药组、中国药理学会药源性疾病学专业委员会和药物不良反应杂志社组织药学、护理、信息及管理方面的专家,以《中国用药错误管理专家共识》为依据,历经数次论证,形成本指导原则。与药品条码技术应用相关用药错误可发生在药品入库与出库、药品调配与发放、静脉药品配制、患者给药等环节,风险因素包括系统因素(条码质量受损,条码打印质量差,扫描、打印设备问题,包装问题,系统自身缺陷以及内条码不能实现信息共享等)和人员因素(条码信息维护错误、信息更新不及时、贴错条码、内条码信息量过少、操作失误及执行不当等)。药品条码技术应用相关用药错误的防范策略包括技术策略(强制和约束策略、自动化和信息化,建立完善的复核制度)与管理策略(规章制度、环境与人员)。本指导原则适用于医疗机构中涉及药品条码技术应用和管理的所有医务人员。
  • 李晓桐,翟所迪,王强,王育琴,尹佳,陈玉国,陈荣昌,张洪君,杨克虎,李天佐,郑亚安,马青变,刘芳,崔畅,郑航慈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19, 21(2): 85-91. https://doi.org/10.3760/cma.j.issn.1008-5734.2019.02.002
    《严重过敏反应急救指南》的推荐意见围绕严重过敏反应的诊断、救治准备、救治措施和救治后管理回答了15个临床问题,共形成26条推荐意见。推荐意见中的证据质量分为高、中、低和极低4级,推荐强度分为强、弱2级。推荐意见的强度主要基于对利弊的权衡,不完全依赖于证据质量。临床严重过敏反应的急救可参照推荐意见实施。
  • 合理用药国际网络中国中心组临床安全用药组,中国药理学会药源性疾病学专业委员会,中国药学会医院药学专业委员会,药物不良反应杂志社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19, 21(2): 92-97. https://doi.org/10.3760/cma.j.issn.1008-5734.2019.02.003
    药品说明书是指导医师开具处方和患者合理用药的具有法律效力的文本。以《中国用药错误管理专家共识》为依据,合理用药国际网络(INRUD)中国中心组临床安全用药组、中国药理学会药源性疾病学专业委员会、中国药学会医院药学专家委员会和药物不良反应杂志社组织医学、药学和法学专家制定《与药品说明书有关的用药错误防范指导原则》。与药品说明书有关的用药错误包括药品遴选错误、药房药品管理错误和临床用药错误。与药品说明书有关用药错误的风险因素包括系统因素(说明书自身缺陷)和人为因素(医师、药师、护士、患者对药品说明书的理解有误或执行不当)。与说明书有关用药错误的防范策略包括技术策略(强制与约束策略、药品说明书信息收集与检测的自动化与信息化)和管理策略(相应的规章制度、教育与信息服务)。本指导原则适用于各级医疗机构中与药品说明书信息维护、药品遴选、药品管理及药品使用相关的医务人员和依照说明书应用药品的患者。
  • 胡利华, 孟瑶, 王晓玲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18, 20(5): 324-328. https://doi.org/10.3760/cma.j.issn.1008-5734.2018.05.002
  •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老年合理用药分会,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等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18, 20(1): 2.
    借鉴美国、加拿大、日本、法国、挪威、德国、韩国、奥地利、泰国等国家和中国台湾地区的老年人潜在不适当用药(PIM)标准,参考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全军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和北京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老年人严重不良反应所涉及药物情况以及北京市参与“医院处方分析合作项目”的22家医院60岁以上老年患者的用药数据,采用三轮德尔菲专家咨询法进行遴选,将遴选出的药物按照专家评分的高低分为高风险和低风险药物,并按照用药频度的高低分为 A级警示和B级警示药物,最终形成“中国老年人潜在不适当用药判断标准”。中国标准包括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为老年人PIM判断标准,包含神经系统用药、精神药物、解热镇痛抗炎抗风湿药物、心血管系统用药等13个大类72种/类药物,其中28种/类为高风险药物,44种/类为低风险药物;24种/类为A级警示药物,48种/类为B级警示药物;每种药物附有1~6个用药风险点。第二部分为老年人疾病状态下PIM标准,包含27种疾病状态下44种/类药物,其中25种疾病状态下35种/类药物为A级警示药物,9种疾病状态下9种/类药物为B级警示药物
  • 合理用药国际网络中国中心组临床安全用药组, 中国药理学会药源性疾病学专业委员会等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18, 20(1): 9.
  • 合理用药国际网络中国中心组临床安全用药组, 中国药理学会药源性疾病学专业委员会, 中国药学会医院药学专业委员会,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社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17, 19(6): 403.
  •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高警示药品管理专业委员会, 中国药学会医院药学专业委员会, 中国药理学会药源性疾病学专业委员会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17, 19(6): 409.
  • 合理用药国际网络中国中心组临床安全用药组, 中国药理学会药源性疾病学专业委员会, 中国药学会医院药学专业委员会,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社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17, 19(5): 323.
  • 张娜, 夏文斌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17, 19(4): 241.
  • 袁偲偲, 冯欣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17, 19(3): 163.
  • 孙露, 赵环宇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17, 19(2): 84-88.
  • 合理用药国际网络中国中心组临床安全用药组等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17, 19(1): 6-9.
  •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16, 18(6): 401.
  • 合理用药国际网络中国中心组临床安全用药组,中国药理学会药源性疾病学专业委员会,中国药学会医院药学专业委员会,药物不良反应杂志社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16, 18(2): 83.
  •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16, 18(1): 4.
  • 中国药理学会治疗药物监测研究专业委员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15, 17(2): 101-103.
  • 合理用药国际网络(INRUD)中国中心组临床安全用药组;中国药理学会药源性疾病学专业委员会;中国药学会医院药学专业委员会;药物不良反应杂志社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14, 16(6): 321-6.
在线办公
版权信息

出版单位:药物不良反应杂志社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国际刊号:ISSN 1008-5734

国内刊号:CN 11-4015/R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广安门内大街118号院东华金座宣武医院教学楼1089室

邮编:100053

电话:15611475509

E-mail: cadrj@sina.com

友情链接
访问统计

访问总数:

当日访问总数:

当前在线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