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学研究” 栏目所有文章列表

(按年度、期号倒序)

  •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 全选
    |
  • 吴亮, 陈晶宝, 陈箫箫, 江善岳, 沈云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25, 27(4): 218-224. https://doi.org/10.3760/cma.j.cn114015-20240719-00606
    目的 分析六安市中医院(我院)药物不良反应(ADR)报告的质量及近年来的变化趋势,探讨客观评价ADR报告质量的方法。 方法 根据我国《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工作手册》附录5中的“药品不良反应病例报告质量评估计分表”的20项评价指标对2013—2022年我院报告至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ADR报告进行评分。采用加权逼近理想解排序法(TOPSIS)联合秩和比法(RSR)模型,根据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对ADR报告质量进行排序,分为优秀、良好、中等、合格、不合格5个档次,并对分档结果进行检验,确定分档的合理性。 结果 共有3 947例ADR报告纳入分析,其中新的/严重的报告1 361例(34.5%),质量评价指标的平均分数为87.9分。2016年以后ADR报告的数量和≥80分的报告占比均明显增多。20项评价指标中,10项合格率较高,7项合格率处于中等或中上水平,3项合格率较低。采用TOPSIS-RSR模型对ADR报告质量进行分档,优秀、良好、中等、合格和不合格的报告总体占比分别为4.7%(186/3 947)、23.0%(908/3 947)、45.3%(1 787/3 947)、23.4%(925/3 947)和3.6%(141/3 947)。方差齐性检验示各档满足方差齐性,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各档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提示质量分档合理。 结论 2016年以后我院ADR报告数量和质量明显提升,但仍有一些评价指标合格率较低。采用加权TOPSIS-RSR模型对ADR报告质量进行分档评价,能够更客观地反映ADR报告的质量。
  • 林志强, 萧剑雄, 吴瑞红, 潘伟毅, 陈致飞, 王琴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25, 27(4): 225-231. https://doi.org/10.3760/cma.j.cn114015-20240620-00476
     目的 分析和比较福建省2019—2023年不同品种流感疫苗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EFI)的报告情况。 方法 利用中国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收集2019—2023年福建省流感疫苗的AEFI个案数据及流感疫苗接种数据,比较不同品种流感疫苗AEFI报告发生率及临床特征。纳入分析的疫苗共6个品种:三价灭活流感疫苗(IIV3,6~35月龄)和IIV3(≥3岁),鼻喷三价减毒活疫苗(LAIV3,3~17岁),四价灭活流感疫苗(IIV4,6~35月龄)、IIV4(≥6月龄)和IIV4(≥3岁)。 结果 2019—2023年福建省共接种流感疫苗8 768 721万剂,报告AEFI个案510例,报告发生率为5.82/10万剂。510例个案中,一般反应443例(86.86%)、异常反应56例(10.98%)、心因性反应1例(0.20%)、偶合症10例(1.96%),无接种事故和疫苗质量事故报告。2019年和2020年AEFI的报告发生率较高(分别为18.38/10万剂和18.00/10万剂),2021—2023年明显下降(分别为8.91/10万剂、10.68/10万剂和2.30/10万剂);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IIV3(6~35月龄)与IIV4(6~35月龄)、注射类疫苗与鼻喷类疫苗AEFI的报告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同为≥3岁接种对象的IIV3和IIV4比较,IIV3的AEFI总体、一般反应和异常反应的报告发生率更高(7.77/10万剂比3.88/10万剂、6.18/10万剂比3.59/10万剂、1.41/10万剂比0.19/10万剂);同为三价灭活疫苗的不同品种比较,IIV3(6~35月龄)的AEFI总体报告发生率和一般反应报告发生率比IIV3(≥3岁)更高(16.47/10万剂比7.77/10万剂、13.05/10万剂比6.18/10万剂);同为四价灭活疫苗的不同品种比较,IIV4(6~35月龄)和IIV4(≥6月龄)的AEFI总体报告发生率均高于IIV4(≥3岁)(14.73/10万剂和9.52/10万剂比3.88/10万剂);IIV4(≥6月龄)的一般反应和异常反应报告发生率均高于IIV4(≥3岁)(12.94/10万剂比3.59/10万剂、1.34/10万剂比0.19/10万剂);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品种的临床特征比较,IIV3(≥3岁)接种后报告发热(37.6~38.5 ℃和≥38.5 ℃)、局部红肿(直径2.6~5.0 cm)及局部硬结(直径≤2.5 cm和2.6~5.0 cm)的报告发生率均高于IIV4(≥3岁)(1.41/10万剂比0.64/10万剂、3.00/10万剂比1.16/10万剂);IIV3(≥3岁)的过敏性皮疹和血管性水肿的报告发生率均高于IIV4(≥3岁)(0.53/10万剂比0.12/10万剂、0.35/10万剂比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6 7)。 结论 福建省2019—2023年流感疫苗的AEFI报告发生率呈下降趋势。AEFI的类型以一般反应为主。不同品种流感疫苗的AEFI报告发生率虽有差异,但总体安全性良好。
  • 邢晓敏, 李祥鹏, 全香花, 王心怡, 王文晓, 李静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24, 26(9): 551-556. https://doi.org/10.3760/cma.j.cn114015-20240110-00020
    目的基于结构-过程-结果(SPO)模型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我院)建立处方前置审核系统,并探讨其应用效果。方法基于SPO模型结构维度,建立处方前置审核系统的组织架构、药学小组、药学审方管理制度和审核环境。基于SPO模型的过程维度,建立审核流程、用药知识库和审核规则库,实施质量监测与控制,并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基于SPO模型的结果维度,验证处方前置审核系统上线后处方/医嘱审核的审核率、人工审核率、临床医师对处方审核的接受率、门急诊处方点评合格率和住院医嘱干预率。结果我院的处方前置审核系统于2021年3月首先在主院区上线,至2023年5月达到全院5个院区的全覆盖。门急诊处方及住院医嘱的审核率在2021—2023年逐年升
    高,并于2023年均达到了预期的99%以上。与2021年相比,2023年门急诊处方和住院医嘱提交至人工审核的处方/医嘱占比降低[1.2%(112 206/9 509 430)比2.9%(16 214/549 672),2.9%(206 258/7 152 620)比3.9%(147 679/3 814 929)],人工未能及时审核的处方和医嘱在总处方/医嘱量中的占比下降[0.7%(62 382/9 509 430)比1.4%(7 429/549 672),0.3%(22 816/7 152 620)比2.2%(83 303/3 814 929)],临床医师对门急诊处方和住院医嘱审核的接受率上升[76.1%(2 421/3 180)比57.0%
    (339/595),94.3%(1 000/1 060)比70.7%(797/1 12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但仍有部分需要人工审核的处方/医嘱未能及时审核而漏审。较2021年,2023年门诊和急诊处方点评合格率上升[96.7%(924 558/956 252)比92.2%(983 827/1 067 357),98.7%(518 307/525 227)比98.0%(181 296/185 069)],住院医嘱的干预率下降[0.7%(196 522/26 751 992)比0.9%(195 660/22 631 28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结论应用SPO模型可健全处方前置审核系统的组织管理,保障系统顺利上线和安全运行。经验证,审方系统的运行速度和药师处方审核速度均可基本满足临床需要,医院合理用药指标有所改善,药师专业技术能力有所提升。
  • 张云霞, 秦倩倩, 赵瑞玲, 王晓玲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24, 26(9): 557-562. https://doi.org/10.3760/cma.j.cn114015-20240202-00075
    目的 调查我国现有药品说明书中标注了儿童禁用的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的禁用原因。 方法 筛选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收载的化学药品与生物制品及2023年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西药部分药品说明书中标注为儿童禁用的药品,通过查询药品说明书、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网站和美国药品说明书,收集儿童禁用的原因并进行描述性分析。 结果 药品说明书中标注为儿童禁用的药品共有222种,涉及20个类别,其中抗感染药和消化系统用药最多。137种(61.7%)药品可查询到儿童禁用的原因,主要为药物不良反应(65.7%,90/137)、有效性和安全性尚未确定(30.7%,42/137),其次为辅料安全性问题(1.5%,2/137)、处方设计或成分不适合儿童(1.5%,2/137)、剂型不适宜(0.7%,1/137)。禁用原因来源包括国内药品说明书(100个)、美国药品说明书(17个)、NMPA网站说明书修订公告和科普知识(15个)、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5个)。 结论 我国标注儿童禁用的药品说明书中未说明禁用原因和说明不规范的现象较为普遍,应进一步规范性撰写儿童禁用信息,并予不断更新和完善,以便为临床提供及时和最新的药物使用信息。
  • 李思妍, 伍诗琪, 张青霞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24, 26(7): 423-430. https://doi.org/10.3760/cma.j.cn114015‑20231113‑00801
    目的 了解国内外高警示药品(HAM)安全性研究的现状。 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HAM相关的中文文献和英文文献,导入CiteSpace 6.1.R6软件。分别对纳入文献的作者、机构、关键词等进行计量分析,形成可视化网络图谱。 结果 共纳入中文文献992篇,英文文献612篇。中文文献自2009年首次出现以来迅速增长,2019年达高峰,近3年下降;英文文献首现于1991年,以后发文量呈缓慢持续上升趋势。英文文献以美国对HAM领域研究的发展贡献最多(233篇,38.1%),影响力最大(节点中心性0.73)。中文文献和英文文献发文量最多的机构分别为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药剂科(11篇)和美国哈佛医学院(10篇)。但与英文文献相比,中文文献发文机构和作者间合作较少。关键词分析结果显示,中文文献侧重于HAM的管理,英文文献侧重HAM相关用药错误与药物不良事件的研究;中文文献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为患者满意度和管理质量,英文文献更关注HAM风险和用药安全的临床研究。 结论 我国HAM相关研究起步晚,但发展迅速。与英文文献相比,我国的研究影响力不够,机构和作者间缺乏合作,研究的热点侧重于HAM的管理,针对不同HAM风险的临床研究和防范用药错误策略相对不足。
  • 徐硕, 徐文峰, 邝咏梅, 金鹏飞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24, 26(2): 93-100. https://doi.org/10.3760/cma.j.cn114015-20230607-00414
    目的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HPLC-DAD)技术,建立助眠保健品中可能添加的舒必利、乙琥胺、拉莫三嗪、酒石酸唑吡坦、褪黑素、盐酸丁螺环酮、苯巴比妥、马来酸咪达唑仑、氟哌啶醇、卡马西平、苯妥英钠、奥沙西泮、硝西泮、阿普唑仑、氯硝西泮、艾司唑仑、盐酸氟哌噻吨、硫喷妥、盐酸硫利达嗪和地西泮等20种化学药物的检查方法。 方法 采用Agilent Zorbax C18色谱柱(250-mm×4.6-mm,5-μm),以乙腈-0.01 mol/L磷酸二氢铵水溶液(用磷酸调pH值至3.0)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0.8-ml/min,柱温25-℃,检测波长为220和280-nm。从专属性、系统适应性、线性关系、检测限、定量限、回收率、精密度、稳定性和重复性等方面对HPLC-DAD技术在检测20种非法添加化学药物中的作用进行评估。 结果 HPLC-DAD技术在20种化学药物成分的检测专属性好,在一定质量浓度范围内与峰面积的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 ≥0.999-8);20种化学药物低、中、高3个浓度9次进样的平均回收率为98.68%~99.85%,峰面积变异度的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57%~1.16%;检测20种化学药物的精密度、重复性和稳定性良好,检测限为0.05~1.59-μg/ml,定量限为0.16~5.09-μg/ml。应用该方法对6种助眠保健品样品进行检测,其中1种检出硝西泮。 结论 该方法准确、简便、易于推广,可用于助眠类保健品中20种可能非法添加化学药物的检测。
  • 龚晓英, 郑晓娴, 虞勋, 曹秀芳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24, 26(2): 101-105. https://doi.org/10.3760/cma.j.cn114015-20230904-00655
    目的 探讨药学部利用企业微信为门诊癌痛患者提供药学服务的效果。 方法 收集2020年1月1日至2023年1月30日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门诊收治的首次和/或既往接受癌痛相关药物治疗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按是否使用企业微信接受门诊癌痛药学服务将患者分为常规药学服务管理组(常规组)和企业微信模式药学服务管理组(企业微信组)。记录2组患者处方达标情况,经过治疗后癌痛程度及患者生活质量评价指标(包括生理机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精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及总体健康等8个维度)的变化情况。 结果 共纳入符合标准的患者174例,常规组和企业微信组各87例。2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进行企业微信管理前,2组患者经止痛治疗后处于无痛、轻度疼痛、中度疼痛和重度疼痛的患者占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常规组87例患者中处方不达标者13例,不达标率14.9%;企业微信组87例患者中处方不达标者2例,不达标率2.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828, P<0.05)。实施企业微信管理后,企业微信组疼痛评分为无痛的患者数由19例增加到55例(63.2%),常规组由18例增加到41例(47.1%),企业微信组无痛者占比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55,P=0.033)。在进行企业微信管理前,2组患者生活质量各项指标的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经企业微信管理后,企业微信组患者的生活质量8个维度的评分均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使用企业微信进行药学服务可改善癌痛患者的治疗效果,提高癌痛患者的生活质量,有助于提高药学服务质量,有一定的推广与利用价值。
  • 王丽君, 陈冰, 张鹏, 江宇泳, 蔡晧东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23, 25(9): 556-563. https://doi.org/10.3760/cma.j.cn114015-20230630-00485
    目的 对病例报告报道的草药和膳食补充剂(HDS)的降低华法林抗凝作用进行分析和评价。 方法 检索国内外相关数据库(截至2023年6月24日),选择草药、HDS与华法林相互作用致抗凝作用降低的病例报告,根据患者国际标准化比值降低程度和血栓事件发生情况评价HDS与华法林相互作用程度;根据HDS与华法林相互作用的因果关系、病例报告数量和其他证据(国家相关机构发布警告、临床研究、药代动力学/药效动力学研究、动物实验研究等),建立HDS与华法林相互作用可靠性评分标准。≥9分为高度可靠,6~8分为较可靠,3~5分为可能可靠,≤2分为可疑可靠。 结果 共收集到17篇文献,涉及25例患者、11种HDS。降低华法林抗凝作用程度为重度的HDS有2种,包括人参(西洋参,红参等)和没药;中度者5种,包括贯叶连翘、茶(绿茶、红茶)、薄荷、辅酶Q10和壳聚糖;轻度者4种,包括黄芪、牛油果、海藻和黄豆。降低华法林抗凝作用可靠性评价结果为高度可靠者仅  1种,为贯叶连翘(评分为10分);较可靠者2种,为人参和茶(评分分别为8和6分);可能可靠者7种,包括没药、薄荷、辅酶Q10、壳聚糖、黄芪、牛油果和海藻(评分分别为5、5、5、4、4、4和3分);可疑者1种, 为黄豆(评分为2分)。 结论 贯叶连翘、人参(西洋参,红参等)和茶(绿茶、红茶)等HDS降低华法林抗凝作用的程度和可靠性均较高,应引起临床医师和临床药师的高度重视。
在线办公
版权信息

出版单位:药物不良反应杂志社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国际刊号:ISSN 1008-5734

国内刊号:CN 11-4015/R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广安门内大街118号院东华金座宣武医院教学楼1089室

邮编:100053

电话:15611475509

E-mail: cadrj@sina.com

友情链接
访问统计

访问总数:

当日访问总数:

当前在线人数: